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是目前数学教育的目标,因此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数学教学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如何优化课前预习质量、如何实现课堂生活化、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等角度探讨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策略
前言: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相比,目前的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教师能够明显的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的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而且原本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内容变成了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工具,所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形式,课堂上更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工作。当然数学生活化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盲目的模仿只能是东施效颦,只有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制定教学计划,细化每个教学步骤,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重视课前预习作用,优化预习质量
预习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上突破教学难点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内容。预习对于小学生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课前预习的质量,不能只是沿用以往的预习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过程,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无法督促、辅导孩子完成预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准备,为小学生精心准备预习提纲,让学生知道预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内容,在有目的的前提下开始学习,这样才能有明显效果。预习的内容不要过多,以免让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将预习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小学应用题中的植树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掌握初步的教学内容。在道路两侧,随处可见人工种植的树木,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条件让学生完成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某区域内植株数、株距和全长之间的关系。其实在生活当中,随处都是数学知识,只要教师认真寻找教学题材,小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课堂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印象,而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所以常见的几种情况很可能都会包含其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就能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再也不会出现盲点问题。
二、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在导入新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有的教师喜欢制作课件、有的教师喜欢引用名人趣闻或者社会热点实践,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置生活情景,以最直接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年龄问题的时候,教师最方便的题材就是学生的年龄,小学生现在多大年纪、父母多大年纪,若干年前或者若干年后又是怎样的变化。年龄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年龄差不会发生变化,而之间的倍数却一直在改变,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很多固定公式,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将公式写出来,学生学会的就是简单的套用,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反而容易出现错误,如果结合自己及家人的年龄情况来学习,应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便会应用得当很多。数学的每个知识点都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小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就是生活,所以生活化的数学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数学思维模式当中,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小学数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知识点间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背诵这些知识点,而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再通过思考、总结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让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数学生活化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立在教师严谨的备课基础上,生活内容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十分贴近,而不是勉强拼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问题,对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有很大帮助。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巩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更多是时间参加各种益智活动,学校已经明令禁止教师布置大量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生活化,这样既能降低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又能巩固学习内容,还不耽误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目前课后作业的重心更倾向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所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春季播种的季节,家长经常会遇到各种种子、化肥促销的活动,那么到底哪种促销方式能够让家长减少资金投入呢?如果教师能够以此为例,让小学生回家收集相关促销信息,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如果小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家长找到最好的采购策略,这对小学生的影响意义将十分深远。这样的作用方式既能巩固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习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因此数学生活化既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手段,有效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达到长久记忆的目的。
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
课堂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展开,所以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夏天各种蔬菜都开始成熟,每家都开始出现剩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带着自己家里的蔬菜到集市上出售,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接触到质量单位和货币单位,学生在买卖蔬菜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理解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个过程中获得的钱还能用于购买文化用品。总之,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约束,学生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通过自己的实践,他们对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以后无论问题如何变化,学生都能够轻松应对。社会实践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受限制,有自由想象的空间。
结束语:总之,数学生活化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一次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尝试,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夯实理论基础、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穩步的提高。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中到处都是教学题材,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探索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元素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
[2]陈芬.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J].新课程(中),2019(03).
[3]邱在峰.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5).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策略
前言:与传统的小学数学教育相比,目前的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根据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教师能够明显的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恰当的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成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而且原本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内容变成了能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工具,所以小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形式,课堂上更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工作。当然数学生活化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盲目的模仿只能是东施效颦,只有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制定教学计划,细化每个教学步骤,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重视课前预习作用,优化预习质量
预习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上突破教学难点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内容。预习对于小学生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课前预习的质量,不能只是沿用以往的预习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预习过程,在农村地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无法督促、辅导孩子完成预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更加用心的准备,为小学生精心准备预习提纲,让学生知道预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内容,在有目的的前提下开始学习,这样才能有明显效果。预习的内容不要过多,以免让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将预习内容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小学应用题中的植树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掌握初步的教学内容。在道路两侧,随处可见人工种植的树木,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便利条件让学生完成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总结某区域内植株数、株距和全长之间的关系。其实在生活当中,随处都是数学知识,只要教师认真寻找教学题材,小学生的预习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课堂效果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印象,而不同的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会有所不同,所以常见的几种情况很可能都会包含其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就能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再也不会出现盲点问题。
二、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锻炼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在导入新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有的教师喜欢制作课件、有的教师喜欢引用名人趣闻或者社会热点实践,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设置生活情景,以最直接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年龄问题的时候,教师最方便的题材就是学生的年龄,小学生现在多大年纪、父母多大年纪,若干年前或者若干年后又是怎样的变化。年龄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年龄差不会发生变化,而之间的倍数却一直在改变,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很多固定公式,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将公式写出来,学生学会的就是简单的套用,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反而容易出现错误,如果结合自己及家人的年龄情况来学习,应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便会应用得当很多。数学的每个知识点都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而小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就是生活,所以生活化的数学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数学思维模式当中,尽快建立起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小学数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知识点间有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做的不是帮助学生背诵这些知识点,而是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再通过思考、总结建立起自己的思维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方法,让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数学生活化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模式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建立在教师严谨的备课基础上,生活内容一定要与教学内容十分贴近,而不是勉强拼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结合生活实践问题,对帮助小学生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体系有很大帮助。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巩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更多是时间参加各种益智活动,学校已经明令禁止教师布置大量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生活化,这样既能降低作业给学生带来的负担,又能巩固学习内容,还不耽误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可谓一举多得。目前课后作业的重心更倾向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所学习的内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春季播种的季节,家长经常会遇到各种种子、化肥促销的活动,那么到底哪种促销方式能够让家长减少资金投入呢?如果教师能够以此为例,让小学生回家收集相关促销信息,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大家一起分析。如果小学生能够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家长找到最好的采购策略,这对小学生的影响意义将十分深远。这样的作用方式既能巩固知识点,又能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所学习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习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因此数学生活化既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手段,有效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点,达到长久记忆的目的。
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活动
课堂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展开,所以教师可以组织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生活化的重要性,这样既能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又能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比如夏天各种蔬菜都开始成熟,每家都开始出现剩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带着自己家里的蔬菜到集市上出售,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接触到质量单位和货币单位,学生在买卖蔬菜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理解这两方面的内容,这个过程中获得的钱还能用于购买文化用品。总之,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约束,学生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通过自己的实践,他们对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以后无论问题如何变化,学生都能够轻松应对。社会实践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受限制,有自由想象的空间。
结束语:总之,数学生活化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而是一次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的尝试,教师要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学产生兴趣、夯实理论基础、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穩步的提高。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中到处都是教学题材,只要教师用心去观察,探索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元素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
[2]陈芬.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J].新课程(中),2019(03).
[3]邱在峰.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