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全面提高学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教师应根据学困生具体情况,找准学困成因,积极应对,想方设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困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现对语文学困生的帮助和转化。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兴趣;习惯
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学习,语文学困生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凸显: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已然成了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而且形成恶性循环:知识“欠账”较多,存在严重的知识漏洞。他们也想学好语文,但是又往往毫无办法,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升入更高一级的学习,甚至会造成他们学习的终身遗憾。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困生,应积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促使驱动其实现“自能发展”,这也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要切实解决学困生问题,首先要找到具体成因:
一、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困生成因分析
可以说,学困生的成因是非常复杂、多面且长期的,其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方挖掘寻找学困生“病根”,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解决学困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原因如下:
1. 家庭原因
陶行知先生的和谐家庭教育观告诉我们,家庭作为社会的单元和细胞,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大责任,家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教育应该以家庭生活为中心,通过家庭生活来进行,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整个生活教育都应该是和谐的,让孩子过和谐的生活,接受和谐的教育。父母原本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庭,都存在着以下不“和谐”的因素:一是因学生家长的道德水平和学识有限,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学习不是特别重视,晚饭后的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二是家长与子女的沟通过于简单甚至粗暴,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存在严重的代沟,孩子出现学习问题,不是耐心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造成孩子学习的对抗心理;三是一些父母作为监护人,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很少甚至不检查孩子作业缺少家庭教育的监督管理作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性格和修養,是导致学生走向“困”境的原因之一。
2. 学校和社会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学校与社会也有着一定的责任。现行的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缺失,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部分爱好受到压制;唯分数论导致部分教师觉得学困生拖了班级后腿,进而冷眼相向,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和“只要会电脑打字就行,不用在乎手写,没人看”的论调,也对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以很大的冲击,由此形成学习的“困境”。
3. 学生的心理原因
经过仔细对比研究发现,很多语文学困生的心理具有两面性:他们有学好语文的内在需要,但又时常埋怨自己脑子笨,学不好;他们渴望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却又缺乏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遇到问题就想依赖老师和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也渴望改变自己的面貌,希望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能够“出彩”,却又极端不自信,怕出丑、怕同学取笑。
当然,除去这些主观原因,还有些客观原因,比如有部分学生是转学生,以前的基础很薄弱,确实跟不上现在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等,这也是造成语文学困的原因之一。
二、 针对成因,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具有了一定的兴趣,就会调动起内在的积极性,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具体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 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优美动人的课堂导语,犹如敲击在学生心灵上的第一个震撼的音符。很多名师都注重课堂导语的设计。优秀的语文课堂的导语应做到富有情感、简单明快、诙谐幽默,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和吸引学生的兴奋度和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兴趣盎然。导语设计还可以借鉴谜语、歌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置悬念,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巧妙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刺激学困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学性,很多课文,特别是意境优美的古典诗词,很适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光、画的独特效果,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和表现力,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不知其累,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有种类似游戏的感觉,会加大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 巧妙运用鼓励和赞扬,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该有学困生的参与和声音。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心内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适当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大胆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也可以适当给予学困生小组交流中的简单任务,督促其积极参与,获得锻炼的机会。可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保持细微的观察力和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只是小小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教师都应当客观实际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由此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4. 巧妙结对帮扶,树立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和学生之间因其为同龄人,具有先天的沟通优势。可以巧妙开展结对帮扶,树立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困生通过结对帮扶,发现其实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很简单,搞好语文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同时,这样的帮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打消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意味着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预习是对语文课程内容的预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地方,便于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可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调高复习的质量。
2.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课堂是获得知识的“主战场”,学生要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对自己有所约束和要求,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关注学困生,防止其走神分心。
3. 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相当重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复习:比如当日复习、单元复习、循环复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把所学的知识吃透、学透。
4. 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促进语文学习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提高语文成绩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
具体到语文教学工作中,转化学困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爱护学生,德育为先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对学困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 蹲下身子,尊重人格
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促使其学好要强,自尊心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财富,它关系到学生的人格。教师应放下身段,蹲下身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 切实关心,树立信心
树立起信心,是提高语文学困生成绩的重要步骤,也是关键。教师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取得的成绩要立即肯定,又要适时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要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还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学困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采取正确的態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期间甚至会出现反复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形成互动,共同努力,给学困生以时间和希望,切实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吴永鑫,中学生违法违纪现象的教育对策——优秀论文集,陕西:中铁一局集团教卫处,2004.
[3]刘志选,帮助和教育学生的方法——班级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困生;兴趣;习惯
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学习,语文学困生面临的问题也愈加凸显: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已然成了语文学习的“弱势群体”,而且形成恶性循环:知识“欠账”较多,存在严重的知识漏洞。他们也想学好语文,但是又往往毫无办法,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升入更高一级的学习,甚至会造成他们学习的终身遗憾。因此,语文教师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困生,应积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促使驱动其实现“自能发展”,这也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要切实解决学困生问题,首先要找到具体成因:
一、 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学困生成因分析
可以说,学困生的成因是非常复杂、多面且长期的,其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方挖掘寻找学困生“病根”,找准切入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解决学困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原因如下:
1. 家庭原因
陶行知先生的和谐家庭教育观告诉我们,家庭作为社会的单元和细胞,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大责任,家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教育应该以家庭生活为中心,通过家庭生活来进行,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整个生活教育都应该是和谐的,让孩子过和谐的生活,接受和谐的教育。父母原本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许多学生的家庭,都存在着以下不“和谐”的因素:一是因学生家长的道德水平和学识有限,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学习不是特别重视,晚饭后的时间不是打麻将就是看电视;二是家长与子女的沟通过于简单甚至粗暴,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交流,存在严重的代沟,孩子出现学习问题,不是耐心帮助孩子查找原因,而是劈头盖脸一顿训斥,造成孩子学习的对抗心理;三是一些父母作为监护人,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很少甚至不检查孩子作业缺少家庭教育的监督管理作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性格和修養,是导致学生走向“困”境的原因之一。
2. 学校和社会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学校与社会也有着一定的责任。现行的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存在一定缺失,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部分爱好受到压制;唯分数论导致部分教师觉得学困生拖了班级后腿,进而冷眼相向,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和“只要会电脑打字就行,不用在乎手写,没人看”的论调,也对思想和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以很大的冲击,由此形成学习的“困境”。
3. 学生的心理原因
经过仔细对比研究发现,很多语文学困生的心理具有两面性:他们有学好语文的内在需要,但又时常埋怨自己脑子笨,学不好;他们渴望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却又缺乏刻苦钻研、独立思考的良好品质,遇到问题就想依赖老师和成绩较好的同学;他们也渴望改变自己的面貌,希望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能够“出彩”,却又极端不自信,怕出丑、怕同学取笑。
当然,除去这些主观原因,还有些客观原因,比如有部分学生是转学生,以前的基础很薄弱,确实跟不上现在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等,这也是造成语文学困的原因之一。
二、 针对成因,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门学科具有了一定的兴趣,就会调动起内在的积极性,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具体方法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 巧妙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优美动人的课堂导语,犹如敲击在学生心灵上的第一个震撼的音符。很多名师都注重课堂导语的设计。优秀的语文课堂的导语应做到富有情感、简单明快、诙谐幽默,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和吸引学生的兴奋度和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开始之初,就兴趣盎然。导语设计还可以借鉴谜语、歌谣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设置悬念,带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巧妙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刺激学困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文学性,很多课文,特别是意境优美的古典诗词,很适合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授课,多媒体教学具有声、色、光、画的独特效果,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和表现力,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学不知其累,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苦差事,有种类似游戏的感觉,会加大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 巧妙运用鼓励和赞扬,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应该有学困生的参与和声音。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心内应该有学困生的地位,适当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大胆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满足学困生的成就感,也可以适当给予学困生小组交流中的简单任务,督促其积极参与,获得锻炼的机会。可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保持细微的观察力和耐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只是小小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教师都应当客观实际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由此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
4. 巧妙结对帮扶,树立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和学生之间因其为同龄人,具有先天的沟通优势。可以巧妙开展结对帮扶,树立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困生通过结对帮扶,发现其实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很简单,搞好语文学习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同时,这样的帮扶,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打消学困生的自卑心理。
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意味着语文成绩的提高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预习是对语文课程内容的预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地方,便于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的放矢,提高效率。可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地调高复习的质量。
2. 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课堂是获得知识的“主战场”,学生要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对自己有所约束和要求,教师也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关注学困生,防止其走神分心。
3. 养成复习的习惯
复习相当重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复习:比如当日复习、单元复习、循环复习等多种方式进行,把所学的知识吃透、学透。
4. 养成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促进语文学习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提高语文成绩有一定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
具体到语文教学工作中,转化学困生是教学的重要任务,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爱护学生,德育为先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对学困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学困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学困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 蹲下身子,尊重人格
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促使其学好要强,自尊心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财富,它关系到学生的人格。教师应放下身段,蹲下身子,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3. 切实关心,树立信心
树立起信心,是提高语文学困生成绩的重要步骤,也是关键。教师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取得的成绩要立即肯定,又要适时提出新的目标。在班级工作中要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还可以让一些取得进步的学困生介绍经验,发挥作用,让他们看到希望,激发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采取正确的態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提高语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期间甚至会出现反复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形成互动,共同努力,给学困生以时间和希望,切实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吴永鑫,中学生违法违纪现象的教育对策——优秀论文集,陕西:中铁一局集团教卫处,2004.
[3]刘志选,帮助和教育学生的方法——班级管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