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呼图壁县为了管好用好灌溉用水和水利基础设施,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灌溉管理的积极性,结合灌区实际,积极推进以广大农牧民直接参与管理为主的灌区基层水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表明,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非营利性质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于农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灌溉;农民用水户协;规范管理;服务农业
一、农民用水户协会登记管理的基本情况
实践表明,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非营利性质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于农业,依照协会章程开展水事活动,并接受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有利于用水户参与管理和民主决策;有利于管理水系末端水利工程设施;有利于减轻农民不合理水费负担,改善水管部门和基层干群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我县民政部门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作用、设置规模、管理方式等也进行了重点调研。从实际出发,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将符合条件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予以登记、注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登记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指导,帮助协会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建立稳定和谐的用水秩序,增强用水户自主、自立的观念,提高会员参与灌溉管理和灌溉工程维护的积极性,确保灌溉工程持續高效运行,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呼图壁县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全县6个乡镇场各自的自然概况、水系分布,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48个,共有会员达17541户,涉及人口达7.08万人。为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登记管理工作,呼图壁县48个协会在县民政局都已登记注册。协会主要负责末级渠系管理维护任务和末级配水。在农民用水户协管理的末级渠系工程中,斗、渠总控制灌溉面积控制面积76.65万亩。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已步入度化、规范化管理。
二、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意义
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灌区水利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和农民用水户参与水利管理的作用,加快我县灌区管理改革的步伐,从而解决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老化失修,用水效率低,资金投入不足及体制不顺的问题和矛盾。
三、农民用水户协在灌区灌溉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1、落实了田间工程管护责任。协会克服了村上及群众只注重土地承包经营,忽视渠道管理的现象,加强了对渠道的管护、维修,改变了过去田间渠道管理不善的状态,确保了渠道的畅通和安全运行。
2、理顺了灌溉用水秩序,促进了节约用水。在灌溉高峰期,协会按照水管所的指导,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合理配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及效益。同时,协会在灌溉期,积极调解用水户之间的用水矛盾,减少了配水的水事纠纷。
3、减轻了灌区群众的负担。协会是通过用水户民主选举产生的,是群众自己的组织,灌区实行“三公开、四对口”的廉政措施,增加了水费收缴的透明度,杜绝了搭车收费现象,使灌区群众用上放心水,缴上了明白钱。
4、完善了灌溉管理的监督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群众性社团组织,这个性质决定了能够且有能力监督水管所足量、适时配水,防止水管单位小水大配,延时配水等现象。
四、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具体做法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惠及“三农”的得民心工程。呼图壁县对开展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高度重视,把开展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力地促进了协会的组建和运行开展。要求灌区建立“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体制。要求各灌区尽快开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推行工作。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用水户协会章程》、《用水户协会工程管理制度》、《用水户协会灌溉管理制度》、《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及《用水户协会奖惩办法》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全部公开,接受会员监督。
1、各乡(镇)场分别成立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工作,首先,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用水户明白组建农民用水户协的意义;其次,对辖区工程、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做好基础工作;第三,按照“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对入会会员登记、签名、造册成为会员;第四,召开会员大会,选举用水组用水者代表。第五,召开用水者代表大会,选举协会执委会组成成员,负责协会日常工作。
2、完善规范供水到户制度
农民用水协会统一使用由我县水管总站编制的各类表格,包括供水证、供水卡、水帐记载本、实供水量卡、测流记录本等等,使全县“供水到户”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加固供水到户五统一、四到户、四清楚、三公开、两合理、一监督,(即水价、计量、发票、核算、考核统一;配水、建帐、开票、收费到户;面积、水量、水费、帐目清楚;水费、水价、水量公开;配水、收费合理;全面接受社会和用水户的监督)。
3、制定《协会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协会资金开支合理、用到实处。协会制定了《协会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所收取的费用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协会使用时由协会按使用项目作出计划,报水管站核实无误后报乡政府主管领导批准,从农经站拔出由协会主席签字后使用。
五、取得的成效
1、转变了职能,延伸了服务
水管单位按照改革要求,转变管水思路,调整内部职能,实行以干渠管理为主,向支渠以下延伸服务,指导协会做好支渠以下的用水管理工作。各水管单位强化水量调度管理,优化配水制度,使协会制定的内部轮灌计划得以实施,让群众及时灌上水,对协会工作给予最大支持。同时,水管单位抽调工作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人员延伸服务,参与各级协会管理。延伸服务人员主要职责是向协会通报干渠水情,及时了解协会用水需求和灌溉进展情况,帮助协会制定与干渠供水计划相协调的支斗渠用水计划,指导协会分摊水量水费等具体工作,对提高协会管理水平,建立协会、乡村、水管单位三方协商机制,推进农村供用水管理“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减少了水事矛盾,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和谐
农民用水户协会拉近了水管站、用水户之间的距离,化解了以往水利管理中水管站与用水户之间存在的误会、猜疑和矛盾。为稳定灌区灌溉秩序和实现抗旱保灌的目标发挥了很大作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效益显著。协会及时公布用水情况,指导灌溉管理、工程管理技术,推广适应灌区的先进节水、增产浇灌排技术,宣传水利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好供水服务工作。所以说,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既充分体现了农民在用水管理上的民主权利,维护了农民的用水权益,促进了基层民主,又因减少了灌溉纠纷,改善了干群之间、群众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建设。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管单位要转变职能,要进一步加强对协会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用水者协会健康发展。让用水协会逐渐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2、由于配水人员文化层次不一,业务素质比较低,应加强对配水人员的技术培训。
3、由于末级渠系工程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已成为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需要国家增大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力度,为协会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4、农民用水户协会由于自身原因,在工程管理、渠道运行维护以及科学灌水和內部管理方面缺乏必需的技术力量,水管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向协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是提高协会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七、今后工作思路
(一)要坚持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标准化管理原则
1.坚持灌区分级核定水量、渠系分级配水总量控制的原则;
2.坚持农业用水户实施“地有定额、户有总量”量化管理的原则;
3.坚持科学配水、用水计量,严格执行灌溉制度的原则;
4.坚持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的原则。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1.运行管理制度。制定《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机制,农民用水者协会与每个用水户签定《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合同》,按照“谁家地头水利工程设施谁家看护”原则,将现有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责任到人,分段承包给用水户,用水户按合同规定进行渠道维修、保护和管理工作。
2.灌溉管理制度。制定《灌区用水管理制度》,水管单位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签订供用水合同,并严格执行灌区管理“五项”制度,做到规范管理。
(1)实行用水户用水供水证(明白卡)和供水卡制度。每次灌溉由配水员与农民现场核算填卡签字。
(2)实行“水务”公开制度。坚持水量、水价、收费公开,每轮灌溉结束后进行水量、水价、水费公布,公开到村、组,全面接受监督。
(3)实行按计划定额配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4)实行用水计量按方收费制度。
(5)实行水费征收开票制度。开具统一的水利工程水费专用发票,严禁打白条。
3.档案管理制度。水管单位与农民用水者协会分别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建立基础资料收集、整编统计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和管理台帐制度,末级维护费收缴使用档案,建立渠道、闸门、量水设施及测水、计量等工程技术档案。
【关键词】 农业灌溉;农民用水户协;规范管理;服务农业
一、农民用水户协会登记管理的基本情况
实践表明,农民用水户协会是非营利性质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于农业,依照协会章程开展水事活动,并接受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有利于用水户参与管理和民主决策;有利于管理水系末端水利工程设施;有利于减轻农民不合理水费负担,改善水管部门和基层干群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我县民政部门对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作用、设置规模、管理方式等也进行了重点调研。从实际出发,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坚持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原则,成熟一个,登记一个,将符合条件的农民用水户协会予以登记、注册。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登记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强指导,帮助协会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建立稳定和谐的用水秩序,增强用水户自主、自立的观念,提高会员参与灌溉管理和灌溉工程维护的积极性,确保灌溉工程持續高效运行,推动农民用水户协会健康有序地发展。
呼图壁县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全县6个乡镇场各自的自然概况、水系分布,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48个,共有会员达17541户,涉及人口达7.08万人。为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登记管理工作,呼图壁县48个协会在县民政局都已登记注册。协会主要负责末级渠系管理维护任务和末级配水。在农民用水户协管理的末级渠系工程中,斗、渠总控制灌溉面积控制面积76.65万亩。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我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已步入度化、规范化管理。
二、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意义
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灌区水利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和农民用水户参与水利管理的作用,加快我县灌区管理改革的步伐,从而解决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老化失修,用水效率低,资金投入不足及体制不顺的问题和矛盾。
三、农民用水户协在灌区灌溉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
1、落实了田间工程管护责任。协会克服了村上及群众只注重土地承包经营,忽视渠道管理的现象,加强了对渠道的管护、维修,改变了过去田间渠道管理不善的状态,确保了渠道的畅通和安全运行。
2、理顺了灌溉用水秩序,促进了节约用水。在灌溉高峰期,协会按照水管所的指导,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合理配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及效益。同时,协会在灌溉期,积极调解用水户之间的用水矛盾,减少了配水的水事纠纷。
3、减轻了灌区群众的负担。协会是通过用水户民主选举产生的,是群众自己的组织,灌区实行“三公开、四对口”的廉政措施,增加了水费收缴的透明度,杜绝了搭车收费现象,使灌区群众用上放心水,缴上了明白钱。
4、完善了灌溉管理的监督体系。农民用水者协会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群众性社团组织,这个性质决定了能够且有能力监督水管所足量、适时配水,防止水管单位小水大配,延时配水等现象。
四、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具体做法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是灌溉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惠及“三农”的得民心工程。呼图壁县对开展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高度重视,把开展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力地促进了协会的组建和运行开展。要求灌区建立“水管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体制。要求各灌区尽快开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推行工作。指导农民用水户协会制定《用水户协会章程》、《用水户协会工程管理制度》、《用水户协会灌溉管理制度》、《用水户协会财务管理制度》及《用水户协会奖惩办法》等规范的管理制度,并全部公开,接受会员监督。
1、各乡(镇)场分别成立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组建工作,首先,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使用水户明白组建农民用水户协的意义;其次,对辖区工程、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做好基础工作;第三,按照“自愿、公开、民主”的原则,对入会会员登记、签名、造册成为会员;第四,召开会员大会,选举用水组用水者代表。第五,召开用水者代表大会,选举协会执委会组成成员,负责协会日常工作。
2、完善规范供水到户制度
农民用水协会统一使用由我县水管总站编制的各类表格,包括供水证、供水卡、水帐记载本、实供水量卡、测流记录本等等,使全县“供水到户”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加固供水到户五统一、四到户、四清楚、三公开、两合理、一监督,(即水价、计量、发票、核算、考核统一;配水、建帐、开票、收费到户;面积、水量、水费、帐目清楚;水费、水价、水量公开;配水、收费合理;全面接受社会和用水户的监督)。
3、制定《协会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保证协会资金开支合理、用到实处。协会制定了《协会资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所收取的费用由乡农经站统一管理。协会使用时由协会按使用项目作出计划,报水管站核实无误后报乡政府主管领导批准,从农经站拔出由协会主席签字后使用。
五、取得的成效
1、转变了职能,延伸了服务
水管单位按照改革要求,转变管水思路,调整内部职能,实行以干渠管理为主,向支渠以下延伸服务,指导协会做好支渠以下的用水管理工作。各水管单位强化水量调度管理,优化配水制度,使协会制定的内部轮灌计划得以实施,让群众及时灌上水,对协会工作给予最大支持。同时,水管单位抽调工作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人员延伸服务,参与各级协会管理。延伸服务人员主要职责是向协会通报干渠水情,及时了解协会用水需求和灌溉进展情况,帮助协会制定与干渠供水计划相协调的支斗渠用水计划,指导协会分摊水量水费等具体工作,对提高协会管理水平,建立协会、乡村、水管单位三方协商机制,推进农村供用水管理“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减少了水事矛盾,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和谐
农民用水户协会拉近了水管站、用水户之间的距离,化解了以往水利管理中水管站与用水户之间存在的误会、猜疑和矛盾。为稳定灌区灌溉秩序和实现抗旱保灌的目标发挥了很大作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效益显著。协会及时公布用水情况,指导灌溉管理、工程管理技术,推广适应灌区的先进节水、增产浇灌排技术,宣传水利管理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好供水服务工作。所以说,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既充分体现了农民在用水管理上的民主权利,维护了农民的用水权益,促进了基层民主,又因减少了灌溉纠纷,改善了干群之间、群众之间的关系,增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建设。
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农民用水者协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水管单位要转变职能,要进一步加强对协会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用水者协会健康发展。让用水协会逐渐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2、由于配水人员文化层次不一,业务素质比较低,应加强对配水人员的技术培训。
3、由于末级渠系工程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已成为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需要国家增大末级渠系的配套改造力度,为协会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4、农民用水户协会由于自身原因,在工程管理、渠道运行维护以及科学灌水和內部管理方面缺乏必需的技术力量,水管单位利用自身优势,向协会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是提高协会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七、今后工作思路
(一)要坚持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标准化管理原则
1.坚持灌区分级核定水量、渠系分级配水总量控制的原则;
2.坚持农业用水户实施“地有定额、户有总量”量化管理的原则;
3.坚持科学配水、用水计量,严格执行灌溉制度的原则;
4.坚持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的原则。
(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1.运行管理制度。制定《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机制,农民用水者协会与每个用水户签定《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合同》,按照“谁家地头水利工程设施谁家看护”原则,将现有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责任到人,分段承包给用水户,用水户按合同规定进行渠道维修、保护和管理工作。
2.灌溉管理制度。制定《灌区用水管理制度》,水管单位与农民用水者协会签订供用水合同,并严格执行灌区管理“五项”制度,做到规范管理。
(1)实行用水户用水供水证(明白卡)和供水卡制度。每次灌溉由配水员与农民现场核算填卡签字。
(2)实行“水务”公开制度。坚持水量、水价、收费公开,每轮灌溉结束后进行水量、水价、水费公布,公开到村、组,全面接受监督。
(3)实行按计划定额配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4)实行用水计量按方收费制度。
(5)实行水费征收开票制度。开具统一的水利工程水费专用发票,严禁打白条。
3.档案管理制度。水管单位与农民用水者协会分别建立健全各类档案,建立基础资料收集、整编统计制度,健全原始记录和管理台帐制度,末级维护费收缴使用档案,建立渠道、闸门、量水设施及测水、计量等工程技术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