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启蒙》是面向全体大一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基础启蒙的课程,属公共通识必修课程。在该课程中加入思政教学元素,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大学生对于创新教育重要性的理解,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既是大学生的内在愿望,也是国家民族乃至世界所需,从而能够自觉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塑造创新型人格,还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国际视野,完成了创新创业和思政教育双目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启蒙》是面向全体大一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基础启蒙的课程,属公共通识必修课程。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并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的形式进行推进。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并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我校响应国家号召,于2016年起就面向全体学生开始《创新创业启蒙》课程的授课工作。作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在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商业教育”,不是“关于如何创办企业”的教育,而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综合技能的教育,其本质就是“育人”。价值观作为创业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方式主要寓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以及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塑造创业型人格。
从根本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二者的融合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渗透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习创新创业理论、技能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素质等。首先,从教育目标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人,尊重人、理解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和指标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等,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其次,从教育内容上来说,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心理健康和团结协作等因素一直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再次,从教育方式上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和形式,这一特征要求采用多样化、多渠道、多手段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和互动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和载体,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自身不断发展创新,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共同需求。
通过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维度的剖析,充分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基础。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二者融合的理念,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加入思政目标,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入与其模块对应的思政元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思政与课程融会贯通,而不是单纯的爱国事例讲解。教师采用微课、慕课、直播等多样化、多渠道的信息化手段,采用有机结合和互动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等教学方法,针对创新教育重大意义的教学内容,与疫情中创新案例相结合,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成立班级群,学生分组;课中通过疫情引发学生对于自身、国家以及世界的审视来引导学生思考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及自身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在动力;在课后拓展时,以简单可操作的主题活动为主进行实践作业、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课程接下来的创新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以创业形势与政策——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篇模块为例,在讲解此模块前,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作为思政目标列入教学目标中,在课程设计时,认真思考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元素有效设计进教学内容中,在课程实施时不是单纯进行政策通报,而是可以通过一个时事热点进行导入,比如课程设计加入“华为芯片”事件,作为内容导入部分,随后设计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又将制定何种政策以改善这种局面”等,以此引出相关国家政策,在进行讲解,随后还通过播放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发表的言论视频等方式,来加深对政策的熟悉度。在课后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统计与调查,如统计调查其他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给予的支持政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政设计,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对创新创业政策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以达到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的技能,这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从传道、授业转变为引领、解惑。教师的本质是一个引路人,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关注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线索、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体系和理解知识的意义;再者是协作学习,促进和鼓励成立学习团队,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最后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学生以团队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获得了以下实效性成果:
1.教學过程中融入防“疫”案例,激起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新热度。
2.完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国际视野的思政目标
3.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通过案例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国文.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3]张岩,王东明,赵林楠.浅议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 [J].现代企业教育,2015(19).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
《创新创业启蒙》是面向全体大一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维和方法基础启蒙的课程,属公共通识必修课程。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并以《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文件的形式进行推进。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并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我校响应国家号召,于2016年起就面向全体学生开始《创新创业启蒙》课程的授课工作。作为在创新创业教育一线的教师,我在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商业教育”,不是“关于如何创办企业”的教育,而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综合技能的教育,其本质就是“育人”。价值观作为创业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方式主要寓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能够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以及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塑造创业型人格。
从根本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二者的融合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并渗透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学习创新创业理论、技能的同时,培养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素质等。首先,从教育目标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人,尊重人、理解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目标,是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的教育,其主要内容和指标是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等,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其次,从教育内容上来说,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心理健康和团结协作等因素一直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再次,从教育方式上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载体和形式,这一特征要求采用多样化、多渠道、多手段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和互动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方式和载体,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二者自身不断发展创新,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共同需求。
通过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维度的剖析,充分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基础。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二者融合的理念,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加入思政目标,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加入与其模块对应的思政元素,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到思政与课程融会贯通,而不是单纯的爱国事例讲解。教师采用微课、慕课、直播等多样化、多渠道的信息化手段,采用有机结合和互动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等教学方法,针对创新教育重大意义的教学内容,与疫情中创新案例相结合,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成立班级群,学生分组;课中通过疫情引发学生对于自身、国家以及世界的审视来引导学生思考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及自身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内在动力;在课后拓展时,以简单可操作的主题活动为主进行实践作业、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为课程接下来的创新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以创业形势与政策——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篇模块为例,在讲解此模块前,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作为思政目标列入教学目标中,在课程设计时,认真思考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元素有效设计进教学内容中,在课程实施时不是单纯进行政策通报,而是可以通过一个时事热点进行导入,比如课程设计加入“华为芯片”事件,作为内容导入部分,随后设计学生讨论环节,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又将制定何种政策以改善这种局面”等,以此引出相关国家政策,在进行讲解,随后还通过播放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的讲话,发表的言论视频等方式,来加深对政策的熟悉度。在课后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统计与调查,如统计调查其他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给予的支持政策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思政设计,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学生的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对创新创业政策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以达到创新创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目的。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的技能,这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从传道、授业转变为引领、解惑。教师的本质是一个引路人,学生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关注度,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线索、任务,帮助学生构建学习体系和理解知识的意义;再者是协作学习,促进和鼓励成立学习团队,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最后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升华,学生以团队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此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获得了以下实效性成果:
1.教學过程中融入防“疫”案例,激起了学生在线学习的新热度。
2.完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培养国际视野的思政目标
3.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通过案例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参与度以及协作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国文.思政教育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 [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24).
[2]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 [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3]张岩,王东明,赵林楠.浅议在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 [J].现代企业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