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乐器是一个反复训练的时间累积过程,在时间的累积中,我们可以熟练并快速的掌握新的节奏类型,新的演奏技巧,新的谱面阅读。以上说到的这些往往新的谱面阅读是最容易被忽视掉。通常被认定拿过谱子就可以演奏,区别只是熟练与不熟练。当我们拿到一个全新的曲目时盲目的开始演奏,会因为中间有可能出现的节拍变化,谱号变化,临时变化音的出现困住,这时候就会有重新来过,标注出所谓的困难片段,把这些难点解决后再来往复通过。然而我们一开始先对全新谱面做一个认真的阅读和分析,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的做出初标记,那么一个全新的曲目上手时会比我们盲目下手来的要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有效率。
关键词:视唱;标记;节拍器
念音乐学院的时候,每次回课都希望的结果是老师布置了新作业,因为这代表了这个星期自己练琴有进步。做了大提琴从业者后,给学生们上课,每次到了要布置作业的环节时,学生们也是期待可以给他们布置新作业,大概都是同样的心境吧。可是每每总是发现有时候学生们连续几节课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作为老师的我也是每节课在帮助学生们不停的改错。事实上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不是一件很有效率的事情,并且还有点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意思。一段时间的尝试后还是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些份外的事情。布置新的作业,要求他们自己先完成书面作业。标记指法,弓法,跟着节拍器拍手唱谱子。这些在他们看来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无论学习哪种乐器,总逃不过音准和节奏两大难题,这也是音乐中两大支柱。
音准我们再乐器上用耳朵反复训练构成标准体系。节奏需要我们通过节拍器,拍手来规范。
音准好比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节奏就好比这标点符号的断句。如果朗读一篇文章断句不清,粗别字满篇,会让人不能理解其中意图。
那么我们开始真正演奏一首作品开始之前读谱是十分有必要的,读?读什么?怎么读?
读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节奏是什么?节拍是什么?
节奏: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这样解释对于刚开始学习乐器的学生来说也许会特别的概念性。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先来解释下节拍是什么。大家都会拍手,那么拍手是由极个动作构成的?慢动作看一下是两个动作,先将两手合上再打开。把这两个动作比喻成一拍,这样节拍就很好理解了。或者我们用一只手来做示范,大拇指是第一拍,食指是第二拍,中指是第三拍,无名指是第四拍依次类推。2/4用两个指头循环敲击桌面,4/4用四根手指循环敲击桌面,6/8拍就是三根手指重复两次为一个单位循环敲击桌面来实现打拍子读谱。这一种方式最大优点是便于我们清楚当我们读谱子读到不通顺的地方停在第几拍出现问题。拿到谱子,我们看好拍号,一小节有几拍,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每一拍分好,把分好拍的音符装到拍手或者敲击的动作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一首曲子中每小节的节拍组合。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拍手或者敲击一边唱出谱子的节奏,但是大多数时候是读出了这首曲子的节拍。是不是这样就做到了读谱子?当然是不够的,一首曲子中總有写小节音符少的会熟悉的很快,音符多的会花些时间去熟悉,所以我们会读的忽快忽慢,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完成,单个来看节拍读的都对,组合一看面目全非。毕竟一首完整的曲子只有一个同意速度,并不是由着我们喜好来快快慢慢,就需要用到节拍器。
节拍器是初学者们都不太喜欢的一件东西,因为它枯燥乏味。刚才我们用拍手或者敲击把谱子里的音符装到了单位拍中,但是总有不规范的地方。就好像我们学会了写字。那么节拍器呢?就像我们小时候用的田字格本,把你会写的这些字工整的呈现出来。谁也不喜欢字迹潦草不是吗?很多学生一开始不喜欢节拍器是因为发现和它相处并不容易,或者说几乎无法相处。因为总是发现一边拉琴一边听节拍器,总是不能完全顾及。甚至在拉琴中过程中为了突出能跟节拍器配合好,用脚打拍子这样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个行为不仅不能够帮助演奏者跟上节拍器速度,还会因为某只脚的多余动作影响坐姿对实际拉琴有干扰作用。只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导致手忙脚乱甚至病急乱投医。
和节拍器和谐相处,首先节拍器跟拍手或者敲击相处好。选择一个适中的速度,60左右是一个很舒服也可以顾及到拍手和听节拍器是不是相处好的一个速度。跟着节拍器的速度拍手,不要超越它也不要跟不上它。当调整好拍手速度跟节拍器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把谱子里的音符装到这个调制好的模式中。一拍一拍配合好唱谱子。很多同学在这个环节都是很难为情,总是怕自己唱的不好听,羞于开口,当然事实是真的不好听。然而用嘴巴表达是我们与生俱来最直接也是最好用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这个优越条件呢?唱的自我感觉难听,毕竟还没有经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音高并没有概念,所以这一步叫做读谱子,在节拍器的规范下读出谱子中的音名和节奏。从完全陌生到逐渐熟练,我们可以轻松读出一首曲子的断句,通过读节奏,我们也能些许划分出一首曲子的乐句。在我们读通顺的时候两只手上有些动作已经开始按照谱子的要求开始配合了,接下来就是为上乐器实际演奏做的第二个准备:做标记
一首曲子通过我们拍手跟节拍器反复的读,知道了音程的组合。用我们现有的指法去给每一个音标记指法,标记弓法。这两件事情首先是判断演奏者都谱子上呈现的线索是不是全都掌握。调号是不是看清楚,临时升降号是不是清楚。运用所学到的乐理知识来提高自己对一首曲子正确演奏的成功率。通常在这个环节,很多会一不小心拉错的音就被先排除掉。一步步熟悉和加深乐曲中音程关系,大小手型的变换,一首曲子产生的较困难的换把难点也会突出,在练习中被重点对待。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有些同学发现标记指法有时候正确的答案并不是只有一个。也不是单纯的看到这个音就刻板的认为对应的就是这个指头。根据前后乐音的组合,来反复推敲,哪个指头更适合在这里使用,甚至在这个语句中空弦好还是实际按指头好。这些都是在反复读谱和乐理知识的运用上推演出适合自己,适合旋律要求的指法。对于读谱子到实际演奏中,弓法经常是一个迷惑人的行为。本来这是两个不相干的拍子被一根连线连在了一起,标记清楚弓法,在读谱的过程中按照实际连线去读出节奏,那么在实际演奏时,这个迷惑行为自然就无法成为拦路虎。以上的准备工作都充分准备好后,这首曲子基本上在脑海中就自然变成了一个好像很熟悉的东西。真正上手时,先放慢速度练习,待可以完整顺畅的演奏下来后再按照谱面要求的速度去反复训练就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拉琴也是需要做案头工作的。只有前期谱子读的好,读的仔细,后面我们才会大大减少纠错,改错,改陋习的过程。
关键词:视唱;标记;节拍器
念音乐学院的时候,每次回课都希望的结果是老师布置了新作业,因为这代表了这个星期自己练琴有进步。做了大提琴从业者后,给学生们上课,每次到了要布置作业的环节时,学生们也是期待可以给他们布置新作业,大概都是同样的心境吧。可是每每总是发现有时候学生们连续几节课都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作为老师的我也是每节课在帮助学生们不停的改错。事实上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不是一件很有效率的事情,并且还有点打击学生积极性的意思。一段时间的尝试后还是决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一些份外的事情。布置新的作业,要求他们自己先完成书面作业。标记指法,弓法,跟着节拍器拍手唱谱子。这些在他们看来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无论学习哪种乐器,总逃不过音准和节奏两大难题,这也是音乐中两大支柱。
音准我们再乐器上用耳朵反复训练构成标准体系。节奏需要我们通过节拍器,拍手来规范。
音准好比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节奏就好比这标点符号的断句。如果朗读一篇文章断句不清,粗别字满篇,会让人不能理解其中意图。
那么我们开始真正演奏一首作品开始之前读谱是十分有必要的,读?读什么?怎么读?
读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节奏是什么?节拍是什么?
节奏:把一段无序的节拍流组合成不同的模式,对长短不同经常重复的不同部分的整合,音乐旋律进行中音阶、音符或者音节的长短和强弱等。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骼。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这样解释对于刚开始学习乐器的学生来说也许会特别的概念性。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动作先来解释下节拍是什么。大家都会拍手,那么拍手是由极个动作构成的?慢动作看一下是两个动作,先将两手合上再打开。把这两个动作比喻成一拍,这样节拍就很好理解了。或者我们用一只手来做示范,大拇指是第一拍,食指是第二拍,中指是第三拍,无名指是第四拍依次类推。2/4用两个指头循环敲击桌面,4/4用四根手指循环敲击桌面,6/8拍就是三根手指重复两次为一个单位循环敲击桌面来实现打拍子读谱。这一种方式最大优点是便于我们清楚当我们读谱子读到不通顺的地方停在第几拍出现问题。拿到谱子,我们看好拍号,一小节有几拍,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每一拍分好,把分好拍的音符装到拍手或者敲击的动作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掌握一首曲子中每小节的节拍组合。现在我们可以一边拍手或者敲击一边唱出谱子的节奏,但是大多数时候是读出了这首曲子的节拍。是不是这样就做到了读谱子?当然是不够的,一首曲子中總有写小节音符少的会熟悉的很快,音符多的会花些时间去熟悉,所以我们会读的忽快忽慢,由着自己的喜好来完成,单个来看节拍读的都对,组合一看面目全非。毕竟一首完整的曲子只有一个同意速度,并不是由着我们喜好来快快慢慢,就需要用到节拍器。
节拍器是初学者们都不太喜欢的一件东西,因为它枯燥乏味。刚才我们用拍手或者敲击把谱子里的音符装到了单位拍中,但是总有不规范的地方。就好像我们学会了写字。那么节拍器呢?就像我们小时候用的田字格本,把你会写的这些字工整的呈现出来。谁也不喜欢字迹潦草不是吗?很多学生一开始不喜欢节拍器是因为发现和它相处并不容易,或者说几乎无法相处。因为总是发现一边拉琴一边听节拍器,总是不能完全顾及。甚至在拉琴中过程中为了突出能跟节拍器配合好,用脚打拍子这样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个行为不仅不能够帮助演奏者跟上节拍器速度,还会因为某只脚的多余动作影响坐姿对实际拉琴有干扰作用。只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导致手忙脚乱甚至病急乱投医。
和节拍器和谐相处,首先节拍器跟拍手或者敲击相处好。选择一个适中的速度,60左右是一个很舒服也可以顾及到拍手和听节拍器是不是相处好的一个速度。跟着节拍器的速度拍手,不要超越它也不要跟不上它。当调整好拍手速度跟节拍器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把谱子里的音符装到这个调制好的模式中。一拍一拍配合好唱谱子。很多同学在这个环节都是很难为情,总是怕自己唱的不好听,羞于开口,当然事实是真的不好听。然而用嘴巴表达是我们与生俱来最直接也是最好用的表达方式,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这个优越条件呢?唱的自我感觉难听,毕竟还没有经过视唱练耳的训练,对于音高并没有概念,所以这一步叫做读谱子,在节拍器的规范下读出谱子中的音名和节奏。从完全陌生到逐渐熟练,我们可以轻松读出一首曲子的断句,通过读节奏,我们也能些许划分出一首曲子的乐句。在我们读通顺的时候两只手上有些动作已经开始按照谱子的要求开始配合了,接下来就是为上乐器实际演奏做的第二个准备:做标记
一首曲子通过我们拍手跟节拍器反复的读,知道了音程的组合。用我们现有的指法去给每一个音标记指法,标记弓法。这两件事情首先是判断演奏者都谱子上呈现的线索是不是全都掌握。调号是不是看清楚,临时升降号是不是清楚。运用所学到的乐理知识来提高自己对一首曲子正确演奏的成功率。通常在这个环节,很多会一不小心拉错的音就被先排除掉。一步步熟悉和加深乐曲中音程关系,大小手型的变换,一首曲子产生的较困难的换把难点也会突出,在练习中被重点对待。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有些同学发现标记指法有时候正确的答案并不是只有一个。也不是单纯的看到这个音就刻板的认为对应的就是这个指头。根据前后乐音的组合,来反复推敲,哪个指头更适合在这里使用,甚至在这个语句中空弦好还是实际按指头好。这些都是在反复读谱和乐理知识的运用上推演出适合自己,适合旋律要求的指法。对于读谱子到实际演奏中,弓法经常是一个迷惑人的行为。本来这是两个不相干的拍子被一根连线连在了一起,标记清楚弓法,在读谱的过程中按照实际连线去读出节奏,那么在实际演奏时,这个迷惑行为自然就无法成为拦路虎。以上的准备工作都充分准备好后,这首曲子基本上在脑海中就自然变成了一个好像很熟悉的东西。真正上手时,先放慢速度练习,待可以完整顺畅的演奏下来后再按照谱面要求的速度去反复训练就可以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拉琴也是需要做案头工作的。只有前期谱子读的好,读的仔细,后面我们才会大大减少纠错,改错,改陋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