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的一天,我惊喜地接到一本装帧精美的教育文集——《教海探航》,作者是徐海元先生。
先生之谓,一半出自本然,一半源于景仰。从21岁湖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师范毕业,光阴荏苒近三十春秋,中学教师是他的正宗,即便后来做书记、当校长,兼任政府督学、师大教授,也还是师者之师。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学语文早期教改实验的试航员,是湖北省第一个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他既见证了名校黄冈中学的鼎盛辉煌,又亲历了薄弱学校图强变优的艰辛探索。但先生之谓,又不足以概其全貌,他还是政协常委、文联委员、作家协会和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等。
一、专业历练话成长
徐老师1983年大学毕业后去的第一间学校是七年后享誉全国的湖北省黄冈中学,称得上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中,又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参加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全国六年制重点中学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在黄冈中学的实验。
所谓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照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结构体系把每学期一本的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分编成两本——《阅读》和《作文·汉语》,其厚度、容量和难度都远超全国统编教材,却没有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给执教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次,他讲授名家作品《紫云英》后,信心满满地准备接受肯定和表扬,可等来的却是听课的学校领导、名师对他老旧的课堂套路、沉闷的课堂气氛、低质的课堂效果提出的善意批评,以及对所谓名家作品在构思、遣词、语法等方面的研讨和批判。这是一次让他倍受震撼和洗礼的评课。
他深知自己的差距所在。为了能够胜任教改实验,他要求自己“善教、广学、深研、精思、苦练”。善教是目的,广学、深研、精思、苦练是途径和过程。教而广学,学以养教,方能教学相长;教而深研,研以助教,方能教研共进;教而精思,思以善教,方能知行合一;教而苦练,练以为教,方能熟能生巧。为此,他攻读过别人很少涉及的专著《文章学》,自学过五十年代的汉语语法教材,对问题的研思几近考据;他主动承担试验课、公开课的试讲任务,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反复修改教案,他跟随学校富有专长的名师苦练演讲和硬笔书法,不断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
教改实验促进了徐老师的成长,徐老师的成长又浸润着教改实验汲取的养分。
1986年,他以自己数年的教改实验为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富有创见的思考,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上首发中学说话教学教改实验论文《以说为主兼练听读写》,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说话训练,要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列入考评内容,要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主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提高。该刊主编邵守义先生因此发表《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说入手》一文,阐述自己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
1992年,其1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专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光》经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印行1.5万册单行本后,被多家报媒推介评论为“采用散点式透视手法,用引人入胜、饱蘸真情的文学笔触,揭示了(黄冈中学国际数学奥赛选手)林强、王崧、库超的成功之路,揭示了一所普通中学为什么五年之内连续四次登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领奖台之谜,从更深层次上对中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是经验的抽象,更是人生的足迹;是谜底的破射,更是人生的窥探;是抽象的思维,更是形象的诱导;是文学海洋中的浪花,更是启迪智慧的金钥匙。”
1994年,作为三位主要参研人员之一,湖北省教科研课题中学选修教材《实用交际常识》一书荣获该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徐老师独立完成了第二章“现代中学生交际口才”近5万字的编研任务。与此同时,他多次参加校内外演讲和书法比赛,频频获奖。其新闻通讯等各类文章也不断在各级报刊登载,被同事们戏称为黄冈中学“一支笔”。
教研夯实了他的教学根基,教改激发了他的教学创新,写作、演讲和书法为他增添了多彩的教学元素。他的优质课多次荣获市内外青年教师业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他的课堂教学严谨、灵动、实效,氤氲着激情、创新的活性因子,成为下课铃敲响时学生最不愿意结束的课程之一,其《景泰蓝的制作》、《与朱元思书》、《想像与作文》等阅读和写作教学更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名片。
1987年,徐老师荣获湖北省教研室颁发的“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学工作者”称号。1995年,徐老师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破格晋升的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以后,他开始兼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肩上的担子越挑越重。2004年他担任黄冈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筹划并亲历了黄冈中学的百年大庆。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光荣而又璀灿夺目的重大里程碑。
每每谈及在黄冈中学的成长经历,徐老师总是十分感慨。他说,教师头十年或者说三十五岁以前的专业状态,基本上为其奠定了此后的事业基础,自己后来能够走上学校管理和领导岗位,多半与这十多年的专业历练有关。青年教师要不怕压担子,要能够挑重担、吃大苦、练真功。他又说,人生之幸有“五好”,一个人如果出生后遇上好父母,读书时遇上好老师,成家后遇上好伴侣,工作后遇上好领导好同事,困难时遇上好朋友,想要不成功都很难;自己如果不是遇上了像曹衍清校长那样的著名教育家,如果不是得到了黄冈中学名师群体的帮教濡染,个人的努力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名师们崇高的敬业境界、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思维品质、开阔的眼界视野、求真的批判精神,对自己都是一辈子受用的财富。
诚哉斯言!
二、治校办学开新天
徐海元是一个勇敢面对挑战、锐意创新创造的人。
2005年,他应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召唤,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选校长的招聘考试;2006年,他走马上任广州市南沙第二中学校长。
此时的二中可以说是一间薄弱学校,全校18个初中教学班不足一千名学生,57名教师只有一名从外地引进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来自黄冈中学的徐海元感觉自己像从山顶走到了谷底。但他没有退缩,决意要在这块当时还犹似孤岛的滨海之域开办高中,开创新的教育天地。为此,他和全体师生战胜了新区开发初期的各种困难,付出了令人刻骨铭心的艰辛探索。 2006年,他笃定学生宿舍不能在秋季开学时如期竣工,于是和班子成员提前谋划,预案在先,打破常规地把高一新生军训安排在开学第一周。2007年,高一新生已经入校,宿舍床架还在运送途中,他一面组织教师安顿守护新生,一面带领老师连夜安装直至翌日凌晨。2008年已近八月,课室改造扩建工程仍然无人进场,他将潜在危险上报,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年三次度过高中开学的危险期,可谓步步惊心。他们在薄弱初中的基础上开办高中,在开办高中的同时扩大初中,到2009年秋季,学校净增24个高中教学班、6个初中教学班共1500多名在校学生,一跃而为南沙地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在发展中战胜困难,在战胜困难中推进发展,徐海元和他的团队不断创造着南沙教育的第一。
首届高考即夺得个人总分全区第一,中考也第三次摘取个人总分全区第一;第一个召开全省全市校园青春健身操推广现场会,第一个代表广州市参加校园环保酷派行动全国总决赛;第一个荣获广州市首届中小学师德辩论赛金奖、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一等奖,第一个成为中美基础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基地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2010年年底,南沙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南沙二中与南沙中学组建成一中,共同创建南沙区第一间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徐海元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在南沙二中迎检现场,以缜密高效的工作顺利通过了初期督导评估验收。
一所拥有两个校区共5000名师生的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开始以南沙教育航母的崭新形象驶向新的航程!
一所名校的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放弃原有的地位和优越条件,毅然投身艰苦的新区开发建设,使一所薄弱初中在短短五年内发生惊人的嬗变,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撑他的教育人生?又是一种什么管理具有如此力量?徐海元坦然道,是创业创新、图变图强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力量!
2009年,在一次高端培训的案例研讨中,徐海元校长对弱校如何变强变优的策略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得教授和同班学员首肯。他说,第一要科学定位,思想引领,重视精神激励;第二要分析现状,施以对策,重视正向引导;第三要发掘优势,寻找突破,走出特色之路;第四要搭建平台,真诚服务,为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显然,徐海元在很大程度上归纳总结了自己的办学实践。
他接任校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抓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在策略方法上尽量避免新任校长或空降校长的习惯做法而实行正向引导,让原有矛盾和问题在正向推进中逐渐自行消解。他依据学校现状和发展趋势,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制定学校发展愿景,研讨交流办学思想,抓住契机塑造学校精神、引导价值取向、倡导言行规范。为此,他在全区首创高品位校报(曾获全国中小学最佳校报校刊一等奖),首办盛大的高中毕业典礼,首个组编出版南沙二中师生读本。他主政二中数年,竭尽所能地为老师提供服务。对各级干部,以真诚和耐心加以引导,多人被上级部门任命为周边学校的校级领导或当家人;对青年教师,为他们每学期举行综合素质大赛,以此发现新秀,培养新人;对青年女教师,为她们每人赠送青年学者王东华的名著《发现母亲》,让其体悟为母与为师之道;对新进教师,为他们解决了近百人的过渡住房,协助调动或安置了17位家属,直接办理户籍迁移和公费医疗手续64人次。
老师们说:“徐校长和我们一起走过、累过,也一起哭过、笑过,他最了解我们的困难,也最懂得我们的需要。与他共事,我们真有家的感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是一位能够用情义和才识深深打动我们的校长!”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呢?徐校长微微一笑说,从总体发展上考量,学校无疑是落实了“文化育人强校”的办学理念,也实现了五至十年达到“区一流、市知名”的办学目标;就管理而言,这一愿望得以实现,乃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力量。现代学校的文化管理,虽然不乏威权管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成分,但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既是对它的整合,更是对它的超越,是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新天地,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师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师生的思想引领。价值激励、精神成长,除此而外的所谓方法措施都只是技术层面的话题。
徐校长进一步阐述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思想上的领导,行政上的领导必然苍白无力。如果都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团队将是没有追求的散兵游勇,这所学校也将是没有指向的航船。一所学校的成长发展史,其实就是师生的精神发育史。南沙二中开办高中意味着二次创业,二次创业要有二次创业的目标和精神,因此我们首先描绘了发展愿景,确立了办学理念,提炼了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勇攀高峰的卓越抱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新发展的开拓意识、竭心尽力的奉献品质;随着教师人数的激增——三年引进110名教师,几乎是高中开办前教师总数的两倍,来自5个民族16个省份68间中学55所大专院校——更加需要一种主流文化主流价值来融合和引领教师队伍,于是我们又加入了“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优势互补的团队境界”,并开辟多种渠道、搭建多种平台、运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不断强化甚至固化。
徐校长感叹道,文化管理的思想引领、价值激励、精神成长往往是隐性的,做起来很艰辛,也不易为外人所见,但历史启迪我们,思想的力量终究要穿透刀与火的武器,精神的威力强于方法举措。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很难度过当年的艰难困苦,也无法解释和想像怎么能够一边吹号集合、一边整队冲锋地实现跨越发展!
2009年,徐海元校长被南沙区教育局推荐、广州市教育局遴选为首期广州市中小学20名优秀校长(名校长)培养对象,同年赴美研修ELLE(教育领导力)取得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毕业证书。2010年前后,其长篇论文《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美国基础教育的八个“W”》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后,被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转载,被多家大型权威网站列为高影响力论文。2012年,徐校长被聘请为南沙区人民政府督学、华南师大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和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特聘客座教授。
一位语文教师也许对学生讲授了无数遍怎样写作,但自己未必能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徐老师却诗文兼善,哲思隽永;一位中学校长或许可以说出足可自豪的办学案例,但自己未必能形诸笔端示之世人,徐校长却能把自己对教育的思考、探索和守望写成厚实的篇章。
合上这部厚达48万字的教育文集,回想书香间海蚌摘珠般的图文,我依然难抑心中的敬重和思索……
责任编辑 萧 田
先生之谓,一半出自本然,一半源于景仰。从21岁湖北大学中文系本科师范毕业,光阴荏苒近三十春秋,中学教师是他的正宗,即便后来做书记、当校长,兼任政府督学、师大教授,也还是师者之师。他是改革开放后中学语文早期教改实验的试航员,是湖北省第一个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他既见证了名校黄冈中学的鼎盛辉煌,又亲历了薄弱学校图强变优的艰辛探索。但先生之谓,又不足以概其全貌,他还是政协常委、文联委员、作家协会和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等。
一、专业历练话成长
徐老师1983年大学毕业后去的第一间学校是七年后享誉全国的湖北省黄冈中学,称得上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中,又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参加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全国六年制重点中学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在黄冈中学的实验。
所谓分编型初中语文教材,就是按照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新的语文教学结构体系把每学期一本的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分编成两本——《阅读》和《作文·汉语》,其厚度、容量和难度都远超全国统编教材,却没有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这给执教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次,他讲授名家作品《紫云英》后,信心满满地准备接受肯定和表扬,可等来的却是听课的学校领导、名师对他老旧的课堂套路、沉闷的课堂气氛、低质的课堂效果提出的善意批评,以及对所谓名家作品在构思、遣词、语法等方面的研讨和批判。这是一次让他倍受震撼和洗礼的评课。
他深知自己的差距所在。为了能够胜任教改实验,他要求自己“善教、广学、深研、精思、苦练”。善教是目的,广学、深研、精思、苦练是途径和过程。教而广学,学以养教,方能教学相长;教而深研,研以助教,方能教研共进;教而精思,思以善教,方能知行合一;教而苦练,练以为教,方能熟能生巧。为此,他攻读过别人很少涉及的专著《文章学》,自学过五十年代的汉语语法教材,对问题的研思几近考据;他主动承担试验课、公开课的试讲任务,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反复修改教案,他跟随学校富有专长的名师苦练演讲和硬笔书法,不断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
教改实验促进了徐老师的成长,徐老师的成长又浸润着教改实验汲取的养分。
1986年,他以自己数年的教改实验为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富有创见的思考,在《演讲与口才》杂志上首发中学说话教学教改实验论文《以说为主兼练听读写》,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说话训练,要把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列入考评内容,要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主带动学生听读写能力的提高。该刊主编邵守义先生因此发表《中学语文教学应该从说入手》一文,阐述自己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深入思考。
1992年,其11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专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之光》经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印行1.5万册单行本后,被多家报媒推介评论为“采用散点式透视手法,用引人入胜、饱蘸真情的文学笔触,揭示了(黄冈中学国际数学奥赛选手)林强、王崧、库超的成功之路,揭示了一所普通中学为什么五年之内连续四次登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领奖台之谜,从更深层次上对中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是经验的抽象,更是人生的足迹;是谜底的破射,更是人生的窥探;是抽象的思维,更是形象的诱导;是文学海洋中的浪花,更是启迪智慧的金钥匙。”
1994年,作为三位主要参研人员之一,湖北省教科研课题中学选修教材《实用交际常识》一书荣获该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徐老师独立完成了第二章“现代中学生交际口才”近5万字的编研任务。与此同时,他多次参加校内外演讲和书法比赛,频频获奖。其新闻通讯等各类文章也不断在各级报刊登载,被同事们戏称为黄冈中学“一支笔”。
教研夯实了他的教学根基,教改激发了他的教学创新,写作、演讲和书法为他增添了多彩的教学元素。他的优质课多次荣获市内外青年教师业务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他的课堂教学严谨、灵动、实效,氤氲着激情、创新的活性因子,成为下课铃敲响时学生最不愿意结束的课程之一,其《景泰蓝的制作》、《与朱元思书》、《想像与作文》等阅读和写作教学更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名片。
1987年,徐老师荣获湖北省教研室颁发的“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学工作者”称号。1995年,徐老师成为湖北省第一个破格晋升的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1996年以后,他开始兼任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肩上的担子越挑越重。2004年他担任黄冈中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筹划并亲历了黄冈中学的百年大庆。这是学校发展史上光荣而又璀灿夺目的重大里程碑。
每每谈及在黄冈中学的成长经历,徐老师总是十分感慨。他说,教师头十年或者说三十五岁以前的专业状态,基本上为其奠定了此后的事业基础,自己后来能够走上学校管理和领导岗位,多半与这十多年的专业历练有关。青年教师要不怕压担子,要能够挑重担、吃大苦、练真功。他又说,人生之幸有“五好”,一个人如果出生后遇上好父母,读书时遇上好老师,成家后遇上好伴侣,工作后遇上好领导好同事,困难时遇上好朋友,想要不成功都很难;自己如果不是遇上了像曹衍清校长那样的著名教育家,如果不是得到了黄冈中学名师群体的帮教濡染,个人的努力都将是微不足道的;名师们崇高的敬业境界、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思维品质、开阔的眼界视野、求真的批判精神,对自己都是一辈子受用的财富。
诚哉斯言!
二、治校办学开新天
徐海元是一个勇敢面对挑战、锐意创新创造的人。
2005年,他应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召唤,参加了广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国公选校长的招聘考试;2006年,他走马上任广州市南沙第二中学校长。
此时的二中可以说是一间薄弱学校,全校18个初中教学班不足一千名学生,57名教师只有一名从外地引进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来自黄冈中学的徐海元感觉自己像从山顶走到了谷底。但他没有退缩,决意要在这块当时还犹似孤岛的滨海之域开办高中,开创新的教育天地。为此,他和全体师生战胜了新区开发初期的各种困难,付出了令人刻骨铭心的艰辛探索。 2006年,他笃定学生宿舍不能在秋季开学时如期竣工,于是和班子成员提前谋划,预案在先,打破常规地把高一新生军训安排在开学第一周。2007年,高一新生已经入校,宿舍床架还在运送途中,他一面组织教师安顿守护新生,一面带领老师连夜安装直至翌日凌晨。2008年已近八月,课室改造扩建工程仍然无人进场,他将潜在危险上报,引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三年三次度过高中开学的危险期,可谓步步惊心。他们在薄弱初中的基础上开办高中,在开办高中的同时扩大初中,到2009年秋季,学校净增24个高中教学班、6个初中教学班共1500多名在校学生,一跃而为南沙地区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在发展中战胜困难,在战胜困难中推进发展,徐海元和他的团队不断创造着南沙教育的第一。
首届高考即夺得个人总分全区第一,中考也第三次摘取个人总分全区第一;第一个召开全省全市校园青春健身操推广现场会,第一个代表广州市参加校园环保酷派行动全国总决赛;第一个荣获广州市首届中小学师德辩论赛金奖、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一等奖,第一个成为中美基础教育领导力学习与交流基地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2010年年底,南沙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将南沙二中与南沙中学组建成一中,共同创建南沙区第一间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徐海元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奋战在南沙二中迎检现场,以缜密高效的工作顺利通过了初期督导评估验收。
一所拥有两个校区共5000名师生的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开始以南沙教育航母的崭新形象驶向新的航程!
一所名校的党委书记兼副校长放弃原有的地位和优越条件,毅然投身艰苦的新区开发建设,使一所薄弱初中在短短五年内发生惊人的嬗变,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支撑他的教育人生?又是一种什么管理具有如此力量?徐海元坦然道,是创业创新、图变图强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力量!
2009年,在一次高端培训的案例研讨中,徐海元校长对弱校如何变强变优的策略方法进行了高度概括,深得教授和同班学员首肯。他说,第一要科学定位,思想引领,重视精神激励;第二要分析现状,施以对策,重视正向引导;第三要发掘优势,寻找突破,走出特色之路;第四要搭建平台,真诚服务,为师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一切可能。显然,徐海元在很大程度上归纳总结了自己的办学实践。
他接任校长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抓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在策略方法上尽量避免新任校长或空降校长的习惯做法而实行正向引导,让原有矛盾和问题在正向推进中逐渐自行消解。他依据学校现状和发展趋势,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制定学校发展愿景,研讨交流办学思想,抓住契机塑造学校精神、引导价值取向、倡导言行规范。为此,他在全区首创高品位校报(曾获全国中小学最佳校报校刊一等奖),首办盛大的高中毕业典礼,首个组编出版南沙二中师生读本。他主政二中数年,竭尽所能地为老师提供服务。对各级干部,以真诚和耐心加以引导,多人被上级部门任命为周边学校的校级领导或当家人;对青年教师,为他们每学期举行综合素质大赛,以此发现新秀,培养新人;对青年女教师,为她们每人赠送青年学者王东华的名著《发现母亲》,让其体悟为母与为师之道;对新进教师,为他们解决了近百人的过渡住房,协助调动或安置了17位家属,直接办理户籍迁移和公费医疗手续64人次。
老师们说:“徐校长和我们一起走过、累过,也一起哭过、笑过,他最了解我们的困难,也最懂得我们的需要。与他共事,我们真有家的感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是一位能够用情义和才识深深打动我们的校长!”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呢?徐校长微微一笑说,从总体发展上考量,学校无疑是落实了“文化育人强校”的办学理念,也实现了五至十年达到“区一流、市知名”的办学目标;就管理而言,这一愿望得以实现,乃是学校文化管理的力量。现代学校的文化管理,虽然不乏威权管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成分,但有别于传统管理模式,既是对它的整合,更是对它的超越,是学校管理科学发展的新天地,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师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师生的思想引领。价值激励、精神成长,除此而外的所谓方法措施都只是技术层面的话题。
徐校长进一步阐述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没有思想上的领导,行政上的领导必然苍白无力。如果都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团队将是没有追求的散兵游勇,这所学校也将是没有指向的航船。一所学校的成长发展史,其实就是师生的精神发育史。南沙二中开办高中意味着二次创业,二次创业要有二次创业的目标和精神,因此我们首先描绘了发展愿景,确立了办学理念,提炼了学校精神的核心价值——勇攀高峰的卓越抱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新发展的开拓意识、竭心尽力的奉献品质;随着教师人数的激增——三年引进110名教师,几乎是高中开办前教师总数的两倍,来自5个民族16个省份68间中学55所大专院校——更加需要一种主流文化主流价值来融合和引领教师队伍,于是我们又加入了“兼容并包的宽广胸怀、优势互补的团队境界”,并开辟多种渠道、搭建多种平台、运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措施予以不断强化甚至固化。
徐校长感叹道,文化管理的思想引领、价值激励、精神成长往往是隐性的,做起来很艰辛,也不易为外人所见,但历史启迪我们,思想的力量终究要穿透刀与火的武器,精神的威力强于方法举措。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很难度过当年的艰难困苦,也无法解释和想像怎么能够一边吹号集合、一边整队冲锋地实现跨越发展!
2009年,徐海元校长被南沙区教育局推荐、广州市教育局遴选为首期广州市中小学20名优秀校长(名校长)培养对象,同年赴美研修ELLE(教育领导力)取得美国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毕业证书。2010年前后,其长篇论文《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美国基础教育的八个“W”》在国家级报刊发表后,被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转载,被多家大型权威网站列为高影响力论文。2012年,徐校长被聘请为南沙区人民政府督学、华南师大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和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特聘客座教授。
一位语文教师也许对学生讲授了无数遍怎样写作,但自己未必能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徐老师却诗文兼善,哲思隽永;一位中学校长或许可以说出足可自豪的办学案例,但自己未必能形诸笔端示之世人,徐校长却能把自己对教育的思考、探索和守望写成厚实的篇章。
合上这部厚达48万字的教育文集,回想书香间海蚌摘珠般的图文,我依然难抑心中的敬重和思索……
责任编辑 萧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