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金融本科教育教学如何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厚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金融管理专门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金融教育界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分析金融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1金融业发展趋势
1.1金融市场无形化、无中心、一体化:未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将是一个没有固定地点的无形市场。各金融机构一切金融交易都通过电讯手段在网上完成。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扩展,与跨国银行空前规模的海外扩张分不开。跨国银行在海外大量设立分行,形成全球范围的经营网络,从而促进了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也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在金融业上的广泛应用,21世纪全球金融将由具有地理概念的多中心走向无形化、无中心和一体化概念。
1.2金融机构全能化、经营模式混业化: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传统分业经营的格局将彻底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合并、业务交叉相互渗透,形成全能型金融机构,来显示混业趋势。近两年来,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初露端倪。从1998年开始颁布的一系列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措施,也足以证明我国金融业未来混业发展的趋势。
1.3金融产品创新化:目前,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大约每两年翻一番,不断涌现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导致金融产品方面新品迭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日趋频繁。从国内情况看,金融产品创新已全方位展开,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以及过渡期后,产品创新已是国内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
1.4融资方式直接化:在美国,企业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比重可达70%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目前以各种债券、票据形式提供的信贷占到信贷融资总额的70%左右。融资方式的直接化不仅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分散和转移风险的新方法,而且使之增强了资产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分散化和自有资本的充足性。直接融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产物,伴随着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新的融资工具不断推出,直接金融必将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
1.5金融服务电子化: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表明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服务领域与服务时间的限制,极大地延伸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范围和功能,降低了经营成本,对传统银行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拓展等格局形成空前的挑战和冲击。我国从1998年第一笔网上银行业务交易成功到如今,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传统的金融业不断地萎缩,金融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减少;网上金融服务会不断增加,并成为今后金融业发展的主流。
1.6金融活动国际化: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加快了业务全球化的进程,纷纷提高国际业务在其资产或业务中的比重,有的大银行的国际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甚至超过了50%。其方法是:要么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实现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要么是组建跨国金融机构直接从事国际性金融业务。近年来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更是产生了许多跨国金融机构和若干家超级金融机构。
2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1专业基础厚实: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成为金融教育的直接目的。这就要求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复合的知识结构。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在系统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学习和研究金融学理论,既要熟悉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脉络,又要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复合的知识结构是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基础,管理学、会计学、公司财务学、法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知识是复合型金融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也就是说,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并以素质教育为主,是宽厚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2.2实践能力强:由于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最终要从事金融业务的具体操作,而金融业务的技术性强、风险性大,加之新的业务层出不穷,所以金融人才在业务上必须有相当强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业务课程要求实。本科期间实践教学的直接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木理论,以便在日后从事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理论,提高实际工作的技能。
2.3综合素质高:当代的科学技术表现出综合化的趋势,金融技术的一体化、组合化、创新化等要求金融人才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知识和能力。金融专业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同时具备管理学、会计学、公司财务学、法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尤为重要。
2.4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金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最重要的能力和最本质的属性。随着金融业各项创新机制的建立,“以创新求发展”己成为不少金融机构谋求发展的经营策略,而金融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另外,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金融政策意识,以及把握时代金融脉搏和发展趋势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金融人才的过程中,把教育置于动态的、多元的、开放的格局中,不仅要传授现成知识,还要注重个性教育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多层次、多角度的逆向思维,探寻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化分工的多元化和多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国成.“21世纪金融人才的培养与思考”.新疆金融,2003.12
[2]王广谦.“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22
【关键词】金融业趋势;本科人才培养;要求
1金融业发展趋势
1.1金融市场无形化、无中心、一体化:未来的国际金融市场将是一个没有固定地点的无形市场。各金融机构一切金融交易都通过电讯手段在网上完成。同时,国际金融中心的扩展,与跨国银行空前规模的海外扩张分不开。跨国银行在海外大量设立分行,形成全球范围的经营网络,从而促进了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也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在金融业上的广泛应用,21世纪全球金融将由具有地理概念的多中心走向无形化、无中心和一体化概念。
1.2金融机构全能化、经营模式混业化:随着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传统分业经营的格局将彻底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合并、业务交叉相互渗透,形成全能型金融机构,来显示混业趋势。近两年来,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初露端倪。从1998年开始颁布的一系列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措施,也足以证明我国金融业未来混业发展的趋势。
1.3金融产品创新化:目前,金融衍生市场发展极为迅速,大约每两年翻一番,不断涌现出新产品和新技术,导致金融产品方面新品迭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日趋频繁。从国内情况看,金融产品创新已全方位展开,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以及过渡期后,产品创新已是国内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客观需求。
1.4融资方式直接化:在美国,企业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比重可达70%多。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目前以各种债券、票据形式提供的信贷占到信贷融资总额的70%左右。融资方式的直接化不仅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分散和转移风险的新方法,而且使之增强了资产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分散化和自有资本的充足性。直接融资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然产物,伴随着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新的融资工具不断推出,直接金融必将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
1.5金融服务电子化: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表明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服务领域与服务时间的限制,极大地延伸了传统银行的服务范围和功能,降低了经营成本,对传统银行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拓展等格局形成空前的挑战和冲击。我国从1998年第一笔网上银行业务交易成功到如今,我国金融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传统的金融业不断地萎缩,金融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减少;网上金融服务会不断增加,并成为今后金融业发展的主流。
1.6金融活动国际化: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金融机构都加快了业务全球化的进程,纷纷提高国际业务在其资产或业务中的比重,有的大银行的国际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甚至超过了50%。其方法是:要么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实现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要么是组建跨国金融机构直接从事国际性金融业务。近年来金融机构的跨国并购,更是产生了许多跨国金融机构和若干家超级金融机构。
2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1专业基础厚实: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成为金融教育的直接目的。这就要求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和复合的知识结构。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应该在系统掌握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深入学习和研究金融学理论,既要熟悉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脉络,又要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最新发展有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复合的知识结构是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的综合素质的基础,管理学、会计学、公司财务学、法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学科知识是复合型金融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也就是说,金融专业本科教育应该是厚基础、宽口径,并以素质教育为主,是宽厚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2.2实践能力强:由于金融专业本科毕业生最终要从事金融业务的具体操作,而金融业务的技术性强、风险性大,加之新的业务层出不穷,所以金融人才在业务上必须有相当强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形势。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业务课程要求实。本科期间实践教学的直接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融领域的基木理论,以便在日后从事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运用理论,提高实际工作的技能。
2.3综合素质高:当代的科学技术表现出综合化的趋势,金融技术的一体化、组合化、创新化等要求金融人才具有综合性的素质、知识和能力。金融专业本科教育需要培养同时具备管理学、会计学、公司财务学、法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将经济分析、数据处理、电子商务、软件应用与设计等工作融为一体,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类微观金融问题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既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些综合素质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尤为重要。
2.4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金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最重要的能力和最本质的属性。随着金融业各项创新机制的建立,“以创新求发展”己成为不少金融机构谋求发展的经营策略,而金融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另外,复合性应用型金融人才还必须具备较强的金融政策意识,以及把握时代金融脉搏和发展趋势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金融人才的过程中,把教育置于动态的、多元的、开放的格局中,不仅要传授现成知识,还要注重个性教育和理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多层次、多角度的逆向思维,探寻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化分工的多元化和多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国成.“21世纪金融人才的培养与思考”.新疆金融,2003.12
[2]王广谦.“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国高等教育,2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