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孕产妇的临床保健措施及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对我市2011年度孕中晚期产妇的临床治疗和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分析孕产妇的临床保健措施及效果。结果 所有13951例产妇中,38例为危重孕产妇需要抢救治疗,约占0.27%,其中,流动人口约占抢救治疗孕产妇总数的71%(27/38)。导致孕产妇发生危重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DIC休克、产后出血、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等等。所有危重症中晚期孕产妇经过系统的临床保健和抢救,均未死亡,且围产儿结局较为理想。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孕产妇临床保健措施的应用,有助于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危重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孕产妇;临床保健;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53-02
高危孕产妇临床治疗和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保健护理措施,降低其临床死亡率,而临床抢救就是中晚期危重症孕产妇临床处理的关键环节。本次临床研究对孕产妇的临床保健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本市各个医疗单位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所收治的13951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38例孕产妇因危重症而需要抢救治疗,抢救的发生率约为0.27%。27例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口,11例为本市户籍孕产妇。18例进产妇,19例初产妇。产妇年龄范围在20岁至4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8.5±4.4)岁。10例农村进城务工孕产妇为接受定期的孕前检查。孕产妇产检情况为:17例孕检5次以上,11例孕检1至5次。30例足月产妇,8例早产产妇。产妇终止妊娠方式为:7例阴道分娩(2例吸胎),31例剖宫产。
1.2 方法
对所有13951例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和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产儿结局
所有38例抢救治疗的孕产妇中,2例胎死宫内,约占5.26%,其死亡原因为子痫所导致的胎盘早剥。1例死产,约占2.63%,其死亡原因为胎盘早剥。8例早产儿中,1例双胎,1例死亡,其余34例围产儿结局均较为理想。
2.2 孕产妇结局
所有38例危重孕产妇均获得抢救成功,且无一例产妇死亡,2例产妇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
2.3 并发症和合并症
所有38例危重孕產妇中,27例发生妊娠并发症,约占71.05%,10例发生妊娠合并症,约占26.32%。22例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并发休克、DIC,约占57.89%,这也是导致孕中晚期孕产妇需抢救治疗的首要原因,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13例,合并DIC9例。依据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将其分为巨大儿、瘢痕子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阴道宫颈裂伤和子宫收缩乏力等等。12例孕产妇抢救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或是子痫,约占病例总数的31.58%,为第二位抢救诱发原因,其中,胎盘早剥产妇3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继发性肺部感染6例。不同孕期孕产妇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表2所示。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高危产妇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该疾病所导致的产妇死亡率较高,且位于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并发 DIC休克的发生会促使产妇死亡率的进一步提高[1]。所以,通过相关的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助于孕产妇结局的改善以及临床死亡率的降低。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对孕期和孕前期保健工作加以充分重视,并选择适当时机终止妊娠[2]。临床医务人员应与保健人员相互配合,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需进行重点检查,嘱产妇尽量入院接受治疗。产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护措施,防止其发生产程延长[3]。手术过程中需保证动作轻柔,避免造成软产道损伤。产后对孕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其存在产后大出血倾向,需及时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并准确分析其出血的发生原因,以降低患者休克的发生率。对于临床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患者,需及时切除子宫,以降低其临床死亡率。从孕产妇临床保健措施来看,助产机构医务人员应定时接受抢救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建立较为完善的孕产妇救治系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从而为孕产妇建立更加通畅、便捷的救治绿色通道。
综上所述,及时准确地筛查孕产妇的各项高危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通过补钙、左侧卧位、营养指导、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孕产妇结局,降低其临床死亡率,深化对于孕产妇临床保健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金龙妹,陈亚平.危重孕产妇抢救原因及抢救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4968--4969
[2]张苔.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诊治体会[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61—63
【关键词】孕产妇;临床保健;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5.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153-02
高危孕产妇临床治疗和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系统的保健护理措施,降低其临床死亡率,而临床抢救就是中晚期危重症孕产妇临床处理的关键环节。本次临床研究对孕产妇的临床保健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本市各个医疗单位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所收治的13951例孕产妇为观察对象,其中38例孕产妇因危重症而需要抢救治疗,抢救的发生率约为0.27%。27例为农村进城务工人口,11例为本市户籍孕产妇。18例进产妇,19例初产妇。产妇年龄范围在20岁至4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28.5±4.4)岁。10例农村进城务工孕产妇为接受定期的孕前检查。孕产妇产检情况为:17例孕检5次以上,11例孕检1至5次。30例足月产妇,8例早产产妇。产妇终止妊娠方式为:7例阴道分娩(2例吸胎),31例剖宫产。
1.2 方法
对所有13951例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和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产儿结局
所有38例抢救治疗的孕产妇中,2例胎死宫内,约占5.26%,其死亡原因为子痫所导致的胎盘早剥。1例死产,约占2.63%,其死亡原因为胎盘早剥。8例早产儿中,1例双胎,1例死亡,其余34例围产儿结局均较为理想。
2.2 孕产妇结局
所有38例危重孕产妇均获得抢救成功,且无一例产妇死亡,2例产妇需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治疗。
2.3 并发症和合并症
所有38例危重孕產妇中,27例发生妊娠并发症,约占71.05%,10例发生妊娠合并症,约占26.32%。22例孕产妇发生产后出血并发休克、DIC,约占57.89%,这也是导致孕中晚期孕产妇需抢救治疗的首要原因,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13例,合并DIC9例。依据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将其分为巨大儿、瘢痕子宫、胎盘早剥、前置胎盘、阴道宫颈裂伤和子宫收缩乏力等等。12例孕产妇抢救原因为重度子痫前期或是子痫,约占病例总数的31.58%,为第二位抢救诱发原因,其中,胎盘早剥产妇3例,胎儿宫内窘迫5例,继发性肺部感染6例。不同孕期孕产妇产后出血并发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表2所示。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高危产妇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该疾病所导致的产妇死亡率较高,且位于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并发 DIC休克的发生会促使产妇死亡率的进一步提高[1]。所以,通过相关的预防保健措施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助于孕产妇结局的改善以及临床死亡率的降低。一方面,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对孕期和孕前期保健工作加以充分重视,并选择适当时机终止妊娠[2]。临床医务人员应与保健人员相互配合,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需进行重点检查,嘱产妇尽量入院接受治疗。产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加强高危孕产妇监护措施,防止其发生产程延长[3]。手术过程中需保证动作轻柔,避免造成软产道损伤。产后对孕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进行严密监测,若其存在产后大出血倾向,需及时补充血容量、输血、输液并准确分析其出血的发生原因,以降低患者休克的发生率。对于临床治疗无效的产后出血患者,需及时切除子宫,以降低其临床死亡率。从孕产妇临床保健措施来看,助产机构医务人员应定时接受抢救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建立较为完善的孕产妇救治系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从而为孕产妇建立更加通畅、便捷的救治绿色通道。
综上所述,及时准确地筛查孕产妇的各项高危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预防,通过补钙、左侧卧位、营养指导、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改善孕产妇结局,降低其临床死亡率,深化对于孕产妇临床保健措施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金龙妹,陈亚平.危重孕产妇抢救原因及抢救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4968--4969
[2]张苔.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诊治体会[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