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不但深入,首先要从思维练习开始,坚持以朗读练习为中心,才可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情景交融;动情;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意,激起情感的共鸣,达到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由此可见,朗读情感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從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种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
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正视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提高"。
一、重视感情信息,引导"知情"
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作者之情往往渗透于字里行间,渗透于文章的每一细微之处,外现于重点字、词、句、标点等。这些感情信息,如同作者之情的"指路灯",循"灯"而行,易于把握作者之情。如《可贵的沉默》第3小节: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抓住感情信息"目光顿时灰暗"与"!",反复品读,学生就会感悟到朗读时语气应读得低沉但不失坚定,以表现年轻人失望但不失尊严的心态。
二、发挥主导作用,促其"动情"
"情境再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即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感染品读的方法。"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使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第3-8小节。教师首先出示课件(人类砍伐森林、烧毁植被、污染水源、排放废气、射杀动物等画面),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感情朗读。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语言渲染也是一种调动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范读是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指导的常用方法。"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的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
三、挖掘主体潜能,主动"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的重要措施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感情朗读,将感情朗读变为一种快乐、一种美、一种激情、一种自豪与光荣,才能有效达到感情朗读的理想境界。通常可采用的方法如"角色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实践中发现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要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的指导,要融于阅读之中。一要注意朗读语气的指导,如《陶罐和铁罐》,铁罐由傲慢到恼怒,再到蛮横无理的语气;陶罐谦虚、和气,并不示弱的语气。二要形式多样,可以指名在全班分角色朗读,可以在下面几个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在评读中提高分角色朗读的水平。
还可以采用"主体激励法",即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自我激励、相互启发或相互竞争的方法。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昔朗格所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生命深处唤起"沉睡的自我意识",激发个体创造力。如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用下列语言激发学生表达个体的独特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就怎么读" "他是这么理解的,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你们呢?""谁还有不同的读法,再来读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四、智慧评价,使朗读"动情"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不乏如翘大拇指、夸"你真棒"、"大家拍手表扬他(她)",还有夹杂英文的表扬方式等等外在的评价方式,而深入文本、结合对文本感悟进行的切实评价不多,两者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
朗读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引导学生角色移位。根据学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参与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读、品读时,也应该融入情感因素,还可以利用脸部表情、体态语言来传达感情,让学生在情感阅读中训练语感。记得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时刻注意适当地融入各种情感,从而达到多层面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楠,毕业于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参加工作6年,小学一级职称
【关键词】情景交融;动情;激情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训练,因为文章的精义妙理,作者的神思妙笔,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得到,而非分析讲解所能代替。成功的朗读训练,重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含意,激起情感的共鸣,达到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地。由此可见,朗读情感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回顾语文教学的历史,古时候,无论是京师的太学,还是乡野的私塾,在语文教学上都特别强调一个"读"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從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种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
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正视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提高"。
一、重视感情信息,引导"知情"
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作者之情往往渗透于字里行间,渗透于文章的每一细微之处,外现于重点字、词、句、标点等。这些感情信息,如同作者之情的"指路灯",循"灯"而行,易于把握作者之情。如《可贵的沉默》第3小节: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抓住感情信息"目光顿时灰暗"与"!",反复品读,学生就会感悟到朗读时语气应读得低沉但不失坚定,以表现年轻人失望但不失尊严的心态。
二、发挥主导作用,促其"动情"
"情境再现"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即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再现情境,引导学生感染品读的方法。"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使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第3-8小节。教师首先出示课件(人类砍伐森林、烧毁植被、污染水源、排放废气、射杀动物等画面),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基础上引导感情朗读。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语言渲染也是一种调动学生情绪的有效方法。范读是教师进行朗读训练指导的常用方法。"范读"要成为一种朗读的训练艺术,就必须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以范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鉴赏、揣摩,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
三、挖掘主体潜能,主动"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的重要措施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感情朗读,将感情朗读变为一种快乐、一种美、一种激情、一种自豪与光荣,才能有效达到感情朗读的理想境界。通常可采用的方法如"角色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情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实践中发现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要注意的是分角色朗读的指导,要融于阅读之中。一要注意朗读语气的指导,如《陶罐和铁罐》,铁罐由傲慢到恼怒,再到蛮横无理的语气;陶罐谦虚、和气,并不示弱的语气。二要形式多样,可以指名在全班分角色朗读,可以在下面几个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朗读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在评读中提高分角色朗读的水平。
还可以采用"主体激励法",即教师用语言引导学生自我激励、相互启发或相互竞争的方法。正如德国教育家斯昔朗格所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生命深处唤起"沉睡的自我意识",激发个体创造力。如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常用下列语言激发学生表达个体的独特体验:"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就怎么读" "他是这么理解的,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他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了出来,你们呢?""谁还有不同的读法,再来读读,读出你的理解、你的感受"。
四、智慧评价,使朗读"动情"
在课堂教学中,朗读评价至关重要。恰当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中,不乏如翘大拇指、夸"你真棒"、"大家拍手表扬他(她)",还有夹杂英文的表扬方式等等外在的评价方式,而深入文本、结合对文本感悟进行的切实评价不多,两者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
朗读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也可引导学生角色移位。根据学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参与朗读。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读、品读时,也应该融入情感因素,还可以利用脸部表情、体态语言来传达感情,让学生在情感阅读中训练语感。记得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时刻注意适当地融入各种情感,从而达到多层面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楠,毕业于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参加工作6年,小学一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