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是一种有意识性的活动,课堂教学要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富有趣味性。本文就高中数学的有关问题进行剖析,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调动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程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合适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作了初步的尝试。在此仅谈谈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认识和作法。
一、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作用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学习动机。因此,在課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我用趣味游戏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我在讲桌上竖着摆上一列小木块,对学生说:这列小木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第一只倒下;(2) 若前一只倒下,则后必然倒下。试问:当把第一只木块推倒后,这列木块是否全部倒下,为什么?面对这个木块的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触发,都争着来做这个游戏,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等学生在游戏中验证了结果之后,我适时的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验中概括了抽象的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我又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实验、验证、讨论:在上述游戏中,去掉条件(2)(可从中抽掉两只木块)只有条件(1),能否保证这列木块全部倒下?若去掉条件(1),只有(2)呢?
这样做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对原本抽象、难懂的原理能主动获取,深刻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形式与创设情境的方法
1、通过实验、展示实物、挂图、放录音、投影、做游戏、讲故事、造悬念、唱歌曲、猜谜语等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使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学习新知识,创设情感式的情境设计。例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手做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三垂线定理的结论。请同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再根据所做的模型画出图形,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定理内容,为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师的教学还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境。教学实践显示:只对具有社会意义的知识不一定能产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如果在实践中让学生承担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实际意义,促其发展。因此恰当的安排一些必要的实验、实习、参观、调查及生产劳动等,使学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直接知识用以印证巩固书本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又把获得的实践知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上来。例如在学"统计初步"期间,组织学生到计划生育指导站参观调查年份人口状况图表,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数学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三、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愤"、"悱"是学生思维很活跃时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孔子就启发一下,指点一下,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心理状态,孔子就"不启"、"不发"。很显然孔子的这种做法遵循学生的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还应看到有其不足的一面,那就是不仅在学生的具有"愤"、"悱"的状态下启发,还要努力创设情境,使之出现"愤"、"悱"的状态,这才使更重要的。
必须阐明:创设教学情境要本着"一种状态、两的结构和四项原则"的策略来进行。所谓"一种状态"是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两个结构"是:第一,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第二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两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项原则"是:第一,坚持课堂情境与对知识内涵的深入揭示的互用性和相关性的原则,即情境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和重点紧密联系,要善于以旧引新、温故知新;第二,坚持情境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既要有助于学生明确或初步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第三,坚持情境的设计有直观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尽量用适宜的态势、形象动听的语言、具体生动的事例或实验导入新知,还可用设问、讲述等方法进行质疑,以致于发人深思;第四,坚持情境设计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原则,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贾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祝毓萍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
作者简介:袁 婕,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关键词】教学情境;兴趣;调动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程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数学知识,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合适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为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作了初步的尝试。在此仅谈谈对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认识和作法。
一、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作用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是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佳学习动机。因此,在課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主动的学习。
课堂教学的事实也表明: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情境之中,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我用趣味游戏多米诺骨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我在讲桌上竖着摆上一列小木块,对学生说:这列小木块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第一只倒下;(2) 若前一只倒下,则后必然倒下。试问:当把第一只木块推倒后,这列木块是否全部倒下,为什么?面对这个木块的问题,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触发,都争着来做这个游戏,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等学生在游戏中验证了结果之后,我适时的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验中概括了抽象的数学归纳法原理。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我又设计了如下问题供学生实验、验证、讨论:在上述游戏中,去掉条件(2)(可从中抽掉两只木块)只有条件(1),能否保证这列木块全部倒下?若去掉条件(1),只有(2)呢?
这样做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游戏活动中,对原本抽象、难懂的原理能主动获取,深刻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二、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形式与创设情境的方法
1、通过实验、展示实物、挂图、放录音、投影、做游戏、讲故事、造悬念、唱歌曲、猜谜语等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使他们以强烈的求知欲和饱满的热情学习新知识,创设情感式的情境设计。例如在三垂线定理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手做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三垂线定理的结论。请同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模型,再根据所做的模型画出图形,根据实验结果归纳出定理内容,为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教师的教学还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情境。教学实践显示:只对具有社会意义的知识不一定能产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如果在实践中让学生承担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的实际意义,促其发展。因此恰当的安排一些必要的实验、实习、参观、调查及生产劳动等,使学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直接知识用以印证巩固书本知识。同时,在实践中又把获得的实践知识提高到了理性认识上来。例如在学"统计初步"期间,组织学生到计划生育指导站参观调查年份人口状况图表,这样做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而且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数学意识,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三、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论断,"愤"、"悱"是学生思维很活跃时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孔子就启发一下,指点一下,如果学生不具备这种心理状态,孔子就"不启"、"不发"。很显然孔子的这种做法遵循学生的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是,还应看到有其不足的一面,那就是不仅在学生的具有"愤"、"悱"的状态下启发,还要努力创设情境,使之出现"愤"、"悱"的状态,这才使更重要的。
必须阐明:创设教学情境要本着"一种状态、两的结构和四项原则"的策略来进行。所谓"一种状态"是使学生自觉积极的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两个结构"是:第一,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结构;第二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两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四项原则"是:第一,坚持课堂情境与对知识内涵的深入揭示的互用性和相关性的原则,即情境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和重点紧密联系,要善于以旧引新、温故知新;第二,坚持情境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原则,既要有助于学生明确或初步明确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第三,坚持情境的设计有直观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尽量用适宜的态势、形象动听的语言、具体生动的事例或实验导入新知,还可用设问、讲述等方法进行质疑,以致于发人深思;第四,坚持情境设计的教育性和趣味性原则,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贾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祝毓萍谈从"做"中"学"数学的认识。
作者简介:袁 婕,内蒙古通辽市人,中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