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调解的困境与出路探索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逐步增强,以及法院受理的案件越发复杂、疑难,法院的审判压力越来越大。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订,规定了先行调解制度作为民事诉讼的替代性解决纠纷方式,当时并未对该制度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定,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关键词:先行调解;立案;调解协议
  一、先行调解的三重含义
  (一)先行调解是法院在立案前的调解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122 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立案调解、庭前调解和庭后调解分别在“审理前的准备”一节中第 133 条和“开庭审理”一节中第 142 条规定,属于案件立案后的范畴。所以就民事诉讼法的体例结构安排上,先行调解属于立案前调解。另外,先行调解的存在价值和功能在于替代性诉讼,分流案件,节约司法资源,所以先行调解在时间也应该先于立案登记。因此说先行调解是法院在立案前的调解。
  (二)先行调解是一种法院附设 ADR
  法院附设ADR指法院在其受理案件前,认为符合诉前调解的,建议当事人去附设于法院的诉前调解窗口进行调解。先行调解实质上是一种法院附设调解制度,法院作为管理、监督机构,法官并不直接参与;而且独立的调解程序与诉讼程序紧密衔接,兼具司法和非司法性双重属性。具体而言,先行调解的非司法性体现在先行调解发生在法院立案之前,还未进入诉讼程序,所以具有非司法性;另外,此种含义下,调解人员并非法官,而是法院引入的调解人员或者其他调解组织。法院并不真正介入调解程序,只是对该程序进行管理与监督。先行调解与诉讼程序联系非常紧密,一旦调解失败,该案件就会进入诉讼程序,基于这个意义,先行调解具有司法性。
  (三)先行调解是法院在立案前的委派调解
  就以上先行调解的含义来说,笔者比较同意第一种理解。首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先行调解的时间在立案之前;其次,民事诉讼规定先行调解,其含义应当区别于一般的人民调解和其他组织调解,而这些调解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调解主体的不同。第二种与第三种含义下的先行调解的调解主体仍然是人民调解员、调解组织、有威望的人或者其他有经验、有专门知识的人。当事人选择先行调解的原因之一是基于对法院、法官的专业性、权威性的信赖,故而笔者认为先行调解应当是法院在立案前的调解。下文中论述的先行调解都是指法院在立案前的调解。
  二、先行调解的功能
  (一)實现案件分流,减轻法院的审判压力
  民事诉讼法设置先行调解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对案件进行分流,减轻法院的压力。案多人少一直是法院存在的较为难解决的问题。自从司法改革推行员额制以来,法院法官的负担越来越重,案多人少的情况更加突出。设置先行调解这一制度,对于符合先行调解的案件,先由法官进行调解,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避免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增加诉累,减轻法官的审判压力。调解所耗费的时间少、效率高,能够有效的节约司法资源,使得法院可以将有限的司法资源集中到重大疑难,案件复杂,影响较大的案件上。
  (二)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构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程序选择权是当事人行使程序处分权时,在一定范围内决定如何取舍程序利益,以避免因使用该程序而导致减损、消耗或限制讼争实体利益或讼争标的以外的财产权、自由权即系争外利益的结果。与诉讼程序相比,先行调解有效率高,费用低等优点,当事人之间的纷争能尽快得到解决。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和当事人的需要了,应当发现、建立新的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供当事人进行选择。先行调解不仅在量上对案件进行了分流,而且也保证了案件的处理结果的公正、权威与可信服度。
  三、先行调解的困境
  民事诉讼法对先行调解制度的规定比较简单与抽象,没有进行系统而具体的规定,因而先行调解实施起来也有面临一些困境。
  (一)具体操作缺乏法律上的统一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22条明确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该规定只是对先行调解进行了一个基础性的规定,并没有对先行调解进行程序上、内容上以及效力上的规定。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法院在实行起来各有特色,使得先行调解在实施中比较混乱。
  (二)强制性先行调解缺失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第四部分第27条以“调解前置程序”的表述方式对诉前调解作了规定,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院对家事纠纷、相邻关系、小额债务、消费者权益、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物业管理等适宜调解的纠纷,在征求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在登记立案前进行先行调解。这样一来,该七类案件要进行先行调解没有强制约束,仍然是当事人同意为前提条件,这样没有达到法院出台该项规定的目的。
  (三)先行调解的调解结果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2002 年《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但是 2012 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新增加了人民调解协议的确认程序,当事人双方可以在做出调解协议 30 日内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也即,先行调解的结果并没有强制执行力,仍然属于当事人双方达成的民事合同,当事人如果想要该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还需要进行司法确认。先行调解的功能之一是对案件进行分流,减轻法院的负担,对法院进行的先行调解协议再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使得原本一步就可以解决的纠纷现在分为两步走进行,并没有减轻法院的负担。同时,效率高是先行调解的优势,如果还要进行司法确认,先行调解的该优点就不明显,当事人选择先行调解作为纠纷解决途径的意愿就会降低,得出的结果是法院的负担并不能通过先行调解制度得到减轻。   (四)先行调解与诉讼衔接机制不足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仅规定了对起诉的两种处理结果,即在7日内立案或者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选择诉前调解的案件没有相应的暂不予以立案的裁定,在这7日审查期内就像是悬在空中。案件只能在7日内调解结束,否则法院就只能出具立案通知书或者不予受理通知书了。这对于那些虽然经过7日立案期限,但仍有调解意愿的案件来说显然是不恰当的。当事人在选择诉前调解制度时通常会担心调解不成浪费时间,耽误了诉讼。对于先行调解不成功的案件,要进入立案程序,开启诉讼程序,这对于已经经过先行调解的案件来说,增加了诉讼成本。
  四、先行调解的出路探索
  (一)立法确定先行调解程序的具体规定
  由于立法的缺失,导致先行调解制度难以展开或者实施起来比较混乱,必须进行立法规范,将先行调解制度立法化,对先行调解的规则制度化、具体化、明确化,这样才能杜绝先行调解实施中的不规范做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先行调解的启动程序
  先行调解的启动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也可以由法院依据职权进行。由于先行调解还处于未立案阶段,当事人可以在立案时申请先行调解,法院应当暂缓立案,先行对案件进行调解。如果法院在立案过程中发现案件符合先行调解的条件,应当告知当事人,并暂缓立案,先行对案件进行调解。
  2、先行调解调解主体的确定
  先行调解的调解人员应当是法官。由于在第一部分,笔者将先行调解的含义理解为法院的立案前调解,那么调解的主体应当是法官,当然,在先行调解的过程中,可以为法官配备相应的调解辅助人员,这些辅助人员可以由人民调解员,退休的法官,有专门知识的人以及有一定威信力的人担任,辅助法官进行调解。3、先行调解的期限
  由于法院的立案期限只有7天,先行调解的期限相应的也就比较短,应当在立案之前完成。但是7天解决一个纠纷实在过于仓促,会使得案件得不到真正的审理,因此,对于无法在7天内调解完结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意愿适当延长7日,如果仍然无法完成调解,法院根据当事人的意愿、案件调解的程度决定是否继续延长调解期限,使得先行调解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解决纠纷。
  (二)强化先行调解的强制性
  《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调节前置的案件进行了规定,但是前提是要当事人同意,才可以进行调解,没有对这些案件进行强制先行调解的规定。这里的强制性是指程序上的强制性,而不是结果上的强制性。对于该《意见》规定的几类案件应当进行程序上先行调解的强制,让调解前置成为一项强制性规定,以达到该意见的立法目的。对调解不成的不得强制调解,不得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而是将案件转入诉讼程序去解决。
  (三)赋予先行调解结果强制执行的效力
  先行调解的调解结果只具有民事协议的效力显然是不妥的。先行调解的调解协议本身就是当事人双方在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调解,在此过程中,法官对案件有清楚的判断,有作出调解协议法律适用的依据,经过了先行调解的程序,也经过了法官对实体事项的确认,该调解协议比其他调解协议的效力更高,无需在经法院的司法确认。同时,确定先行调解协议与判决相同的效力不仅更经济更便捷,还增加了先行调解的权威性,可以激励当事人选择这种更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真正实现了纠纷的多元化解决。
  (四)加强与诉讼的衔接机制
  台湾民事诉讼法规定:如果訴前调解不成功,法院可以依一方当事人之申请,按照该案应适用的诉讼程序,直接进入法庭辩论阶段,并将调解申请人申请调解之时视为提起诉讼之时。我国可以借鉴该规定,对于先行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可以简化立案,审前准备程序,直接使案件进入庭审程序,由法院进行审判。
  参考文献:
  [1]钱斌:诉前调解制度的实践检视及完善进路——以淮安地区法院诉前调解工作情况分析为基础[J],载《人民司法》2018年第31 期
  [2]王亚新:诉前调解的建构:目的、悖论、因应之策[J],载《人民司法》2018年第31期
  [3]梁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先行调解制度[J],载《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作者简介:
  贺娟娟(1996.9—)女,汉族,籍贯:陕西延安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学前教育效果的关键。但是想要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必须采用合理的策略,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效果。本文以温州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为例,对其实践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对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引言:由于幼儿心智尚未成熟,传统的课程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将
期刊
摘要:主人公“我”自小就被身边的人嘲笑胆小如鼠,老师、同学以及父母都一遍遍的讲述着“我”的胆小。在“权威”的定论以及无法反驳的强大的舆论下,“我”对“自己是胆小的”深信不疑并且坦然承认。当懦弱式的自我安慰被一再践踏,发现和揭露了虚伪的“强者”后的反抗也成了被消解的悲剧。文中的主人公会胆小如鼠是一个不断渐进,不断被意识同化以及不断被压迫的过程,探索这个过程有助于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警醒人们以减
期刊
摘要:沈從文笔下的《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本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突出,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湘西风情, 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对《边城》英译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及探索和思考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翻译问题是及其重要的。  关键词:《边城》;英译研究  一、引言  小说《边城》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 该作品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
期刊
摘要:《我的大学》真实描写了高尔基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他抱着读书的理想动身前往喀山上大学,却遭遇梦想的破灭。在认清现实的残酷后,他在这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中拥有了一段决定他人生道路的经历。本文以《我的大学》为研究主体,重点分析高尔基所处不同环境时的心理变化及其成长轨迹,旨在让人们更好了解环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长;环境;精神力量  高尔基的《我的大学》一书,结缘此书始于我的第一节
期刊
摘要:党中央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各阶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就应该起到带头表率作用。而党校建设培训作为培养干部思想意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就应该主动肩负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责任,发挥其存在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党校培训在新时代的复杂教育背景之下,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育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将以党校培训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以及问题现状为切入点,从科学的培训
期刊
摘要: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深入挖掘探究,形成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逐渐注重学生在课堂的思维模式以及时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通过从课堂教学、户外活动以及家校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探析,提出了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在近年来崭露头角,并受到了广泛地接受。当前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来说,在相当程度上也起到了促进其发展的作用,很多业内人士普遍认识到对新媒体技术进行研究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是发展的需要,这样做可以提高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创新性,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发展提供助推力。本文通过阐述当今时代新媒体与播音与主持专业之间的关系、当今时代
期刊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为了相应国家号召,在社会对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有了更高的关注,深入探究挖掘淮河流域民间的文化元素,并且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要求,结合淮河流域地域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根据,通过对淮河流域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的挖掘,探究淮河流域丰富的资源,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灯藝术、泗州戏、灵璧钟馗画、凤阳凤画等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墙的建设中,
期刊
摘要: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核心是五项基本假说: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语言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推动了更多的人去探索如何能够更有效的进行外语教学。本文根据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高中生的学习心理,对克拉申对监控理论对高中英语教学有何启发进行了研究。系统地阐述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五个假说,结合我国高中英
期刊
摘要:互联网企业本身属于高新技术型的企业,并且在网络技术转型实践中具有关键的推动影响。然而从现状来看,互联网企业的整体管理实施状况并未达到完善。互联网企业为了创造企业的良好经营信誉并且获得良好的企业经营效益,那么企业管理人员有必要完善互联网企业的各项运营管理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管理现状;完善对策  互联网企业旨在从事网络软件以及网络硬件设施的制造与销售,并且负责维护网络的安全运行,修复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