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位美国总统布什首席政治顾问选择离去,但他以共和党头号选战智囊之身将美国政治推至极致的两极化格局仍在
卡尔罗夫,2003年《纽约时报》畅销书《布什的大脑》中的主角人物,8月13日宣布,将于月底辞去目前担任的布什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和白宫办公厅副主任一职,从此退出政治顾问生涯。
消息既出,美国舆论哗然。这个战绩显赫、帮助布什两度竞选成功的智囊,选择在其任期还剩17个月、下一次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的时候离开,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创,也使共和党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
“罗夫烙印”
罗夫对布什团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白宫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可从“布什大脑”这个绰号中看出。如果说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的离任,标志着在布什第一届任期内外交政策上新保守主义势力影响的日渐式微,罗夫的去职则无法简单定性。
罗夫几乎可以视为是为政治而生、特别是为美国选举而生的人物。从1999年以布什总统竞选首席顾问身份进入全国视野开始,无论是其盟友还是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其娴熟的选战技巧,以及在强化共和党核心价值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为老布什参选美国总统出谋划策算起,罗夫为共和党候选人所策划的选战大小已不下数百起,其中包括帮助比尔克莱门特(Bill Clements)在1978年成功夺取共和党旁落100年的得州州长位置,以及在1983年协助共和党的菲尔格拉姆(Phil Gramm)成功当选联邦参议员。
但最有成绩、同时也给罗夫个人带来最大荣誉的,还是他在为现任总统布什历届选举征战过程中,为布什和整个共和党打下的“罗夫烙印”。
所谓“罗夫烙印”,简而言之就是“攻敌软肋,全面动员”。这一点,可以从2000年布什首次参选总统过程窥见端倪。当时罗夫综合彼此的优劣势,不在民主党优势的经济议题上与对方过多纠缠,而注意到民众对克林顿时期丑闻的不满,提出共和党以及布什本人在个人道德方面的优势,并因此打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共和党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形象。 之后,依靠罗夫在选举上的操盘,共和党更在2002年夺回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成就了继1934年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出现一党在赢得政府后获得国会多数的局面。
“罗夫烙印”的高潮,出现在2004布什争取总统连任的选战中。正是在此次选举后的胜选感言中,布什第一次将罗夫称作“设计师”,这一称誉将罗夫推到了顶峰。
在这届选举中,共和党方面出人意料地推出“快艇老兵要真相”的电视广告。该广告不仅直接打击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引以为豪的越战老兵生涯,而且间接转移了人们对布什在服兵役期间的争论。
早在1981年,罗夫建立起以其名字命名的公司时,就采取直接邮递方式进行“全面动员”。以1998年帮助布什连任得州州长选举为例,罗夫采取直接邮寄、电话、电脑、以及旅行等方式为布什动员到最基层的选民。
共和党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一直令民主党汗颜,而罗夫更是这一优势集大成者。通过迎合己方选民的取向,同时妖魔化对手的形象,传统的右翼福音教派民众构成了共和党最坚实的基础。
建立共和党核心价值
在选战策略上,罗夫不仅善于把握民众心理,了解社会走向,同时还长于开辟新的战线。
传统上,包括堕胎、同性恋婚姻、社会保障等社会议题一直是美国大选的热门话题,选民容易在这些话题上找到各自的立场。而在“911事件”后,国家安全已然成为美国大选最热议题。罗夫在安全问题上的出招,被认为是树立了共和党在安全问题上毫不妥协的形象,得分不少。
一个例子是2005年6月。在纽约市举行的一次为该州保守党募集资金的会议上,罗夫表示,保守派看到“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并为此准备一战。自由派也看到恐怖主义的巨大危害,但他们采取的是起诉、提供疗伤以及对恐怖分子表示理解的方式。如此鲜明的划分,将安全阵地牢牢掌握在共和党一边。
从选战策略衍生而出的,是共和党核心价值的巩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告诉《财经》记者,伊战等带来的是美国极端(新)保守主义的淡出江湖,但保守主义的基本盘仍在,整个社会的保守倾向依然。
这也部分解释了,即使在去年10月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丢掉国会主导权后,罗夫依然对该党前景表示乐观的原因。在选举后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罗夫表示,共和党的理念依然鲜活并且保持健康,可能在2008年再次浮现。
同样,在向《时代》周刊分析去年中期结果时,罗夫认为失利只是暂时的,共和党的核心价值,包括小政府、低税率、有限开支、传统价值以及在安全方面的强硬立场,依然原封未动。
作为佐证的是,在去年中期选举中,并没有出现民主党大胜的局面,在参院仅领先一席,而在众议院中令共和党丧失领导权的15席中,加起来共和党只少了对手8.5万张选票。
对于作为对手的民主党而言,罗夫所预言的沦为“永久性少数党”的危险并没有因为重新夺回国会两院而减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共和党之短并没自然演变为民主党所长。
以伊战为例。尽管作为布什政府增兵的替代,民主党提出设定撤军日程表的方案,但这种方案在何种程度上有利于伊国内的局势稳定,有利于实现美国的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的利益,都无法确定。换言之,民主党并无法证明他们所提出的替代是一项更优的选项,而只是看来更不坏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一点,罗夫曾信心满怀地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困扰共和党的各种丑闻和党内存在的自满情绪,共和党依然可以保持在众议院的微弱多数。
成败萧何
但是,“成也萧何,败亦萧何”,罗夫没能在一场胜利后风光离去,而是背负着去年败选的指责黯然离职。
上届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获知罗夫辞职后表示,对布什政府而言,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曾经许下的团结美国的诺言,最终却令美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 通过将选举重点放在容易造成社会分野的问题,罗夫最大程度动员了共和党的基层民众。但是选举政治中奏效的因素,并不意味着在日常的政策运作中就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曾经为布什撰写演讲稿的大卫福拉姆(David Frum)表示:“如果最终政治家采取两极分化的方式治理国家,治理将会变得更困难。而一旦管理不善,那么政治家就会丧失支持。布什在政策方面的失败恰恰是其在政治上成功的直接后果。”
最后,人们往往问及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什么令布什如此重视罗夫,使其成为美国现代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政治顾问之一?查阅罗夫的履历可以看到,罗夫自始至终是一名铁杆共和党成员。这一点从未因其家庭、婚姻、工作的变动而发生任何变化。这恰恰是具有浓重宗教情怀的布什所珍视的。
布什的赏识和重用造就了今日的罗夫,罗夫也投桃报李,用整整14年的时间,为布什和共和党赢下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虽然罗夫最后离开得并不光彩,但不可否认的是,罗夫对选举策略的创造性发挥,对共和党核心价值的强化巩固,并不会因为一次选战的失利而烟消云散。
(全文详见8月20日出版的2007年第17期《财经》杂志)
卡尔罗夫,2003年《纽约时报》畅销书《布什的大脑》中的主角人物,8月13日宣布,将于月底辞去目前担任的布什总统首席政治顾问和白宫办公厅副主任一职,从此退出政治顾问生涯。
消息既出,美国舆论哗然。这个战绩显赫、帮助布什两度竞选成功的智囊,选择在其任期还剩17个月、下一次总统大选进入倒计时的时候离开,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创,也使共和党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
“罗夫烙印”
罗夫对布什团队的重要性,特别是对白宫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可从“布什大脑”这个绰号中看出。如果说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的离任,标志着在布什第一届任期内外交政策上新保守主义势力影响的日渐式微,罗夫的去职则无法简单定性。
罗夫几乎可以视为是为政治而生、特别是为美国选举而生的人物。从1999年以布什总统竞选首席顾问身份进入全国视野开始,无论是其盟友还是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其娴熟的选战技巧,以及在强化共和党核心价值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为老布什参选美国总统出谋划策算起,罗夫为共和党候选人所策划的选战大小已不下数百起,其中包括帮助比尔克莱门特(Bill Clements)在1978年成功夺取共和党旁落100年的得州州长位置,以及在1983年协助共和党的菲尔格拉姆(Phil Gramm)成功当选联邦参议员。
但最有成绩、同时也给罗夫个人带来最大荣誉的,还是他在为现任总统布什历届选举征战过程中,为布什和整个共和党打下的“罗夫烙印”。
所谓“罗夫烙印”,简而言之就是“攻敌软肋,全面动员”。这一点,可以从2000年布什首次参选总统过程窥见端倪。当时罗夫综合彼此的优劣势,不在民主党优势的经济议题上与对方过多纠缠,而注意到民众对克林顿时期丑闻的不满,提出共和党以及布什本人在个人道德方面的优势,并因此打造出一种不同于以往共和党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形象。 之后,依靠罗夫在选举上的操盘,共和党更在2002年夺回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成就了继1934年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出现一党在赢得政府后获得国会多数的局面。
“罗夫烙印”的高潮,出现在2004布什争取总统连任的选战中。正是在此次选举后的胜选感言中,布什第一次将罗夫称作“设计师”,这一称誉将罗夫推到了顶峰。
在这届选举中,共和党方面出人意料地推出“快艇老兵要真相”的电视广告。该广告不仅直接打击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引以为豪的越战老兵生涯,而且间接转移了人们对布什在服兵役期间的争论。
早在1981年,罗夫建立起以其名字命名的公司时,就采取直接邮递方式进行“全面动员”。以1998年帮助布什连任得州州长选举为例,罗夫采取直接邮寄、电话、电脑、以及旅行等方式为布什动员到最基层的选民。
共和党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一直令民主党汗颜,而罗夫更是这一优势集大成者。通过迎合己方选民的取向,同时妖魔化对手的形象,传统的右翼福音教派民众构成了共和党最坚实的基础。
建立共和党核心价值
在选战策略上,罗夫不仅善于把握民众心理,了解社会走向,同时还长于开辟新的战线。
传统上,包括堕胎、同性恋婚姻、社会保障等社会议题一直是美国大选的热门话题,选民容易在这些话题上找到各自的立场。而在“911事件”后,国家安全已然成为美国大选最热议题。罗夫在安全问题上的出招,被认为是树立了共和党在安全问题上毫不妥协的形象,得分不少。
一个例子是2005年6月。在纽约市举行的一次为该州保守党募集资金的会议上,罗夫表示,保守派看到“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巨大伤害,并为此准备一战。自由派也看到恐怖主义的巨大危害,但他们采取的是起诉、提供疗伤以及对恐怖分子表示理解的方式。如此鲜明的划分,将安全阵地牢牢掌握在共和党一边。
从选战策略衍生而出的,是共和党核心价值的巩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告诉《财经》记者,伊战等带来的是美国极端(新)保守主义的淡出江湖,但保守主义的基本盘仍在,整个社会的保守倾向依然。
这也部分解释了,即使在去年10月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丢掉国会主导权后,罗夫依然对该党前景表示乐观的原因。在选举后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罗夫表示,共和党的理念依然鲜活并且保持健康,可能在2008年再次浮现。
同样,在向《时代》周刊分析去年中期结果时,罗夫认为失利只是暂时的,共和党的核心价值,包括小政府、低税率、有限开支、传统价值以及在安全方面的强硬立场,依然原封未动。
作为佐证的是,在去年中期选举中,并没有出现民主党大胜的局面,在参院仅领先一席,而在众议院中令共和党丧失领导权的15席中,加起来共和党只少了对手8.5万张选票。
对于作为对手的民主党而言,罗夫所预言的沦为“永久性少数党”的危险并没有因为重新夺回国会两院而减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共和党之短并没自然演变为民主党所长。
以伊战为例。尽管作为布什政府增兵的替代,民主党提出设定撤军日程表的方案,但这种方案在何种程度上有利于伊国内的局势稳定,有利于实现美国的伊拉克乃至整个中东的利益,都无法确定。换言之,民主党并无法证明他们所提出的替代是一项更优的选项,而只是看来更不坏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一点,罗夫曾信心满怀地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去年困扰共和党的各种丑闻和党内存在的自满情绪,共和党依然可以保持在众议院的微弱多数。
成败萧何
但是,“成也萧何,败亦萧何”,罗夫没能在一场胜利后风光离去,而是背负着去年败选的指责黯然离职。
上届总统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在获知罗夫辞职后表示,对布什政府而言,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曾经许下的团结美国的诺言,最终却令美国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 通过将选举重点放在容易造成社会分野的问题,罗夫最大程度动员了共和党的基层民众。但是选举政治中奏效的因素,并不意味着在日常的政策运作中就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曾经为布什撰写演讲稿的大卫福拉姆(David Frum)表示:“如果最终政治家采取两极分化的方式治理国家,治理将会变得更困难。而一旦管理不善,那么政治家就会丧失支持。布什在政策方面的失败恰恰是其在政治上成功的直接后果。”
最后,人们往往问及的一个问题是,究竟是什么令布什如此重视罗夫,使其成为美国现代历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政治顾问之一?查阅罗夫的履历可以看到,罗夫自始至终是一名铁杆共和党成员。这一点从未因其家庭、婚姻、工作的变动而发生任何变化。这恰恰是具有浓重宗教情怀的布什所珍视的。
布什的赏识和重用造就了今日的罗夫,罗夫也投桃报李,用整整14年的时间,为布什和共和党赢下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虽然罗夫最后离开得并不光彩,但不可否认的是,罗夫对选举策略的创造性发挥,对共和党核心价值的强化巩固,并不会因为一次选战的失利而烟消云散。
(全文详见8月20日出版的2007年第17期《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