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全国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和手段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经验的积累与兴趣的培养。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具体分析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和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指导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标和指路灯,引领中小学教学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启发式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确立学习方法、自发开展学习过程,最终形成对整个学习环节和过程的有效性学习评价。启发式教学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其在不断的教师的引导中突出课堂主体性地位,进一步彰显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真、细致贯彻和落实,保障教育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其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黄金时期。而小学语文课程属于其学习最为频繁、形象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以不同思维角度去考虑文本内容,对文本给出创造性的个性化解读。而启发式教学能够较好地处理和平衡好引导思考和限制思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一、讨论启发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恢复其主体性地位,让课堂不再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也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的实际教学环节中。基于此,学生的自主讨论是新课改推进中创新性的新型课堂。而且就讨论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而言,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调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和学习,促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一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大家很熟悉的文章,就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过程和方式告诉小学生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在这样的课堂中,组织课堂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都还比较有限,所以不主张学生自己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引导式的探究和讨论。教师提前设置问题:①小蝌蚪找妈妈之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啊?②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呢?③小蝌蚪最终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进行学习。
二、实验启发
小学生的抽象性认知能力较弱,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层次,不可能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或定义等准确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以一种较为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结论,实现有效性学习。在小学阶段,实验是一种最为直观、形象、科学、合理的方式,而且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强,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材中寻找一些小的趣味科学实验的切合点,然后加以整合、完善,提高课堂质量、彰显课堂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实验的方法,将实验器具带入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获得最直观的形象体验。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透明的塑料瓶,在里面盛上大概四分之三的水(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更形象、直观,我在透明的清水中滴入几滴红色墨水,使得水有颜色),然后准备了一些小的石子,上课时,讲到乌鸦往瓶子里面投石子的时候,我就开始演示,当同学们看到随着石子越来越多,红色水位越来越高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由惊呼“乌鸦真聪明!”在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中,体现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和理念。
三、表演启发
小学课堂要区别于初中课堂、高中课堂,因为其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活泼,教学进度更加舒缓、细致。在小学课堂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适当地将表演引入课堂是个不错的建议和做法。因为据科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公众场合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更希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因而将表演引入课堂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更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搬到课堂中,演绎成一个不错的小短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组成几个小组,大家合作完成短剧,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有人是导演、有人是演员、有人做头饰、有人念旁白,最后在确定的一段时间后,大家汇报演出,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的广泛、普遍运用,表明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已经逐步深入到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脑海中。因为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一个“决策者”、“主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转换成一个“服务者”、“从属者”、“引导者”、“协调者”,有效地促进了课堂主体的有效回归,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自我探究、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开展。而且,启发式教学在更高层面上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和传达,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2]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1(1).
[3]温溶雪.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10).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小学语文;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和背景下,启发式教学已经成为指导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标和指路灯,引领中小学教学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启发式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确立学习方法、自发开展学习过程,最终形成对整个学习环节和过程的有效性学习评价。启发式教学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其在不断的教师的引导中突出课堂主体性地位,进一步彰显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真、细致贯彻和落实,保障教育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正处于思维活跃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其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黄金时期。而小学语文课程属于其学习最为频繁、形象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不断地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以不同思维角度去考虑文本内容,对文本给出创造性的个性化解读。而启发式教学能够较好地处理和平衡好引导思考和限制思维的关系,使得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充实自我、发展自我。
一、讨论启发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自主学习精神,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恢复其主体性地位,让课堂不再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也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的实际教学环节中。基于此,学生的自主讨论是新课改推进中创新性的新型课堂。而且就讨论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而言,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调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行自主性的探究和学习,促进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小学一年级《小蝌蚪找妈妈》的实际教学中,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大家很熟悉的文章,就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过程和方式告诉小学生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在这样的课堂中,组织课堂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力都还比较有限,所以不主张学生自己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引导式的探究和讨论。教师提前设置问题:①小蝌蚪找妈妈之前应该做什么准备啊?②小蝌蚪找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应该长什么样呢?③小蝌蚪最终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进行学习。
二、实验启发
小学生的抽象性认知能力较弱,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层次,不可能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或定义等准确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以一种较为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出结论,实现有效性学习。在小学阶段,实验是一种最为直观、形象、科学、合理的方式,而且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强,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材中寻找一些小的趣味科学实验的切合点,然后加以整合、完善,提高课堂质量、彰显课堂效果。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的教学中,我就利用实验的方法,将实验器具带入课堂,让学生直观感受,获得最直观的形象体验。课前,我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透明的塑料瓶,在里面盛上大概四分之三的水(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更形象、直观,我在透明的清水中滴入几滴红色墨水,使得水有颜色),然后准备了一些小的石子,上课时,讲到乌鸦往瓶子里面投石子的时候,我就开始演示,当同学们看到随着石子越来越多,红色水位越来越高的时候,小朋友们不由惊呼“乌鸦真聪明!”在形象直观的实验教学中,体现了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标和理念。
三、表演启发
小学课堂要区别于初中课堂、高中课堂,因为其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活泼,教学进度更加舒缓、细致。在小学课堂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适当地将表演引入课堂是个不错的建议和做法。因为据科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公众场合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更希望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因而将表演引入课堂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更能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搬到课堂中,演绎成一个不错的小短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让学生自愿报名,组成几个小组,大家合作完成短剧,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有人是导演、有人是演员、有人做头饰、有人念旁白,最后在确定的一段时间后,大家汇报演出,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和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的广泛、普遍运用,表明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思想已经逐步深入到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脑海中。因为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完成了自身角色的转变,由一个“决策者”、“主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转换成一个“服务者”、“从属者”、“引导者”、“协调者”,有效地促进了课堂主体的有效回归,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自我探究、学会如何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开展。而且,启发式教学在更高层面上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一种教学思想的转变和传达,对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有指导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康钊.浅议启发式教学的意义及其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2]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1(1).
[3]温溶雪.现代启发式教学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10).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