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分别从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提出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机械制造基础;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23-02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机械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工程材料、金属冷热加工原理、工艺规程与装配工艺等多方面内容。该课程涉及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缺少重点与针对性,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1]。随着近几年生源水平的降低,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的掌握程度成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的难点和突破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可围绕工程这一主题,树立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综合素质[2]。
1 高职机电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热加工及部分冷加工。这种调整可拓宽学生的综合知识,但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由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既含有科学理论知识,又含有工艺技术知识,也含有工程实践知识,对刚步入高职的学生而言,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工艺理论比较困难。而目前采用的教材又由原有几门课的教材合并缩编而成,以知识灌输为主,内容冗杂,不利于教学[1]。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工程实际的技能型人才,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正是具有较强工程意义的一门课程。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强化教学的工程应用,都是该课程的突破方向。
2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基础性、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本质特征。工程性是贯穿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主线[2]。根据实训条件,可利用学生到机械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零件加工的方法、工艺,树立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技能。也可安排学生拆装减速器,分析减速器零件的制造及安装工艺,或让学生尝试编制轴类零件的工艺等。借此让学生了解机械产品包含零部件的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加工工艺可行性、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装配顺序和各零件的定位固定方法等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材料选用原则、制造加工工艺制定原则的应用等工程实践能力。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并结合现场的实际问题,辅以教师或现场师傅的分析讲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本行业的前沿生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关键。我国高职教师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理论水平高,工程实践参与少,在实际教学研究中,面对具有很强实践经验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应对自如,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及精力来钻研。增加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机会,改善学校的工程实践条件,建立多层面全方位校企联合模式,都有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学生提供支撑。
3 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知识。采取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方式改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关键的作用。1)使学生明确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结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课前小测验,并让学生快速完成。通过上课时抽查提问,检查复习效果,促使学生课前认真复习,以此促进学生自我检察,发现问题,及时补充遗漏。3)教师可根据工程实践案例,结合课程进度和内容,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3]。
3.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机械制造基础以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为主线。所以教学中应弱化课程的理论性,强化工程实用性。按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来组织教学[4]。如在讲解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以及金属材料牌号的基本特征后,只需结合几种典型的金属材料牌号进行讲解。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在其余大量的金属材料牌号的实例中可按特征适量挑选,分析金属材料牌号含义,分析金属材料性能。针对各类金属加工工艺的学习,可借鉴现代楼宇建筑的方法,事先构建加工概念、工艺特点、工艺类型、工艺精度、工艺步骤的学习框架;在实际授课时,只需讲解常见的金属热处理、铸造、锻造、板料冲压、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等金属制造加工方法中的重点以及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其余内容可通过学生实践、现场参观和搜集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3.3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由于机械制造基础涉及的金属制造加工类型多,具有较高的实践要求,而课时有限,现场实践机会不多,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制作并建立符合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视频素材库。除金工实习外,大量的金属加工过程都可通过视频素材进行展示,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现场播放视频,可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金属加工方法、加工过程及加工工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的工程实践实例,还可以给学生带来先进前沿的机械制造科技信息,对该课程的开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重任,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涵盖诸多机械制造行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具有重要奠基作用。所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对学生专业技术及综合素质提高产生巨大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每位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宁海霞.《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刍议[J].教学研究,2010(2):59-60.
[2]江树勇.《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75-77.
[3]刘玉祥.浅谈创造性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0(12):122-123.
[4]徐孝昌,蔡苏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6(7):41-42.
[5]苏如意.《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职教园地,2011(3):35.
关键词 机械制造基础;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23-02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机械模具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等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内容涵盖工程材料、金属冷热加工原理、工艺规程与装配工艺等多方面内容。该课程涉及内容繁杂,知识点多,缺少重点与针对性,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1]。随着近几年生源水平的降低,提高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的掌握程度成了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的难点和突破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型高技能人才,所以,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可围绕工程这一主题,树立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综合素质[2]。
1 高职机电类专业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热加工及部分冷加工。这种调整可拓宽学生的综合知识,但也带来一些实际问题。由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知识体系既含有科学理论知识,又含有工艺技术知识,也含有工程实践知识,对刚步入高职的学生而言,在较短的时间里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和工艺理论比较困难。而目前采用的教材又由原有几门课的教材合并缩编而成,以知识灌输为主,内容冗杂,不利于教学[1]。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工程实际的技能型人才,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正是具有较强工程意义的一门课程。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强化教学的工程应用,都是该课程的突破方向。
2 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基础性、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本质特征。工程性是贯穿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主线[2]。根据实训条件,可利用学生到机械厂实习的机会,让学生体验零件加工的方法、工艺,树立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技能。也可安排学生拆装减速器,分析减速器零件的制造及安装工艺,或让学生尝试编制轴类零件的工艺等。借此让学生了解机械产品包含零部件的结构、材料、性能,以及加工工艺可行性、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装配顺序和各零件的定位固定方法等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材料选用原则、制造加工工艺制定原则的应用等工程实践能力。多为学生提供参观实习的机会,并结合现场的实际问题,辅以教师或现场师傅的分析讲解,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提前接触到本行业的前沿生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关键。我国高职教师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理论水平高,工程实践参与少,在实际教学研究中,面对具有很强实践经验的问题时,往往不能应对自如,需要翻阅大量资料及精力来钻研。增加教师工程实践培训机会,改善学校的工程实践条件,建立多层面全方位校企联合模式,都有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学生提供支撑。
3 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3.1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掌握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知识。采取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教学方式改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关键的作用。1)使学生明确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结合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安排课前小测验,并让学生快速完成。通过上课时抽查提问,检查复习效果,促使学生课前认真复习,以此促进学生自我检察,发现问题,及时补充遗漏。3)教师可根据工程实践案例,结合课程进度和内容,在课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促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巩固,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训练和提高[3]。
3.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是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机械制造基础以加工方法及加工工艺为主线。所以教学中应弱化课程的理论性,强化工程实用性。按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来组织教学[4]。如在讲解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以及金属材料牌号的基本特征后,只需结合几种典型的金属材料牌号进行讲解。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在其余大量的金属材料牌号的实例中可按特征适量挑选,分析金属材料牌号含义,分析金属材料性能。针对各类金属加工工艺的学习,可借鉴现代楼宇建筑的方法,事先构建加工概念、工艺特点、工艺类型、工艺精度、工艺步骤的学习框架;在实际授课时,只需讲解常见的金属热处理、铸造、锻造、板料冲压、车削、铣削、刨削、磨削、钻削等金属制造加工方法中的重点以及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其余内容可通过学生实践、现场参观和搜集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3.3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由于机械制造基础涉及的金属制造加工类型多,具有较高的实践要求,而课时有限,现场实践机会不多,所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需制作并建立符合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视频素材库。除金工实习外,大量的金属加工过程都可通过视频素材进行展示,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现场播放视频,可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金属加工方法、加工过程及加工工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的工程实践实例,还可以给学生带来先进前沿的机械制造科技信息,对该课程的开展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担负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重任,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涵盖诸多机械制造行业的基本知识,对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知识、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具有重要奠基作用。所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改革对学生专业技术及综合素质提高产生巨大效应,显得尤为重要。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每位高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宁海霞.《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改革刍议[J].教学研究,2010(2):59-60.
[2]江树勇.《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2):75-77.
[3]刘玉祥.浅谈创造性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0(12):122-123.
[4]徐孝昌,蔡苏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6(7):41-42.
[5]苏如意.《机械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职教园地,20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