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美的教学语言是教学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英国教育学家罗素也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可见教学语言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历史学科育人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是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的形式和技巧,赋予历史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特征,克服教师教学语言有平淡、乏味表达的欠缺。
一、感受美的历史
1.对美的定义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些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对“美”的定义,一切美好的事物会使我们快乐,令人赏心悦目。综观数千年来人类历史视为美的事物是不胜枚举的。因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或美的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的审美教育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发掘美的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个性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品质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美的心灵,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生活。因此,教师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推动学生去感受美的历史。
2.历史教学语言
关于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由于历史知识包罗万象,而历史教学语言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它可融合多门学科的语言魅力。它是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法,并结合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语言。它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学语言运用不恰当,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现象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二、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美
历史课堂教学要讲求语言美。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1.“准”说历史——真实科学之美
这是关于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问题。历史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学科,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例如,在讲解相关的历史名词或概念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准确与严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应该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者说是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不能说成是推翻了“封建统治”。因为辛亥革命只是把皇帝拉下马,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当时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新老军阀的统治,都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社会本质。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毕竟历史课堂教学不是说评书,更不是演话剧,而是需要真实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教师应该像史学家那样,使用直率而朴素的教学语言,不要因美辞而害意,不要因卖弄而练饰,丢了一个“准”字。
2.“精”说历史——言简意赅之美
精炼就是言简意赅,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学生是最厌恶的。语言精炼还可腾出时间作为课内读、议、练、实验之用。有的难点特别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得越多越糊涂。话不在多,关键是要抓住要点,采用适当修辞,使用精辟语言,容易讲清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例如,在讲到明朝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时,可把内容与作用联系起来总结:“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简化名目,防止(地主和官吏)逃税,减轻(农民)负担”;“折银(交纳)——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雇役——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在教学中,教师对语言的拿捏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但精练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历史课堂语言还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更要言之有据。
3.“活”说历史——直观鲜活之美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缺血少肉的讲述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纪连海、易中天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把人物说活了,把事件讲透了,也把节目做火了。可见,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地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历史课堂上,能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触摸得到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无数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这样,让历史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深刻难忘的形象,可使其思想受到熏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4.“趣”说历史——幽默机智之美
在历史教学中有较多的知识还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很难被学生理解、接受,历史教师应化枯燥乏味为通俗易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入幽默、风趣、恰当的语言,使学生在活泼而轻松的气氛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且让我们领略易中天先生的连珠妙语吧:“诺,相当于现在的OK(讲汉朝人为何总说“诺”)”。“诸葛亮带了两个小孩子,焚了一炉香,坐在城上,搞起了卡拉OK啊!司马懿来到城下大为惊诧,说这个牛鼻子老道他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我甚至忽发奇想,荀彧如果是今人,临终前也许会对曹操唱一首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是啊,荀彧今生注定要独行,他的热情也早已被曹操耗尽。尽管在梦里,曹操曾经是他的唯一,现在,他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问:你到底好在哪里?”易中天先生把死的历史变成活的现代文化,深入浅出,从而使大家在谈笑间了解了历史。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也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是的,高水平的幽默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5.“悟”说历史——深刻隽永之美
要深刻地了解现实,面向未来,就应当让学生学好历史,追溯历史。能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知人论世,观古今兴衰之变。
对一个教师来说,单追求“趣说”,只重外表花哨,只有花架子,难免华而不实,我们更要追求语言的“魂”——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教学语言与其说是语言的力量,还不如说是思想的力量。易中天、纪连海说史之所以绘声绘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那精彩迭出的教学语言富有宽广的内涵。他们以现代视角对历史进行个性化解读,品读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人性,让观众、读者获得现代语境下的古今历史与政治对比的感悟。在“一点思想,一点启示……”中给我们以思想启迪,以精神享受,以人生领悟。
可见,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语言修养,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历史课堂教学呼唤专家学者型教师
“欲求水流远,源泉须博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要博览群书,以掌握丰富的史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加强训练,过好语言关,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毛泽东也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所以,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专家学者型教师,只有专业化和学识素养丰厚,才能授给学生以“渔”。
运用好语言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我们应当按照赵恒烈教授这“三个境界”的标准使自己慢慢成长,明确自己当前的境界,继续努力去传道、授业、解惑,时刻警醒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房伟.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4-15.
[2]徐盛梅.浅谈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
[3]朱佳娴.《百家讲坛》的语言艺术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0(3).
[4]牛跃辉,余青兰.锤炼语言艺术,开启智慧之门——论教学语言艺术[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3).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赵恒烈.历史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庞丹丹)
一、感受美的历史
1.对美的定义
“美丽”连同“优雅”、“漂亮”,或“崇高”、“奇妙”、“超绝”等措词,是我们要表示我们喜欢某些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形容词。对“美”的定义,一切美好的事物会使我们快乐,令人赏心悦目。综观数千年来人类历史视为美的事物是不胜枚举的。因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或美的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的审美教育要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来发掘美的因素,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个性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愉悦,品质得到升华。培养学生美的心灵,创造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生活。因此,教师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语言推动学生去感受美的历史。
2.历史教学语言
关于历史教学语言,就是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发展的语言。由于历史知识包罗万象,而历史教学语言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它可融合多门学科的语言魅力。它是以传授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方法,并结合这一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目标的教学语言。它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学语言运用不恰当,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会使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现象必然会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二、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美
历史课堂教学要讲求语言美。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超的课堂语言艺术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教师必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1.“准”说历史——真实科学之美
这是关于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问题。历史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与严谨性的学科,历史课堂语言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例如,在讲解相关的历史名词或概念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做到准确与严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应该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者说是结束了“封建帝制”,而不能说成是推翻了“封建统治”。因为辛亥革命只是把皇帝拉下马,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当时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新老军阀的统治,都没有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社会本质。历史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毕竟历史课堂教学不是说评书,更不是演话剧,而是需要真实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教师应该像史学家那样,使用直率而朴素的教学语言,不要因美辞而害意,不要因卖弄而练饰,丢了一个“准”字。
2.“精”说历史——言简意赅之美
精炼就是言简意赅,教师的教学语言不精炼,拖泥带水,废话连篇,学生是最厌恶的。语言精炼还可腾出时间作为课内读、议、练、实验之用。有的难点特别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讲得越多越糊涂。话不在多,关键是要抓住要点,采用适当修辞,使用精辟语言,容易讲清问题。恩格斯曾经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例如,在讲到明朝张居正改革中的一条鞭法时,可把内容与作用联系起来总结:“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简化名目,防止(地主和官吏)逃税,减轻(农民)负担”;“折银(交纳)——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雇役——使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削弱”。在教学中,教师对语言的拿捏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但精练简洁并不是空洞抽象,历史课堂语言还是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史,更要言之有据。
3.“活”说历史——直观鲜活之美
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缺血少肉的讲述只会使学生昏昏欲睡。纪连海、易中天以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把人物说活了,把事件讲透了,也把节目做火了。可见,历史课堂的教学应讲出色彩,讲出声响,讲出形象。历史教学中,教师生动地描述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历史课堂上,能听得见几千年前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高呼,看得见万里之外法国人民高唱《马赛曲》开赴前线的壮丽画面,触摸得到祖国各种各样精美绝伦的文物遗产,感受得到无数杰出人物金子般的思想品德……这样,让历史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深刻难忘的形象,可使其思想受到熏陶,心灵受到震撼,感情得到升华,人格得到完善。
4.“趣”说历史——幽默机智之美
在历史教学中有较多的知识还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很难被学生理解、接受,历史教师应化枯燥乏味为通俗易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入幽默、风趣、恰当的语言,使学生在活泼而轻松的气氛中获得必要的知识,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且让我们领略易中天先生的连珠妙语吧:“诺,相当于现在的OK(讲汉朝人为何总说“诺”)”。“诸葛亮带了两个小孩子,焚了一炉香,坐在城上,搞起了卡拉OK啊!司马懿来到城下大为惊诧,说这个牛鼻子老道他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我甚至忽发奇想,荀彧如果是今人,临终前也许会对曹操唱一首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是啊,荀彧今生注定要独行,他的热情也早已被曹操耗尽。尽管在梦里,曹操曾经是他的唯一,现在,他却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问:你到底好在哪里?”易中天先生把死的历史变成活的现代文化,深入浅出,从而使大家在谈笑间了解了历史。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麦也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是的,高水平的幽默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5.“悟”说历史——深刻隽永之美
要深刻地了解现实,面向未来,就应当让学生学好历史,追溯历史。能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知人论世,观古今兴衰之变。
对一个教师来说,单追求“趣说”,只重外表花哨,只有花架子,难免华而不实,我们更要追求语言的“魂”——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独到的见解。教学语言与其说是语言的力量,还不如说是思想的力量。易中天、纪连海说史之所以绘声绘色,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那精彩迭出的教学语言富有宽广的内涵。他们以现代视角对历史进行个性化解读,品读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人性,让观众、读者获得现代语境下的古今历史与政治对比的感悟。在“一点思想,一点启示……”中给我们以思想启迪,以精神享受,以人生领悟。
可见,历史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在历史教学中加强语言修养,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对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历史课堂教学呼唤专家学者型教师
“欲求水流远,源泉须博深”。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多下功夫。要博览群书,以掌握丰富的史学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在实践中不断琢磨和加强训练,过好语言关,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毛泽东也说:“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所以,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专家学者型教师,只有专业化和学识素养丰厚,才能授给学生以“渔”。
运用好语言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历史教育家赵恒烈教授毕生研究历史教学,他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技能分出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把你所想的东西能如实表达出来,使学生听了,也如你所想的那样,想得清楚,说得明白,能完整地表达思想。第二境界是声情并茂,使语言、表情、动作配合起来,表达得活灵活现,使之传神而动听。第三境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的讲述,如带领学生到了历史现场,入其境、见其人、闻其声。选词有方,文有限而意无穷;点拨着力,思路清晰而受益不尽。”
综上所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我们应当按照赵恒烈教授这“三个境界”的标准使自己慢慢成长,明确自己当前的境界,继续努力去传道、授业、解惑,时刻警醒自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房伟.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04-15.
[2]徐盛梅.浅谈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
[3]朱佳娴.《百家讲坛》的语言艺术对优化初中历史教学语言的启示[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10(3).
[4]牛跃辉,余青兰.锤炼语言艺术,开启智慧之门——论教学语言艺术[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3).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赵恒烈.历史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