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技术使其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不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结论,也注重学习过程,把学生从冰冷的公式、抽象的规律和机械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学习和实际生活虚实两方面有效结合。物理教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资源环境和学习条件也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理念和技能及教学反思,可谓感悟颇多。
一、更有利于激发情感,调动学习气氛。
一个有兴趣的问题,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情景,都将促进青少年置身于猜想、提问、实验、分析、交流、经验总结等动态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学习,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想让别人的观点强加于自己,他们很想亲自去探索事物本身的规律。物理课程是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为目标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把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学生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关键。信息技术本身学生比老师感兴趣,而物理知识本身也是相当有趣的事,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尊重。信息技术能充分的引入更震撼、更全面、更长久有效的情感素材,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群情激奋地置身于物理探究之中。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课中,学生虽然能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但也都有对未知求索的欲望,都想知道为什么会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为什么会成实像或虚像,在学生做完实验后,用计算机模拟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况,通过学生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二、更有利于启发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思维是学习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学习进程,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时,如何对他们提出要求,学生如何进行思维。随着应用的熟练和深度的扩展,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将加深师生对这个工具依赖,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这个重要工具,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时,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力求使学生使用它们时要像使用筷子那样顺手、自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信息,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成为驾驭信息、提交科学素养的“知识猎人”。教学中,教师不定期“抛出”研究课题,尽力把学生浸泡在设计实验、解决特定问题的氛围之中,并延伸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如相应章节中的“身边的杠杆”、“工厂的热学”等。学生紧扣选题,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整理探究成果,渠道发布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相互释疑,共同辩论,相互评价,通过合作并获得学习的快乐。
三、更有利于渗透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
物理探究学习的重心已发生转移,从学会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学法和能力上,强调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充满想像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科学严谨而有计划的实践过程,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把这些能力逐渐转移到其他领域。信息技术开辟了一个开放的实践平台,我们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使每位学生殊途同归,完成相同的任务。对一些高级认知场合,允许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共同体,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促进了自主学习。他们在相关网站或媒体上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辨,各展所长,互补其短,习得他人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体验成就与喜悦,同时又感受到共同探究的乐趣。这样才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强化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直至影响终生。
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充实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整合物理的教学,开放了教学内容,现实生活实际、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浩瀚的网络媒体素材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教师的知识面也水涨船高,优化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过程,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探究。纳米技术、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现代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方便快捷地进入学生视野,选择各取所需,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信息技术越发展,网络资源越丰富,其共享性就越强。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冲破了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单一印刷品,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成了又一获取知识的源泉,课程资源的载体还可以是学习化社区、在线专家等。快速更新的知识和教育时空的突破,都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五、更有利于教学反思,谨防事与愿违。
要使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物理探究性教学,必须使两者有机整合在一起,有效而及时的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反馈,才能有最佳的校正。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全程反馈,信息适时加工,以及时矫正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更有利于区别对待学生个体性与群体性,综合分析优生与差生,对个别人、个别问题,个别处理和多数人则集中处理或分类指导更方便有效,电子档案袋也为教学反思提供了方便。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既应走得进,还应走得出,将课程资源拓宽到除教科书外的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一切可能涉及的范围。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他们与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使用信息技术时应防止片面性和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坏,课堂教学的效果将有很大差别。如用课件制作中的画面,结果没想到,在课堂上电脑出现故障,无法演示。此时老师的即兴表演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既要防止万能论,也要防止花瓶论。
一、更有利于激发情感,调动学习气氛。
一个有兴趣的问题,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情景,都将促进青少年置身于猜想、提问、实验、分析、交流、经验总结等动态的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学习,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不想让别人的观点强加于自己,他们很想亲自去探索事物本身的规律。物理课程是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为目标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把有关的物理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学生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开展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关键。信息技术本身学生比老师感兴趣,而物理知识本身也是相当有趣的事,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情感也是一种尊重。信息技术能充分的引入更震撼、更全面、更长久有效的情感素材,使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群情激奋地置身于物理探究之中。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节课中,学生虽然能在实验中得出结论,但也都有对未知求索的欲望,都想知道为什么会成放大或缩小的像?为什么会成实像或虚像,在学生做完实验后,用计算机模拟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情况,通过学生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二、更有利于启发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思维是学习的灵魂,它直接影响学习进程,我们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完成不同任务时,如何对他们提出要求,学生如何进行思维。随着应用的熟练和深度的扩展,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将加深师生对这个工具依赖,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这个重要工具,探究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时,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物理探究学习的认知工具,力求使学生使用它们时要像使用筷子那样顺手、自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是机械地记忆信息,而是根据某项任务,自主搜寻信息,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讯,成为驾驭信息、提交科学素养的“知识猎人”。教学中,教师不定期“抛出”研究课题,尽力把学生浸泡在设计实验、解决特定问题的氛围之中,并延伸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如相应章节中的“身边的杠杆”、“工厂的热学”等。学生紧扣选题,通过搜索网络资源,整理探究成果,渠道发布和讨论交流,各抒己见,相互释疑,共同辩论,相互评价,通过合作并获得学习的快乐。
三、更有利于渗透教学法,促进自主学习。
物理探究学习的重心已发生转移,从学会知识转到培养学生的学法和能力上,强调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一个充满想像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又是一个科学严谨而有计划的实践过程,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把这些能力逐渐转移到其他领域。信息技术开辟了一个开放的实践平台,我们在既定的教学目标下,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使每位学生殊途同归,完成相同的任务。对一些高级认知场合,允许多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共同体,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促进了自主学习。他们在相关网站或媒体上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辨,各展所长,互补其短,习得他人的研究过程和成果,体验成就与喜悦,同时又感受到共同探究的乐趣。这样才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强化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直至影响终生。
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充实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整合物理的教学,开放了教学内容,现实生活实际、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浩瀚的网络媒体素材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教师的知识面也水涨船高,优化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过程,更有利于组织教学探究。纳米技术、全息图片、光手术刀等现代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方便快捷地进入学生视野,选择各取所需,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信息技术越发展,网络资源越丰富,其共享性就越强。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冲破了教学用书、参考资料等单一印刷品,信息环境和数字化资源成了又一获取知识的源泉,课程资源的载体还可以是学习化社区、在线专家等。快速更新的知识和教育时空的突破,都极大地扩充课堂教学知识容量。
五、更有利于教学反思,谨防事与愿违。
要使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物理探究性教学,必须使两者有机整合在一起,有效而及时的教学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更好的反馈,才能有最佳的校正。信息技术为物理教学全程反馈,信息适时加工,以及时矫正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更有利于区别对待学生个体性与群体性,综合分析优生与差生,对个别人、个别问题,个别处理和多数人则集中处理或分类指导更方便有效,电子档案袋也为教学反思提供了方便。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对于网络和多媒体,既应走得进,还应走得出,将课程资源拓宽到除教科书外的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报刊、互联网、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以及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公共图书馆、电视节目、工厂、农村、科研院所一切可能涉及的范围。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加强他们与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使用信息技术时应防止片面性和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好坏,课堂教学的效果将有很大差别。如用课件制作中的画面,结果没想到,在课堂上电脑出现故障,无法演示。此时老师的即兴表演将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既要防止万能论,也要防止花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