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古诗词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un_weic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诗歌教学既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能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方法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大量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经典。这些经典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超越民族、超越国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位炎黄子孙去咀嚼、消化。在教育教学中更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即古诗词的“四重”教学法——重激趣、重诵读、重积累、重感悟。
  一、重激趣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可见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枯燥,难以诱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人胜。如在教学《杜甫诗三首》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在四川成都的一处“草堂”里,贴有两副对联:“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是朱德撰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撰写的。那么,这两幅对联是写谁的呢?对,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被后世称为“诗史”。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杜甫的诗歌,看它反映了怎样的一段历史。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变得高涨起来。另外,在教学手段上我常常也是下足了功夫,备足了功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挂图等各种方式把课尽量上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好古诗词的第一步。
  二、重诵读
  古典诗词博大精深、灿若繁星。诵读无疑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诗词,首先要从诵读人手,诵读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教师范读,使学生读准字音,分清句读。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达到既定目标,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进一步分析课文,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读起来自然有兴趣,效果就不言而喻。在诵读过程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具有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诵读显得非常重要。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分组读、交叉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诗词的意境中,初步感悟詩词的韵味。这样才能让生涩难懂的古代诗歌在现代中学生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
  三、重积累
  古诗词教学另一个要求就是要强调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课标》中特别强调了积累的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收集一些课外古诗词来补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是以教材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很少有教师在学生所处年龄的黄金期去主动地帮孩子们去收集、整理一些课外古诗词来强迫他们来诵读。如果教师们能关注到这一点,让学生多背点经典,不管能不能理解,但求熟背,我觉得这是在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与修养,滋养心灵,增强人文底蕴,提高对美的感悟能力。另外,学生时代是孩子们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积累古诗词的最佳时期。书本上的古诗词数量有限,老师可以再搜集一些比较好懂的优秀诗文作为补充。当学生的古诗词的储备达到一定的程度时,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作文中诗词名句出现的频率增高了。
  四、重感悟
  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悟什么?怎么悟?这又离不开—个“读”字,要一边读一边想。感悟也是因人而异,感悟到的东西有时候说不出来,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意境美这一内蕴力,催动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重视积累,培养兴趣,鼓励学生在读中感悟。我觉得“重激趣、重朗读、重积累、重感悟”这四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任何一点都是学不好古诗词的。
其他文献
摘要: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听得懂不一定做得出,语言表述则是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语言更能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让学生“说”是一个全新的话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困惑,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中实践了让学生“说”,取得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让学生“说”;高三物理复习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听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糟。实际上造成这种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当前高三物
期刊
语文教学要想突奇显异,一定要注意5个结合:语言的积累与整合结合;语言的感悟与鉴赏结合;语文的思考与领悟结合;语文的应用与拓展结合;语文的发现与创新结合。《声声慢》这节课之所以能得到众多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我认为,授课者在这5个方面准备得很充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定位准确,重点突出  这节课紧扣一个“愁”字来讲,用“愁”挈起课堂的纲,撑起全文的骨。一开课,授课者并没有直奔主题而去,而是先从学生都
期刊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知道:爱心是照亮学生心灵的明灯。教师的爱比起母亲的爱来说是更深层次的爱,是理智的爱,是广博的爱。作为教师能够奉献一片爱去欣赏每一位学生,去欣赏他们的每—个闪光点。  在我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里,时常会有这句话在我的耳边萦绕,“教师是大自然。”大自然里有参天的大树,也有不起眼的小草,既然教师是大自然,那就应该有包容万物的胸襟,参天大树要爱护,小草也应该给予阳光和雨露,每个班都有一些小草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探究教育对象的心理,是最基本的职责所在。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未成年人,他们的心智正处于成长期。如果有健康的心态,一个坐轮椅的人能生活得快乐幸福;可一个四肢健全而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伤的人,却只能痛苦地苟延残喘。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时期,能正确根据不同的心理效应对孩子进行教育教学,《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借鉴。  在此之前也拜读过类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税费改革、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农业从业人员正显著减少,由此而导致农村学龄人口减少,大部分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的生源在逐年减少,产生了大量的小、微型学校。这种情况更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的紧张程度。因此,国家出台了旨在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追求教育公平、规范教育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政策,希望改善目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教育质
期刊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摇篮,同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应该积极履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发挥应有的功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高校;社会责任  高校的职能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其相关群体可以划分为教职工、学生、用人单位和环境等。因此,高校的社会责任包括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和环境保护。下面以西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
期刊
AS China is carrying On the great educatiorlal reform and open policies,
期刊
摘要:教学主线是指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等有机整合而形成的一条主要的线索。教学主线的构建,能够优化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选取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阐述了教学主线的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主线;设计  所谓主线,指的是占主导地位或主要统领事物发展的线条,特指作品内容的主要线索。而教学主线,是指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以致用,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多元化评价学习成果,享受创造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计算机及网络本身就呈现一个无边无际的神秘世界,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动其创新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日益功利化的今天,本文主要论述如果引导学生认真作文,踏实做人,从而树立高中生正确的价值观,会作文,更应该懂做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立人;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承担这样的重任。作文教学,“作文”是出发点,“立人”是归宿点。从“作文”走向“立人”,是作文教学的必然诉求,是当下作文教学的本质彰显与回归。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的踏实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