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训练、挖掘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有限的40分钟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讲究提问艺术,确保课堂内有足够时间交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随时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课堂提问设计艺术,谈一些体会:
  
  一、抓住课文的题眼设计提问
  
  题眼是课文的关键处,对表情达意有突出的作用,对提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提问如能抓住这一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如我教《夜莺的歌声》时,抓住题眼“歌声”,这样提问:1.“歌声”是从哪儿来的?2.这里的歌声实指什么声音?3.为什么说是夜莺的歌声呢?这歌声有什么作用?问题一出就像石头投入学生平静的“思维之水”,马上泛起好奇和兴趣的“涟漪”,个个学生都投入阅读课文中去。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我抓住“美丽”这个题眼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题中的“美丽”是针对谁来说的?2.除了讲她(居里夫人)容貌上的美丽外,课文主要表现她哪方面的美丽呢?这些问题是抓住题眼,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于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通过阅读,理解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设计提问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常,但利用得恰当,格外传神,能很好地表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
  云》这一课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纹丝不动”来提问:1.邱少云为什么纹丝不动?2.在烈火烧身时,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3.他为什么能始终坚持纹丝不动?这组提问把段与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对“纹丝不动”一词理解层层深入,逐步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突出了本单元“外表与内心”的重点训练目标。又如《草船借箭》这课,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来提问:哪些地方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分清主要人物,还能引导学生从文中的许多细节中,去体会诸葛亮过人的智慧,从而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教《灯光》一课,我抓住“多好啊”一词设问:1.“多好啊”在本课中出现几次?2.分别在怎样的情景下出现的?分别是谁说的?3.他在说这个词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4.哪个“多好啊”讲的是现在的内容?哪两个“多好啊”讲的是过去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怎样的品质?抓住“多好啊”这一关键词一步步地提问,环环相扣,学生不仅理解“多好啊”一词,而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既学习了语言,又训练了思维。
  
  三、抓住课文的疑阵设计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巧布疑阵,能燃起学生好奇的火苗,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如我教《惊弓之鸟》一文,是这样布疑阵的:在教学第一段时,抓住更羸对魏王说的 “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这句话,提出第一个问题:更羸不用箭,真能把大雁射下来吗?”使学生带着疑问有兴趣地阅读课文;学第二段时,当读到“射下了!射下了!”和“大雁直掉下来”时,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射,竟能使大雁掉来了呢?”这时学生兴趣就更浓了,个个都怀着探求的心情,认真阅读课文,而当明白了“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后,才产生了情感上的满足。就在这时,我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大雁在天上,更羸是怎么知道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要看课文,而且要进行分析思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抓住课文的主要人物设计提问
  
  把握课文的主要人物性格对理解文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围绕主要人物李大钊设问: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我把这个提问设计成几个小问题:1.李大钊对儿女怎样,他的慈祥表现在哪些方面?2.李大钊对工作怎样?课文是怎样讲的?3.李大钊被捕时的表现如何?在法庭上表现又怎样?4.这几件事看出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这样提问就能使学生多层面地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抓住课文的中心句设计提问
  
  课文中的中心句是贯穿整篇课文的一条纽带,抓住好中心句对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课文中的中心句犹如照亮全文的引路灯,把握好它,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我抓住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设问:1.课文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2.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两个方面(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内容的?3.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围绕中心句的设问,学生就能顺利地通过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生活简朴的生活作风,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都对周总理怀着无比热爱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能精心设计,讲科学、有艺术地进行提问,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外活动是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语文能力,加深对语文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这种艺术的开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有效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学
课程新标准虽已颁布多年,但当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依然是重理轻文。国语、国学教育乃是国本教育,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国语教育,十分强调民族文化教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民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弘扬民族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它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常用于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某种事理。说明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大至一份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小至一个广告说明、商品介绍等,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阶段,课本里的说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要求学生具有阅读一般说明文的能力,能理解文章内容,能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能
以前,每到作文课,面对学生,我就把作文要求读给学生听,然后针对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怎么怎么写,无形中给学生定了一个模式:一定要这样写。这样的后果导致了学生交上一篇篇千篇一律的“复印稿”,就是学生把我在课堂举的例子都生搬硬套上来,而且前言不搭后语,前后脱节,中心不明确,作文水平不高,使我非常苦恼。  自从参加了新课改学习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平时在课堂上就有意把课改的精神渗透进去。经过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教学必须不断引导学生通过读、想、说、写,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地。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启迪想象,感受语感;二、揣摩词句,领会语感;三、重视朗读,积淀语感;四、强化实践,发展语感。  关键词: 语感 启迪想象 揣摩词句 重视朗读 强化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