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训练、挖掘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在有限的40分钟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讲究提问艺术,确保课堂内有足够时间交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随时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文就课堂提问设计艺术,谈一些体会:
一、抓住课文的题眼设计提问
题眼是课文的关键处,对表情达意有突出的作用,对提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提问如能抓住这一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如我教《夜莺的歌声》时,抓住题眼“歌声”,这样提问:1.“歌声”是从哪儿来的?2.这里的歌声实指什么声音?3.为什么说是夜莺的歌声呢?这歌声有什么作用?问题一出就像石头投入学生平静的“思维之水”,马上泛起好奇和兴趣的“涟漪”,个个学生都投入阅读课文中去。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我抓住“美丽”这个题眼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题中的“美丽”是针对谁来说的?2.除了讲她(居里夫人)容貌上的美丽外,课文主要表现她哪方面的美丽呢?这些问题是抓住题眼,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于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通过阅读,理解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设计提问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常,但利用得恰当,格外传神,能很好地表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
云》这一课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纹丝不动”来提问:1.邱少云为什么纹丝不动?2.在烈火烧身时,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3.他为什么能始终坚持纹丝不动?这组提问把段与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对“纹丝不动”一词理解层层深入,逐步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突出了本单元“外表与内心”的重点训练目标。又如《草船借箭》这课,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来提问:哪些地方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分清主要人物,还能引导学生从文中的许多细节中,去体会诸葛亮过人的智慧,从而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教《灯光》一课,我抓住“多好啊”一词设问:1.“多好啊”在本课中出现几次?2.分别在怎样的情景下出现的?分别是谁说的?3.他在说这个词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4.哪个“多好啊”讲的是现在的内容?哪两个“多好啊”讲的是过去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怎样的品质?抓住“多好啊”这一关键词一步步地提问,环环相扣,学生不仅理解“多好啊”一词,而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既学习了语言,又训练了思维。
三、抓住课文的疑阵设计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巧布疑阵,能燃起学生好奇的火苗,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如我教《惊弓之鸟》一文,是这样布疑阵的:在教学第一段时,抓住更羸对魏王说的 “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这句话,提出第一个问题:更羸不用箭,真能把大雁射下来吗?”使学生带着疑问有兴趣地阅读课文;学第二段时,当读到“射下了!射下了!”和“大雁直掉下来”时,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射,竟能使大雁掉来了呢?”这时学生兴趣就更浓了,个个都怀着探求的心情,认真阅读课文,而当明白了“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后,才产生了情感上的满足。就在这时,我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大雁在天上,更羸是怎么知道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要看课文,而且要进行分析思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抓住课文的主要人物设计提问
把握课文的主要人物性格对理解文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围绕主要人物李大钊设问: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我把这个提问设计成几个小问题:1.李大钊对儿女怎样,他的慈祥表现在哪些方面?2.李大钊对工作怎样?课文是怎样讲的?3.李大钊被捕时的表现如何?在法庭上表现又怎样?4.这几件事看出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这样提问就能使学生多层面地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抓住课文的中心句设计提问
课文中的中心句是贯穿整篇课文的一条纽带,抓住好中心句对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课文中的中心句犹如照亮全文的引路灯,把握好它,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我抓住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设问:1.课文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2.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两个方面(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内容的?3.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围绕中心句的设问,学生就能顺利地通过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生活简朴的生活作风,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都对周总理怀着无比热爱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能精心设计,讲科学、有艺术地进行提问,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抓住课文的题眼设计提问
题眼是课文的关键处,对表情达意有突出的作用,对提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提问如能抓住这一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如我教《夜莺的歌声》时,抓住题眼“歌声”,这样提问:1.“歌声”是从哪儿来的?2.这里的歌声实指什么声音?3.为什么说是夜莺的歌声呢?这歌声有什么作用?问题一出就像石头投入学生平静的“思维之水”,马上泛起好奇和兴趣的“涟漪”,个个学生都投入阅读课文中去。又如《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一课,我抓住“美丽”这个题眼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题中的“美丽”是针对谁来说的?2.除了讲她(居里夫人)容貌上的美丽外,课文主要表现她哪方面的美丽呢?这些问题是抓住题眼,结合课文内容,深入于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通过阅读,理解居里夫人的崇高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设计提问
课文中有些词语看似平常,但利用得恰当,格外传神,能很好地表现课文的中心思想。如我教《我的战友邱少
云》这一课时,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纹丝不动”来提问:1.邱少云为什么纹丝不动?2.在烈火烧身时,他怎样做到纹丝不动?3.他为什么能始终坚持纹丝不动?这组提问把段与段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对“纹丝不动”一词理解层层深入,逐步领会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突出了本单元“外表与内心”的重点训练目标。又如《草船借箭》这课,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神机妙算”来提问:哪些地方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分清主要人物,还能引导学生从文中的许多细节中,去体会诸葛亮过人的智慧,从而领悟课文的中心思想。教《灯光》一课,我抓住“多好啊”一词设问:1.“多好啊”在本课中出现几次?2.分别在怎样的情景下出现的?分别是谁说的?3.他在说这个词时,看到什么,想到什么?4.哪个“多好啊”讲的是现在的内容?哪两个“多好啊”讲的是过去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怎样的品质?抓住“多好啊”这一关键词一步步地提问,环环相扣,学生不仅理解“多好啊”一词,而且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既学习了语言,又训练了思维。
三、抓住课文的疑阵设计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巧布疑阵,能燃起学生好奇的火苗,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如我教《惊弓之鸟》一文,是这样布疑阵的:在教学第一段时,抓住更羸对魏王说的 “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这句话,提出第一个问题:更羸不用箭,真能把大雁射下来吗?”使学生带着疑问有兴趣地阅读课文;学第二段时,当读到“射下了!射下了!”和“大雁直掉下来”时,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更羸不用箭射,竟能使大雁掉来了呢?”这时学生兴趣就更浓了,个个都怀着探求的心情,认真阅读课文,而当明白了“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后,才产生了情感上的满足。就在这时,我紧接着提出第三个问题:“大雁在天上,更羸是怎么知道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要看课文,而且要进行分析思考,从而真正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四、抓住课文的主要人物设计提问
把握课文的主要人物性格对理解文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我围绕主要人物李大钊设问: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我把这个提问设计成几个小问题:1.李大钊对儿女怎样,他的慈祥表现在哪些方面?2.李大钊对工作怎样?课文是怎样讲的?3.李大钊被捕时的表现如何?在法庭上表现又怎样?4.这几件事看出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这样提问就能使学生多层面地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感受到革命者的伟大精神品质。
五、抓住课文的中心句设计提问
课文中的中心句是贯穿整篇课文的一条纽带,抓住好中心句对于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课文中的中心句犹如照亮全文的引路灯,把握好它,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一夜的工作》一文,我抓住课文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设问:1.课文中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周总理一夜的工作?2.文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这两个方面(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内容的?3.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围绕中心句的设问,学生就能顺利地通过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生活简朴的生活作风,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都对周总理怀着无比热爱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教师能精心设计,讲科学、有艺术地进行提问,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就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