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也应贯彻课改精神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每到作文课,面对学生,我就把作文要求读给学生听,然后针对要求对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怎么怎么写,无形中给学生定了一个模式:一定要这样写。这样的后果导致了学生交上一篇篇千篇一律的“复印稿”,就是学生把我在课堂举的例子都生搬硬套上来,而且前言不搭后语,前后脱节,中心不明确,作文水平不高,使我非常苦恼。
  自从参加了新课改学习后,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平时在课堂上就有意把课改的精神渗透进去。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摸索,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作文教学效果,变化相当大。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层次分明,而且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学生的主体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学生越写越爱写作文了,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经过总结和归纳,我认为这一切的变化是离不开课改的。那么,课改精神在作文课中是怎样落实的呢?在这里,我淡一淡个人的一些肤浅做法:
  
  一、自我理解,明确写作要求
  
  作文要求就是作文的标尺,也是框框,偏离了这个标尺,跑出了这个框框,就是离题。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写作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每教学一篇新的作文,我就先让学生自己阅读作文提示,让他们互相说说这篇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然后让学生举手站起来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大家听了以后,有不同见解的主动站起来说理由,或作补充,我最后再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肯定正确的,鼓励说得不对的同学继续发扬这种肯想敢说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地培养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好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确定中心,组织写作材料
  
  学生明确了写作要求,接下来就是让学生确定写作中心,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这一步是整个作文的中心环节,也是重点,可以说是一篇习作成败的关键。我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遵循课改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来确定写作中心,然后再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如果学生做好了这一步,就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把你确定的写作中心,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告诉大家,小组其他成员就针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评论、修改。接下来,我再点名一两位学生把自己的设想和构思说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让同学们评论他的设想和构思合不合理,好不好。在这里,不仅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评论的能力,学生在评论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生评论完后,我再进一步点评。通过这样不断地练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取得的收获也是意想不到的。例如,有一次作文课,内容是写一个自己最尊敬或敬佩的人,要求用一两件事把你尊敬或敬佩的原因写清楚,内容要求写具体。对于这类习作,有基础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了,而这一次我就故意叫一位作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把自己的构思说给大家听。本来,我以为他基础差,不会说得好的,想利用这个作为“百家争鸣”的导火线。但是,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说:“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哥哥。也许有人会问:你哥哥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呀?有,当然有的。有一次,我和哥哥去木棠买书,付钱的时候卖书的阿姨多找给我哥哥两块钱,当时我哥哥没有注意到,可是我已经看得很清楚了,但我想多要那位阿姨的这两块钱,所以我不作声。在回来的路上,我哥哥发现了这件事,不仅批评教育了我一顿,还马上把钱还给卖书的阿姨。你们说,我哥哥不值得我敬佩吗?”“好,说得好!”我激动不已地说:“你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写,这一定是一篇好的习作!”后来,这位学生写出的果然是一篇很好的习作,还被送到学校的广播站广播呢。
  
  三、反复修改,初步完成习作
  
  学生确定了中心,组织好了材料,那么,接下来就让他们把这些材料进行加工锤炼,初步完成习作。学生完成了初稿,就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朗读,互相修改,修改好了,再朗读给其他组的同学听,有问题再修改。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篇好的作文,是要经过好多次修改才得来的。让学生养成写作文要认真修改的好习惯。经过这样再三的修改后,我再指名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让全班学生帮他修改。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活跃,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一些争论的场面。每当这时候,我高兴极了,喜形于色地在旁边加以引导,甚至加以煽动,到了一定的火候,我就适当地打住他们的争论,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评议,让他们争论双方各有所得,漂亮地收起了这场戏,留给学生的是对探索问题的余兴。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爱探索问题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问题的见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修改誊抄,最后完成习作
  
  学生已把初稿修改好了,最后就该誊抄成文了。在誊抄进作文本之前,我要求学生再次认真审阅自己的初稿,如有不妥的地方再加以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至此,就可以把它誊抄到作文本上,完成了本次作文。
  不难看出,我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渗透课改的精神,刻意培养学生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正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才不断地对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要求,阐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改进,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合理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职教育 就业导向 计算机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培养 计算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那么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作用呢?最优化的组合是“互动”, 互动能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其结果是1+1>2。本文仅就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途径与方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师生平等相处,营造民主气氛    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以师生平等相处、相互信任、营造民主氛围为首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教”的积极性、没有学生“学”的主动性,重讲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外活动是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对巩固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语文能力,加深对语文的理解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这种艺术的开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使学生情趣盎然,又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创建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有效愉悦的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学
课程新标准虽已颁布多年,但当前的教育生态环境依然是重理轻文。国语、国学教育乃是国本教育,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国语教育,十分强调民族文化教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民族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弘扬民族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拓展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它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是对客观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常用于说明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某种事理。说明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大至一份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小至一个广告说明、商品介绍等,它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阶段,课本里的说明文占了很大的比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要求学生具有阅读一般说明文的能力,能理解文章内容,能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