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pj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积极性”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也是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根本,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要想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被激发,学生才会积极主动求知,做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强调问题情境的创设实际上也就是强调思维的活跃性、延伸性和发散性。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的问题情境要蕴含数学的思想、本质,并能很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收到先声夺人、发人深省的效果;用于“探究”的问题情境,首先必须是问题要典型、有思想;其次是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由问题引起认识冲突、思维碰撞,由此广泛地展开师生交流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但我们要避免“开放过渡”和“探究无味”。因此有效为题情境的创设必须注意两个问题的关键:一是问题的“研究性”能否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问题的“障碍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辩证统一,会不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接受与兴趣,影响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二、重视学习目的教育,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用数学,买东西必须会计算,卫星上天离不开计算机,搞建筑必须计算出各种承受力,体育竞赛要经常排阵等,这些都以数学为基础。机器人、空间城市、信息社会就更离不开数学。
  这样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优良的成绩。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它带有感性色彩,能启迪儿童的心智。在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所接受,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新型的学和习方式的生成是有条件的,需要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与之相适应。平等与民主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界定和描述,如果从年龄、体能、知识、阅历等方面看,则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事实上的不平等中,教师无疑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从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具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这一角度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应该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平等是师生关系最重要的基石。民主则是建立在这座基石上的美丽大厦。没有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和真正民主的教育教学关系。因此教师在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的时候,必须牢固确立平等、民主的思想。要承认并保护每个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理解并满足每个学生作为“人”的情感和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营造民主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自由而充分地发现自己、表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选定了适宜的教学模式后,我们该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如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有意识地加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要学习的东西是有实际意义或有学习价值的,能否创设有效的情境是这一环节成败的关键。
  例如找同类项,教师把写有代数式的牌子发给学生,教室四角各有一个学生拿著牌子,其他同学寻找在四个角的“同类项”。教室虽然乱哄哄的,但这一简单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又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事先向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教师让学生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就一定能说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于是学生纷纷尝试能否考倒教师,当然考不倒。于是教师就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有什么规律。”这是一个用活动用实例引入的好例子,圆满地完成了导课任务。这些精彩的情境,它既能够吸引学生又能够与新知识密切联系,让学生亲自经历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成功教育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多赞赏,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方法。在成功教育上,教师首先要实行“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取得成功。通过不断反复“扶”后的成功,学生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成功心理初步形成,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成功,而此时教师主要以问题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慢慢地,学生成功的心态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进步,数学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现代数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却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高度。随着数学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分支的逐步细化,研究成果无法被大多数人共享,数学仿佛离人们越来越远。数学这样一门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学科,就连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持无视态度,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也是令人担忧的现象,真实地反映了数学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自21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传统的高中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机械的模仿与枯燥的记忆已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特长得到发展,个性得到解放。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数学教学,选取与学生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专题,让学生以探
在高中求解一些三角问题时,学生会觉得繁、难,教师应教学生学会避免繁、难、易错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用转化后的巧妙方法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文就以三角问题为例来说明用构造法解三角题的方法与技巧,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构造向量  例1:求参数a的范围,使得方程cosx asinx=2(a≠0)在[0,■]上有解.  分析:设u=cosxv=sinx(它表示一个单位圆),则原方程可化为v=-■ ■(它表示
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镇曲长城村,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河北省最大的深度贫困村,水差地贫、房破貌乱、业弱人散,贫困发生率高达42%,加速走在萧条衰败的下坡道上。如今华丽转身,在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有了乡村振兴雏形。这一切的改变始自2018年初,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帮扶之后。  工作队从一开始就坚持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同步谋划、协调推进,在派出单位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与村“两委”班子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