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主任工作实践证明: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人磁场,以巨人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班主任小仅应从理论上明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而且更应当掌握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将班级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真正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发展
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1 规范制度文化
任何制度都会对人有一种约束,似乎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规章制度,那么一个班级容易造成一盘散沙,学生只能是一群脱疆的野马。经验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一味说教,往往作用不大,适当的制度约束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有时并不比榜样示范差。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成员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而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便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班级有了制度,学生才会有正确方向、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事实上,学生最初的法律意识和制度意识大多在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中养成。
制定班级制度应当规范、合理,执行班级制度则要严明、公正,但在一丝不苟,体现“刚性”的同时,也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在情感上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之诚,体现一种“柔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当在结合学校校纪校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拟定班级制度时要让学生民主讨论,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顾及学生的意见。事实证明,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制定的制度,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个性发展需要张扬,需要自由的空间,但也需要规范,需要真善美标准,因此个性的和谐发展必须根植在规范的制度文化之中。
2 丰富物质文化
小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这个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它从一个方而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极为富有教育作用。例如:在黑板上方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时时提醒同学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左右四而墙上贴上标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命运的建筑师是你自己”、“取得知识等于拥有力量”等,能常常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另外,在教室后而的墙上还可设置“星星榜”和“学习园地”等专栏,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再接再厉……。这样的教室布置,目的是营造一种鼓舞的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体现一个班级教育和教学的主旨。
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目‘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正如华师大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黑板报和墙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班主任可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3 培植精神文化
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从班级文化的角度上说,如果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则是隐性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下:
3.1利用物质文化培植精神文化
就如上文所提到教室环境的布置,在内容的选择上,就是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如用“星星榜”评选办法替代过去相对狭窄和程式化的“二好学生”评选办法。每个月评选“学习之星”、“集体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友爱之星”、“进步之星”等,除了给予表扬之外,还特别将这些学生的简介(附照片)在后而的墙报上张贴,既推介了相关学生的事迹,又有利于激励他们不斷进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又如“学习园地”,既有名家名作,也有学生的佳作,让学生们积极投稿,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
3.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常常是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之中,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3融学科教学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班级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一种氛围文化,这种氛围文化的建设,与班主任的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班主任常常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较大的人,班主任所教的学科也往往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学科,因此利用班主任的学科教学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人性化、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和谐班级.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和谐发展。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发展
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可以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1 规范制度文化
任何制度都会对人有一种约束,似乎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规章制度,那么一个班级容易造成一盘散沙,学生只能是一群脱疆的野马。经验告诉我们,班级管理一味说教,往往作用不大,适当的制度约束对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有时并不比榜样示范差。一个班级如果不能对成员的纪律、班风、学习等方而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便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班级有了制度,学生才会有正确方向、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事实上,学生最初的法律意识和制度意识大多在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中养成。
制定班级制度应当规范、合理,执行班级制度则要严明、公正,但在一丝不苟,体现“刚性”的同时,也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在情感上要宽和,善解人意,待人之诚,体现一种“柔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当在结合学校校纪校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拟定班级制度时要让学生民主讨论,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应顾及学生的意见。事实证明,在学生充分讨论基础上制定的制度,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个性发展需要张扬,需要自由的空间,但也需要规范,需要真善美标准,因此个性的和谐发展必须根植在规范的制度文化之中。
2 丰富物质文化
小学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外部文化环境。这个外部文化环境是人为设置的,它从一个方而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极为富有教育作用。例如:在黑板上方贴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能时时提醒同学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精神;左右四而墙上贴上标语“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惟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命运的建筑师是你自己”、“取得知识等于拥有力量”等,能常常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另外,在教室后而的墙上还可设置“星星榜”和“学习园地”等专栏,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再接再厉……。这样的教室布置,目的是营造一种鼓舞的环境,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体现一个班级教育和教学的主旨。
教室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目‘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正如华师大叶澜教授所说的那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每个人都有“把自己才能表现出来”的良好愿望,黑板报和墙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班主任可采用学生轮流或小组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现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理想,表现自己的美感,培养创造的个性,让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3 培植精神文化
教育过程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从班级文化的角度上说,如果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显性文化,那么,精神文化则是隐性的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如下:
3.1利用物质文化培植精神文化
就如上文所提到教室环境的布置,在内容的选择上,就是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如用“星星榜”评选办法替代过去相对狭窄和程式化的“二好学生”评选办法。每个月评选“学习之星”、“集体之星”、“艺术之星”、“运动之星”、“友爱之星”、“进步之星”等,除了给予表扬之外,还特别将这些学生的简介(附照片)在后而的墙报上张贴,既推介了相关学生的事迹,又有利于激励他们不斷进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又如“学习园地”,既有名家名作,也有学生的佳作,让学生们积极投稿,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
3.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常常是在潜移默化的活动之中,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3融学科教学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班级文化建设注重的是一种氛围文化,这种氛围文化的建设,与班主任的学科教学密切相关。班主任常常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影响较大的人,班主任所教的学科也往往是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学科,因此利用班主任的学科教学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的本质是陶冶,良好的班级文化就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又像一个感情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就会产生自主、自求、自得、自乐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创建一个充满温馨、和谐、人性化、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和谐班级.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真正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