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练干预对社区脑卒中高危者危险因素改善的效果

来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ha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健康教练干预对脑卒中高危者危险因素、自我效能的改善效果。

方法

2016年1—7月,以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石家庄市振三街社区>40岁的常住居民897人进行基线调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脑卒中高危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89例,于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以健康讲座形式对两组进行健康宣教,每月1次、共12次;同时对观察组实施健康教练干预:第1个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第2~13个月每月1次行动指导与家庭随访。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危险因素管理效果及自我效能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高血压(72与74例)、高血糖(44与48例)、血脂异常(62与60例)、吸烟(35与32例)、肥胖(50与52例)、缺乏运动(72与70例)、心房颤动(14与16例)危险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2,P=0.70,χ2=0.360,P=0.55;χ2=0.104,P=0.75;χ2=0.215,P=0.64;χ2=0.092,P=0.76;χ2=0.139,P=0.71;χ2=0.160,P=0.19);两组在自我效能的得分[(5.3±1.2)和(5.6±2.0)]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997,P=0.32)。干预后,观察组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缺乏运动、心房颤动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5与34例,16与32例,30与48例,20与28例,18与38例,28与46例,5与1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984、8.448、13.216、7.583、14.158、10.235、6.451,均P<0.01);观察组自我效能得分(8.4±2.1)分,高于对照组的(6.8±2.2)分,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1)。

结论

健康教练干预有利于改善社区脑卒中高危者的危险因素管理效果、提高自我效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至2019年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104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为MDRO组(56例)和非MDRO组(48例)。MDRO组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40(2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5)d;非MDRO组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42±14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高血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行PD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9例非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术后高血糖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术后高血糖组(167例,79.9%)和对照组(42例,20.1%)。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消除组间差异(卡钳值=0.02;对照组38例,
目的了解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肿瘤患者门诊就诊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市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有固定就诊医师,分为固定医师就诊组(92例)和非固定医师就诊组(117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65例(31.10%),女性144例(68.90%);年龄(69.4±10.0)岁;
期刊
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核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与朝阳区南部医联体中的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的全科门诊开展调查,每个中心连续纳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2型糖尿病并发症情况、合并临床疾病和诊疗情况。共调查1 0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南部医联体核心医院共525例,南部医联体社区医院共477例。糖化血红蛋白达标542例(54.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一种,发病率高,是目前公认的院内可预防性死亡的最大疾病。研究表明,血栓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有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三类,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命质量。因此,早期识别高风险血栓患者、早期诊断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至关重要。
通过介绍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联盟模式的探索经验,提出将探索高水平全科医学联盟作为提升基层医院科教研能力,促进"双向转诊"的有效途径,依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优质资源,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医疗服务生态体系。
基层医生面对胸痛患者最重要的是做好初步的鉴别诊断,筛查出高危患者并积极转诊。简要介绍《胸痛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和肺栓塞为例,强调规范胸痛患者的筛查流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