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飞莲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仙
  说起来真难为情,凤仙花是我的外号。多不好意思,一个人,要经过多少时间的消化和心理建设,才能坦然接受自己有外号这样一个事实。当然,这是我以前的外号。现在的人,谁还有外号呀,没这个荣幸。这么一说,又显得轻巧起来,好像谁乐意有一个外号似的。我可是恨死了外号的。最不想说的,是本宝宝竟然有两个外号!另一个外号,叫细脚老太。
  为啥会有这种外号呢?很好理解。爱哭,脚小。凤仙花的种子,据说一碰就掉,有“凤仙花,不能轧”的说法。我呢,动不动就哭。久而久之,这外号就归我了,而且流传很广。就连家里人,都叫我“凤仙花”。尤其是我妈,一旦我眼泪含了苞,妈妈必定伸出手指来刮我鼻子,边刮边骂:“凤仙花,不能轧。凤仙花,不能轧。”
  太讨厌了!
  至于细脚老太,就不能怪我了。脚小,天生的。怪我咯?一般人不喊我这绰号。只有细丫和唐小春喊。他们说我脚小,像老太太被裹过的。一起去上学,他们跑得快,我就跑得慢。他们有时会等我,有时不等。不等的时候,还揭我伤疤:“你是細脚老太!”听了我就要哭。他们也知晓,我的下一招就是哭。还没哭呢,就又喊起来:“凤仙花,不能轧。凤仙花,不能轧。”然后,是连起来:“细脚老太,细脚老太,细脚老太。凤仙花,凤仙花,凤仙花。”他俩排一起,喊我外号,唱歌一样,齐心合力,朗朗上口。把我气得啊,头冒青烟。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很爱凤仙花。妈妈去小胖家要了花种子回来,就种在南窗下。我们急切地看,盼它开。它是不造作的花朵,真心实意,不靠辜负和吊胃口来博取人的宠爱。花期很长,夏秋两季都有。顶势头上,这花落了,那花又开,粉红、紫红、深红、白黄、洒金,还擅长变异,同一株上甚至有数种颜色的花瓣,真的是“五色当头凤”。单单的小花瓣,粉粉的,轻翕,无论是落在南窗下,还是随风吹散,都不伤人意。远远望去,美如云霞。不像有些花朵,要靠人的挽留才彰显出自己的美。给你美,也给你伤心。凤仙花就不,它一个劲儿开,去了又来,来了再去。行行复行行,热闹而家常。它也不要人特地种。种子会自己落,自己发,自己长。春天秋天,南窗下的凤仙花,就没断过。
  凤仙花的叶子是狭长的,边缘有锯齿。因为外号的缘故,我特别留心它的种子。花落之后,花心里结出一个绿色的荚,铅笔头大小的样子。等到果实成熟,指头轻轻一碰,就裂了开来,分成三四瓣,迸出黑色的种子,眼睛仁儿大小。果然是不能碰的。它就是靠这个繁殖的。难怪晚清词人赵熙会玩笑着说它:“生来性急,小红豆、一房秋裂。”
  我小姑姑马爱华经常来同我要凤仙花瓣,说是染指甲。也有人把我们的花叫成“指甲花”。染指甲这样的事,也只有马爱华这样作怪的人,才会干。我是不屑干的。花嘛,看看就可以了。看完了记在心上。泡茶喝,染指甲,乃至掐下来,插到鬓角,这种种的事体,都是没出息的人干的事。
  我不干。
  但是我也可以体谅外婆和两个未嫁的姨娘。她们喜欢掐凤仙花的叶子,用矾腌。里头也混着凤仙花瓣。等到凤仙花瓣的叶子被腌成老绿的时候,就拿来夹到脚丫缝儿里。这法子专治烂脚丫,据说是有效的。烂脚丫大概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愿意让她们掐我凤仙花的叶子。脚丫为什么会烂呢?不知道,没问。想想脚丫子里,夹着一堆咸菜一样的花叶子,又禁不住笑起来,也想试试这感觉,但终究没有试。很多事情,我只是想想罢了,一般不付诸行动。
  很高兴,我爱的凤仙花也有很多别的人爱。“过客不知天畔月,小风吹落凤仙花。”一个元朝人,写给我凤仙花的句子,读起来,有一种家常的美。正如凤仙花给人的感觉,淡淡地开,淡淡地落,小风一样吹过,月下也有,窗下也有。民国吴昌硕写了“颜色并宜秋夏,美人独立阶前”的句子,所言之“美人”,就是我家凤仙花。
  可惜,很多人看不出凤仙花的美,因为它太家常了。种一株凤仙花,根本不要费什么力气。它几乎是一种自力更生就可以开出很多花来的品类,而且蔓延不断,实在不是一种娇气的花。物以稀为贵,轻易得到的,总是不被珍惜,人就是这样的,不怪凤仙花。李渔曾隐居我家西乡如皋雉水,竟在《闲情偶寄》中说凤仙花是“极贱之花,止宜点缀篱落”,这有点让我难过。但是很快也想开了,黛玉也许十年一遇,宝玉却只能百年一遇。黛玉只爱宝哥哥一个,宝玉却连袭人都能爱。当然,他的爱,我想未必就是交心的爱情。他是不忍。爱牡丹玫瑰芍药蔷薇,并不算是什么好人。连凤仙也能爱,才算他是真正的爱花客。潘赞化之爱潘玉良,可以算得一个真正的爱花客了。
  凤仙花名字其实很金贵,并不是李渔说的那样不堪。“凤仙来仪”,出自《尚书》“凤凰来仪”的典故。李渔怎么能以一种花是否难侍弄,来判定它的金贵与否呢?真要是这样,女人们就都不要洗手作羹汤了,在家里做太太吧,做难养的人,男人才长情。
  这世上,识好歹的人,也还是有的吧?
  飞蓬
  飞蓬小的时候,其实也很有一些我见犹怜的乖模样。谁知它成年之后一旦嫁人,便变得狂妄粗鄙起来,经常脸也不洗,头也不梳,立在田园之上蓬头撒野。风一来,便骂街,大有豆腐西施之风范,真真是风里雨里无所畏惧的野路子人物,灵魂强悍。所以,人们只记得它外号叫飞蓬,至于它的学名小蓬草以及小名狼尾蒿,大家都不怎么记得。更加不记得它也有强大的家族背景,是菊科家族白酒草属的一支。
  它也是春天出生,从冷黑的地里探出头,趴在那里,瘦瘦弱弱,不多言不多语。春初的薄光照射,它慢慢地活过来,暖起来,一副没长开的小丫头神情。不仔细分辨,还以为这是一棵荠菜呢。它的边缘带一点小锯齿的一拃长的嫩叶子,它的矮矮的紧贴着土地的植株,乃至于叶子上茸茸的细毛,包括它蹙着眉头的神情,真是和荠菜差不多的。可千万不要忽视了它强盛的生命力量,人家根本就不是荠菜这种小家碧玉的性情。长着长着,它就不大像是一棵草,而是有了一点“株”的意思,出落得很是挺拔。
  暮春初夏是它的少女时代。可真真是英气逼人的一群美少女,丛生在野地里,一个个有两三尺高,也有高四尺的,直挺挺立着。它那叶子,早脱了童年时期的稚气,抽长了些,密密地生在植株上,勃勃地绿着。很多野外的植物,即使是在幼儿时期,颜色也不大鲜艳。但是飞蓬这时候有着一种野草里少有的鲜绿,阳光下明艳得很,浑身上下弥漫着一股美少女战士的剑气,是一丈青扈三娘一般挺括的存在,身材很好。   即使是开花的时候,飞蓬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形象管理,仍然是美的。它身躯顶端的头上,分出三五六七股的杈,开出一朵朵黄白紫色的花来。小小的花朵,指甲盖那样大小,中间是一堆茸茸的圆黄蕊,边缘绕着单瓣的花冠,像缩小版的向日葵花。叶子则变得老瘦起来,仿佛一个营养不好又操劳过度的哺乳期妇女,但也并不失却中年女人的精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飞蓬变得粗鄙起来。它的花萎了,变成蓬蓬的白色小茸果,缀在叶子落光的植株上,身子又黑又瘦,一棵光秃秃的小树样。风一吹,有时会连根拔起。我拔起过它的根系,很小的一块,大概只有五个月的小孩巴掌那么大,所以很容易被风拔起来。风如果不把它们连根拔起,也会把它们的枝条折断,如果那也算是枝条的话。但是它们仍然在自己出生的地方站着,顶着自己的老花萼。有的花梃上空空如也,种子们已经飞走了。有的还没有飞走,仍然倔强地在枝头摇着。它的种子量多而体轻,自播能力极强,到处飞,飞蓬的外号就是这么得来的。从这一点来说,飞蓬倒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老飞蓬从秋天的风中摇晃到冬天,又从冬天的风中摇晃到春天。春天的小蓬草生出来的时候,去年的老飞蓬还在风里立着。你简直不能相信,它们俩居然是同一个人。谁承想,年轻时候那样鲜艳挺拔英气逼人的女白领,会堕落成这枯朽的怨妇模样。飞蓬的老公恐怕已经后悔死了。所以说,男孩子相亲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看自己的丈母娘。但是也难说,谁不知道呢:每一个变丑的女人背后,都站着一个渣男。
  我妈不识字,但是骂人往往颇有古意。比如她有时骂我是风摆柳,教我要文而雅之,又骂我头也不梳就在外面浪,是蓬头撒野。等我领会了她语言里的一些精妙之处,往往不由得要跳起来为她击节。一边逃得离她远远的,一边又不得不在心里暗地为之惊艳。她这些话,怕都是古白话在方言里的遗传。要不然,你叫一个不识字的小蓬草一样的妇女如何懂得,而且还应用得活灵活现。
  識字之后,我经常会有意无意给我妈的话找出处。“蓬头撒野”的出处是《诗经》里的《卫风·伯兮》。《伯兮》里也有一个不梳头的女人,老公是卫王的侍卫长,到前线打仗去了。她在家痴想老公,无心妆容,蓬头撒野。“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真真是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程度呢。
  李白不一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却被大部分人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很多人中年以后都不大喜欢这个口若悬河的家伙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就是李白写出来的诗,胜在有一股狂妄的气势。年少的时候,不狂妄就不可爱,但是人到中年,还是应当深沉些。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要讨论深沉不深沉的事,而是要从这句诗里体会出飞蓬的地位。
  飞蓬的地位堪忧,名声不大好啊。
  “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在曹植这里,飞蓬是野外飘零身不由己的意思,蕴含着无奈、哀愁与悲叹。它飘无定所的身世和曹植同病相怜。曹植之后,“转蓬” 的意象就固定了下来。就连豪放人苏轼,也写了一句“悟此长太息,我生如飞蓬”来感喟自己的身世。
  何必要把飞蓬也拉下水呢?这世上,多一个锅从天上来躺着也中枪的倒霉家伙,对我们也没啥好处,但有的人,就像是能得到什么好处一样的,非要把人家拉下水不可。
  责任编辑:田静
其他文献
三环嵌套的规整圆形,从边缘朝向中心有序地隆起山脊和浅谷,脊线排列均衡周密,又曲折有致。从上空俯瞰,它简直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难以想象,它位于大海底部,诞生于腥咸的海水中,仿佛随时可以被洋流推动旋转起来的巨大齿轮。更难以想象,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一只长不盈尺的日本河豚。  两者的体量,落差巨大。圆轮是这只日本河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劳作的成果,历时一周才得以完成。它仿佛具有卓越数学计算才能和精确构造能力
期刊
一  叫声碎落了一河。群鸟的翅膀划得很低。有一只划破水面,水的绸立时向两边剪开。几条鱼摆着尾溅在上面。  风,说不清什么味道,淡淡的,甜甜的,沾得哪里都是。  水中生长着芦苇, 或生长着荷花及飘摇的野草, 与那些杂树构成塘河的副词与形容词。  榕树的须子长长地垂下来, 垂到水中就变成了另一棵。那是瓯柑吧,一片红红黄黄的小灯笼。还有桂花树,此时正浓浓密密地播撒着清香。那馥郁的清香,让人想起瓯海籍女作
期刊
三次去丽江,都在初春,非故意为之,更像是生命中必定要遭遇的一场场邂逅。  第一次去丽江,相伴者是读初中的女儿。彼时正值千禧年春节,我和女儿选择了丽江,住在古城中心四方街的一家小旅馆。虽是节日,古城街巷却并不拥挤,母女俩手挽着手,可以淡然地东望西看,可以随意地走走停停,我们几乎是用一拍十八慢的节奏,把古城一丝不苟地逛了个遍。记得因为海拔高,米饭有反生的味道,我们就多吃馒头和面条,夜里入睡困难,我们就
期刊
三年前的夏天,我曾带着一只哭泣的小狗堵车在新泽西的高速公路上,走走停停。为了让他不哭,我一边开车,一边拼命在手机里找各种音乐放给他听——先是莫扎特,他不感冒,继续哭;换成滚石,他一听米克·贾格尔雄性有力的大嗓门吓得大叫;换成霍洛维茨演奏肖邦夜曲,他又叽叽歪歪;台湾女歌手的伤感抒情歌,他安静了一会儿,可能觉得无聊,又开始哼唧;最后我换成科恩,《苏珊》《再见玛丽安》《慈悲姐妹》《哈利路亚》……哎?他喜
期刊
对于出外,我是没有太大的兴致——所谓兴致不大,主要是指不主动积极地策划。对于外面的活动,如果有幸被对方邀请,又觉得地理位置不错,那就欣然前往。否则,明知某个活动很有意思,参加了一定开心不已,但对方不邀请,自己绝不会开口讨要。若说自由度舒适度,在家无疑还是最大的。  出外只能算是对居家的一种反向活动,对俗常人来说,居家日长,出外日短。如果反过来,很难想象会是怎么样一种生活。  波德莱尔的想法和我截然
期刊
这两个少年,一个要比另一个大些。马飞十二岁,壶子刚满十四。两个漂亮的少年,两个都是唇红齿白,正在蓬勃生长。他们都在中华小学读书,不是一个班的,一个在五年级,一个在六年级。每个人一生总是会与某人发生那种形影不离的关系,不一定是恋人什么的,就是好朋友、哥们儿。马飞和壶子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从来没有干过坏事。有一天,他们在武成路的电影院里偶然坐在一起,都因为电影里一个关于牺牲的镜头哭起来。从电影院出来时
期刊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提到了覆盆子,可我并不知道覆盆子就是我们老家众所周知的一种叫作橗子的植物。家乡人们有句俗语——驴吃橗子,龇牙咧嘴,大概是说橗子难吃。其实橗子十分好吃,让驴龇牙咧嘴的不是橗子的味道,而是橗子周身长满的小刺。  覆盆子一般在灌木林里生长,更多的则生长在灌木林向阳的山坡上,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落地生根,属于命贱的那种植物。覆盆子是蔷薇科木本植物,实际上也是种小灌木
期刊
人,顺生,气息辄至,文道运转。汉语生象,人间气象。  语文之力,抵得起虚无和实有,有心人在读。其高旷的气息、雄劲的发音,开出风气,一派汉化文章。汉语的壮阔,力量充足,却不似马达、发动机、核电站,恰恰为天成,不是工业。汉语有大自然的气韵,从古时而来,如《诗经》中的女子与农夫,笨拙,淳直,周身美丽。读汉语,我的嗓子清亮透彻,站在山冈上,面向山巅,要将每一个音节都说清楚,不附加人工,清白地说出去。我是肃
期刊
从石梁出发,在草木葱绿的丘陵地形中向南走两天,就可以到达临海。如果骑马,大半天就可以到达。骑驴的话,要一天。驴走得比人快,比马慢,到达时,落日刚好停顿在巾山西边那座塔的塔尖上。  这是古代进入临海的方式。古代一切都慢吞吞的,孟石人进入临海,也是慢吞吞的。  我进入临海的方式比较快捷。晚宴结束,一拨人把另一拨人送上车,我在被送之列。高速行驶的车,以一百公里的时速将我带离天台,途中我沉沉睡去,一梦醒来
期刊
字街这个地方,怎么说呢,其实就是硕果仅存的老城区缩影。挨挤得密密匝匝、低矮的棚户,每一家的门都朝着街道敞着。木质结构的房屋有着“随手扔根火柴都可能引燃”的隐患。线路凌乱,细细观察可以发现是不同时期接上去的。电表盒子也不像现在的新型小区, 整整齐齐一大排挂在墙上,而是上一个,下一个,哪儿有空当就在哪儿挂一个。弄得墙上像挂了很多炸药盒。乱归乱,生活却是便利得很,因为卖什么的都有。不用出街,一日三餐吃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