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来源 :散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提到了覆盆子,可我并不知道覆盆子就是我们老家众所周知的一种叫作橗子的植物。家乡人们有句俗语——驴吃橗子,龇牙咧嘴,大概是说橗子难吃。其实橗子十分好吃,让驴龇牙咧嘴的不是橗子的味道,而是橗子周身长满的小刺。
  覆盆子一般在灌木林里生长,更多的则生长在灌木林向阳的山坡上,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落地生根,属于命贱的那种植物。覆盆子是蔷薇科木本植物,实际上也是种小灌木,根系很浅,但很发达,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长有倒钩刺,高达一米多,枝干呈褐色或红褐色,叶呈长卵形或椭圆形,叶面上有柔毛,叶面下有灰白色茸毛,边缘处是不规则粗锯齿,顶生小叶上有稀疏小刺,花瓣匙形,呈白色。覆盆子有很多别名——悬钩子、覆盆莓、树莓、野莓、木莓等,然而所能查到的关于覆盆子的别名里,唯独没有“橗子”这个称呼。不知道家乡人怎么就将覆盆子称为橗子了,但家乡人眼中、口里的橗子的确就是覆盆子,因为有人在热闹的街口叫卖,大盆子里盛满小覆盆子,小茶杯里又装大的覆盆子,一杯一块钱,十分抢手。
  橗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树。《玉篇》注为“木心也”。橗与橗子有着什么关联,家乡人自然不会去考证,更不会去探讨它的起源与发展,大家只关心着橗子好吃,至于纲目科属、木本草本一概不论了。
  橗子的说法只是家乡人的说法,至少我没有找到它就是覆盆子的文字证据。然而谁说橗子不是覆盆子?在家乡,这可是铁证如山的。
  橗子的果实十分好看,是由许多圆圆的小颗粒聚合而成,形如小球,像蘑菇伞盖,又恰似小孩子戴的没有边缘的帽子,且周身布满了短茸毛,气香味甜,食之略酸。由白到青,再到红,既而蒂落,聚合了天地之精华,收拢了万物之灵气,阴阳和谐,所谓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到我们口中的便是酸甜可口的果实了。
  家乡人对橗子情有独钟。情有独钟其实也只是对老一辈的人而言,年轻的一代就不知橗子为何物了。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果子令人眼花缭乱,橗子已经没有了一席之地。实际上橗子在中国大量分布,但少为人知,其主要原因也是它上不了台面,占不住水果市场之一角。沦为鸡肋的橗子也只是昙花一现,大多人吃惯了香甜可口的培育水果,反过来对原生态的自然之物深表不齿。橗子难以上市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栽培,仅靠自然生长,怎么能跟得上市场供求?再退一步说,如果大面积栽培,就失去了橗子的纯自然属性,也许就和台面上的所谓名贵水果一般无二了。
  橗子化名为覆盆子之后,其地位就大大不一样了,它不再是鸡肋,而是人见人爱的温补之宝,其茎杆可治虚劳、肝虚恶寒、肾虚逆咳之症;其果可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本草通玄》载: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枸杞子八两、菟丝子八两、五味子二两、覆盆子四两、车前子二两——这便是有名的五子衍宗丸之方了。
  覆盆子美名远扬,和著名方士葛洪有关。相传葛洪一生炼丹修身,由于太过操劳,患上尿频之症,导致睡眠不好精神不济,为此翻山越岭,寻找良药。有一日稍行不慎,坠入荆棘丛中,全身被荆棘刺伤,与此同时,发现了荆条结满小果子,于是就摘了几颗,酸酸甜甜,十分好吃。意料之外的是,那天晚上他起夜的次数竟然明显减少。遂第二天又跑去摘了许多,过了一段时间,起夜的毛病竟然完全消失了。之后他逢人就推荐此物,很多人都以此受益,于是覆盆子治疗尿频的名声就传了开来。
  我问过许多老人,他们都不知道覆盆子为何物,也不晓得橗子是啥东西。橗子是家乡人的叫法,家乡在农区,而我所在之地却又是牧区,农区的叫法到了牧区就变得风马牛不相及了。无奈我又跑了一趟家乡,专门去向阳的山坡,花了一整天时间,只找到为数不多的几粒橗子。
  记得二十年前,家乡人为了解决温饱,便大事开垦荒地,但凡耕牛犁铧能走的地方,都變成了田地,尤其向阳的山坡,那些小灌木一夜之间都被连根拔起。橗子在家乡人眼里纵然赛过苹果,但还是不能和青稞相提并论。大面积的开垦荒地,导致了橗子越来越少,几近绝种。奇怪的是,开出来的荒地并没有给家乡人带来富裕,要么墒气不好,杂草淹没了青稞,要么坡度太陡,种子尽数被雨水冲到沟底。于是家乡人不得不放弃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荒地,只是可惜了那么多植被和灌木,可惜了那么多精致的橗子。
  当我把千辛万苦摘来的橗子带给车巴沟里的老人们看时,他们哈哈大笑,说,这东西满山都是,但不叫橗子,叫“绰恩”(藏语)。世间万物,因地域和风俗之不同,叫法可谓五花八门。橗子、绰恩、覆盆子、树莓、野莓……未必就不是同一物!
  八月底去采橗子其实已经过时了,但还是踏遍了柏木林对面的整个阳坡。我猫着腰,低着头,艰难地寻找。所到之处的确都生长着橗子,而且是一大丛一大丛的,枝干健康,成熟饱满而刺尖锋利,但已经很难从中找到红晶晶的果子了。我颓然坐在山坡上,想就此回去,又怕落下不听老人言的把柄。对面的柏木林已经转了颜色,渐白渐红的定然是桦木,渐黄而转暗的大概是河柳,逐渐光秃而叶片发黑的肯定是白杨,因为前几日的一场冰雹,彻底让它失去了参与秋日绚烂之赛的资格。四季不变而永远呈现油绿的除了柏木和松树,再也找不到其他物种来。
  柏木林就在我居住的小二楼对面,一河之隔,但我知道柏木林里没有橗子。柏木林向阴,橗子不会在阴暗潮湿的柏木林里生长。再说,夏日暴雨,早就将通往柏木林唯一的独木桥冲垮了,就算有橗子此刻也无法得手了。
  旺秀道智知道了我找橗子这件事,这次他没有笑话我。他来我的小二楼,开口就问,找到了吗?
  我说,没有,已经过时了,一颗都没有。
  旺秀道智说,我知道还有一个地方,每年八月十五的时候都不会落光。
  在哪里?
  旺秀道智说,在柏木林里。
  别开玩笑啦,它不会生长在柏木林里的。
  旺秀道智说,绰恩到处都有,不要说柏木林里,青稞地里都有。
  我听了很生气,因为旺秀道智严重颠覆了我的认知。   旺秀道智又说,走,我带你去。摘不到绰恩,我就不是男人。
  听他这么有自信,我突然也来了兴致。可是,要怎么过河呢?
  我们走了大约五公里,到了唐尕村,之后又过了石桥,然后缠山梁又返回了五公里。哪有摘橗子的心思啊,我想着回去的时候还是干脆直接从山梁上滚下来吧,来来回回二十公里,想想双腿就打战。不过我们的确走到柏木林里了,我的小二楼就在眼前,看上去矮小了许多。独木桥没有冲垮的时候,我是柏木林里的常客。现在可好,来一趟柏木林堪比蜀道之难。
  旺秀道智说,这地方你应该熟悉的,我们在这里折过蕨菜。
  林里的方位不好辨认,四周都相似,但此时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不大一样,因为是山顶,稍开阔,向东不再是稠密的柏木林,而是丛丛灌木。
  旺秀道智带领着我,一直向朝东的灌木丛中走。大约一公里多,灌木越来越少了。再往前走,便是铺天盖地的野麻,野麻背后却是一片一片的青稞地。突然,我眼前一片明亮,一大丛一大叢的橗子就藏在野麻下面。橗子有指甲大,顶部有点泛黄,根部却红得透亮。腿上、手上、臂上都有所划伤,刺疼无比。为了橗子,可以上刀山,也可以下火海,我只是恨了旺秀道智,他坐在一片野麻旁边,对我的忙碌置之不理。
  橗子算是摘了不少,心愿已了,让我害怕的是返回的路,难走不说,它是多么的遥远啊!
  旺秀道智其实早就想好了回家的路,只是没有告诉我而已。天黑前,我们终于到达小二楼,我的鞋里灌满了水,双腿裹满泥。我们沿着青稞地一直走到头,再爬过一个小山梁,就到达车巴河边了。那里的河道很宽,水浅,两边是污泥,选择这里实是迫不得已,要避开长途跋涉,就只好涉水过河。
  旺秀道智问我,要这么多绰恩干吗?
  我说,泡酒。
  旺秀道智有点不理解,他瞪着我,似乎要开口叫骂了。
  我说,答应过朋友的事情一定要办到,何况自己也因久坐而前列腺肥大,没有绰恩是不行的。
  旺秀道智还是不理解,他一边摇头,一边指着我说,你纯粹就是太闲了。
  我说,朋友病了很久,答应过人家,一定要找到绰恩。能买到绰恩的时候,我走不开,只好自己去摘了。又说,绰恩是药,药房当然有,但没有新鲜的好。
  旺秀道智说,它也是药?
  我说,是最好的药。泡到酒里,一月后捞出,焙干,研末,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一小勺。
  旺秀道智说,治啥病?
  为了避免旺秀道智误解,我只好说,治不生娃娃的病。
  旺秀道智若有所思,说,病了要去医院,靠这个是不行的。再说,那也不是大病,估计你的朋友和你一样懒,不锻炼,这怎么能生出娃娃来呢?
  我说,年底我就离开车巴河了。
  旺秀道智说,和这有啥关系?
  我说,别了,我的蟋蟀们!别了,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旺秀道智竟然也会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了几句后,他冷笑了一下,说,我再也不相信你了,馋归馋,吃归吃,把一切归到病身上,这就是你们读书人干的事。
  这一刻我特别佩服旺秀道智,他的记忆力真好,这么多年还记得那篇课文,或许,这也是我特别喜欢他的原因吧,尽管他处处和我作对,说我的不是。
  我叹了一声,再也不想和他说什么了。你想想看,化名为覆盆子的橗子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精液,能治阳事不起而健身,这些旺秀道智实在未必能懂,然而,好色之徒的坏名声,我当然也背不起啊。
  责任编辑:田静
其他文献
朋友养了一盆紫叶吊兰,爬山虎一样铺满了窗台,在阳光下看上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瞅着眼馋,忍不住掐了两小枝,带回来插在杯子里水培。户主先生讽我小气,说见个花草就往家里带,也不分个贵贱胖瘦。那有什么办法,我这辈子就只喜欢个文字和植物。光阴纷杂,唯它俩能让我心平气和地修复被生活耗掉的元气。我认真地每天给小吊兰换水,看着它们在水里一点点冒出小小的根须,觉得漫长的冬天又多了点盼头。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两周后
期刊
一  我登上温室大棚脊背上的高坡,和两米之下的人间隔开一段距离。  周围所有的大棚尽收眼底,一座座,一片片,白花花的塑料布在冬天里跳舞。随时有一小片塑料布准备反射阳光,闪耀我的眼。我时站时坐,偶尔顺着排列的苫子走上一段,检阅它们排列的姿势。  身居高位,就有了不同的感受。比我更低的那些草木,茄子搭配黄瓜,米豆和豆角斗艳,最漂亮的还是西红柿,圆滚滚的果实透过大棚上的塑料布冲进我的眼睛。那个蹲在西红柿
期刊
一  辣蓼已经采回,红茎上明显膨大的节很是显眼,像瘠土上的瘦竹,花也开了,一串串,红得沉静,没有闪烁的光泽。  很长时间, 我分不清辣蓼和红蓼,这并不是一个知识的难点,而是一种审美意识的倾斜。  红蓼花很美,虽然也不铺张,没有先声夺人的霸道,却颜色鲜艳,引人注目。  说到红蓼花,自然想到送别铁姓官员的轶事。  红蓼花开的时节,一位姓铁的官员远行上任, 送别的人群中有文人也有武官,文人们想难倒一位武
期刊
一  母亲从山上下来,背回一根楠竹,横在屋檐角下,将一溜衣服晒在竹竿上。雨从燕子瓦上顺流而下,刚洗的衣服正在滴水。整个世界好像都在落雨了。  我坐在屋檐下看着禾场左侧的那棵杨树,杨树上挂满了一串串“小鸭嘴”,不时地从树上掉下来一串。那棵杨树不知长了多少年,我出生的时候,它站在那儿看着我来到世间,我成年以后,它还是站在那儿看着我走来走去。  它像我的祖父一样渐渐老态龙钟。纷纷扬扬的细雨像是在给它沐浴
期刊
三环嵌套的规整圆形,从边缘朝向中心有序地隆起山脊和浅谷,脊线排列均衡周密,又曲折有致。从上空俯瞰,它简直像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难以想象,它位于大海底部,诞生于腥咸的海水中,仿佛随时可以被洋流推动旋转起来的巨大齿轮。更难以想象,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一只长不盈尺的日本河豚。  两者的体量,落差巨大。圆轮是这只日本河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劳作的成果,历时一周才得以完成。它仿佛具有卓越数学计算才能和精确构造能力
期刊
一  叫声碎落了一河。群鸟的翅膀划得很低。有一只划破水面,水的绸立时向两边剪开。几条鱼摆着尾溅在上面。  风,说不清什么味道,淡淡的,甜甜的,沾得哪里都是。  水中生长着芦苇, 或生长着荷花及飘摇的野草, 与那些杂树构成塘河的副词与形容词。  榕树的须子长长地垂下来, 垂到水中就变成了另一棵。那是瓯柑吧,一片红红黄黄的小灯笼。还有桂花树,此时正浓浓密密地播撒着清香。那馥郁的清香,让人想起瓯海籍女作
期刊
三次去丽江,都在初春,非故意为之,更像是生命中必定要遭遇的一场场邂逅。  第一次去丽江,相伴者是读初中的女儿。彼时正值千禧年春节,我和女儿选择了丽江,住在古城中心四方街的一家小旅馆。虽是节日,古城街巷却并不拥挤,母女俩手挽着手,可以淡然地东望西看,可以随意地走走停停,我们几乎是用一拍十八慢的节奏,把古城一丝不苟地逛了个遍。记得因为海拔高,米饭有反生的味道,我们就多吃馒头和面条,夜里入睡困难,我们就
期刊
三年前的夏天,我曾带着一只哭泣的小狗堵车在新泽西的高速公路上,走走停停。为了让他不哭,我一边开车,一边拼命在手机里找各种音乐放给他听——先是莫扎特,他不感冒,继续哭;换成滚石,他一听米克·贾格尔雄性有力的大嗓门吓得大叫;换成霍洛维茨演奏肖邦夜曲,他又叽叽歪歪;台湾女歌手的伤感抒情歌,他安静了一会儿,可能觉得无聊,又开始哼唧;最后我换成科恩,《苏珊》《再见玛丽安》《慈悲姐妹》《哈利路亚》……哎?他喜
期刊
对于出外,我是没有太大的兴致——所谓兴致不大,主要是指不主动积极地策划。对于外面的活动,如果有幸被对方邀请,又觉得地理位置不错,那就欣然前往。否则,明知某个活动很有意思,参加了一定开心不已,但对方不邀请,自己绝不会开口讨要。若说自由度舒适度,在家无疑还是最大的。  出外只能算是对居家的一种反向活动,对俗常人来说,居家日长,出外日短。如果反过来,很难想象会是怎么样一种生活。  波德莱尔的想法和我截然
期刊
这两个少年,一个要比另一个大些。马飞十二岁,壶子刚满十四。两个漂亮的少年,两个都是唇红齿白,正在蓬勃生长。他们都在中华小学读书,不是一个班的,一个在五年级,一个在六年级。每个人一生总是会与某人发生那种形影不离的关系,不一定是恋人什么的,就是好朋友、哥们儿。马飞和壶子就是这样的关系。他们从来没有干过坏事。有一天,他们在武成路的电影院里偶然坐在一起,都因为电影里一个关于牺牲的镜头哭起来。从电影院出来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