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的成效、问题及政策建议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海等地2012年开始“营改增”试点。截止目前,企业整体税赋下降显著,但也出现了诸如地方政府税收减少,财政收入下降等问题。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营改增”,成了管理当局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营改增”取得的成效、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运用定性和数据搜集的方式,呈现试点地区“营改增”的现状,针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协调等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中央和地方;“结构性减税”
  一、引言
  作为“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简称“营改增”)顺应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下降、经济增速放缓,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就业的趋势。根据财政部科研究所所长贾康的观点,“营改增”能带动GDP增长约0.5%,带动出口增长0.7%,带来大约7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鉴于“营改增”仅对商品新增价值征收,可避免重复征税,且在筹集政府收入时不对经济主体区别对待,有利于“税收中性”的发挥等优势,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中,再次强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营改增”工作。
  在我国,营业税是地方税,增值税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营改增”意味着原属于地方政府的税收,中央也来分一杯羹,地方收支矛盾突出。以青海为例,近年来营业税比重一直占30%左右,一旦完成“营改增”试点,当前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不变情况下,地方财政缺口会加大,青海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22.8%。如何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等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已有研究大多是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本文意在从试点“营改增”探讨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影响的研究
  夏杰长、管永昊(2012)认为“营改增”有助于消除服务业因征收营业税、不能抵扣进项税而导致的重复征税的问题,从制度上解决货物与劳务税制不统一的问题,减轻服务业整体税赋。潘文轩(2013)从四种情况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当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小于原来营业税率,带来减税效应,再加上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企业税负下降;当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大于原来营业税率,税率变动带来了增税效应,但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超过该增税效应,企业税负依然减轻;当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大于原先营业税率,税率变动带来了增税效应,并且该增税效应超过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企业税负增加;当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率等于原来营业税率,此时仅存在进项抵扣的减税效应,企业税负下降。
  (二)“营改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彭月兰、陈永奇(2008)认为,我国主要对第二产业征收增值税,第三产业征收营业税,从地方利益考虑,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些能源城市如山西等,会缩小煤炭资源的开发,造成市场上供不应求,国家从全局出发,要求其煤炭开采须保持一定规模,但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中央应对这些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及财政补贴。李明(2012)认为,应改革和规范分税制,完善财政转移制度。潘文轩(2012)指出将“营改增”后的增值税收入暂时归属试点地区,长期会造成来源于服务业的增值税由地方独享,工商业的增值税由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格局,不利于增值税制统一,应重新调整增值税的央地比例,新的增值税央地分成比例应大致等于75%增值税:(25%增值税+营业税),即改革前中央与地方就增值税和营业税而言的收入比。
  三、试点“营改增”的现状考察
  (一)“营改增”取得的成效
  1. 企业整体税负下降,尤其是小规模纳税人
  根据上海市财税部门的数据统计,上海在实施“营改增” 一季度内70%企业减税20亿元,5月份时,纳入试点范围的13.5万户企业税负下降,其中将近9万户为小规模纳税人,整体税负下降超过80亿元。截至 6 月末,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企业数量已达到13.9 万户, 其中 9.1 万户为小规模纳税人,占全部试点企业数的65.5%。2012年营改增试点为企业减税426.3亿元,减税面超过90%,其中小规模纳税人减税幅度达40%。
  2. 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
  2012年上海GDP增长7.5%,第三产业增长达10.6%,比整个GDP增长高出3.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57%,变成2012年的60%,拉动GDP增长6.2%,贡献率达82.7%。据专家测算,“营改增”使上海经济增加0.6个百分点,增加就业14万人。
  3. 要素区域聚集,总部效应凸显
  高顿研究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上海采购的成本比其他地区低5.66%,很多企业将总部移到上海。国际性跨国公司落户上海的意愿增强,2012年上半年,上海新设跨国公司总部27家,投资性公司13家,研发中心14家,总部聚集效应凸现。
  (二)“营改增”面临的问题
  1. 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结构性减税”力度不够
  (1)上海市发改委研究院课题组发布的《2012 年一季度上海服务业重点监测企业问卷调查》显示,35.7% 的企业反映“营改增”后税负有所增加;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 91 家试点企业的抽样结果显示,58.6%交通运输业受访企业税负增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上海65家大型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表明,2008- 2010年期间,货物运输企业年均营业税实际负担率为1.9%左右,而“营改增”试点后则增至4%以上,2013年1月份,67%的试点企业平均税负增加5万元。
  (2)减税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助于减轻企业负担,比如减到全国税收收入的5%-10%。但就上海而言,根据“营改增”前5个月的数据推算,全年减税规模约200亿元,仅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国家税务总局测算,在全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全年减税将超过1000亿元,但总体减负仅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11%,考虑到全国税收收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个比例将更低。   2. 国税和地税协调问题
  (1)现行财政体制中,增值税由国税征收,中央和地方共享,营业税为地税征收,全部归属地方。在“营改增”过渡期,相关增值税继续由国税部门统一征收,收入归属地方,若“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就面临国税和地税的利益博弈的问题。
  (2)上海国税和地税统一,税收改革、财政补贴可在内部进行,操作相对便利,全国大多地区,财政、国税、地税分割,中央直管国税、省级统管地税、财政隶属地方政府,涉及财政“省管县”体制时,市县财政无法直接对接。
  (3)“营改增”是一项跨多级政府和部门的改革工程。在税源划分、政策协调,体制分配,优惠政策实施等方面面临各种困难,企业还需同时接受国税与地税国税的双重稽查与管理,增加征税成本。
  四、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一)重构中央、地方税制体系
  “原属于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仍归属试点地区,增值税款滞纳金、罚款收入也全部归属试点地区”,只是试点期间过渡性政策,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地方缺少主题税种的问题愈发突出。可把原属于中央的车辆税、消费税等归属地方,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积极性,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尤其是现在,面对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在世界金融危机时,有所放缓,应加大消费对经济的刺激力度。
  (二)关于国税与地税协调问题
  我国大多地区国税和地税相互独立。“营改增”中,可将国税与地税合二为一,但会遭到利益集团的阻力,实际操作难度大。也可以增值税由国税征收,取代地税对营业税的征管,但失去主体税种征管权后,地税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可适当增加、扩充地税征管权限,将更多非税收入征管职能将公安、工商等部门并入地税,社会保险实行“费改税”后统一由地税征管,延续国地税分立的格局(潘文轩,2012)。如陕西省主要依靠地方小税和非税收拉动财政收入增长,“营改增”对地方财政造成的压力,可加大非税收的清缴力度。
  (三)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地税减少,财政收入受影响。一些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如要在全国范围内覆盖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除中央财政资金外,地方政府也要提供相应资金。而我国2011年指定用途的各项转移支付数额占转移支付总额的78.53%,留给地方政府自由支配的资金比例较低,因此,可以提高政府自由支配的资金比重。
  (四)制定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
  针对“营改增”试点出现的部分企业税负加重情况,上海市下发了《关于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对因新老税制转换而导致税负增加的试点企业,按照“企业据实申请、财政分类扶持、资金及时预拨”的方式,实施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有效平衡了试点企业的税负。今年新加入试点的地区,也可采纳这一经验,设立专项资金,对税负增加企业给予补贴。
  尽早开展营改增影响分析测算,对试点企业在盈利、税负、现金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明确试点工作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变化。
  参考文献
  [1] 夏杰长,管永昊.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意义及其配套措施[J].中国流通经济,2012(3).
  [2]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1).
  [3]彭月兰,陈永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税务研究,2008(5).
  [4]李明.“营改增”与我国财政体制[J].财会研究,2012(12).
  [5]潘文轩.税制“营改增”改革试点的进展、问题及前瞻[J].现代经济探讨,2012(12).
其他文献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讲到扶持农民这个解决“三农”问题最大的问题时强调“扶持农民,就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并说“农村金融仍然是个老大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在体制机制顶层设计上下功夫,鼓励开展农民合作金融试点
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银行降低运营成本需求的不断增强,在大中型城市,银行柜面现金业务呈现出相对收缩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银行以货币为产品的经营特质,决定了现金收付始终都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由于受到电子化渠道建设的限制,以及客户群体结算偏好的影响,大量的柜面(自助机具)现金流动仍然十分普遍。本文就如何降低现金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收益能力、
期刊
摘要: 信贷扶贫越来越重要,然而其中的政府贴息贷款却一直实施效果不佳。本文以泗洪县为例,分析了江苏省扶贫小额贷款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扶贫小额贷款的确有助于缓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但对贫困农户总收入影响却没有人们想的那么明显,对农业收入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扶贫小额贷款目标偏离问题仍然存在。  关键词: 扶贫小额贷款;效果  扶贫贴息贷款自1986年实施至今,普遍面临运行效率低的局面。张伟,胡
期刊
摘要: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总体情况和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当前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连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下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于提高农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发
期刊
摘要: 本文介绍了张家界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以及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及成效,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农业科技;调查  为了解当前全市农业科技发展状况,探寻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期张家界市中支通过统计表格、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深入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张家界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发展水
期刊
摘要: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通过“关系”嵌入,使得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长期合作均衡,但是由于政府往往参与其中,一旦干预过度往往打破这种平衡,对于农业中小企业互助担保组织更是如此,原因不仅是政府的主动介入、干预,还在于农业先天的弱质性。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互助联保  一、引 言  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原因(可抵押物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生命周期短、市场不成熟等等)很难从商业
期刊
摘要: 本文从金融理论出发,提供了股票与国债投资替代效应的理论依据,并利用2003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上交所股票、国债交易金额、价格指数、M2的月度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股票与国债投资之间的替代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该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是金融产品创新让资金具有广阔选择余地,第二是上交所国债交易日益冷清,与银行间国债市场发展失衡。  关键词: 投资替代效应;股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票指数为样本,通过GARCH模型建模,从不同发展阶段的样本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引入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使得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小了,但是长期来说影响更为显著,同时随着股指期货市场的逐渐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效率得到了增强,长期内新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冲击相较于短期有所提高。  关键词:
期刊
近年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发展变化十分迅速,风险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现行会计核算内控管理体系分散,重核算、轻管理,以及事后监督“复审型”操作模式等问题存在,难以达到央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要求。探索对各类风险实施分级管理,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已成为新形势下中央银行会计核算风险管理的现实要求。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和湘潭市中心支行以“风险控制”为着眼点,以操作风险导向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新型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AH银行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发展情况,包括业务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和产品分布等情况,提出了AH银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发展的未来策略。  关键词: 应收账款融资;营销模式;审批模式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作为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而产生的重要公司金融业务种类,自深圳发展银行提出“1+N”的概念以来,商业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