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教学应是全方位开放的课堂教学,应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让地理教学充满活力.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地理开放教学
1.教学内容的开放
1.1教学内容的开放模式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以质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以教材设计者和组织者的积极姿态选择、开发和重组教学内容,研究教的内容和创造教的方法,创新课程呈现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例如关于地图要素的学习,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内容:①熟悉校园,为画学校平面图做准备:②回到教室,画学校的平面图;③讨论、汇集在平面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⑤研讨平面图制作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注标记,怎样步测两点间的距离等);⑥重复①、②步;⑦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这样处理教材,开放、灵活,改变了按教科书讲知识点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1.2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
要研究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适合社区实际的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地理《大气的热状况》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十分贴近.例如,交通信号灯为什么采用”红灯停”、一天中最冷的时间到底是夜间还是凌晨等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书中却并未涉及,这些都具有开放教学的价值.
1.3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渠道的开放
地理教学中涉及与他学科内容相关的知识,也应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将课备好教案.
2.教学方法的开放
地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要求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1”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之后,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按照”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题,展开辩论;课后,还可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撰写小论文.
2.2发挥”小教师”优势
地理课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可能学生比老师知道得还早些、多些,不妨让这些同学在课堂上来充当”小老师”,”讲”自己所知.
2.3”答记者问”的教學方式
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提出问题,课上由学生充当各”报刊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学习成果并就学情进行评价.教法开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
3.教学过程的开放
3.1由知识教学向过程教学开放
我们必须扭转那种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偏重地理知识传授和大量地名记忆的教学习惯.向过程开放,让学生通过能力发展来掌握知识.例如讲高中地理”四季更替”原因时,就不能只让学生记结论,可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图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2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开放
以往的地理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例如:①情景式教学--教师应及时捕捉一些典型的地理资料、事实、现象、新闻内容等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②民主式学习--教师应和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发表意见,鼓励不同意见,即使学生说错了,也应该首肯他的参与精神;③实践式教学--将封闭的课堂转移到开放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去了解、探索,很多现象、结论、知识都可以在实践中捕捉、获取.
3.3由接受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开放
小组讨论、个别教学等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必要组织形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将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真正成为了生命状态的课堂.
4.教学评价的开放
4.1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新课程的开放性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它从单纯关注学业成绩转向综合素质考查,既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个体发展因素,关注学习过程及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把学生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始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
4.2评价主体多元化
师、生、家长、社会都是评价主体,单纯的”师评”变为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家长评价评教等等.
4.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新课改的学习评价内容开放、丰富,不唯分数和”以学评教”是其本质的变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惟成绩论,不再盲目求全,允许偏才、奇才的生存和发展,其中尤其要以全员关注为原则;对教师的评价重在看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此使教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
4.4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注重以评价促进发展.只有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发展的评价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地理开放教学
1.教学内容的开放
1.1教学内容的开放模式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以质疑的精神对待教材,对”教什么”和”如何教”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以教材设计者和组织者的积极姿态选择、开发和重组教学内容,研究教的内容和创造教的方法,创新课程呈现和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将学生从教材中解放出来.例如关于地图要素的学习,可为学生设计如下教学内容:①熟悉校园,为画学校平面图做准备:②回到教室,画学校的平面图;③讨论、汇集在平面图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④引导学生合作解决出现的问题;⑤研讨平面图制作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注标记,怎样步测两点间的距离等);⑥重复①、②步;⑦学生交流感受和经验.这样处理教材,开放、灵活,改变了按教科书讲知识点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1.2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
要研究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适合社区实际的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高中地理《大气的热状况》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十分贴近.例如,交通信号灯为什么采用”红灯停”、一天中最冷的时间到底是夜间还是凌晨等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书中却并未涉及,这些都具有开放教学的价值.
1.3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渠道的开放
地理教学中涉及与他学科内容相关的知识,也应加强学科间的渗透,将课备好教案.
2.教学方法的开放
地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要求突出地理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1”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可以综合使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首先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作为一个专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之后,学生自由选择扮演”北方人”或”南方人”,按照”生活在北方好还是南方好”的辩论题,展开辩论;课后,还可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撰写小论文.
2.2发挥”小教师”优势
地理课涉及面广,有些知识可能学生比老师知道得还早些、多些,不妨让这些同学在课堂上来充当”小老师”,”讲”自己所知.
2.3”答记者问”的教學方式
让学生课前依据课本提出问题,课上由学生充当各”报刊记者”对老师进行”采访”,最后由老师总结学习成果并就学情进行评价.教法开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真正成了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
3.教学过程的开放
3.1由知识教学向过程教学开放
我们必须扭转那种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偏重地理知识传授和大量地名记忆的教学习惯.向过程开放,让学生通过能力发展来掌握知识.例如讲高中地理”四季更替”原因时,就不能只让学生记结论,可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图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3.2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的开放
以往的地理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新课程改革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例如:①情景式教学--教师应及时捕捉一些典型的地理资料、事实、现象、新闻内容等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②民主式学习--教师应和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发表意见,鼓励不同意见,即使学生说错了,也应该首肯他的参与精神;③实践式教学--将封闭的课堂转移到开放的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去了解、探索,很多现象、结论、知识都可以在实践中捕捉、获取.
3.3由接受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开放
小组讨论、个别教学等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必要组织形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将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真正成为了生命状态的课堂.
4.教学评价的开放
4.1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新课程的开放性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它从单纯关注学业成绩转向综合素质考查,既关注学业成绩,更关注个体发展因素,关注学习过程及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以把学生学习上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始保持乐此不疲且持之以恒的积极学习状态.
4.2评价主体多元化
师、生、家长、社会都是评价主体,单纯的”师评”变为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家长评价评教等等.
4.3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新课改的学习评价内容开放、丰富,不唯分数和”以学评教”是其本质的变化.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惟成绩论,不再盲目求全,允许偏才、奇才的生存和发展,其中尤其要以全员关注为原则;对教师的评价重在看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此使教师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
4.4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新课程评价注重过程,注重终结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注重以评价促进发展.只有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才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促进发展的评价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