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挖掘地方性有效资源充实高校“基础”課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并列举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示例,以丰富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方性有效资源 ; “基础”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75 — 02
地方性有效资源是指某一地方特有的,能够被教育主体开发和利用,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目标的实现有着潜在价值或积极意义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地方性有效资源一定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才能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本文以湘西地区为例,探索地方性有效资源在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 依托地方性有效资源,挖掘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
“基础”课的说服力、征服力是由丰富生动的知识来体现的,挖掘地方性有效资源,有助于获得丰富的“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以湘西地区为例,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湘西地区优秀的文化资源
湘西人民艰苦奋斗,诚实守信,朴实真挚等高尚品质;以沈从文、黄永玉为代表的湘西文学、美学、艺术等资源,对这些地方性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应用到本地区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能极大的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湘西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
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湘西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史迹、红色歌曲及影视作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作用;贺龙、任弼时等人物在湘西进行革命战争时形成的思想,留下的史迹,如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政权旧址、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粟裕纪念馆、腾代远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都能丰富“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梳理、筛选上述历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入“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起到拓展、丰富“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湘西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等,能有效树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自信心。
(四)湘西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事件
如2007年凤凰垮桥事件、2009年湘西地区融资事件等,“基础”课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大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
二、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
高校“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点, 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实现“基础”课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 情境感受、活动体验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使受教育者主体主动将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内化,并能在实践中实现道德法律意识外化,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将地方性有效资源与“基础”课教学内容相结合是一可行的途径。而二者如何结合,以何种形式结合,需要配合使用哪些教学手段等等,这些问题必须事先进行充分思考和设计,以使这一实践教学改革具有现实可行性。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内的研讨型、辩论型、PPT展示型、角色扮演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课堂外的社会参观考察模式。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是要设立包含实践活动经费、教学研究经费和奖励经费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 增加实践教学的财力资源,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二是要加快与“基础”课性质相联系的系统的地方性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尤其是校外地方性实践基地的创建, 增加实践教学的硬件和场所资源, 为“基础” 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必需的场所和依托; 三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资源优势,把“基础” 课实践教学与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实践结合起来, 统筹考虑与实施, 逐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实践教学的目标实现与成绩认定
传统的“基础”课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本文通过挖掘湘西地方性有效资源,创新“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加强道德和法律的修养,实现由学习知识向知行统一转变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完成后,学生们可以广泛进行讨论,可以就实践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课堂外的社会参观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撰写考察报告。对于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进行综合打分,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可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示例
示例一:地方性有效资源在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应用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讲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相关内容。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将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来。其中,关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一专题,是这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从理论层面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常会让学生有深奥难懂之感。邓小平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生于湘西的贺龙元帅是张家界桑植县人,从他投身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贺龙宗亲的烈士就有2050多人。在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可以用这血染的历史事实来感染学生,能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内涵。 第一步,实践教学的设计
在“基础”课课堂内,教师动员学生制作以贺龙元帅宗亲的烈士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题的PPT,并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外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
第二步,实践教学的实施
課堂外实践教学的实施通常以集体组织的形式进行,本文则重点讨论课堂内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选择5位参与这部分课堂实践的学生,充分利用授课教室的多媒体条件,让其分别制作关于贺文掌、贺满姑、贺英、贺五妹和贺龙树立理想信念的PPT。各参与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展示对象,广泛查阅资料,进行图文并茂的准备。在“基础”课课堂内,教师讲解完第一章第二节的理论内容,便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即进行PPT展示。从其它同学中推选若干名代表做为评委,对参与课堂实践的同学进行提问和打分。
第三步,实践教学的目标实现与成绩认定
展示完毕之后,可以首先让参与课堂实践的学生谈谈对于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认识与了解。然后再邀请作为评委的学生们进行评价和提问。同时,针对展示的主题,组织学生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接下来,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对于课堂实践的学生进行打分,最后的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内。
示例二: 地方性有效资源在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应用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包括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等相关问题。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其中,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这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来。湘西1945年5月开始的“雪峰山会战”, 是我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主要战场绵亘雪峰山山脉, 包括常德、益阳、湘潭、邵阳、新宁、武冈、洪江、芷江、沅陵、安化等地区。会战从开始到结束持续将近两个月之久,对摧毁侵华日军生力军, 迎接抗战全面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地方性历史事实有力地契合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十分适合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操作。
第一步,实践教学的设计
在这一节的“基础”课课堂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主题是“爱国者的战场----雪峰山会战”。课堂外,“基础”课教研室可以统一组织学生赴怀化市芷江县参观纪念二战日本投降的芷江受降纪念坊。
第二步,实践教学的实施
这里主要讨论课堂内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教师动员学生参加此次主题为 “爱国者的战场----雪峰山会战”讲故事比赛,宣布比赛规则,以“突出主题、尊重历史、形象生动”为得分标准。学生通过广泛查阅历史资料,组织故事内容,并反复熟悉准备,增加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感觉和认知,加深了对爱国主义内容理解和认识的深度,从而激发学生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教师专门安排两个课时的时间开展本次比赛,请学生们报名担任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数量确定每个选手的时间,鼓励参赛学生使用多媒体做为辅助手段。
第三步,实践教学的目标实现与成绩认定
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请观赛的学生进行评析,并交流对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认识。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此次比赛。接下来,由教师和学生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对参赛选手根据获奖的级别给予不同奖励,并将结果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当然,在“基础”课的其他章节中,也可以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地方性有效资源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本地方的“基础课”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将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的内容和形式。只要积极努力,这种方法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将会得到很好的应用,并将极大地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孙忠良,吕学芳. “概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性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以湘西地区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07):117-118.
〔3〕王跃飞.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06):29-32.
〔4〕张萌,范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 (22):159-160.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关键词]地方性有效资源 ; “基础”课;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175 — 02
地方性有效资源是指某一地方特有的,能够被教育主体开发和利用,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及其目标的实现有着潜在价值或积极意义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地方性有效资源一定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才能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本文以湘西地区为例,探索地方性有效资源在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 依托地方性有效资源,挖掘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
“基础”课的说服力、征服力是由丰富生动的知识来体现的,挖掘地方性有效资源,有助于获得丰富的“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以湘西地区为例,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湘西地区优秀的文化资源
湘西人民艰苦奋斗,诚实守信,朴实真挚等高尚品质;以沈从文、黄永玉为代表的湘西文学、美学、艺术等资源,对这些地方性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应用到本地区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能极大的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湘西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
反映中国共产党在湘西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史迹、红色歌曲及影视作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作用;贺龙、任弼时等人物在湘西进行革命战争时形成的思想,留下的史迹,如湘鄂西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政权旧址、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粟裕纪念馆、腾代远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都能丰富“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梳理、筛选上述历史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入“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起到拓展、丰富“基础”课实践教学内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湘西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等,能有效树立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自信心。
(四)湘西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事件
如2007年凤凰垮桥事件、2009年湘西地区融资事件等,“基础”课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大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观念。
二、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步骤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
高校“基础”课的实践教学, 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点, 开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实现“基础”课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在实践教学中, 情境感受、活动体验和价值辨析等基本环节,使受教育者主体主动将社会道德法律基本要求内化,并能在实践中实现道德法律意识外化,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将地方性有效资源与“基础”课教学内容相结合是一可行的途径。而二者如何结合,以何种形式结合,需要配合使用哪些教学手段等等,这些问题必须事先进行充分思考和设计,以使这一实践教学改革具有现实可行性。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内的研讨型、辩论型、PPT展示型、角色扮演体验型等教学模式和课堂外的社会参观考察模式。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是要设立包含实践活动经费、教学研究经费和奖励经费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项经费, 增加实践教学的财力资源,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二是要加快与“基础”课性质相联系的系统的地方性实践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尤其是校外地方性实践基地的创建, 增加实践教学的硬件和场所资源, 为“基础” 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必需的场所和依托; 三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的资源优势,把“基础” 课实践教学与相关学科、相关专业的实践结合起来, 统筹考虑与实施, 逐步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三)实践教学的目标实现与成绩认定
传统的“基础”课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以“老师说,学生听”为主,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本文通过挖掘湘西地方性有效资源,创新“基础”课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加强道德和法律的修养,实现由学习知识向知行统一转变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实践教学完成后,学生们可以广泛进行讨论,可以就实践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们分享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课堂外的社会参观考察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撰写考察报告。对于参与实践教学的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进行综合打分,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可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具体示例
示例一:地方性有效资源在第一章第二节中的应用
教材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讲授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包括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相关内容。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将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来。其中,关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这一专题,是这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之一。从理论层面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常会让学生有深奥难懂之感。邓小平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生于湘西的贺龙元帅是张家界桑植县人,从他投身革命到新中国成立,贺龙宗亲的烈士就有2050多人。在教材的第一章第二节,可以用这血染的历史事实来感染学生,能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真实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内涵。 第一步,实践教学的设计
在“基础”课课堂内,教师动员学生制作以贺龙元帅宗亲的烈士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主题的PPT,并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外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
第二步,实践教学的实施
課堂外实践教学的实施通常以集体组织的形式进行,本文则重点讨论课堂内实践教学的实施。首先选择5位参与这部分课堂实践的学生,充分利用授课教室的多媒体条件,让其分别制作关于贺文掌、贺满姑、贺英、贺五妹和贺龙树立理想信念的PPT。各参与对象可以根据自己的展示对象,广泛查阅资料,进行图文并茂的准备。在“基础”课课堂内,教师讲解完第一章第二节的理论内容,便可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即进行PPT展示。从其它同学中推选若干名代表做为评委,对参与课堂实践的同学进行提问和打分。
第三步,实践教学的目标实现与成绩认定
展示完毕之后,可以首先让参与课堂实践的学生谈谈对于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认识与了解。然后再邀请作为评委的学生们进行评价和提问。同时,针对展示的主题,组织学生参与这一问题的讨论,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接下来,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对于课堂实践的学生进行打分,最后的成绩计入期末总评成绩内。
示例二: 地方性有效资源在第二章第一节中的应用
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授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包括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等相关问题。教学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其中,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是这一章节的难点和重点之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与之相关的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来。湘西1945年5月开始的“雪峰山会战”, 是我国八年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次会战,主要战场绵亘雪峰山山脉, 包括常德、益阳、湘潭、邵阳、新宁、武冈、洪江、芷江、沅陵、安化等地区。会战从开始到结束持续将近两个月之久,对摧毁侵华日军生力军, 迎接抗战全面胜利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一地方性历史事实有力地契合了本节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十分适合进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操作。
第一步,实践教学的设计
在这一节的“基础”课课堂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主题是“爱国者的战场----雪峰山会战”。课堂外,“基础”课教研室可以统一组织学生赴怀化市芷江县参观纪念二战日本投降的芷江受降纪念坊。
第二步,实践教学的实施
这里主要讨论课堂内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首先教师动员学生参加此次主题为 “爱国者的战场----雪峰山会战”讲故事比赛,宣布比赛规则,以“突出主题、尊重历史、形象生动”为得分标准。学生通过广泛查阅历史资料,组织故事内容,并反复熟悉准备,增加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感觉和认知,加深了对爱国主义内容理解和认识的深度,从而激发学生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教师专门安排两个课时的时间开展本次比赛,请学生们报名担任评委,根据参赛选手的数量确定每个选手的时间,鼓励参赛学生使用多媒体做为辅助手段。
第三步,实践教学的目标实现与成绩认定
根据参赛选手的表现,请观赛的学生进行评析,并交流对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认识。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此次比赛。接下来,由教师和学生对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对参赛选手根据获奖的级别给予不同奖励,并将结果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当然,在“基础”课的其他章节中,也可以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结合地方性有效资源进行实践教学的设计。这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本地方的“基础课”教学资源,不断探索将地方性有效资源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的内容和形式。只要积极努力,这种方法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将会得到很好的应用,并将极大地提高“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孙忠良,吕学芳. “概论”课开发利用地方性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以湘西地区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0,(07):117-118.
〔3〕王跃飞.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9,(06):29-32.
〔4〕张萌,范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 (22):159-16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