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而中国社会目前急需大量具有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在新的历史时期,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大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目标 ;教育模式
在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文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后又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对职业教育进行鼓励。2014年6月 23-24日国务院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文中四次直接提出、多次间接提到校企合作,足见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原因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撰文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
目前,各地涌现的各类大中专院校,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理论+实践"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应当适应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的效果十分关键,要依据企业发展动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及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组织课程体系。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兼顾自己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
1、專业设置要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
职业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时,要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依照"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着力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高技能塑造上下工夫,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精湛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并用型高技能人才。
2、专业设置应当有企业专家参与,并且要及时调整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广泛吸纳经济界、企业界、科技界等专家人士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企业发展动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并及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从而保证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3、专业设置要兼顾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
在专业设置上,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避免出现不顾自己的能力与专长,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的局面,而是要兼顾地区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专业优势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品牌性的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4、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要适应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对教学的改革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发至关重要,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实践性,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并在校企合作中对教学改革、课程开发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要以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教学与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为主线,"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对实践的考核"。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三个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改革教学环节,突出实践性、先进性;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不断补充学科、专业前沿知识。
三、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赢"
1、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2、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学生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高校须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高校须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使高等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6.
[2]石国华.浅析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
[3]邢清华,米靖.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3,(11).
作者简介:王秀然(1965-),女,山东乳山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社会学;李芹(1985.1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教育管理;白霞(1982.1-),女,山西太原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关键词:校企合作;培养目标 ;教育模式
在我国,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该文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后又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对职业教育进行鼓励。2014年6月 23-24日国务院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并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文中四次直接提出、多次间接提到校企合作,足见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原因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当前,普通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著名教育学家吕型伟曾撰文对我国传统教育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教学内容死板,教学大纲多年不变;单纯的知识教育,旧有经验的复制,忽视实践,没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考试分数评高低;忽视人文教育,没有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等。
目前,各地涌现的各类大中专院校,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理论+实践"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二、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应当适应企业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的效果十分关键,要依据企业发展动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及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组织课程体系。同时,职业院校还要兼顾自己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
1、專业设置要适应企业的人才需要
职业院校在确定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时,要从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要依照"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岗位素质标准"的原则,着力在学生的自主能力、创造意识和高技能塑造上下工夫,精心塑造诚信、敬业、爱岗,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精湛操作技艺,能够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的手脑并用型高技能人才。
2、专业设置应当有企业专家参与,并且要及时调整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广泛吸纳经济界、企业界、科技界等专家人士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据企业发展动态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并及时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方向,从而保证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时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3、专业设置要兼顾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
在专业设置上,既要紧跟市场需求,又要避免出现不顾自己的能力与专长,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的局面,而是要兼顾地区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专业优势两个方面,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重点建设一批品牌性的专业,办出特色,提高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职业院校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4、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要适应企业需求
校企合作中职业院校对教学的改革以及课程体系的开发至关重要,职业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打破传统的课程结构,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实践性,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并在校企合作中对教学改革、课程开发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职业院校要以适应社会与企业需求为目标,以突出教学与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为主线,"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对实践的考核"。有学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三个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改革教学环节,突出实践性、先进性;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不断补充学科、专业前沿知识。
三、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赢"
1、学校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2、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3、学生方面
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学生就业,也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是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才能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目的。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高校须以校企合作为结合点,有针对性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性人才,高校须依靠企业的专家、社会的行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这使高等教育由学校单方办学,变为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办学,使学校办学资源大大扩展,教育空间由课堂延伸到车间。校企合作为学生成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加可靠、坚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6.
[2]石国华.浅析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16).
[3]邢清华,米靖.职业院校推进校企合作的措施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13,(11).
作者简介:王秀然(1965-),女,山东乳山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社会学;李芹(1985.12-),女,山东济南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教育管理;白霞(1982.1-),女,山西太原人,山东现代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