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情境化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语文教学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当前的课堂教学,用信息技术体现语文教学中的新课程思想既是顺水推舟,又是势在必行。在不断实践中,我对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情境化语文课堂有了几点新的体会:
一、展示美景,真切感受
苏教版的语文书安排了许多写景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感悟这其中的美就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可如果光让学生通过朗读、用心感悟,难度较大且枯燥乏味,哪还谈得上什么美呢?我尝试着去网上查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利用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优美风光,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美。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没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九寨沟》一文,我首先播放一段九寨沟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九寨沟风光的神奇,雪峰、湖泊、森林、彩池、瀑布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课堂内不时传来对美丽风光的赞叹声,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间天堂”般的奇妙感觉。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朗读更动情了,理解更透彻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得轻松,教得轻松。
二、再现情境,情感共鸣
“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我们常常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情”引入课堂,以此来帮助我们体会文中的“情”。可并不是每篇文章学生都能有亲身体验的,此时如果单单通过阅读课文去感悟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有其局限性,同时也给一些感悟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来展示课文内容,再现当时的情境则能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再现文章中描绘的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
在学习课文《船长》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冰海沉船》中沉船的电影片段,呼喊声、哭闹声展现了沉船时的混乱场面,加上音乐的渲染,一下把学生带入了紧张的氛围。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与片段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让学生练读,学生一下就抓住了感情的主旋律,朗读富有感染力,很顺利地完成了朗读目标。学生也由此猜想船会沉吗?船上的人都能得救吗?他们要怎样逃生?……一个个问号在头脑中自动生成,接下来的学习更是水到渠成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感悟船长品质时能抓住这一场景,把乘客的惊慌和船长的镇定进行对比,感悟更深了。这一情境的引入是成功的。
再现的情境感染了学生,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地融入课文中,情更真意更切。是多媒体把情境带进了课堂,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实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三、创设氛围,对话自如
课堂教学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传统的教学中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简单对话,教师也只能了解一部分学生的想法,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甚至有学生放弃机会索性不思考。而多媒体网络就为老师提供了全面了解学生想法的机会;老师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处理。
《三打白骨精》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学生们个个耳熟能详,通过课文的学习,故事中的人物肯定又会让他们有许多新的感悟。针对高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水平较高、内心感悟也较多这些特点,我特意在专题学习网站《三打白骨精》的讨论区里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课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在这里通过键盘与四十多位同学及老师同时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鲜活了。老师只需及时给予适当点拨指导,这里俨然成了个无声的畅谈会。
四、拓展创新,打开视野
窦桂梅、王崧舟这些特级教师的课给了我启发,让我知道老师不能单单教一篇课文,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一篇课文的同时,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者相似的其他课外知识,让学生拓宽视野,举一反三。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提高了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目标因人而异,学优生能“吃个饱”,学困生也能“不挨俄”。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信息丰富的课文。对于埃及这一文明古国学生感到很陌生,但又觉得它很神秘。我为他们建立了《走进埃及》这一专题学习网站,里面有关于金字塔更详细的介绍,有关于埃及文明的介绍,有关于埃及法老的介绍……在学习完课文后,让他们通过这一网站走进埃及。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认识了埃及的金字塔,还知道了有关埃及的许多信息。语文的学习范围从原来的课本一下子打开了。网络如天空般宽广、如海洋般浩瀚,孩子们在其间欢跃、畅游。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相信“信息技术”这一高科技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臂膀,让教师教得更得心应手,让孩子们学得更多、更快,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情境化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语文教学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当前的课堂教学,用信息技术体现语文教学中的新课程思想既是顺水推舟,又是势在必行。在不断实践中,我对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情境化语文课堂有了几点新的体会:
一、展示美景,真切感受
苏教版的语文书安排了许多写景的文章。这些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读起来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学生感悟这其中的美就是我们教学的目标。可如果光让学生通过朗读、用心感悟,难度较大且枯燥乏味,哪还谈得上什么美呢?我尝试着去网上查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利用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优美风光,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美。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没想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九寨沟》一文,我首先播放一段九寨沟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九寨沟风光的神奇,雪峰、湖泊、森林、彩池、瀑布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课堂内不时传来对美丽风光的赞叹声,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间天堂”般的奇妙感觉。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朗读更动情了,理解更透彻了,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学得轻松,教得轻松。
二、再现情境,情感共鸣
“情”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我们常常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情”引入课堂,以此来帮助我们体会文中的“情”。可并不是每篇文章学生都能有亲身体验的,此时如果单单通过阅读课文去感悟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有其局限性,同时也给一些感悟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来展示课文内容,再现当时的情境则能把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再现文章中描绘的情境来帮助学生体会。
在学习课文《船长》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冰海沉船》中沉船的电影片段,呼喊声、哭闹声展现了沉船时的混乱场面,加上音乐的渲染,一下把学生带入了紧张的氛围。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出示与片段相对应的课文内容,让学生练读,学生一下就抓住了感情的主旋律,朗读富有感染力,很顺利地完成了朗读目标。学生也由此猜想船会沉吗?船上的人都能得救吗?他们要怎样逃生?……一个个问号在头脑中自动生成,接下来的学习更是水到渠成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感悟船长品质时能抓住这一场景,把乘客的惊慌和船长的镇定进行对比,感悟更深了。这一情境的引入是成功的。
再现的情境感染了学生,学生身临其境,自然地融入课文中,情更真意更切。是多媒体把情境带进了课堂,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实现了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的共鸣。
三、创设氛围,对话自如
课堂教学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传统的教学中只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简单对话,教师也只能了解一部分学生的想法,使许多学生失去了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甚至有学生放弃机会索性不思考。而多媒体网络就为老师提供了全面了解学生想法的机会;老师就能更清楚地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处理。
《三打白骨精》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一篇课文。文章中的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学生们个个耳熟能详,通过课文的学习,故事中的人物肯定又会让他们有许多新的感悟。针对高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水平较高、内心感悟也较多这些特点,我特意在专题学习网站《三打白骨精》的讨论区里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课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在这里通过键盘与四十多位同学及老师同时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在激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鲜活了。老师只需及时给予适当点拨指导,这里俨然成了个无声的畅谈会。
四、拓展创新,打开视野
窦桂梅、王崧舟这些特级教师的课给了我启发,让我知道老师不能单单教一篇课文,而应该让学生在学一篇课文的同时,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或者相似的其他课外知识,让学生拓宽视野,举一反三。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提高了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做到目标因人而异,学优生能“吃个饱”,学困生也能“不挨俄”。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信息丰富的课文。对于埃及这一文明古国学生感到很陌生,但又觉得它很神秘。我为他们建立了《走进埃及》这一专题学习网站,里面有关于金字塔更详细的介绍,有关于埃及文明的介绍,有关于埃及法老的介绍……在学习完课文后,让他们通过这一网站走进埃及。学生在网络中不仅认识了埃及的金字塔,还知道了有关埃及的许多信息。语文的学习范围从原来的课本一下子打开了。网络如天空般宽广、如海洋般浩瀚,孩子们在其间欢跃、畅游。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相信“信息技术”这一高科技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臂膀,让教师教得更得心应手,让孩子们学得更多、更快,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