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以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迅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建立政府网站,改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方式与服务方式。传统的政府管理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为以政府机构和职能为中心,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政府为人们服务的形象。而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为以公众为中心,帮助公民、企业与社会组织办理各种经济与社会事务,是政府职能转型的助推器,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连心桥,是反腐倡廉的好助手。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与发展,逐渐弥补了传统政府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弊端与不足,本文将从电子政务与政府作风两个角度,来研究电子政务在政府作风建设的过程中所发挥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职能 政府作风建设
一、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
(1)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E-Government可以说是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源头,但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属于两个不同的支流。电子政府是相对于传统政府来说的,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在电子化模式下,发生了巨大改变,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式转变,面对面办理业务向网上操作转变,新型的政府管理服务组织就诞生了。
电子政府是基于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是实现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高效、优质、便捷地提供管理、服务,公众、企业、社会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两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推动。
(2)政府形象。政府门户网站,具体是指将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按照某种适当的方式整合起来,为公众提供统一的页面样式和访问入口。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同一入口和出口,在线一站式服务的虚拟空间里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政府信息柔性化、弹性化摧毁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隔阂。
二、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动
政府职能表现形式的改变可以算是电子政务对政府最明显的影响,电子化、网络化操作的现代办公方式,逐渐代替了传统手工作业的政务方式,公众办理事务,不需要旅途劳顿去亲自造访各个政府部门,只需要打开电脑或打个电话或打开电视机就可以完成所需要办理的事务。
從政务公开的原则上来说,政府在工作时会时刻感受到在计算机的另一端受到千百双眼睛的关注,公众的政治参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政府的工作人员态度才不敢松懈,官僚主义等问题能够有效克服。
三、电子政务与政府作风建设的推进
(1)政府作风建设的意义。作风就是力量。第一点内容则是作风就是一种凝聚力。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风的机关,则会使整体成为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而一个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机关,往往较容易形成一股正气,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诸事顺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有利于事业、集体、职工的共同成长。最后一点可以理解为内动力。一个组织发展的潜力,靠其自身为社会所创造出的社会效益,在一个公众需求多样化的年代里,考核各级政府机关内力是时代所需,有利于组织加快发展,和谐发展。
(2)政府作风建设现状。①政府机构隐性膨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政府进行了7次机构改革,从表面上来看,政府机关的组成部门在不断减少,前6次机构改革的统计数据显示,原来的100个国务院工作部门减少了73个,精简约31%;编制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降低,编制人员由511万减少了395万,精简约68%。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机构的内部扩张从未间断,内部衍生机构持续扩张,而且这种膨胀是潜伏的,具有相对隐性,以至于长期都未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政府机构的一个“灰色地带”也就由此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膨胀。衍生机构的兴起与发展,是政府机构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一些本应由社会进行自我管理、调节的事务,现在仍处于政府的管理范畴之内,只不过不是由政府机关亲自执行。这种隐性膨胀,可以被看作是政府管理过程中的慢性病,触及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②四风问题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是政府作风问题的重要体现,它们已成为社会的害虫,对干群、党群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危及了政府机关的形象,是当前群众意见极大、引起强烈反应的病因。只图虚名是形式主义的重要体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是形式主义的两大触角,官员一味地追求表面的业绩,没有根据公众、整个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来提供服务,作出错误的决策,对城市管理与服务大动干戈、造成南辕北辙的混乱。现代仍有不少官员具有腐朽的官僚主义,不能真真切切的为百姓做事,使得“民不聊生”,伪公仆的说辞一点也不为过。③行政效率低下。官本位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权力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合理分配、科学分配,拥有权力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扮演者服从者的角色,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虽有一个较先进科学的行政体系被慢慢建立了起来,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仍然会出现在新型的政府体制中,新型的政治体制不完善,旧的思想残余尚在,就造成了办事效率低下、衡量标准不统一、政令缺乏有效性、执行力等问题。
(3)探讨政府作风建设问题的原因。①制度层面。制度是作风的保证。目前,有些部门的制度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约束与管理作用,缺乏一个能够长期激励工作人员想干事、多干事、干好事的机制。有的部门管理制度制定的多,制定的多并不是代表就都能有效落实,有的制度是挂在墙上、喊在嘴里,制度的执行缺乏真实性与持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党政机关公职人员行为的合法化、规范化,廉政化,是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避免权利的乱用、滥用,制度应像紧箍咒一样对权力形成约束,行为违反制度,就要受到紧箍咒的惩罚。
②管理结构层面。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体系在现代的管理模式中仍存在残留,上下级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上下级监督管理的空白,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私利,不能及时有效的回应公众的诉求,这些都暴露了我国现行管理结构存在的弊端。作为开火车模式的管理结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会存在利益的纠纷,下级对于上级的文件,不能进行百分之百的执行,使政策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上级对于下级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但是对于上级而言,有的部门有可能会出现监管的空白,或者也会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最终会导致公共利益的受损。 ③社会层面。公众社会层面监管的缺失,以及主人翁意识的淡薄,公民参政议政渠道的不顺畅,给公职人员腐败“创造”了空间;公众权利意识的淡薄,公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回应,会导致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加剧了二者之间紧张、不信任的局面。此外,官与民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公众不能有效、便捷地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民众对政府工作有没有信心取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质量、以及政府官员的工作作风,反复之风刮地越凶猛,腐败份子就越没有藏身之地。社会全面监管的空白,腐败分子会钻监管不全面的空子,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一个获得好口碑的领导干部,一定是自身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有较强的自律性,并且能够主动接受上下级、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政府作风建设的策略构建
(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带来的启示。①把“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电子政务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服务为驱动,以能否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成败的标准。围绕民众的需求,来提供和开展服务,这样才会避免南辕北辙的局面,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改变传统政府高高在上,官老爷的局面,使政府服务的可接进性、易获得性获得较大改善。一系列网上服务的项目逐渐被开发和应用,改变传统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的惯性,实现向站在公众角度看待问题的蜕变。
② 树立建设透明政府、回应力强政府的理念。对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应急事件,当代政府部门要改善回应力不足、回应效率低下、回应渠道不畅通等局面,当地政府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及时发布事件和工作进展动态信息,表明政府态度,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措施,对公众的质疑作出及时的回应,对于社会上的传言要及时辟谣,稳定社会情绪,充分使用政府人员发言人机制,减轻事件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比如对于社会热点话题,政府部门要通过政府网站积极做出回应,解疑答惑,稳定社会情绪。
③) 注重公职人员的信息素养培训和公众教育。电子政府要求从政的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有效运用自身储备的信息科技知识,学会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无纸化办公,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而传统的官僚体系中,政府是社会的主角,为了完成管理任务,并没有根据公众的需求来提供服务,采取强制性、压迫性等手段来进行社会管理,激化了官与民之间的矛盾。
我国公民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虽未波及整个社会,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政府可以加大教育与技术的培训,让更多的公众学会使用网络,学会运用电子政务的平台进行办理事
(2)电子政务环境下,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策略的构建。①加快制度创新,转变服务观念。在善治、法制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加快完善民主制度,不断调节、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调整权力结构,加强地方民主的参与力度,加强网上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此外,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为自身行为的引导,有效运用人民所赋予的公共权力,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创效益,摆脱官架子,端正自身的位置,当实现民不聊生向官不聊生的转变时,政府的工作作风建设才能算是落到实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②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网络政府创建。电子政务要求上网政府必须实现政务公开。首先要求政府工作行为的公开,将政府工作的一言一行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此外,电子政务还要求进行信息公开,逐步打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的局面,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制定,公众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除了一些特别规定不能公开的信息之外,其他信息公众都应可以获得,政府工作办事的透明度将会被大大提高。③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政策能力。
网络的强劲互动性,不仅向政治系统输入大量的社会动力与新鲜血液,更能调动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在这种经济、快捷、信息畅通的渠道下,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被改变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更加直接、顺畅,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局面被极大地改善了。电子政务使政府从凭借垄断信息来行驶公共权力的角色,转变为由民意指导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社会参与政府决策、政策的频率大大被提高,有效避免了一家之言的局面。政府应运用电子政务,不断提高政府政策执行能力,丰富政策知识和政策信息,在网络化交互方式下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政策解釋的广度性与深度性被延伸,公众对政府、政策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性,有利于政府政策的顺利执行。第三,电子政务改变了传统科层组织结构,一家之言的局面不复存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取而代之,科学、民主化的决策支持系统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公众需求,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璜.理解电子政务: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蔡立辉,于刚强.电子政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金江军.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宁鸿.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J].理论界,2007 (12) :48-49.
[5]姚国章.电子政务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佟德志.从管理到治理-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创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王泽群,刘清.浅论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及其主要理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杨兴凯.电子政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9]张维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沈解伍.电子政务发展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小颖(1992-),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工业大学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关键词:电子政务 政府职能 政府作风建设
一、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
(1)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E-Government可以说是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源头,但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属于两个不同的支流。电子政府是相对于传统政府来说的,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在电子化模式下,发生了巨大改变,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式转变,面对面办理业务向网上操作转变,新型的政府管理服务组织就诞生了。
电子政府是基于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电子政务,电子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产物,是实现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政府可以高效、优质、便捷地提供管理、服务,公众、企业、社会可以方便、快捷地享受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两者之间互为表里,相互推动。
(2)政府形象。政府门户网站,具体是指将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按照某种适当的方式整合起来,为公众提供统一的页面样式和访问入口。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同一入口和出口,在线一站式服务的虚拟空间里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政府信息柔性化、弹性化摧毁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隔阂。
二、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的互动
政府职能表现形式的改变可以算是电子政务对政府最明显的影响,电子化、网络化操作的现代办公方式,逐渐代替了传统手工作业的政务方式,公众办理事务,不需要旅途劳顿去亲自造访各个政府部门,只需要打开电脑或打个电话或打开电视机就可以完成所需要办理的事务。
從政务公开的原则上来说,政府在工作时会时刻感受到在计算机的另一端受到千百双眼睛的关注,公众的政治参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政府工作的一种监督,政府的工作人员态度才不敢松懈,官僚主义等问题能够有效克服。
三、电子政务与政府作风建设的推进
(1)政府作风建设的意义。作风就是力量。第一点内容则是作风就是一种凝聚力。一个没有形成良好作风的机关,则会使整体成为一盘散沙,缺乏凝聚力,造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而一个具有一定凝聚力的机关,往往较容易形成一股正气,对组织成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诸事顺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有利于事业、集体、职工的共同成长。最后一点可以理解为内动力。一个组织发展的潜力,靠其自身为社会所创造出的社会效益,在一个公众需求多样化的年代里,考核各级政府机关内力是时代所需,有利于组织加快发展,和谐发展。
(2)政府作风建设现状。①政府机构隐性膨胀。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政府进行了7次机构改革,从表面上来看,政府机关的组成部门在不断减少,前6次机构改革的统计数据显示,原来的100个国务院工作部门减少了73个,精简约31%;编制人员的数量也在不断降低,编制人员由511万减少了395万,精简约68%。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政府机构的内部扩张从未间断,内部衍生机构持续扩张,而且这种膨胀是潜伏的,具有相对隐性,以至于长期都未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政府机构的一个“灰色地带”也就由此形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膨胀。衍生机构的兴起与发展,是政府机构存在的另外一种形式,一些本应由社会进行自我管理、调节的事务,现在仍处于政府的管理范畴之内,只不过不是由政府机关亲自执行。这种隐性膨胀,可以被看作是政府管理过程中的慢性病,触及社会活动中的方方面面。②四风问题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主义是政府作风问题的重要体现,它们已成为社会的害虫,对干群、党群的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危及了政府机关的形象,是当前群众意见极大、引起强烈反应的病因。只图虚名是形式主义的重要体现。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是形式主义的两大触角,官员一味地追求表面的业绩,没有根据公众、整个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来提供服务,作出错误的决策,对城市管理与服务大动干戈、造成南辕北辙的混乱。现代仍有不少官员具有腐朽的官僚主义,不能真真切切的为百姓做事,使得“民不聊生”,伪公仆的说辞一点也不为过。③行政效率低下。官本位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权力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合理分配、科学分配,拥有权力的人还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扮演者服从者的角色,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是社会的主流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虽有一个较先进科学的行政体系被慢慢建立了起来,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仍然会出现在新型的政府体制中,新型的政治体制不完善,旧的思想残余尚在,就造成了办事效率低下、衡量标准不统一、政令缺乏有效性、执行力等问题。
(3)探讨政府作风建设问题的原因。①制度层面。制度是作风的保证。目前,有些部门的制度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约束与管理作用,缺乏一个能够长期激励工作人员想干事、多干事、干好事的机制。有的部门管理制度制定的多,制定的多并不是代表就都能有效落实,有的制度是挂在墙上、喊在嘴里,制度的执行缺乏真实性与持续性,落实没有实效性。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党政机关公职人员行为的合法化、规范化,廉政化,是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基础和保障,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有效避免权利的乱用、滥用,制度应像紧箍咒一样对权力形成约束,行为违反制度,就要受到紧箍咒的惩罚。
②管理结构层面。传统的科层制、官僚制体系在现代的管理模式中仍存在残留,上下级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上下级监督管理的空白,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私利,不能及时有效的回应公众的诉求,这些都暴露了我国现行管理结构存在的弊端。作为开火车模式的管理结构,层级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会存在利益的纠纷,下级对于上级的文件,不能进行百分之百的执行,使政策执行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上级对于下级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但是对于上级而言,有的部门有可能会出现监管的空白,或者也会出现多头管理的现象,这些都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最终会导致公共利益的受损。 ③社会层面。公众社会层面监管的缺失,以及主人翁意识的淡薄,公民参政议政渠道的不顺畅,给公职人员腐败“创造”了空间;公众权利意识的淡薄,公民的诉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回应,会导致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不满,加剧了二者之间紧张、不信任的局面。此外,官与民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公众不能有效、便捷地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民众对政府工作有没有信心取决于政府工作的效率、质量、以及政府官员的工作作风,反复之风刮地越凶猛,腐败份子就越没有藏身之地。社会全面监管的空白,腐败分子会钻监管不全面的空子,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一个获得好口碑的领导干部,一定是自身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有较强的自律性,并且能够主动接受上下级、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
四、政府作风建设的策略构建
(1)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带来的启示。①把“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目标。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电子政务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服务为驱动,以能否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成败的标准。围绕民众的需求,来提供和开展服务,这样才会避免南辕北辙的局面,强调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完善,改变传统政府高高在上,官老爷的局面,使政府服务的可接进性、易获得性获得较大改善。一系列网上服务的项目逐渐被开发和应用,改变传统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的惯性,实现向站在公众角度看待问题的蜕变。
② 树立建设透明政府、回应力强政府的理念。对于社会上的突发事件、应急事件,当代政府部门要改善回应力不足、回应效率低下、回应渠道不畅通等局面,当地政府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通过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及时发布事件和工作进展动态信息,表明政府态度,采取有效、针对性的措施,对公众的质疑作出及时的回应,对于社会上的传言要及时辟谣,稳定社会情绪,充分使用政府人员发言人机制,减轻事件所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比如对于社会热点话题,政府部门要通过政府网站积极做出回应,解疑答惑,稳定社会情绪。
③) 注重公职人员的信息素养培训和公众教育。电子政府要求从政的公职人员必须具备独立思考和善于学习的能力,有效运用自身储备的信息科技知识,学会如何正确、高效地使用无纸化办公,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而传统的官僚体系中,政府是社会的主角,为了完成管理任务,并没有根据公众的需求来提供服务,采取强制性、压迫性等手段来进行社会管理,激化了官与民之间的矛盾。
我国公民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虽未波及整个社会,但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政府可以加大教育与技术的培训,让更多的公众学会使用网络,学会运用电子政务的平台进行办理事
(2)电子政务环境下,推进政府作风建设策略的构建。①加快制度创新,转变服务观念。在善治、法制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加快完善民主制度,不断调节、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调整权力结构,加强地方民主的参与力度,加强网上公众参政议政的渠道。此外,政府工作人员要转变工作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作为自身行为的引导,有效运用人民所赋予的公共权力,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创效益,摆脱官架子,端正自身的位置,当实现民不聊生向官不聊生的转变时,政府的工作作风建设才能算是落到实处,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②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网络政府创建。电子政务要求上网政府必须实现政务公开。首先要求政府工作行为的公开,将政府工作的一言一行暴露在社会公众面前。此外,电子政务还要求进行信息公开,逐步打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的局面,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制定,公众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除了一些特别规定不能公开的信息之外,其他信息公众都应可以获得,政府工作办事的透明度将会被大大提高。③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政策能力。
网络的强劲互动性,不仅向政治系统输入大量的社会动力与新鲜血液,更能调动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在这种经济、快捷、信息畅通的渠道下,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被改变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话更加直接、顺畅,决策者有限理性的局面被极大地改善了。电子政务使政府从凭借垄断信息来行驶公共权力的角色,转变为由民意指导服务提供者的角色,社会参与政府决策、政策的频率大大被提高,有效避免了一家之言的局面。政府应运用电子政务,不断提高政府政策执行能力,丰富政策知识和政策信息,在网络化交互方式下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政策解釋的广度性与深度性被延伸,公众对政府、政策有一个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认知性,有利于政府政策的顺利执行。第三,电子政务改变了传统科层组织结构,一家之言的局面不复存在,扁平化、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取而代之,科学、民主化的决策支持系统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与公众需求,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璜.理解电子政务:从理论到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蔡立辉,于刚强.电子政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金江军.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宁鸿.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取向[J].理论界,2007 (12) :48-49.
[5]姚国章.电子政务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佟德志.从管理到治理-面向信息时代的政府职能创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7]王泽群,刘清.浅论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背景及其主要理念[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8]杨兴凯.电子政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9]张维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沈解伍.电子政务发展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小颖(1992-),女,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工业大学行政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