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常出现的一个词,它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但是光有周到科学的预设还不够,还需要有效实施——我认为,不管是预设还是实施,都应该把握好“度”。
一、精心做好课堂的预设
1.凸显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本位”的教学理念,把握好这两个“度”,相信就能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2.确立明确目标
我们的教育专家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新理念,提出了三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设计这样的三维目标呢?我们来看个例子:《巨人的花园》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人物,理解主题。2、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2、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3.遵循认知规律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获得——迁移”是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简单地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認知特点,在与文本对话时,做到“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二、把握课堂实施的有效“度”
1.把握提问的时机
什么时候才是提问的最佳时机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点可供参考。①在新知与原有知识的矛盾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②在相关知识的联系或类比中提问。③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问。④在易错易混问题上提问。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问,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⑥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激趣时提问。
以宁波市大榭二小的谢卓丹老师上二年级的课《假如》为例。《假如》是首儿童诗,全诗四段,前三段为主要内容。谢老师或范读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深入情境,让学生仿佛自己就处在那样的情境当中,让学生仿佛就成了文中的一个人物,让学生有了一肚子的话要说,于是,老师一个“小鸟啊小鸟,你想对妈妈说什么”的问题,马上就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谢老师提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说,达到自主说话训练的目的,而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就如饥肠辘辘的人被勾起了食欲然后被带到了一大桌的美食前,他们又怎能没话说呢?
2.重视评价的引领
有效的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某个想法被老师肯定后,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反复钻研。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想法都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科学地进行评价,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动机,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诊断,正确地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
请再来看看谢老师的引导:在小树很冷的时候,用马良的神笔给它画上红红的太阳,小树会想说些什么。几个小朋友说了之后,有一个小朋友说,要感恩。谢老师马上抓住这一契机,夸奖那位小朋友,告诉别的小朋友,不但要关心别人,还要学会感恩。然后联系到思品书上所学——重现了旧知,加强了旧知,进行了思想的教育。同时肯定了那位小朋友对旧知的掌握,鼓励了这位小朋友,也向其他的小朋友发出这样的隐信息:你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认真掌握学过的知识的态度。
另外,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并没有掌握课堂,甚至没有保证自己思考方向的正确性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的老师,就更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
3.追求训练的有效
有效的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一个字,要让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训练表现在:有效的朗读训练、有效的口语训练、有效的表达训练等。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人们正确把握度,掌握适度,才能恰到好处,否则将一事无成。真理超越一步,便成为谬误。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从预设到实施,都要把握好“度”。
一、精心做好课堂的预设
1.凸显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本位”的教学理念,把握好这两个“度”,相信就能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2.确立明确目标
我们的教育专家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新理念,提出了三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设计这样的三维目标呢?我们来看个例子:《巨人的花园》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人物,理解主题。2、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2、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3.遵循认知规律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获得——迁移”是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简单地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認知特点,在与文本对话时,做到“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二、把握课堂实施的有效“度”
1.把握提问的时机
什么时候才是提问的最佳时机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点可供参考。①在新知与原有知识的矛盾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②在相关知识的联系或类比中提问。③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问。④在易错易混问题上提问。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问,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⑥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激趣时提问。
以宁波市大榭二小的谢卓丹老师上二年级的课《假如》为例。《假如》是首儿童诗,全诗四段,前三段为主要内容。谢老师或范读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深入情境,让学生仿佛自己就处在那样的情境当中,让学生仿佛就成了文中的一个人物,让学生有了一肚子的话要说,于是,老师一个“小鸟啊小鸟,你想对妈妈说什么”的问题,马上就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谢老师提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说,达到自主说话训练的目的,而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就如饥肠辘辘的人被勾起了食欲然后被带到了一大桌的美食前,他们又怎能没话说呢?
2.重视评价的引领
有效的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某个想法被老师肯定后,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反复钻研。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想法都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科学地进行评价,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动机,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诊断,正确地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
请再来看看谢老师的引导:在小树很冷的时候,用马良的神笔给它画上红红的太阳,小树会想说些什么。几个小朋友说了之后,有一个小朋友说,要感恩。谢老师马上抓住这一契机,夸奖那位小朋友,告诉别的小朋友,不但要关心别人,还要学会感恩。然后联系到思品书上所学——重现了旧知,加强了旧知,进行了思想的教育。同时肯定了那位小朋友对旧知的掌握,鼓励了这位小朋友,也向其他的小朋友发出这样的隐信息:你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认真掌握学过的知识的态度。
另外,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并没有掌握课堂,甚至没有保证自己思考方向的正确性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的老师,就更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
3.追求训练的有效
有效的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一个字,要让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训练表现在:有效的朗读训练、有效的口语训练、有效的表达训练等。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人们正确把握度,掌握适度,才能恰到好处,否则将一事无成。真理超越一步,便成为谬误。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从预设到实施,都要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