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预设到有效实施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常出现的一个词,它的含义简而言之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安排,制定出详尽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切都是预设。但是光有周到科学的预设还不够,还需要有效实施——我认为,不管是预设还是实施,都应该把握好“度”。
  
  一、精心做好课堂的预设
  
  1.凸显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教学行为受教学理念支配。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本位”的教学理念,把握好这两个“度”,相信就能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2.确立明确目标
  我们的教育专家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新理念,提出了三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设计这样的三维目标呢?我们来看个例子:《巨人的花园》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这样设计——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能力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人物,理解主题。2、品味课文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2、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3.遵循认知规律
  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获得——迁移”是小学生认知的规律。简单地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認知特点,在与文本对话时,做到“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二、把握课堂实施的有效“度”
  
  1.把握提问的时机
  什么时候才是提问的最佳时机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点可供参考。①在新知与原有知识的矛盾中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②在相关知识的联系或类比中提问。③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提问。④在易错易混问题上提问。⑤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问,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⑥鼓励学生课后探究激趣时提问。
  以宁波市大榭二小的谢卓丹老师上二年级的课《假如》为例。《假如》是首儿童诗,全诗四段,前三段为主要内容。谢老师或范读或课件展示,让学生深入情境,让学生仿佛自己就处在那样的情境当中,让学生仿佛就成了文中的一个人物,让学生有了一肚子的话要说,于是,老师一个“小鸟啊小鸟,你想对妈妈说什么”的问题,马上就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谢老师提问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多说,达到自主说话训练的目的,而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就如饥肠辘辘的人被勾起了食欲然后被带到了一大桌的美食前,他们又怎能没话说呢?
  2.重视评价的引领
  有效的评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或某个想法被老师肯定后,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反复钻研。因此,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对于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种想法都不要轻易否定,而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合理成分,科学地进行评价,尽可能创造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动机,树立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这就需要老师及时诊断,正确地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
  请再来看看谢老师的引导:在小树很冷的时候,用马良的神笔给它画上红红的太阳,小树会想说些什么。几个小朋友说了之后,有一个小朋友说,要感恩。谢老师马上抓住这一契机,夸奖那位小朋友,告诉别的小朋友,不但要关心别人,还要学会感恩。然后联系到思品书上所学——重现了旧知,加强了旧知,进行了思想的教育。同时肯定了那位小朋友对旧知的掌握,鼓励了这位小朋友,也向其他的小朋友发出这样的隐信息:你们要向他学习,学习他认真掌握学过的知识的态度。
  另外,小学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并没有掌握课堂,甚至没有保证自己思考方向的正确性的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的老师,就更要注意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
  3.追求训练的有效
  有效的训练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学一个字,要让他们认得不忘记,用得适当。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训练表现在:有效的朗读训练、有效的口语训练、有效的表达训练等。
  做任何事情,都要求人们正确把握度,掌握适度,才能恰到好处,否则将一事无成。真理超越一步,便成为谬误。我们的课堂也是如此——从预设到实施,都要把握好“度”。
其他文献
上一期着重讨论了谁来“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有一点可达成共识,即从长远看,每位教师都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谁“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了,或者说教师们怎样才能在认同课程价值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基于此,教师培训成为各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的焦点,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应运而生,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但我们
期刊
一、由一个统计表引起的教学研究    在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究“教学案例与课例协作研究项目启动暨经验交流会议”上,全体语文教师围绕“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案例研究主题,以《生命·生命》一课教学为研究载体,为大会代表展示了观察研究课和课堂诊断、专业引领等现场研究活动。课堂诊断中,贾传琼老师提供的一张“朗读时间抽样统计表”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第一组数据是今年四月中旬,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到我校
期刊
一、为什么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选课    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如地理有3个必修模块,而选修模块却达到7个;物理只有2个必修模块,而选修模块更是高达10个(要从其中3个选修模块中选择1个来修满必修学分)。 
期刊
这里所指的高级思维是相对于识记、模仿、领会、运用等相对低级的思维而言的,指的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学生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在注重传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符号与标志》这个教学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案例背景    《符号与标志》是英国曼切斯特的一所小学关于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典型教学案例,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
期刊
2007年7月,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以下简称“NOC活动”)在重庆圆满结束。赛场的余温还未退去,第六届“NOC活动”的启动号角已经吹响,大赛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第六届“NOC活动”网络创新竞赛将于10月底正式启动,并改名为“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在第六届活动中,“NOC活动”将延续一贯的活动宗旨,把“培养创新思想、具有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贯穿于
期刊
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邹声文)金秋时节,北师大校园里阳光灿烂、鲜花盛开。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   温总理首先说:“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已在全国六所师范大学试点。实施这一制度,就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
期刊
近来,笔者在学习何国华先生所著的《陶行知教育学》的过程中,发现陶行知先生有着较系统的美育思想,他特别重视学校校址的环境美。先生早在1926年就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轻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
期刊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要求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要注重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即实施“生活语文”教育。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改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下面就谈谈我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身临其境,在生活中观察
期刊
随着江苏省2008年新高考方案的出台,如何提升应对新高考的能力,已成为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话题。就历史学科而言,由于2008年不再将历史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而采取等级划分的模式(B级以上者方能录取本科),因此,保证较高的B级以上达成率就成为了我们努力的重点。笔者之见,注重养成、加强研究、倡导交流是应对历史新高考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養成——培植成功的根基    “自然成习惯,习惯成素质”已成为人所
期刊
以人为本,关注个性,构建人文性的数学课堂,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数学。教學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传统数学,割断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的是固化的真理,缺乏“人气”的知识,“枯燥”、“单调”似乎已经成了数学的代名词。然而这些压抑个性、扼杀天性的数学并不是真正的数学,数学教育应该是富有生命色彩的教育,数学课堂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