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的选课与走班管理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什么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选课
  
  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如地理有3个必修模块,而选修模块却达到7个;物理只有2个必修模块,而选修模块更是高达10个(要从其中3个选修模块中选择1个来修满必修学分)。
  新课程的倡导者认为,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的学生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选择是人的生存必须面对的,而我们的学生却如此陌生。从小学到中学,他们很少作过选择,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这不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笨”,而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甚至过多地限制了学生的选择。为了使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应该敞开选择的大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使学生享有充分的课程选择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校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引导教师为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帮助,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在选择中体验艰辛与喜悦,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生学会选择,实际上是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学会生存和发展。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凡学生选课比较充分的学校和科目,师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如海南中学对艺术、体育、技术等科目放开选课之后,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以及对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选择课程,选择教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而选课(包括选教师)带来的压力,也大大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选课有哪些基本模式
  
  在学校层面,从课程没有选择(全部是必修课,完全的“定餐”)到完全放开选择(完全的“自助餐”,较典型的是芬兰的无班级、无年级制),中间的过渡模式可以很多。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创造了一些基本模式。
  选课一般是指对选修模块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有完全放开选择和对模块组合进行选择两大类,我们将前者称之为“自助餐制”,将后者称之为“配餐制”。这方面有一些典型案例,为大家例举如下。
  案例1:选修模块的“自助餐制”
  深圳中学根据高中新课程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选课指导制度,公布了学校各学段拟开设的选修模块和各选修模块的任课教师,并于2005年5月对进入高中新课程后的第一批学生第二学年(即第五至第八学段)开设的选修模块进行选课(包括选任课教师)。选课的结果,900多名学生,每学段形成的不同选课组合方案(即个性化课表)最少有90多种,最多有302种。学校创造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每学段只有约20名学生的选课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调整。
  为了防止学生对某些选修模块和任课教师的选择过于集中,同时尽可能创造公平的选课机会,学校赋予每个学生100分,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每一门课都要赋予一定的分数(但赋分总数不能超过100),为了增大“选中”的可能性,学生可以对自己最希望优先选修的课程赋予较多的分数,学校通过计算机网络选课系统的自动运行,根据学生赋分的多少和每个教学班的定员规定,确定每个选修模块的教学班学员。
  深圳中学的做法是选修模块选课的较高境界。实际上,各高中学校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资源条件,对一部分选修模块放开选课,而对另一部分选修模块在选择时有所约束。海南中学初期实行的“自助餐制”就只对艺术、体育、技术等科目和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放开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自由选择。有的学校资源条件相对宽裕,就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课空间。在学校资源相对不足和需要摸索选课经验时,这种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而不断扩大选课空间的“渐进式”选课模式也是可取的。
  案例2:选修模块的“配餐制”
  海南中学在第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中除对艺术、体育、技术等科目和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实行“自助餐制”外,对选修Ⅰ(即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主要实行“配餐制”。
  “配餐制”即学校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提出的修习建议和学分要求,编制出适合于大文、大理、文科特长、理科特长、学科特长、音乐特长、美术特长、体育特长8大类不同发展需求的3年课程设置规划,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和发展方向自主选择,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需要。
  
  此外,海南中学对必修模块还实行“定餐制”,要求学生按课程标准的规定修习所有必修模块,修满必修学分。这样,该校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定餐制”、“配餐制”和“自助餐制”相互协调补充的很有创意和特色的课程编排与选课模式。“定餐制”有助于学生打好共同基础,“配餐制”则引导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有所侧重,而“自助餐制”则有助于促进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它们搭配在一起,就有助于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下图是两套“定餐制”、“配餐制”和“自助餐制”搭配形成的套餐。
  对必修模块,内容不存在选择问题,因此,一般学校按“定餐”安排,学生由行政编班,教师由学校指派,课程学习顺序由学校规定。但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初期,有的学校也进行了一些“选”的尝试,包括:(1)选择教师——同一科目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学生可以选择教师;(2)选择学习进度——即使学习顺序相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原有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可快可慢,可多可少,对某些科目可选择全模块,也可选择半模块,学习进度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对学习强度的选择;(3)选择不同的顺序——对于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的模块,还可以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顺序学习,这在允许选择教师的情况下,往往是必要的。银川高级中学在实验之初,就对必修模块允许学生有上述三种选择,这可以称之为“全选”模式。
  案例3:“全选”模式
  银川高级中学在实验启动之时,从高一年级第一学段开始,就对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实行了全面选课,为我们提供了难得一见的“全选”模式。所谓“全选”,即在学校选课方案确定的原则内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学习科目、学习时间、学科教师的安排都交给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形成个性化的课表,教学班和行政班分离,按照走班(走课)模式实施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向学生发放选课指导手册,公布高中三年的课程方案,提出学段选课的指导意见,明确语、数、外三个学科每段必选,科学领域三科和人文领域三科可以统筹安排,以“科学2+人文1”或“科学1+人文2”的组合为宜,第二学段再行调换。
  二是公布学科教师及其相关信息,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提供指导。
  三是对学生和教师按照课程安排和选课结果进行组合。
  四是统筹安排年级的课表,生成学生个性化的课表。
  五是以行政班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教学班上课,行政班和教学班分离,学生走课。
  实践表明,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一是有利于缩短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期。该校认为,刚刚进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方式转换本来就存在一个过渡期。实施新课程之后实行选课,学生又要经历一个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转换期,如果学生一进入高中就实行“全选”,同时完成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过渡期和转换期重叠,等于有效地缩短了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期,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从而有助于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二、高三的稳定和学生的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为选修课的教学特别是选课后教学班和行政班的必然分离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因此,实施“全选”具有战略意义。
  二是有利于学生自定学习进程。必修课阶段,按模块教学的思路,如果同时展开8个学习领域的14个学科,周课时量不足;如果实施统筹安排,势必干涉学生自主学习进程,其“强制性”也弱化了学生个性发展态势,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全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三是有利于增强师生认同度。按照行政班授课,在学生层次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为分层次教学增加了难度,并且学生和任课教师是一种强制性的组合关系,相互认同度低,磨合期长。学生和教师实行双向选择,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分离,增强了师生认同度,缩短了磨合期,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三、实施选课后需要保留行政班吗
  
  在实行选课制之前,高中行政班和教学班是统一的,二者没有什么差别。学生无论是学习各种课程还是开展集体活动都是在一起的。但实施选课制之后情况就不同,学生可以跨班级选修课程,流动性增大,学习不同的科目可能与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教学班,或者说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可能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这就改变了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保留行政班吗?答案是肯定的。
  众所周知,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搞好集体建设和集体主义教育是高中生德育和管理工作长期的重要任务。高中三年中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管理,使学生有了一个固定的班集体,学生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参加班级活动,接受学校的各种教育,有利于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锐意改革的深圳中学,也对实施新课程后的学生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具体做法是:(1)因选课形成的教学班由任课教师处理与本课程学习相关的事宜,不需提交给其他人解决;(2)继续保留行政班,每个行政班有2个导师,每人负责25个学生,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3)学校成立学生辅导中心,有8个专职人员,负责“班会”、学生集体活动等专业化的教育活动,每个人负责2~3个单元(每个单元有3个行政班)。每年高一新生入学,还有高年级的“学长团”提供辅导。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避免了班主任工作量过重的情况;二是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教育和服务;三是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和指导;四是职责分明,各尽其责。
  
  四、选课后形成的教学班如何管理
  
  高中新课程推行选课制后,教学班与行政班有所分离,管理的主体和客体也将随之发生改变,其教学管理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教学班的管理重心可放在学生选课的学习管理上,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任课教师对教学班的管理负重大责任,除了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新课程教学以外,还必须更加独立地对学生参加学习、教学班的上课纪律等进行管理,要指导教学班的班委会开展工作;要与各行政班的班主任加强联系,及时向他们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另外还要创造性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再不能像以前那样把班主任叫来了事。此外,学校还应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教学班的组建、教学班的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教学班与行政班关系的处理和协调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另外,对于推行选课制后学生可能出现的“空堂”情况,学校在作制度设计时也必须加以考虑。
  
  五、实施“走班制”需要注意些什么
  
  普通高中新课程允许学生自主选课后,只能实行“走班制”,这就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学生换教室的时间如何安排,学生的学习用品放在什么地方恰当,学生换教室的路线如何协调,教学班的座位如何安排等,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着想,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牢固树立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思想。
  学生换教室的时间如何安排呢?如果采用两节课连排,一个上午只换一次教室,可安排在大课间进行,这样时间比较充足;即使不是两节连排,可在换教室的路线上作周密的考虑,杜绝教师下课拖堂的行为,排课时尽可能考虑让少数学生换教室,让多数学生留在原教室上课,这样时间就会有保证。
  学生的学习用品放在什么地方恰当?现在的高中生都有一大堆课本和学习用品,学校可以为每一个行政班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活动教室,在行政班教室的后面或走廊安装一些壁柜,为每一个学生配一个上锁小柜子,学生上学时把学习用品锁在自己的小柜子里,上课时拿必需的书及文具到相应教室就可以了。
  学生换教室的路线如何协调?换教室的路线也是要考虑的问题,不能因为换教室出现拥挤而造成安全事故。首先,在排课时尽可能让多数学生能留在原教室上课,坚持流动人数最小化的原则;其次,让学生尽可能在同一楼层流动,坚持流动路线最短化原则;第三,下课时让路线长的学生先出教室,坚持流动路线长优先的原则。
  教学班的座位如何安排?流动到新教学班的学生座位如何安排也是走班要考虑的问题,到教学班后要按教学班管理,以学习小组排座位,便于讨论的开展。也可按身高排定座位,最好还是固定座位,当然也可以采用座位不固定的形式,但在一个学校内得形成一个规则,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自觉遵守,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都要保证有序和谐,要杜绝因换教室而出现拥挤、争抢座位的现象。在考虑这些问题时,对学生要信任。
  深圳中学为适应“走班制”需要,为每个学生配备了两个学习用品存放箱,学生上课没有固定教室,高二后完全实行了“走班制”。学校为实行“走班制”设置了大量的专用教室:原来的劳技教室全部改造成通用技术课专用教室;艺术类专用教室一律改造成“工作室”,如油画工作室、视听制作室、媒体设计室、舞蹈室……总共有十多个这样的工作室;理科实验室改造成理科教学用的专用教室。教室正趋向“专用化”,专业教师上课的地方相对稳定,而学生上不同的课在不同的教室。到深圳中学参观后你会感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
其他文献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
期刊
【摘 要】如何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改变并优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教学行为转变的重要话题,是所有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相关教育理论为支撑,列举诸多实例,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阐述。  【关键字】多媒体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课程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出现了“学习利用多种媒体,搜集
期刊
教育部、科技部等四部门征集万道科学难题  9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示,要征集一万个科学难题。征集的内容包括各学科至今未能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科优先发展问题和前沿问题、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在学术上未获得广泛共识但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等。  这次征集对象主要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和学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和学科
期刊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它对发挥、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网上资源丰富的优势,学生获取信息比较方便,同时借助平台学生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流与协作,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设计与实践    (一)设计  1.学习目标的确定  知
期刊
在新课程的话语体系里,最为普通和常见的“教学”一词被“课程实施”所取代。在很多人眼里,“课程实施”似乎更具有理论的意味,更具有革命性,而“教学”一词未免太“大众化”、“经验化”。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玩弄概念的游戏,但从深层次上看,却有着不同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判断。课程这个概念,无论从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从古代还是现代,抑或后现代来看,较之于教育与教学这两个平实的概念,都指向教育或教学中的“物化”的方面
期刊
三、进行新课程实践的成效    1.进一步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意识到新课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使我们意识到高中教育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丰富的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在课改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自我发展和提升的期望和内在需求;使我们认识到师
期刊
课堂上,我在学习网站上布置了几个任务,以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相关的VB知识,让学生通过FTP提交作业。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操作着,有两个学生却不时地小声说着什么,又不断地低下头操作着什么,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趁巡视辅导时我走近他俩,原来是在玩扫雷游戏。感觉到我走近了,他们赶紧把窗口关了。我没有理会,不想轻举妄动,因为现在的学生如果你没有现场抓个现行儿,他们是不会甘心承认的。这两位学生正在为因自己的动作麻
期刊
教学改革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古今中外,长期以来,都有教育家倡导改革,教育工作者上下求索,践行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有所不同的是,本次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教育主管部门以行政方式推进的、大范围(例如高中新课改同时在山东、 广东、海南、 宁夏等4个试点省区全面推行)的教学改革举措。它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到评价机制的系统性课程改革实验。因此,有人形容此次课程改革是“革命
期刊
上一期着重讨论了谁来“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有一点可达成共识,即从长远看,每位教师都可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那么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谁“能”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问题了,或者说教师们怎样才能在认同课程价值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基于此,教师培训成为各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的焦点,各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应运而生,这些措施都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但我们
期刊
一、由一个统计表引起的教学研究    在湖北省中小学校本研究“教学案例与课例协作研究项目启动暨经验交流会议”上,全体语文教师围绕“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案例研究主题,以《生命·生命》一课教学为研究载体,为大会代表展示了观察研究课和课堂诊断、专业引领等现场研究活动。课堂诊断中,贾传琼老师提供的一张“朗读时间抽样统计表”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第一组数据是今年四月中旬,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到我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