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4、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2、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3、教学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4、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5、板书设计:见幻灯片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教师出示:第7课 戊戌变法
(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0分钟)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0分钟)
自学指导一: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什么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精讲点拨一:公车上书虽然最终失败,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急关头,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掀起了维新变法活动。
自学指导二:1、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法令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精讲点拨二:1、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和学生共同阅读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立观点并进行讨论:你同意那种观点?为什么?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产生的影响。并简单探讨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表格略)结论:
进步性:“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局限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过渡语:从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变法内容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只是对原有的封建机体的局部改革,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的改革,是要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改革。这场改革不可能得到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派的支持。最终,它必定会失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思考自学指导三提出的问题。
自学指导三: 1、戊戌变法是怎样失败的?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精讲点拨三: 1、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从变法开始到结束只有103天,所以称为百日维新。2、教师归纳:(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四)教师小结.1、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图;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失败: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 (百日维新)。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过程;2、能力目标:(1)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成败得失的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用辩证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在了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基础上,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祖国前途命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4、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维新变法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本课的又一个重点是“百日维新”,它是维新运动的高潮,变法法令的内容集中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尽管这些改革措施带有不少局限性,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教育四个层面对变法内容逐项分析,加深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理解,全面把握变法在社会上所起到的思想启蒙作用和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深刻影响。
三、教法、学法
1、教法:情境模拟法、探究法、图片资料展示法等;2、学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片、分析资料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能力;3、教学渗透点: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4、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网站资料;5、板书设计:见幻灯片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探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教师出示:第7课 戊戌变法
(二)自主学习(出示幻灯片,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0分钟)
(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指导,阅读教材,回答问题。(20分钟)
自学指导一: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什么除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外,还要求变法?学生展开讨论,并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主张两方面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精讲点拨一:公车上书虽然最终失败,但我们能通过这件史实学习到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时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调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急关头,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掀起了维新变法活动。
自学指导二:1、公车上书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法令的颁布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精讲点拨二:1、维新派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和舆论宣传,先后创办了多份报刊和政治团体。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外纪闻》和强学会,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中外纪闻》是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2、和学生共同阅读维新派与顽固派的对立观点并进行讨论:你同意那种观点?为什么?维新派:“无百年不变之法。”“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顽固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法令内容,可制作一个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各项内容逐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这些法令产生的影响。并简单探讨变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表格略)结论:
进步性:“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局限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和“没有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过渡语:从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变法内容可以看出,戊戌变法只是对原有的封建机体的局部改革,是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缺乏广泛群众基础的改革,是要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改革。这场改革不可能得到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派的支持。最终,它必定会失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最后一段,思考自学指导三提出的问题。
自学指导三: 1、戊戌变法是怎样失败的?为什么称为“百日维新”? 2、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精讲点拨三: 1、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运动失败。从变法开始到结束只有103天,所以称为百日维新。2、教师归纳:(1)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统治阶级中顽固派的利益;(2)顽固派的实力强大;(3)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较弱;(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本主义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
(四)教师小结.1、揭开维新变法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公车上书图;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失败:戊戌变法:1898年6月—9月 (百日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