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否成功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决定着浙江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也因此成为人代会上频频出现的热词。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浙江发展又该如何继续走在前列?这是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特别关注的话题。
“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出席此次人代会的代表一致认为,浙江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投入、兴实体”,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在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丽华代表看来,这是“恰逢其时”:“前两年,我省一些企业比较浮躁,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抽离实体经济,侧重于投机,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在当时看来,回报很高。但如今回头看,脱离实体经济的负面效果已经显现。”
杭州市代表团的陈锦梅代表认为,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地下钱庄甚至政府搭建的投资平台、银行都在与实体经济抢利润。
“实践证明,只有坚守主业,才能逆势增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段时间,新昌企业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刚刚卸任新昌县委书记的省人大代表——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温暖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地民营企业一直坚守主业是分不开的。
“守住主业,做实主业,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不仅需要企业家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冷静面对‘快钱’的诱惑,而且需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当然,除企业自身的坚守外,政府更应在其中发挥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坚守和发展主业。”在其博客上,温暖代表如此写道。
作为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天能国际集团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省人大代表、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告诉记者,该集团2011年创造的152亿元产值中,全部来自实体经济。
“我们始终坚信,可再生、能循环的才是可持续的。我们从自身行业发展出发,不盲目跟风,没有参与房地产投资,而是将资金投入到节能环保行业、电池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张天任代表说。
“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做强主业”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做强主业,逐步收缩非主业项目。”来自绍兴代表团的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代表提出,政府要搭建好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
“要建立项目产学研互动的平台,使科研机构的一些好项目能够实现产业化;建立人才引进的平台,使高水平的人才能够切实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建立金融支持的平台,在资金利率上予以优惠倾斜,鼓励引导企业真正投资到实体行业。”金耀代表说。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关键要解决‘融资难’问题。”金华代表团的雷永金、章树根代表都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要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越来越难,而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利息也很高。因此,要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更宽松环境,给予政策支持,酌情扩大融资范围,降低有关税费;加快村镇银行发展,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不断创新。
“实体经济是基础,挖空实体经济,基础不牢。”杨丽华代表指出,对企业而言,回归实体经济需要走转型发展之路,但转到哪里,需要政府适时做出指引。
“在政府层面,要定期发布一些产业发展引导目录。企业家是很敏感的,政府作出引导,他们会很快跟进。”她认为,这个产业引导目录的制定、宣传要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同时,政府也应该在税收、资金方面做出鼓励,更好地引导企业回归实体经济。
政府要提高政策执行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对此,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钟晓晓代表认为,关键是要靠政府实际行动和政策执行来积极推动。
2011年12月26日,浙江省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召开了浙江与央企合作洽谈会。省人大代表章根明说,通过与央企对接,借助央企力量进行转型升级是很好的路子。“比如长兴县的水泥行业,3年前,分散在各个小厂,税收仅1.1亿元。而与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合作之后,2011年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8亿元。”
“通过‘傍大腕’,实现与央企‘联姻’,对民营企业发展很有意义。”杨丽华代表说,央企往往在国家战略行业占有优势,而这恰恰是民营企业所欠缺的。
“民营企业技术转型很难,可以借助央企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杨丽华代表认为,民企在大提升、大发展过程中,同样要结合自身实际,搞清自身定位。“不一定都要向某个行业转移,而应该结合实际,这也可能会衍生出新行业和新产业。”
“如今,生活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不够。”杨丽华指出,在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的现状下,民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在省人大代表、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省份,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借助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周边省市的加工制造条件,实行产品外包。二是实现强强联合。“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本、要素的集聚。”
在2011年12月30日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夏宝龙指出,要把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作为调整结构、稳定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一些代表在讨论中认为,从长远看,扩大内需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百姓福祉的根本途径。
“当前,急需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
“要让老百姓有钱敢花,除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要加强各种社会保障,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与会的代表说。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浙江发展又该如何继续走在前列?这是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的代表特别关注的话题。
“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出席此次人代会的代表一致认为,浙江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投入、兴实体”,发展和壮大实体经济。在宁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杨丽华代表看来,这是“恰逢其时”:“前两年,我省一些企业比较浮躁,特别是一些小企业,抽离实体经济,侧重于投机,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在当时看来,回报很高。但如今回头看,脱离实体经济的负面效果已经显现。”
杭州市代表团的陈锦梅代表认为,目前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地下钱庄甚至政府搭建的投资平台、银行都在与实体经济抢利润。
“实践证明,只有坚守主业,才能逆势增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前段时间,新昌企业在严峻经济形势下坚守主业、做强实业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刚刚卸任新昌县委书记的省人大代表——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温暖表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当地民营企业一直坚守主业是分不开的。
“守住主业,做实主业,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这不仅需要企业家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冷静面对‘快钱’的诱惑,而且需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当然,除企业自身的坚守外,政府更应在其中发挥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坚守和发展主业。”在其博客上,温暖代表如此写道。
作为国内电动车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天能国际集团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省人大代表、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告诉记者,该集团2011年创造的152亿元产值中,全部来自实体经济。
“我们始终坚信,可再生、能循环的才是可持续的。我们从自身行业发展出发,不盲目跟风,没有参与房地产投资,而是将资金投入到节能环保行业、电池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张天任代表说。
“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做强主业”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应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政府要因势利导,鼓励企业做强主业,逐步收缩非主业项目。”来自绍兴代表团的巴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耀代表提出,政府要搭建好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平台。
“要建立项目产学研互动的平台,使科研机构的一些好项目能够实现产业化;建立人才引进的平台,使高水平的人才能够切实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建立金融支持的平台,在资金利率上予以优惠倾斜,鼓励引导企业真正投资到实体行业。”金耀代表说。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关键要解决‘融资难’问题。”金华代表团的雷永金、章树根代表都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要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越来越难,而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远远满足不了中小企业的需求,利息也很高。因此,要为小额贷款公司创造更宽松环境,给予政策支持,酌情扩大融资范围,降低有关税费;加快村镇银行发展,在存款业务的发展和贷款业务的管控上,不断创新。
“实体经济是基础,挖空实体经济,基础不牢。”杨丽华代表指出,对企业而言,回归实体经济需要走转型发展之路,但转到哪里,需要政府适时做出指引。
“在政府层面,要定期发布一些产业发展引导目录。企业家是很敏感的,政府作出引导,他们会很快跟进。”她认为,这个产业引导目录的制定、宣传要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同时,政府也应该在税收、资金方面做出鼓励,更好地引导企业回归实体经济。
政府要提高政策执行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民营企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升。对此,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钟晓晓代表认为,关键是要靠政府实际行动和政策执行来积极推动。
2011年12月26日,浙江省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并召开了浙江与央企合作洽谈会。省人大代表章根明说,通过与央企对接,借助央企力量进行转型升级是很好的路子。“比如长兴县的水泥行业,3年前,分散在各个小厂,税收仅1.1亿元。而与央企中国建材集团合作之后,2011年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8亿元。”
“通过‘傍大腕’,实现与央企‘联姻’,对民营企业发展很有意义。”杨丽华代表说,央企往往在国家战略行业占有优势,而这恰恰是民营企业所欠缺的。
“民营企业技术转型很难,可以借助央企资源,实现自身发展。”杨丽华代表认为,民企在大提升、大发展过程中,同样要结合自身实际,搞清自身定位。“不一定都要向某个行业转移,而应该结合实际,这也可能会衍生出新行业和新产业。”
“如今,生活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信息化程度还不够。”杨丽华指出,在劳动力成本显著提高的现状下,民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在省人大代表、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民营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转折点。作为以制造业为主的省份,可以从两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
一是借助品牌优势,充分利用周边省市的加工制造条件,实行产品外包。二是实现强强联合。“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资本、要素的集聚。”
在2011年12月30日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夏宝龙指出,要把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作为调整结构、稳定经济的重大举措来抓。一些代表在讨论中认为,从长远看,扩大内需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百姓福祉的根本途径。
“当前,急需挖掘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
“要让老百姓有钱敢花,除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还要加强各种社会保障,减少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与会的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