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鲁迅先生除了运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实词以外,还独具匠心,使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虚词,尤其是副词的巧妙运用,更使文章增色不少。
一、揭示孔乙己性格特征和思想根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表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虽然穿着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常穿的长衫,但是又站在柜台外匆匆忙忙、草草了事地喝酒,这在咸亨酒店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难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说明孔乙己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尽管穷困潦倒,但始终不肯正视现实,放下架子、与“短衣帮”为伍。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两个“又”字表明孔乙己的长衫脏且破,十足是丢人现眼的物件,可孔乙己却把它奉为至宝,足见其窘迫的生活处境和错误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出孔乙己一个极其重要的性格——懒惰。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总是”表明他一贯喜欢炫耀学识、自命不凡而又迂腐不堪的性格。“孔乙己没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偶然”说明孔乙己为生活所迫,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干出小偷小摸的事情,他与那些偷窃成性、幻想一夜暴富的江洋大盗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古往今来,在酒店、饭馆里最让经营者头疼的就是赊欠。孔乙己尽管经济状况不佳,但是“从不拖欠”,“定然还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可见他体谅酒店老板的难处,努力维护自身的消费形象,讲信用,这是孔乙己性格中闪光的一面。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终于”说明孔乙己已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学说,着实在书中打拼了一番,企望凭借读书出人头地。可天不遂人愿,他从封建科举制度这架进身的梯子上跌落下来,他并没有痛定思痛,调整航向,另谋生计,“将要”讨饭是他面临的困境和必然的结局。“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是孔乙己悲剧的主要根源。
二、表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凄苦的心境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时常”、“又”表明他备受生活折磨,遭到别人欺凌侮辱已习以为常了。“孔乙己知道自己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一个“只好”道出了孔乙己内心的孤苦寂寞与万般无奈。“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毫”、“极”两词写出了孔乙己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盆冷水,他十分失望与寒心。当人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由“立刻”一词可见,没有进学是孔乙己一根极其敏感的神经,稍微触及就会引起他强烈的反应。
“孔乙己长久没来了……我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来了。”一个嗜酒如命的人“长久”没到酒店来,这是一件极为反常的事情,足以说明丁举人之流心狠手辣,欲置孔乙己于死地而后快,打得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声音极低”,“极”字表明他肉体遭到严重摧残,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争辩。”以往人们揭他的丑时,孔乙己总要找些借口为自己开脱,这次断腿摆在面前,任何解释、辩白都是徒劳的,作者将否定副词与程度副词“十分”连用,说明孔乙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很”、“再”表现了孔乙己遭毒打之后内心的极度痛苦与悲哀。
三、活画出掌柜的冷酷与自私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对于酒店常客孔乙己长久没有“光临”酒店,掌柜在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才忽然想起他,其原因是孔乙己与咸亨酒店还有一笔为数不多的“往来账”。作为鲁镇一座颇具规模的酒店,十九个铜钱又算得了什么!可是掌柜总是“难以忘怀”,喋喋不休。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之后,腿下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已经可怜至极!但是贪心的掌柜见了如此模样的孔乙己,竟没有动一点恻隐之心,劈口就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作者用了四个表示反复、频率的副词“还”,活画出一个唯利是图、锱铢必较的奸商形象。在掌柜的眼里,十九个铜钱远比孔乙己的性命重要得多!
四、反映周围人物的冷漠与麻木
孔乙己饱读诗书,但没有进学,已经到了将要讨饭的地步。可左邻右舍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手来指点他、帮助他、周济他。他们都把孔乙己的遭遇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所有”、“都”两个范围副词表明孔乙己周围的人物无一例外均是无聊的看客。“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是又偷了人家东西了!’”“旁人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两个表示反复的副词“又”字,反映了这群酒客以取笑别人为乐事的病态心理。平日里孔乙己到店,掌柜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每每”鞭挞了剥削者对社会底层人物无所顾忌的玩弄与欺凌。当酒客说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原因和经过时,掌柜的毫无惊骇之情,漫不经心,竟然“也不问”,“仍旧慢慢地算他的账”,“不再”、“仍然”两词表现出掌柜对孔乙己被毒打致残的冷漠态度。文章的结尾看似矛盾,却另有深意,“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表揣度的副词“大约”与表示语气的副词“的确”并用,说明作为酒店伙计的“我”受掌柜的影响,同样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并不想去打听孔乙己的消息,但根据其长时间不到酒店以及唯一的生活出路断绝等因素判断,孔乙己必定是死了。孔乙己悄无声息地“离去”,并没有引起人们心灵上的丝毫震动,足见世态的炎凉,社会的黑暗。孔乙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多余的人物”!他在周围人的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
由此可见,作者正是通过大量看似寻常的副词,与实词有机结合,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思想的揭示。掩卷沉思,我们不得不佩服鲁迅这位文学巨匠非凡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一、揭示孔乙己性格特征和思想根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唯一”表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虽然穿着达官显贵、文人雅士常穿的长衫,但是又站在柜台外匆匆忙忙、草草了事地喝酒,这在咸亨酒店是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难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说明孔乙己具有很强的虚荣心,尽管穷困潦倒,但始终不肯正视现实,放下架子、与“短衣帮”为伍。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两个“又”字表明孔乙己的长衫脏且破,十足是丢人现眼的物件,可孔乙己却把它奉为至宝,足见其窘迫的生活处境和错误的审美观,同时也反映出孔乙己一个极其重要的性格——懒惰。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总是”表明他一贯喜欢炫耀学识、自命不凡而又迂腐不堪的性格。“孔乙己没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偶然”说明孔乙己为生活所迫,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干出小偷小摸的事情,他与那些偷窃成性、幻想一夜暴富的江洋大盗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古往今来,在酒店、饭馆里最让经营者头疼的就是赊欠。孔乙己尽管经济状况不佳,但是“从不拖欠”,“定然还清”,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可见他体谅酒店老板的难处,努力维护自身的消费形象,讲信用,这是孔乙己性格中闪光的一面。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终于”说明孔乙己已笃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儒家学说,着实在书中打拼了一番,企望凭借读书出人头地。可天不遂人愿,他从封建科举制度这架进身的梯子上跌落下来,他并没有痛定思痛,调整航向,另谋生计,“将要”讨饭是他面临的困境和必然的结局。“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是孔乙己悲剧的主要根源。
二、表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和凄苦的心境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时常”、“又”表明他备受生活折磨,遭到别人欺凌侮辱已习以为常了。“孔乙己知道自己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一个“只好”道出了孔乙己内心的孤苦寂寞与万般无奈。“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了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毫”、“极”两词写出了孔乙己的满腔热情换来的却是一盆冷水,他十分失望与寒心。当人们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时,“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由“立刻”一词可见,没有进学是孔乙己一根极其敏感的神经,稍微触及就会引起他强烈的反应。
“孔乙己长久没来了……我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来了。”一个嗜酒如命的人“长久”没到酒店来,这是一件极为反常的事情,足以说明丁举人之流心狠手辣,欲置孔乙己于死地而后快,打得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时,“声音极低”,“极”字表明他肉体遭到严重摧残,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争辩。”以往人们揭他的丑时,孔乙己总要找些借口为自己开脱,这次断腿摆在面前,任何解释、辩白都是徒劳的,作者将否定副词与程度副词“十分”连用,说明孔乙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很”、“再”表现了孔乙己遭毒打之后内心的极度痛苦与悲哀。
三、活画出掌柜的冷酷与自私
“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对于酒店常客孔乙己长久没有“光临”酒店,掌柜在中秋节前的两三天才忽然想起他,其原因是孔乙己与咸亨酒店还有一笔为数不多的“往来账”。作为鲁镇一座颇具规模的酒店,十九个铜钱又算得了什么!可是掌柜总是“难以忘怀”,喋喋不休。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之后,腿下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已经可怜至极!但是贪心的掌柜见了如此模样的孔乙己,竟没有动一点恻隐之心,劈口就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第二年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作者用了四个表示反复、频率的副词“还”,活画出一个唯利是图、锱铢必较的奸商形象。在掌柜的眼里,十九个铜钱远比孔乙己的性命重要得多!
四、反映周围人物的冷漠与麻木
孔乙己饱读诗书,但没有进学,已经到了将要讨饭的地步。可左邻右舍没有一个人肯伸出手来指点他、帮助他、周济他。他们都把孔乙己的遭遇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孔乙己的痛苦之上。“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所有”、“都”两个范围副词表明孔乙己周围的人物无一例外均是无聊的看客。“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是又偷了人家东西了!’”“旁人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两个表示反复的副词“又”字,反映了这群酒客以取笑别人为乐事的病态心理。平日里孔乙己到店,掌柜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每每”鞭挞了剥削者对社会底层人物无所顾忌的玩弄与欺凌。当酒客说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的原因和经过时,掌柜的毫无惊骇之情,漫不经心,竟然“也不问”,“仍旧慢慢地算他的账”,“不再”、“仍然”两词表现出掌柜对孔乙己被毒打致残的冷漠态度。文章的结尾看似矛盾,却另有深意,“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表揣度的副词“大约”与表示语气的副词“的确”并用,说明作为酒店伙计的“我”受掌柜的影响,同样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并不想去打听孔乙己的消息,但根据其长时间不到酒店以及唯一的生活出路断绝等因素判断,孔乙己必定是死了。孔乙己悄无声息地“离去”,并没有引起人们心灵上的丝毫震动,足见世态的炎凉,社会的黑暗。孔乙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多余的人物”!他在周围人的心目中一点地位都没有。
由此可见,作者正是通过大量看似寻常的副词,与实词有机结合,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主题思想的揭示。掩卷沉思,我们不得不佩服鲁迅这位文学巨匠非凡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