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营市技术学院是一所地处中等城市的技术类院校,学生来源于层次不同的初等中学,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学科的增加,学生的分化日趋严重。而现行的教学又是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去面对差异悬殊的教育对象,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生受不了,最后的结果势必是抓住优等生、放弃中下生。这既与教育方针不相符,又背离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学校认识到,要解决教育的普及性与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就必须正视学生智力、意志、情感等多方面的实际差异,在教学工作中确立“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即按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的层次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是组织教学的具体形式,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层次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1)对中上水平的学生要求“鼓励+全面发展”;2)对中下生或后进生提出“要求合格+全面发展”。总的宗旨是积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热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载体,课程改革是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施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同一层面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发展提供可能。
1)按学生实际水平条件层次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以及学习兴趣、意志、态度等差异,考察其本人在学习上可提高的弹性限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A类是成绩优秀、思想品德表现和纪律表现好的学生,即重点培养;C类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意志、品质表现差,纪律观念或智力有明显差异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B类是介于A类与C类之间,在学习上有很大潜力可挖掘的学生。
2)教师分层次备课和授课。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拟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作业练习,实施不同的课后辅导方法,及时分析对比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情况,要求达到互相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对A、B类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施教时要求他们把概括内容、总结知识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并通过高层次的系列题组的训练达到高层次的目标,力争对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对A类学生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即B类要求掌握大纲要求的全部知识,A类在此基础上要有适当的拓宽和提高,要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对C类的学生则进行“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式的教育与训练,争取章节过关,堂上达标。
3)适应层次教学,改革考查办法和评价办法。学校逐步改革考试方法和进行评语改革,考试分为70分的“应知应会”和40分的“拓展提高”,要求学生都掌握70分的应知应会,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掌握40分的拓展提高。进行评语改革主要是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推行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用谈话式“肯定+鼓励”的方法,明确提出要求:①以朋友的身份以谈心的方式、第二人称的笔法,给学生写一份描绘个体形象、语气亲切的评语;②给后进生写评语时,重点是挖闪光点,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达到育人的作用。
4)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施教之功,先在激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性的提问。直观形象的教具、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明确了,学生就能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自觉控制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方面去,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与学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而学会学习方法,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5)创设自学机会。课堂上,努力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知识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启发学生学会积极主动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施教之功,巧在授法。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努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学习等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
“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即按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的层次水平分成不同的等级,这是组织教学的具体形式,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层次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1)对中上水平的学生要求“鼓励+全面发展”;2)对中下生或后进生提出“要求合格+全面发展”。总的宗旨是积极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热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
课程是教育教学的载体,课程改革是整个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施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教师准确把握同一层面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发展提供可能。
1)按学生实际水平条件层次分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以及学习兴趣、意志、态度等差异,考察其本人在学习上可提高的弹性限度,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课程。A类是成绩优秀、思想品德表现和纪律表现好的学生,即重点培养;C类是学习成绩差,学习意志、品质表现差,纪律观念或智力有明显差异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差生”;B类是介于A类与C类之间,在学习上有很大潜力可挖掘的学生。
2)教师分层次备课和授课。要求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拟定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作业练习,实施不同的课后辅导方法,及时分析对比各个层次学生的进步情况,要求达到互相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对A、B类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施教时要求他们把概括内容、总结知识规律作为主要任务,并通过高层次的系列题组的训练达到高层次的目标,力争对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对A类学生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即B类要求掌握大纲要求的全部知识,A类在此基础上要有适当的拓宽和提高,要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对C类的学生则进行“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式的教育与训练,争取章节过关,堂上达标。
3)适应层次教学,改革考查办法和评价办法。学校逐步改革考试方法和进行评语改革,考试分为70分的“应知应会”和40分的“拓展提高”,要求学生都掌握70分的应知应会,而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掌握40分的拓展提高。进行评语改革主要是按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推行变第三人称为第二人称,用谈话式“肯定+鼓励”的方法,明确提出要求:①以朋友的身份以谈心的方式、第二人称的笔法,给学生写一份描绘个体形象、语气亲切的评语;②给后进生写评语时,重点是挖闪光点,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达到育人的作用。
4)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尊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施教之功,先在激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启发性的提问。直观形象的教具、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目标明确了,学生就能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自觉控制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到最重要的方面去,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与学避免了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组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而学会学习方法,又要给学生创设自学机会让他们自我探讨,学会自我发展,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
5)创设自学机会。课堂上,努力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学。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把知识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和桥梁,启发学生学会积极主动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学生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施教之功,巧在授法。指导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获得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努力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学习等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