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海南省高职院校的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海南省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对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导师制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双导师创新模式及实施的具体策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之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导师制
一、引言
经过16年的发展,海南省高职院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海南省共有11所高职院校,其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本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众所周知,起源于14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双导师教学制度,目前只局限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才开始弥补高职院校导师制教育制度的不足。例如我国学者潘煜双 指出“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享受校内外导师指导提前融入社会,提高就业机率;学者周红康曾经对研究生双导师教学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双向提高,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快的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所以因材施教的双导师教学制度,既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又可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层面。同时也为学校、用人单位节省了教育、培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性、技术型人才的大力发展。然而,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仍有地方需要研究建设,便于跟进时代的步伐。
二、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1.校内导师制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首先,高职院校中校内导师主要为为辅导员或专任教师。一位辅导员分管几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生活。例如海口某高职院校一位辅导员要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其次,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导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班建制面授。最后,海南省高职院校使用教材过于理论化,且比较陈旧。比如,大部分教材为十一五、十二五教材。
2.校外导师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首先,海南省高职院校在2+1学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生修完大学二年级理论知识后,参加第三年的实习实践课程。其次,我省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组织校园招聘会,学生可自愿进行招聘,或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由学校规定实习期,在实习结束时需要将实习周志、实习报告提交给学校进行考核评估。
3.选取双导师的实施情况。我省高职院校一般由学校进行安排辅导员或专任教师担任学生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生活、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习实践期学生自由选取单位、校外导师。学校对校外导师选取方向、人员不做具体规定要求。少部分高职院校特定专业为定岗实习。
三、海南省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海南省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迄今经历16个春秋。其办学体制基本健全,全部实行学分制,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在海南省高校中,双导师制主要运用于本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职院校的双导师制尚未成熟,出现诸多问题,需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1.校内导师教学体制不建全。第一,辅导员与专任老师分工不明确,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在调查询问过程中了解到海口某高职院校学生事无巨细均问辅导员。但是关于专业方向、专业证书考取,辅导员往往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无法正确的指导学生。第二,授课方式延续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海口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一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模拟计算寥寥无几,学生很难把握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第三,校内导师的授课方法太过单一。高职院校没有普及应用慕课、公选课、互联网+课程、云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第四,校内导师考核制度仍保留补考、清考。久疾成痨,造成学习氛围下降、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2.校外导师建设严重不足。第一,校内导师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期是由学生自己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校并不统一安排实习实践,校内导师只是收取班长反馈的相关信息。但是往往会出现学生作假、班长包庇,学生没有进行实习等情况。第二,校外管理制度缺失。由于是学生自己定实习单位、实习导师。导师的不固定,导致学生不能够系统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能不能学到技能全靠运气。第三,校外实习期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学生实践期间可能去不同的单位遇到不同的导师,校外导师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公司不予签订实习协议、安全责任书;以学校未进行担保,培养人才不固定性等理由降低学生劳务报酬。最后,校内外导师师资力量不强,在指导过程中缺少沟通。例如上课过程中理论知识涉及的一些实践事物,校内导师不知道该如何讲解,学生也不知所云。校外导师学术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实践过程的问题需要用理论来讲解时,校外导师不知如何用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行讲解。
四、海南省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的对策建议
1.校内外导师的联合筹建。校内导师应由学校在本校专业教师中组成导师组,校外导师的选取应由学校与企业或事业单位沟通,签订相应的合同,由职业型人才组建导师组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明确的选导师制度与政策。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事宜,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训场地。例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同企业共同创建汽车4S店作为实训基地、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汽车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双导师教学下的校企共赢。
2.校内外导师的指导方向要鲜明。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方向定向、职业资格证考取等相关事责;校外导师则负责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就业方向的确定等相关事责。提高學生在专业知识实际应用中的技能,明确学生职业的方向,在学生就业的迷茫期做一盏明灯。
3.学生对导师的选取流程要规范。大学一年级可以选取校内导师,指导自己的职业规划、基础专业知识。学生每学年仅有一次选取机会,没有界限可连续选取自己的导师,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需求更换导师。大学二年级开始选取自己的校外导师,由学校根据校外导师的职业性质来归纳整理教学方向,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校内外导师选取的顺序均按照学生上学年的期末成绩(40%)、思想品德(30%)、专业技能(30%)进行综合测评排名决定选取导师的先后顺序。同时学校应该组织建立评判委员会,监督导师对学生的评判。为公平起见评判委员会组成人员应采取不固定、不特指的方法进行校内筛选,每学年进行一次。 4.校内外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任务清晰,内外有别。具体实施方法应根据各个专业的方向来定,可成立实习周、实习月进行实践安排;或者开展暑期第三学期、冬季短学期的方法进行实践安排。例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太阳能专业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由校内导师进行讲解一个月的理论课程,后两个月由校内导师带队去英利集团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校内外导师要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了解实践场景,同时校内外导师进行双向沟通,并由校内导师进行总结整理,在最后一个月的校内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5.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學生可以用无线网区使用智能机、计算机与校外导师进行联网;校外导师通过开展互联网+、云课程教学讲课的方法,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与老师无障碍沟通交流。
6注重优秀师资的引进。师资的筹建可以从两方面来扩充,一方面是大力吸引硕博人才加入学校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要多招纳能够以理论与专业技能良好结合运用的双向人才。同时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要以丰厚的条件吸引更多优异的人才,例如签订劳务合同后提供安家费用、科研补助经费、调整基础工资、实施按劳分配等。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双导师制的教学制度,既为学生提供健全的教学制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同时,又能缩短培养人才的时间和成本,实现无脱轨的订单上岗,实现校企共赢和学生的顺利就业。海南省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滞后的省份,亟需在高职院校实现以双导师教学制为主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等.新编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春梅.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3]潘凌理.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
[4]潘煜双.“双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财会本科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08,20,(4 ):54.
[5]黄辰.张伟等《云计算机与智能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通信,2013,2.
[6]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
[7]王良辉.教学研究的系统观:基于“四因说”的教学研究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4,2,(39).
作者简介:王现鹏(1994—)男,河南平顶山人。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导师制
一、引言
经过16年的发展,海南省高职院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海南省共有11所高职院校,其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本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众所周知,起源于14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双导师教学制度,目前只局限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才开始弥补高职院校导师制教育制度的不足。例如我国学者潘煜双 指出“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享受校内外导师指导提前融入社会,提高就业机率;学者周红康曾经对研究生双导师教学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理论与实践的双向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双向提高,促使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快的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所以因材施教的双导师教学制度,既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与生活,又可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层面。同时也为学校、用人单位节省了教育、培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专业性、技术型人才的大力发展。然而,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导师制教育还是比较薄弱的,仍有地方需要研究建设,便于跟进时代的步伐。
二、海南省高职院校双导师制的实施情况
1.校内导师制在教学中的实施情况。首先,高职院校中校内导师主要为为辅导员或专任教师。一位辅导员分管几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的学生,并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生活。例如海口某高职院校一位辅导员要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其次,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由校内专任教师担任导师,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班建制面授。最后,海南省高职院校使用教材过于理论化,且比较陈旧。比如,大部分教材为十一五、十二五教材。
2.校外导师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首先,海南省高职院校在2+1学制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学生修完大学二年级理论知识后,参加第三年的实习实践课程。其次,我省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组织校园招聘会,学生可自愿进行招聘,或自己寻找实习单位。由学校规定实习期,在实习结束时需要将实习周志、实习报告提交给学校进行考核评估。
3.选取双导师的实施情况。我省高职院校一般由学校进行安排辅导员或专任教师担任学生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思想、生活、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习实践期学生自由选取单位、校外导师。学校对校外导师选取方向、人员不做具体规定要求。少部分高职院校特定专业为定岗实习。
三、海南省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海南省高职高专的快速发展,迄今经历16个春秋。其办学体制基本健全,全部实行学分制,运行效果良好。目前,在海南省高校中,双导师制主要运用于本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职院校的双导师制尚未成熟,出现诸多问题,需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1.校内导师教学体制不建全。第一,辅导员与专任老师分工不明确,辅导员超负荷工作。在调查询问过程中了解到海口某高职院校学生事无巨细均问辅导员。但是关于专业方向、专业证书考取,辅导员往往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无法正确的指导学生。第二,授课方式延续传统的教育方式“老师讲、学生听”,不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海口某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一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实践模拟计算寥寥无几,学生很难把握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第三,校内导师的授课方法太过单一。高职院校没有普及应用慕课、公选课、互联网+课程、云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第四,校内导师考核制度仍保留补考、清考。久疾成痨,造成学习氛围下降、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2.校外导师建设严重不足。第一,校内导师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期是由学生自己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学校并不统一安排实习实践,校内导师只是收取班长反馈的相关信息。但是往往会出现学生作假、班长包庇,学生没有进行实习等情况。第二,校外管理制度缺失。由于是学生自己定实习单位、实习导师。导师的不固定,导致学生不能够系统的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能不能学到技能全靠运气。第三,校外实习期学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学生实践期间可能去不同的单位遇到不同的导师,校外导师水平固然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公司不予签订实习协议、安全责任书;以学校未进行担保,培养人才不固定性等理由降低学生劳务报酬。最后,校内外导师师资力量不强,在指导过程中缺少沟通。例如上课过程中理论知识涉及的一些实践事物,校内导师不知道该如何讲解,学生也不知所云。校外导师学术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实践过程的问题需要用理论来讲解时,校外导师不知如何用科学的理论依据进行讲解。
四、海南省高职院校实施双导师制的对策建议
1.校内外导师的联合筹建。校内导师应由学校在本校专业教师中组成导师组,校外导师的选取应由学校与企业或事业单位沟通,签订相应的合同,由职业型人才组建导师组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学校也应该制定明确的选导师制度与政策。在此基础上,学校也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事宜,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训场地。例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同企业共同创建汽车4S店作为实训基地、三亚理工职业学院汽车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充分体现了双导师教学下的校企共赢。
2.校内外导师的指导方向要鲜明。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方向定向、职业资格证考取等相关事责;校外导师则负责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就业方向的确定等相关事责。提高學生在专业知识实际应用中的技能,明确学生职业的方向,在学生就业的迷茫期做一盏明灯。
3.学生对导师的选取流程要规范。大学一年级可以选取校内导师,指导自己的职业规划、基础专业知识。学生每学年仅有一次选取机会,没有界限可连续选取自己的导师,或者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需求更换导师。大学二年级开始选取自己的校外导师,由学校根据校外导师的职业性质来归纳整理教学方向,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校内外导师选取的顺序均按照学生上学年的期末成绩(40%)、思想品德(30%)、专业技能(30%)进行综合测评排名决定选取导师的先后顺序。同时学校应该组织建立评判委员会,监督导师对学生的评判。为公平起见评判委员会组成人员应采取不固定、不特指的方法进行校内筛选,每学年进行一次。 4.校内外导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任务清晰,内外有别。具体实施方法应根据各个专业的方向来定,可成立实习周、实习月进行实践安排;或者开展暑期第三学期、冬季短学期的方法进行实践安排。例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太阳能专业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由校内导师进行讲解一个月的理论课程,后两个月由校内导师带队去英利集团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校内外导师要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了解实践场景,同时校内外导师进行双向沟通,并由校内导师进行总结整理,在最后一个月的校内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促进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5.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學生可以用无线网区使用智能机、计算机与校外导师进行联网;校外导师通过开展互联网+、云课程教学讲课的方法,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与老师无障碍沟通交流。
6注重优秀师资的引进。师资的筹建可以从两方面来扩充,一方面是大力吸引硕博人才加入学校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要多招纳能够以理论与专业技能良好结合运用的双向人才。同时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要以丰厚的条件吸引更多优异的人才,例如签订劳务合同后提供安家费用、科研补助经费、调整基础工资、实施按劳分配等。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双导师制的教学制度,既为学生提供健全的教学制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同时,又能缩短培养人才的时间和成本,实现无脱轨的订单上岗,实现校企共赢和学生的顺利就业。海南省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滞后的省份,亟需在高职院校实现以双导师教学制为主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等.新编教育学原理[M].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春梅.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3]潘凌理.实施学分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7.
[4]潘煜双.“双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学院财会本科专业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08,20,(4 ):54.
[5]黄辰.张伟等《云计算机与智能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通信,2013,2.
[6]周红康.双导师制: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J],江苏高教,2006,5.
[7]王良辉.教学研究的系统观:基于“四因说”的教学研究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4,2,(39).
作者简介:王现鹏(1994—)男,河南平顶山人。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