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有了更多的优势。未来社会是“互联网+”的时代,各种企业活动、社会工作的开展都将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技术,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打造更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互联网+”技术也是未来大学生创业的主要依托和主攻方向。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业路径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政府主导,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其它社会组织共同支持,最终由大学生实践和落实。创业体系可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实验与实践、科研与创新的相互结合,这样一来,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就具有了无边界、多空间与多资源的特点。大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角度和更多方面的培养,这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一、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展开必须依赖于具有优势的创业平台,但不论是从创业环境来讲,还是从教育环境来讲,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都还存在很多的漏洞。首先来说,在教育方面,不论是高校所实施的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活动,都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大学生,教育方式过于落后,无法适应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具备创业水准;其次,是因为政府对“互联网+”时代的不了解,所出台的政府和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例如没能对“互联网+”经济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和控制。
二、“互联网+”的融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影响
(一)“互联网+”为大学生培养提供新方式和新渠道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育,当代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求新、求异,追求教学方式和模式上的新意,追求人才培养上的创意,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和新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教育平台、革新教育内容。
(二)助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有了时效性,与传统教育相比,“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脱离教室的限制,学生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而当今90后的大学生求新心切,喜欢新事物,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正好迎合了“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时代下,事物的更新速度快点,技术创新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要保证各阶层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就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开拓教育渠道,完善教育平台。
三、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策略
(一)发挥政府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中的主导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模式应当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创业模式,而政府在这一层面则主要起到一个主导作用。首先来将,政府应当不断的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保持“互联网+”经济环境的秩序,约束个体行为,保持“互联网+”经济环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作,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其次,是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经济、行政、资质审核等多个方面;其次,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管理部门,维持创业秩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和帮助;最后,应围绕促进“互联网+创新创业”,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
(二)加快主阵地“高等院校”的“互联网+”教育改革速度
微课、慕课、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等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大学生们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教育魅力,“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在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高校必须依据时代特点,转变人才培养策略,实施新的教育方式,整理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和中心,展开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了解。
(三)“互联网+”创业实践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必须要加深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设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学生要紧紧抓住机遇,形成“互联网+”的思维习惯,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知识,既要保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克服创新创业路上的各种困难,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努力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随着大学教育普及程度的加深,我国大学生数量日益增长,国内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针对就业环境问题,国家要不断的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维持大学生创业环境,带动创业热情,社会其它阶层也要为大学生創业实践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松美;文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5):143-144.
[2]栾洪波.分析新常态“互联网+”融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106-107.
[3]文继权.“互联网+”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166-167.
作者简介
齐同镜,男,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1994年出生,学历:本科。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业路径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政府主导,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其它社会组织共同支持,最终由大学生实践和落实。创业体系可以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建立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实验与实践、科研与创新的相互结合,这样一来,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就具有了无边界、多空间与多资源的特点。大学生也可以得到更多角度和更多方面的培养,这对于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一、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展开必须依赖于具有优势的创业平台,但不论是从创业环境来讲,还是从教育环境来讲,我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都还存在很多的漏洞。首先来说,在教育方面,不论是高校所实施的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活动,都难以培养出具有较高创业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大学生,教育方式过于落后,无法适应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其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不具备创业水准;其次,是因为政府对“互联网+”时代的不了解,所出台的政府和制度不符合时代要求,例如没能对“互联网+”经济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和控制。
二、“互联网+”的融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影响
(一)“互联网+”为大学生培养提供新方式和新渠道
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教育,当代人才的培养,必须要求新、求异,追求教学方式和模式上的新意,追求人才培养上的创意,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潜力的挖掘。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和新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教育平台、革新教育内容。
(二)助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有了时效性,与传统教育相比,“互联网+”模式下的教育脱离教室的限制,学生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而当今90后的大学生求新心切,喜欢新事物,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很强,正好迎合了“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互联网+”时代下,事物的更新速度快点,技术创新速度也非常快,所以,要保证各阶层的教育工作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就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开拓教育渠道,完善教育平台。
三、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策略
(一)发挥政府在“互联网+创新创业”中的主导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模式应当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创业模式,而政府在这一层面则主要起到一个主导作用。首先来将,政府应当不断的完善行业法律法规,保持“互联网+”经济环境的秩序,约束个体行为,保持“互联网+”经济环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运作,良好的创业环境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其次,是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政策支持,包括经济、行政、资质审核等多个方面;其次,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管理部门,维持创业秩序,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和帮助;最后,应围绕促进“互联网+创新创业”,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
(二)加快主阵地“高等院校”的“互联网+”教育改革速度
微课、慕课、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等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中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大学生们也深切的感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教育魅力,“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在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高校必须依据时代特点,转变人才培养策略,实施新的教育方式,整理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的人才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和中心,展开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了解。
(三)“互联网+”创业实践
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必须要加深对“互联网+”技术的了解,提高自设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大学生要紧紧抓住机遇,形成“互联网+”的思维习惯,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知识,既要保持目标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克服创新创业路上的各种困难,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努力促进个人的职业发展。
结束语
随着大学教育普及程度的加深,我国大学生数量日益增长,国内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重,针对就业环境问题,国家要不断的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并出台的相关的政策,维持大学生创业环境,带动创业热情,社会其它阶层也要为大学生創业实践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松美;文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05):143-144.
[2]栾洪波.分析新常态“互联网+”融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8):106-107.
[3]文继权.“互联网+”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166-167.
作者简介
齐同镜,男,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1994年出生,学历:本科。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