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集成平台的建设能够使得不同数据库过于孤立的问题得到解决,而当前在开发集成平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管理模式,结合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包括集中、分布、集中与分布相结合三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高校来说,第三种管理方式更加适合,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并且能够使数据的共享更加便利。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综合信息系统;系统集成;数据分布管理;数据共享
引言
高校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导致信息过于分散,在管理用户信息时难度较高,因此需要建设集成平台,进而对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同时还要确保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能够相互独立,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且需要充分发挥分布式数据库的作用。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文中所给出的建议可对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数据管理模式
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主要可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下面就作详细介绍。
(一)数据集中管理
如果数据的存储较为集中,就可运用集中管理模式,并且该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并不仅限于一个数据库,可同时管理多个数据库的信息,该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专业性较强,即在管理过程中所配备的是此方面的专职人员,因此能够使数据的处理质量得到保障。第二是规范性较强,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安全管理及备份管理等多个方面,能够避免出现数据遗失等问题。但该管理模式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系统内容较多,增加了服务器的负担[1],管理起来难度较大。第二,操作人员责任意识较低,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第三,数据的存取过于频繁,进而导致存取效率较低。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权衡好该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否则就可能会对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二)数据分布管理
分布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存储于不同设备中的数据信息,并且各子系统均有相对应的存储设备,因此需要通过网络加以连接,确保各子系统之间能够顺利进行交流[2],这就需要运用分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原则性较强方面,即使用人员有管理数据的职责,这样能够增强数据使用人员的责任心。而缺点则主要体现在该模式重点关注的是数据在业务方面的具体应用,而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缺陷,并且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因此容易出现数据遗失的问题。同时,在通信过程中也较为复杂。
(三)集中/分布管理
该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经过明确划分的子系统,并且不同子系统均有相对应的用户群与职能域。另外,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可针对用户群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如果存在多个用户群,系统就可选择集中管理模式,如果只存在一个用户群,系统就可选择分步管理模式[3]。第二,系统能够结合数据信息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例如在管理统计和事实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分别采用的是集中与分布的管理模式。因此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多种要求,并且可自主进行管理模式的选择,因此灵活性较强。
二、集成管理方案
集成平台中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间尽管关联性较强,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互不干扰,能够互相独立。另外,结合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来看,其首先成功开发出了子系统,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在信息方面的具体需求来建设集成系统。并且各子系统所对应的数据信息均是互相独立的,各子系统需要进行自主管理。另外,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性,在系统集成方面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分布管理模式,进而确保各子系统的独立性,同时还可将一些能够共享的数据展示于集成平台中,平台就可对这类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各系统间互相干扰,同时还能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及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管理模式的实现
为了充分发挥集中/分布管理模式的优势,确保不同系统内的数据信息能够保持一致,必须合理应用分布式数据库,其指的是一种分散式的服务器,具有存储及运算等多种功能。具体来说,该类型数据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据以分散的形式储存在多个站点上,并且不同站点之间可进行连接[4]。第二,数据尽管较为分散,但在逻辑方面整体性较强,可实现数据的共享。第三,不同数据均有对应的站点,而各站点均采用的是自主管理的模式,并且能够自动完成数据信息的处理。第四,数据在逻辑、物理及分布等多个方面完全独立。第五,该类型的数据库具有自治功能,并且可对各站点进行协调与控制。因此,为了确保集中/分布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合理应用该类型的数据库,进而顺利实现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四、数据共享策略
从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来看,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主要指的是用户信息,并且数据信息的封闭性较强,全部集中于同一个数据库中。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总系统与子系统能够保持一致。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在复制过程中需要选择多副本复制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信息的共享更加方便,同时还能避免出现信息遗漏的问题。另外,高校的用户信息更新频率较快,为了避免子系统与总系统产生偏差,在复制过程可选择合并复制的方式。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服务器负担过重,需要另外配置小型服务器,这样就能够使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使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更加便利。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信息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存储过于分散,并且不同子系统间缺乏联系,导致数据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因此当前需要通过建立集成平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钱晓红,谢素萍.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7(11):107-112.
[2]鲍丽红.高校综合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数据管理模式[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5,13(3):173-175.
[3]孙秋瑞,陈平,黄洛颖.浅谈高校校务管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69-74.
[4]蔡云红,张建勋,田俊峰.浅析校园网络环境下异构数据库的集成与分布式查询[J].广西师范大学学報(自然科学版),2014,(17):112-114.
(作者单位:北京创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高校综合信息系统;系统集成;数据分布管理;数据共享
引言
高校的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导致信息过于分散,在管理用户信息时难度较高,因此需要建设集成平台,进而对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同时还要确保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能够相互独立,这就需要运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并且需要充分发挥分布式数据库的作用。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且文中所给出的建议可对此方面的研究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数据管理模式
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主要可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管理模式,下面就作详细介绍。
(一)数据集中管理
如果数据的存储较为集中,就可运用集中管理模式,并且该模式在管理过程中并不仅限于一个数据库,可同时管理多个数据库的信息,该管理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专业性较强,即在管理过程中所配备的是此方面的专职人员,因此能够使数据的处理质量得到保障。第二是规范性较强,主要体现在数据的安全管理及备份管理等多个方面,能够避免出现数据遗失等问题。但该管理模式同样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系统内容较多,增加了服务器的负担[1],管理起来难度较大。第二,操作人员责任意识较低,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第三,数据的存取过于频繁,进而导致存取效率较低。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权衡好该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否则就可能会对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阻碍。
(二)数据分布管理
分布管理主要针对的是存储于不同设备中的数据信息,并且各子系统均有相对应的存储设备,因此需要通过网络加以连接,确保各子系统之间能够顺利进行交流[2],这就需要运用分步管理模式。具体来说,该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原则性较强方面,即使用人员有管理数据的职责,这样能够增强数据使用人员的责任心。而缺点则主要体现在该模式重点关注的是数据在业务方面的具体应用,而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缺陷,并且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因此容易出现数据遗失的问题。同时,在通信过程中也较为复杂。
(三)集中/分布管理
该管理模式主要针对的是经过明确划分的子系统,并且不同子系统均有相对应的用户群与职能域。另外,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可针对用户群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如果存在多个用户群,系统就可选择集中管理模式,如果只存在一个用户群,系统就可选择分步管理模式[3]。第二,系统能够结合数据信息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例如在管理统计和事实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时分别采用的是集中与分布的管理模式。因此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多种要求,并且可自主进行管理模式的选择,因此灵活性较强。
二、集成管理方案
集成平台中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间尽管关联性较强,但在一定程度上又互不干扰,能够互相独立。另外,结合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来看,其首先成功开发出了子系统,进而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在信息方面的具体需求来建设集成系统。并且各子系统所对应的数据信息均是互相独立的,各子系统需要进行自主管理。另外,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性,在系统集成方面主要采用的是集中/分布管理模式,进而确保各子系统的独立性,同时还可将一些能够共享的数据展示于集成平台中,平台就可对这类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各系统间互相干扰,同时还能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及系统的管理效率。
三、管理模式的实现
为了充分发挥集中/分布管理模式的优势,确保不同系统内的数据信息能够保持一致,必须合理应用分布式数据库,其指的是一种分散式的服务器,具有存储及运算等多种功能。具体来说,该类型数据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据以分散的形式储存在多个站点上,并且不同站点之间可进行连接[4]。第二,数据尽管较为分散,但在逻辑方面整体性较强,可实现数据的共享。第三,不同数据均有对应的站点,而各站点均采用的是自主管理的模式,并且能够自动完成数据信息的处理。第四,数据在逻辑、物理及分布等多个方面完全独立。第五,该类型的数据库具有自治功能,并且可对各站点进行协调与控制。因此,为了确保集中/分布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合理应用该类型的数据库,进而顺利实现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四、数据共享策略
从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来看,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主要指的是用户信息,并且数据信息的封闭性较强,全部集中于同一个数据库中。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确保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确保总系统与子系统能够保持一致。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在复制过程中需要选择多副本复制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信息的共享更加方便,同时还能避免出现信息遗漏的问题。另外,高校的用户信息更新频率较快,为了避免子系统与总系统产生偏差,在复制过程可选择合并复制的方式。除此之外,为了避免服务器负担过重,需要另外配置小型服务器,这样就能够使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够使信息的共享与管理更加便利。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的信息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数据信息的存储过于分散,并且不同子系统间缺乏联系,导致数据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因此当前需要通过建立集成平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钱晓红,谢素萍.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与完善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7(11):107-112.
[2]鲍丽红.高校综合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数据管理模式[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15,13(3):173-175.
[3]孙秋瑞,陈平,黄洛颖.浅谈高校校务管理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3):69-74.
[4]蔡云红,张建勋,田俊峰.浅析校园网络环境下异构数据库的集成与分布式查询[J].广西师范大学学報(自然科学版),2014,(17):112-114.
(作者单位:北京创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