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揭秘蛇村蛇产业

来源 :当代致富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德清县有一个小村子,名叫子思桥,是个风光如画的江南水乡。可奇怪的是,外人一提起子思桥村就充满了敬畏和恐惧。许多外村人甚至不敢轻易踏入一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个小村庄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吗?
  今年2月,记者来到了子思桥村。与常见的鸡犬相闻之声不绝于耳的农村不同,这里很少见到猫狗之类的小动物,就连飞鸟也很少从村子上空飞过。整个村庄异常静谧,让初来乍到的人们不禁感到一丝恐惧……秘密究竟隐藏在哪里呢?
  子思桥村的面积不超过2平方公里,总共才有170户人家,可是最多的时候村里却有30075条蛇,其中有几十万条是一般人谈之色变的剧毒蝮蛇和眼镜蛇!这样的话,村民们的生活岂不是危险重重吗?
  蛇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它的种属随地域、气候、环境而各异,世界上现在大约有2200种蛇类。蛇的全身布满鳞片,时不时吐着信子,让人看了毛骨悚然。蛇虽然一直被人们喻为危险而可怕的爬虫,但是,蛇类对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些年,一些地方鼠害频繁发生,原因之一就是野生蛇类的种群数量在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蛇类,国家已经把43种蛇类列入了《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占我国全部蛇种类的21%。既然蛇属于被保护的野生动物,那么子思桥村为什么会出现几百万条蛇?到底是谁把蛇带进村庄的呢?
  这还得从一个叫杨洪昌的人说起。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子思桥村是德清县出了名的穷村子,老杨一家也是有名的困难户,而且老杨还患有强脊椎炎。为了治病求医,老杨几乎走遍了县里的各大医院。可医生告诉老杨,这种病是一种慢性病,很难根治。医生对杨洪昌的病痛也是爱莫能助,只是建议他食用一些抗风湿的蛇类试试。但在当时,蛇作为一种十分稀少的中药材,价格十分昂贵。为了治病,老杨不得不冒险去野外捕蛇。
  一开始老杨也很害怕,只能抓一些无毒蛇,有毒的蛇都不敢抓。可捕蛇时间久了,老杨逐渐掌握了其中的窍门,捕到的蛇也越来越多。除了能满足自己食用外,他还将多余的蛇卖给收购药材的小商贩。
  后来,杨洪昌病情有了好转,而且还靠卖蛇赚到了钱。村子里的一些人也纷纷放弃了农活,专门学老杨从事捕蛇。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他们能捕到的蛇越来越少了。
  2003年7月,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发出通知,对进一步规范陆生野生动物的猎捕、驯养、繁育和经营利用作出了规定。此后,国家林业局又发布了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按照上述规定,蛇类不能以经营餐饮的方式进入市场,但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制药,目的是用有限的蛇类资源去保障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大的领域。这让老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事情到这一步开始有了转机。过去老杨是一个单纯的捕蛇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抓来再说。现在,他有了环保意识,打算自己养蛇,一来可以保护野生资源,二来可以实现产业化、做保健品赚钱。在老杨看来,这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野外资源保护的压力,同时还是保障人们对蛇类资源需求的长远之策。
  2003年底,杨洪昌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自家地里建起了一个养蛇场,又买了4万条种蛇,其中还有几千条剧毒蝮蛇和眼镜蛇。经过杨洪昌几个月的精心照料,蛇的产卵期到了,这让杨洪昌兴奋不已,看着白花花的蛇卵,杨洪昌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为了能让蛇卵顺利孵化,杨洪昌还模拟蛇洞的环境,用泡沫箱铺上潮湿的沙土做成了蛇洞。
  由于人工养蛇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规模化生产,加上当时市场上对蛇制品的需求量很大,杨洪昌靠养蛇一下子成了村子里的富裕户。这让很多村民开始效仿他,都纷纷找他学习养蛇技术,杨洪昌也是手把手地教他们。渐渐地,村里养蛇的农户越来越多。子思桥村也发展成为“中国第一蛇村”。
  现在,村里又和浙江大学签订了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合作项目协议,围绕珍稀蛇类人工繁育与生物制品开发进行研究。同时,合作双方还将建造标准化蛇类繁育场,成立浙江大学德清蛇类研究中心,使这个“中国第一蛇村”成为全国最大的蛇类养殖科研中心。短短几年时间,子思桥村已经放生了20万条蛇。而蛇产业的发展,每年都能给他们带来200075元的利润。
其他文献
个性化定制风潮大热    目前,个性化定制作为一种全新的礼品经济模式,风行欧美,也正成为我国时下流行的网站服务。它是用设计软件把图片和产品结合在一起,让用户看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北京万人迷个性定制网已在全国各地展开个性化定制服务,针对每个人的需求,为其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包括日用品、饰品、家居装饰品等,比如把网上下载来的图片印制成鼠标垫、拼图、家居用品、钥匙扣、DIY个性杯子、水晶彩像工艺品、平面
期刊
竹鼠是一种什么鼠?如何通过它赚钱?在广西阳朔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养殖竹鼠,其中养殖竹鼠最成规模的是一个名叫罗弦的人。想必这人一定有很多年的养殖经验了,谁成想。他只是一个毕业才一年多的大学生。在城里打工不成刚刚回到老家创业的毛头小伙子。面对记者。罗弦却说,他是被逼出来的。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普益乡,当地村民常常能够在野外看到一种叫竹鼠的小动物。竹鼠本来是野生的,但一个叫罗弦的人却把4
期刊
林之源。浙江永嘉人,1956年5月18日出生在广西临桂,幼名弘学,字半溪,号石门山樵,冷香居士。现代国学探索者。在理学、佛学,儒学、道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又能国画,书法治印,爱好诗赋。通乐理。会操琴。同时也是一位隐士。他平生致力于读书,研究。名声却远扬四方。有媒体称他为“千年国粹,一代儒雅”。    林之源先生祖籍浙江温州,生于儒医世家,曾客居沪上多年,惬意而自在。他毅然舍弃原有的富足生活而归隐泉
期刊
浙江省常山县的汪雨华在杭州打工期间,认识了一个女青年,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徐桂英。徐桂英当时在一家美容院打工,谁也没有想到徐桂英在美容院打工的经历却成就了汪雨华后来的创业——卖山鸡。更令人好奇的是汪雨华这个小伙子的山鸡生意怎么和一般只有女人出入的美容院扯上关系呢?    在浙江省常山县千家排水库旁边有一间废弃多年的变电所,从外观来看,这里除了几间空房子之外一无所有。2年前,一个人用每月2000元的租
期刊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陇中高原一带的传统民歌形式。近年来,有这样一首“花儿”被传唱在甘肃大地上:“站在高山看平川,平川有个培训班。培训经纪人真干散。甘肃方言。非常优秀之意)。农民心里好喜欢。”这首“花儿”所歌颂的。正是对活跃在当地城乡的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传神写照。  在甘肃,目前有600万农户从事着农产品经营。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不对称。农产品购销两难、农民生产经营“单打独斗、散兵作战”和组织
期刊
产品的过度包装。会造成极大的浪费。也曾一度遭到过非议,比如过度包装的月饼等。与之相反,有些产品恰恰因为缺乏包装,反倒很吃亏,卖不上价钱。辽宁沈阳市于洪区的佟庆富,多年来坚持在品种上追求新奇特,踏踏实实地靠养殖特种鱼为业。后来他发现这招不管用了。于是他想到要给活鱼做包装。    佟庆富有一个面积为400亩的养殖场,养着鲟鱼、胭脂鱼等十几种名贵鱼。几年下来,赚了不少钱。很多人看到佟庆富赚钱了也跟着养了
期刊
在浙江温州西雁山脚下。有一个叫石桥村的小村庄。农民每天都会在村头支上煎锅。现场加工一种叫豆腐鲞(xiang)的豆制品。但也许这些村民们没有想到,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实现着一个叫潘冬兰的人所设计的营销谋略。    泽雅镇石桥村是温州西部的一个山区村,每天清晨6点,温州市西雁山脚下的一家小豆腐店就热闹起来。有的人是来批发新鲜豆腐,有的是来买豆腐鲞。仅仅半个小时,小店的1000公斤豆腐就全都卖完了。凡
期刊
继上期的《农产品经纪人解惑篇》刊登后,一部分读者来电来函提出,既然有经纪人的基本问题解答,也希望能看到相关的合作社问题荟萃。本期汇集了读者提出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希望会对关心合作社发展的读者有所裨益。    什么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
期刊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的人吃饭时都有喝汤的习惯,到了秋冬季节喝羊汤的就更多了。羊汤好喝。但是熬羊汤却很麻烦。现在这个麻烦已经解决了。镇上兴起了专业的熬汤族,客人可以在羊汤馆喝,也可以打包带回家喝,这种打包卖的羊汤在临泽镇逐渐掀起了一股热潮。    在江苏高邮的临泽镇,问起一个人的名字,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可是说起“王四瘪子”这个绰号,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王四瘪子”,本名叫王步荣,他最擅长的就是做
期刊
香蕉是大宗高效经济作物,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在我国以广东、海南等地为主产区。香蕉不仅对温度要求很高,而且需水量也大,对土壤要求较为严格。香蕉的这些习性,决定了香蕉的生长范围被限制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有限区域内,也使得适种区域外的农民只能“望蕉兴叹”,那么香蕉较高的经济价值能不能使更多地域的农民从中受益呢?  走进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宫村的温室里,记者不仅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更被眼前的美景给惊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