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培育:让课堂生动而温暖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始终认为,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灵魂,可促进师生之间相互悦纳、共同成长;也始终相信,向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能使品德课堂生动起来,充满人性的关怀和温暖。
  
  缘起:在无痕中漫润
  
  教师是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对接者,是课程实施的形象大使。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兴趣、经验、情感、心灵的对接,所以,教师要把它视为一段美好的生命体验,用爱心和智慧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美好的“缘”,使教学产生超出预设的溢出效应,从而把课堂带向“阳光地带”、“动感地带”、“情感地带”。
  
  [案例1]
  那天是我担任品德专职教师后第一次进教室。捧着一本崭新的教科书,我笑意盈盈地提早站在了一(3)班教室门口,看到了48张陌生而可爱的小脸。
  第一堂课的内容是《手拉手,交朋友》。几句开场白后,我问孩子:“我们打个招呼好吗?你想用什么方式和我这个新朋友打招呼呢?”一些学生着急地举起手来,一些学生更是天真地晃动着小脑袋朝我笑笑,还有一些学生迫不及待地喊起了“老师,您好”。
  “哎呀,可不能乱套了!”心里想着,我赶紧说:“好好好,老师感觉到了你们的友好。但是,可不可以有秩序地一个一个来呢?这样好让老师看清楚、听明白。愿意和我打招呼的举起小手吧!”总算,他们都很配合,课堂又恢复了秩序。于是,我得到了更多纯真的问候。
  “老师,你好,我叫章欢。你叫什么名字呀?”小家伙真厉害哦,除了问好,还开门见山问起老师的大名来。“不错,你会用语言和我打招呼。”我还之以问候,并轻轻把名字告诉了他。他心满意足地笑着坐下了,我想,其他学生大概也学会了这一招。
  “老师,我想和你拉拉手,可以吗?”这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她大大方方地伸着小手。我怎么会拒绝呢?“这方式好!拉拉手,大家是朋友,”好几个学生争相举手,课堂活跃起来,但依然有序。我说:“握手是最常用的交往方式,你们都懂得用握手来跟老师打招呼了,真好!还有其他表示友好的方式吗?”
  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冲我甜甜地笑了一下,并保持着那个姿势。我说:“呀,你这个招呼真甜!老师的心里暖暖的。大家知道她是怎么跟老师打招呼的吗?是的,微笑。微笑是有魔力的,它能使人和人的心更贴近,能让我们更快乐!赶紧和你的同桌试试,互相来个甜甜的微笑吧。”孩子们开心地照做着。
  “打个招呼,学问还真多。你还知道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吗?”见他们一时迷惘,我只好给予小小的提示。我不露痕迹地轻轻地走到一个孩子身边,友好地揽住他的肩膀,笑着问他:“你知道吗?”这时旁边有几个学生像是忽然想起什么,举起小手来。
  一个学生腼腆地笑着说:“很要好的朋友,可以抱一抱的。”我如获至宝,放大了声音对他说:“是啊!那你愿意和老师做很要好的朋友吗?我可以抱一抱你吗?”在许多孩子的注视中,我夸张地给了他一个拥抱。
  此时,教室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一份温情。在这份温情中,有学生对新老师的喜爱,有老师给他们的“宠爱”,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爱。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有爱就有精彩。
  在这一刻,因为这特有的方式,全班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了这个快乐的大家庭。他们乐于和老师交往,乐于和同伴交往,了解了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体验到了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对于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对于孩子们已经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来说,也将是个美好的开端。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和孩子们简简单单、无拘无束的对话中,感受到的是幸福和快乐,得到的是心底最深处的感动,清新隽永、回味无穷。
  
  孕育:在过程中积淀
  
  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观强调:德育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心灵碰撞的过程,是心与心对话的过程。我的理解是,在教学过程中积淀与孩子们的情感,使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充分的孕育和生长,教师就可以把自己对教材的感悟融入教学,使课堂氛围自由、活泼,让孩子们鲜活的生命焕发异彩。
  [案例2]
  今天教学《眼睛与耳朵的诉说》,因为前一节课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许多保护眼睛和耳朵的学问,触类旁通,这节课聊到“鼻子”时,便产生了一个精彩的生成。
  师:能说说我们的鼻子平常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吗?
  生1:出血!我的鼻子出了好几次血。
  生2:是的,出血,我也出过。
  师:那你知道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吗?
  生:我们吃的蔬菜少,鼻子就容易出血了。
  (好家伙,让我眼前一亮!)
  师:是啊,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维生素,毛细血管相对来说就有些脆弱了。
  生:用手指抠鼻孔,会把鼻子抠出血来的。
  师:是啊,抠鼻孔可不是好习惯哦!
  生:有一次,我烧到40度,鼻子就出血了,妈妈说是因为太热太干。
  师:哦,鼻子出血的原因真多呀!
  生:鼻子吃了重力就会出血的。我上次被人打了一拳,就出了好多血呢。
  生: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鼻子碰到地上了,也要出血。
  师:鼻子吃了重力喽!
  生:如果撞到什么地方,也是一样。
  师:不错。听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想起小时候的事来。那年我还只有四五岁,刚好长到齐爸爸腰这么高。有一次,爸爸正在使劲用手捣着什么,我想走过去看看,爸爸没看见我,他的手肘重重地撞上了我的鼻子(配以手势演示)。我可怜的鼻子啊,血马上出个不停……
  生(着急地喊起来):赶快用棉花塞住鼻孔!
  师:是啊,要赶快止住鼻血。你们有好办法吗?
  生:要用冷毛巾敷在这里。(用手指额头)
  师:好办法,敷上冷毛巾可以让血管收缩,血流得慢些。
  生:左边鼻孔出血,就把右手举过头顶。
  师:这是奶奶告诉你的“祖传秘方”吗?
  (他开心地笑了)
  我们就这样,互相接茬、互相勉励。在那十多分钟的时间里,我内心充盈着幸福感,这是我两周以来在固为流感而经常有人缺席的课堂中找到的久违的幸福感。
  上述案例中,这番快乐、充实、和谐的对话,既来自于话题本身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又来自于对话过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挖掘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往往能成就课堂中的精彩;而教师的平等参与以及给予学生的欣赏和鼓励,也能让孩子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培养。课堂因此而更加生动,老师的心也因此和孩子愈加贴近。
  
  收获:在分享中温暖
  
  美好的课堂上,不仅是教师唤醒学生的兴趣、经验和情感,有时也是学生给予教师的一份源源不断的激情,彼此感动、相互促进,使师生关系的培育更加巩固,使课堂中的每一个成员倍感温馨和暖意。
  [案例3]
  《送给新年的礼物》是学期末一课。教学中有“为同学喝彩”的环节。我们一起拟出“卫生星、乐学星、健康星、爱心星、劳动星、创新星、智慧星”等称号,孩子们先在小组内讨论准备将明星卡送给谁。组织交流时,我要求说清将“××星”送给同学的理由,孩子们积极性高涨。
  生:我觉得“乐学星”应该送给×××,她每一次上课都特别认真,做作业很细心的。
  师:她快乐地学习,也定能快乐地进步。那我们一起把“乐学星”送给她吧。
  (全班同学在我的带动下一起有节奏地喊着:乐学星,×××!)
  生:我想把“劳动星”送给×××,他每天放学时都会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连边上也能注意到。
  ……
  (我认真地听着,感到很欣喜,孩子们既看到了同伴的长处,又能积极运用比较恰当的语言进行评价。此时,一个小女孩的回答让我十分惊讶。)
  生:我觉得“爱,心星”要送给陆老师。因为陆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和我们一起学习,教给我们知识,还常给我们讲故事,我们很喜欢陆老师的。
  (内心有暖流涌动。我定了定神,听到了更多孩子快乐的应和声。)
  生:我同意,因为陆老师在我们不乖的时候也不凶,而是给我们好好地讲道理,我喜欢陆老师对我们好。
  (呵,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我就“照单全收”喽。)
  师:那好吧,陆老师谢谢大家,也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爱心满满、快乐多多。
  (我笑着鞠了一躬,随即听到了有节奏的拍手声:爱心星,陆老师!)
  此时,温暖的感受特别真切。一个学期以来,我与孩子们在课堂中的交往和交流历历在目、声声在耳。此时的感动,不仅来自孩子对我的表扬,来自那一颗闪亮在我们彼此心中的“爱心星”,更来自孩子们对爱的感受、对爱的表达,这是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我也相信,我与孩子们情意相融。
  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在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课堂中,师生彼此的心灵都敞开了温情的怀抱,感受到更多的平等和愉悦,共同发现美丽,共同创造奇迹,让师生关系得到巩固和升华。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郑立平:  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创始人,全国十佳班主任,教育部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辅导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  于洪飞老师持续不断地学习,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许秉红老师咬定反思创新,拥抱了明亮的月儿;肖盛怀老师坚持读书思考,用写作盛开了自由的花……读着几位优秀青年班主任用真情和智慧凝聚成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甘平庸孜孜以求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他们执着地行走在教育追梦路上激情澎湃
第一次认识唐云增老师,是在2004年3月。当时,我应邀参加全国班集体研究中心在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举办的“全国班集体建设实验班理论研讨会”。那次会议特邀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作专题报告。魏老师做报告的那天,由唐老师主持大会,他讲话的内容我已记不起了,但他充满激情的神情和话语,却激起了全场听众对魏书生老师的崇敬之情。廖廖数语,全体代表却数次鼓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我对唐老师还不了解,但我
选择《秒的认识》作为校内研讨课是种偶然,可就是这个偶然,让课堂充满体验的味道。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说过:“说学生能懂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数学的意义,用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解读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想这样的课堂孩子一定会乐于参与,这就是课堂的魅力。  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懂得珍惜时间。从幼儿园开始,大部分孩子都接受过要珍惜时间的教育,可是对于时间的流
新建学校大都环境优美、设施一流,但往往缺乏内涵。美国教育家伯尔凯说: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学校文化是“学校之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内驱力。引领新办学校发展的最佳路径就是以文化滋养学校,用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为此,张家港市白鹿小学从创办之日起,就着手进行了学校文化培植的实践和探索。    一、提炼学校精神    白鹿小学创建于2007年,是适应城市快速发展而建的新区
博雅思想,源自古希腊时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当前的博雅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均衡知能、深厚人文素养以及优雅气质的普适性的教育理念。但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这些实践大多止于“经典诵读 礼仪教育”的简单模式,抑或直接照搬针对预科和本科学段的博雅教育做法,未形成符合基础教育阶段的
当今社会日趋开放、多元,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孤立于环境之外。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通过积极构建区域育人网络,使学生在和谐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多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教育指导中心注意发掘区域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新时期区域育人网络的构建,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中展示风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科学体系,形成教育合力   
观点  牛丽玲:论道德教育的公私观    牛丽玲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8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历来注重公与私的区别,崇“公”而抑“私”。把“私”作为人类的天敌而“斗私”“灭私”。“私”成了万恶之源。这种否定私心的道德教育容易使学生从小就陷于一种无法自拔的原罪感。当行动和信念存在巨大落差时,学生就会感到茫然和失落,从而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缺乏自尊和自信的心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私
赵秀文: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分析    赵秀文在《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8期撰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困境。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本质应有之义,但目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却陷入了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这主要表现为:作为大背景的社会面临着“被标榜的道德”与“被放弃的道德”相背离的困境,学校道德教育中“热情的口号”与“落寞的实践”的悬殊,道德教育自身“政治性”“教育性”“道德性”的博弈,教育
去年下半年,瑞典整个社会都在进行一次社会问题的大讨论,而讨论的起因只是一个男孩的八岁生日。  莫尔就读于瑞典南部一个小镇上的慕斯皮丽兹小学。去年6月的一天,是莫尔的八岁生日。这天,按照传统,莫尔可以在上课时分发他的生日邀请函,邀请同学去他家参加生日派对。这天在课堂上,莫尔捧着一堆请帖逐个发放。细心的老师发现,有两个男孩没接到请帖。老师马上报告了校方管理层。  没多久,校方就没收了莫尔发出的全部邀请
挫折磨砺法,指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克服挫折、战胜挫折,从而锻炼意志、提高挫折耐受力的一种方法。挫折教育不是仅仅让孩子吃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战胜挫折,从而形成自信、乐观的品格。  故事分享:考研风波  2003年,我报考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平时,在商量大人事情的时候,我常常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这次报考的事也不例外。复习期间,孩子俩常用“祝爸爸成功”之类的话鼓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