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而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即“以学习小组作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互动协作的方式,共同讨论、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鼓励、承担责任、平等参与,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道德经验,实现道德水平的提升。现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及遇到的问题与对策作一简要论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分组与分工两个环节。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遵照“异质”分组原则,在摸清并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坐在前后座位上。分组的作用是使组内学生之间的个性、能力互补,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分工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2、导入阶段
导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首先,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接着,指导预习合作学习的内容。预习时,教师提出预习的目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勾划出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确定指导合作学习的针对性。
3、探究阶段
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共同探究。第一,组织讨论。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交流学习经验,总结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巡回检查各组的讨论,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以备有针对性地点拨。第二,小组展示。让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第三,师生点评。可以先让学生点评,后教师点评,点评要繁简得当,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第四,鼓励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总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总结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要善于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给以解答。总之,教师要善于总结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与“满堂灌”教学方式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新课改的浪潮里,多数教师都乐意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在施行过程中,几个学生合为一组学习,但实质上合而不作,没有达到共同研究,各抒己见。没有达到人人有作为,个个有进步的效果,没有形成一种真正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围绕教学内容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大都是停留在讨的层面上,即寻求问题的答案或回答问题,很少提出质疑,很少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辩论。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阶段的师生点评时,往往出现屏蔽现象,即学生停止发言,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要求学生就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而学生的点评大都是重复小组展示的成果或给小组打个团体分数,而没有根据预定学习目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少数学优生发言,没有真正发挥出每个学习小组及其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进行反思,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对策,即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主导性在于课前编制导学案,课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而适度的点拨,课末作出激励性的点评,使所有学习进步的学生都得到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有效。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越有效,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辅相成,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學生观,正确处理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关怀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建立自信,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教师要善于指导学优生并热情帮助学困生,鼓励学困生虚心请教学优生,教育全班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关键一步是对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给予评价。评价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得当对学生能产生激励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和指导性。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人人参与,互相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成长。评价时必须变革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评价变为对学生团体积分的评价,但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尤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评价的形式很多,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有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有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也有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等!在处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关系方面,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在处理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关系方面,应以纵向评价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横向评价,在处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关系方面,应采取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在处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关系方面,既要对小组合作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如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成员分工的合理性,成员的参与度,成员的合作方式与态度等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成员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N],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顾明远,黄济,教育学[N],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建军,中国教育史[N],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N],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分组与分工两个环节。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我们遵照“异质”分组原则,在摸清并掌握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5人,坐在前后座位上。分组的作用是使组内学生之间的个性、能力互补,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分工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2、导入阶段
导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环节。首先,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接着,指导预习合作学习的内容。预习时,教师提出预习的目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对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笔勾划出来。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确定指导合作学习的针对性。
3、探究阶段
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共同探究。第一,组织讨论。要求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交流学习经验,总结本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巡回检查各组的讨论,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以备有针对性地点拨。第二,小组展示。让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向全班同学展示。第三,师生点评。可以先让学生点评,后教师点评,点评要繁简得当,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第四,鼓励质疑。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总结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总结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要善于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和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给以解答。总之,教师要善于总结规律和方法,让学生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与“满堂灌”教学方式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新课改的浪潮里,多数教师都乐意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但在施行过程中,几个学生合为一组学习,但实质上合而不作,没有达到共同研究,各抒己见。没有达到人人有作为,个个有进步的效果,没有形成一种真正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让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围绕教学内容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的讨论大都是停留在讨的层面上,即寻求问题的答案或回答问题,很少提出质疑,很少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发表个人意见或进行辩论。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阶段的师生点评时,往往出现屏蔽现象,即学生停止发言,教室里鸦雀无声,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要求学生就小组展示的成果进行点评!而学生的点评大都是重复小组展示的成果或给小组打个团体分数,而没有根据预定学习目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少数学优生发言,没有真正发挥出每个学习小组及其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针对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认真进行反思,就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对策,即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主导性在于课前编制导学案,课中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而适度的点拨,课末作出激励性的点评,使所有学习进步的学生都得到赏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越有效。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越有效,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越充分。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处理好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辅相成,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获得教学相长。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每个学生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目的是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學生观,正确处理好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关怀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建立自信,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质疑。教师要善于指导学优生并热情帮助学困生,鼓励学困生虚心请教学优生,教育全班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关键一步是对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给予评价。评价在思想品德课中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得当对学生能产生激励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评价尤其是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和指导性。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人人参与,互相帮助,彼此促进,共同成长。评价时必须变革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学生个体学习成绩的评价变为对学生团体积分的评价,但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时,也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尤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评价的形式很多,有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有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有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也有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等!在处理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关系方面,应以质性评价为主,量性评价为辅。在处理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关系方面,应以纵向评价为主,尽量不用或少用横向评价,在处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关系方面,应采取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在处理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关系方面,既要对小组合作结果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价,如对小组成员的差异性,成员分工的合理性,成员的参与度,成员的合作方式与态度等进行评价。更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成员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奖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N],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顾明远,黄济,教育学[N],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王建军,中国教育史[N],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5]刘舒生主编,教学法大全[N],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