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女性外貌描写的特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uo1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文学当中,女性文学居多。古人有很多关于“以肥为美”的诗句,不单单只是在唐朝有这种思想,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中也有表现这类似思想倾向的诗句。美女历来是文学作品吟咏的对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盼使她们显得光彩动人。在这样的时刻,纵使时光经过两千多年的光阴,人世间早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是这些诗句所散发出来的美丽,依然别无二致。
  打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就固执地认为漂亮的标准就是又高又胖。《诗经》中所歌咏的美人,不管是男是女,都是高大肥硕的。比如《卫风·硕人》赞美齐庄公的女儿、卫庄公的妻子庄姜夫人的诗:“硕人其颀,衣锦褧衣。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由于古代的性别文化,女子没有名字,“姜”是她的父姓,“庄”是她的夫姓,所以她被称为“庄姜夫人”,这是《诗三百》里边描写的最美的一个夫人,这也是中国最原生态的描写女子的诗句。“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颀者长也,也就是修长的意思,硕而颀,也是又高又胖。“褧”指的是外面的罩袍。《礼记·中庸》中说:“《诗》曰:衣锦尚褧。”这是古代贵妇穿衣的习惯。硕人其颀,胖到什么程度呢?——“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柔荑”为植物的嫩芽,写她的手又白又柔嫩。“凝脂”的意思是冻起来的猪油,说她的皮肤又白又滑,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描写唐贵妃白皙的富态。“领”是脖子;“蝤蛴”,后世音转为“蛴螬”,是蝼蛄的幼虫,又白又胖,一种白色的软虫。你想想:一身肥膘,脖子如鼓囊囊的虫子,手指如肥满鼓胀的嫩芽,这幅形象,不是足可以當得起现在所谓“一篓油”的雅号吗?后文还对她的美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古代以“前额方正”为好,写庄姜夫人的额头就像夏天的知了一样,“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现在很多女孩子取名习惯用“倩”和“盼”这两个字,就是从这里边来的,写她的笑起来的时候两腮显露出酒窝,样子好看极了,眼睛流动顾盼之间,亮丽生趣,气韵灵动。那楚楚动人的笑靥和顾盼生辉的秋波,是怎样的千娇百媚,令人销魂摄魄。但我们很难想象,诗中所描述的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竟然是一个大胖子。
  但无论如何,神韵,才是最动心的。
  还有《邶风·简兮》赞美一个漂亮的舞星:“硕人俣俣,宫廷万舞。”“硕”的意思是“肥硕高大”,“俣”是“个儿高”,可见高而胖是美的标准;后来东汉晚叶蔡邕《协初赋》中写美人,所用的喻体换得高雅一些:“面如满月,辉似朝日,色如莲葩,肌如凝蜜”,但整个形象与“一篓油”还是没什么区别。然而在古代,这“一篓油”的影响却是为人们所企慕的。那时的妇人们不但崇尚肥,而且还越肥大越美,《唐风·椒聊》赞赏女人:“彼其子兮,硕大无朋;彼其子兮,硕大且笃。”硕大而无朋,也就是“巨无霸”,在古人看来,这样吨位的女人是倾国倾城、漂亮极了的。我们读《诗经》,可注意到其中赞扬美人的句子,几乎都离不开“硕”:诸如《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卷”,“卷”是“美好”的意思,有些学者把“卷”解释为“双下巴”,再如《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冩几几”;《齐风·猗嗟》:“猗嗟昌兮,硕而长兮”;《卫风·硕人》:“硕人敖敖”等等,皆为其例。这些跟人类最基本最朴素的观念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男子身形高大就多力气,能吃还能干,这种女子好生养,能多生,是福相,当然这也只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
  有人可能说,以上所举的《诗经》全是北方诗,南方的审美标准或许有所区别。有韵为诗,无韵为散,同样是先秦韵文的《楚辞》,和《诗经》齐名,这两部著作体现了南北文化的异彩,我们再来看看《楚辞·大招》描写美女:“丰肉微骨,调以娱只。”所谓“丰肉微骨”,是眼瞅着光显肉而看不见骨形,这与现代挑选美人所要求的“骨感”是恰恰相反的。“曾颊倚耳,曲眉规只”,这就美得更加令人瞠目结舌,所谓“曾颊”即“层颊”,也就是双下巴,脸与颈的形状不很分得清楚,这和《诗经》中所歌咏的美人完全一样。《太平御览》卷三六八引作“硕大且媨”。注:“媨,重颐也”,“重颐”与“曾颊”同义,也是双下巴。比人家多一个下巴,这在古代的卫地和楚地都是难得的美态。这说明,以肥大为美的标准,在古代不但不分男女,而且不分南北。正因为古时以胖大为尚,故“硕人”一词也就成为“美人”的代称,如《小雅·白华》:“啸歌伤怀,念彼硕人”;蔡邕《青衣赋》:“玄发光润,领如螬蛴。修长冉冉,硕人颀颀”;陈琳《止欲赋》中“色曜春!华,艳过硕人”之类,都是这样的用例。
  《左传》中形容美女,叫“美而艳”,《说文》释“艳”为“好而长”,也就是漂亮而高大。从文字上来说,“艳”字从“丰”,而“丰”本身就是肥大饱满的意思。如司马相如《美人赋》、葛洪《西京杂记》、蔡邕《协初赋》、萧衍《净业赋》等等,都直接用“丰肌”来形容美人。这反映衡量美人只注重肉之质量的倾向。另外,古妇女又美称曰“娘”,娘这个字为俗字,其本字为“娘”,按《说文》训“娘”:“肥大也。”“娥”也是对漂亮姑娘的美称,而“娥”字从“我”,凡从我之字,皆有高大之义。古又称妇女之美为“嫣”、为“娙”。何谓嫣”、“娙”?《说文》云:“嫣,长貌”;“娙,长好貌”。《诗·关雎》中的“窈窕淑女”,是对美女的最经典的称呼,所谓“窈窕”,即《卫风》中“硕人”的形容词“敖敖”之音转,而“敖敖”,《毛传》释为“长貌”。此外,“敖敖”的叠字还音转为双声的“娥媌”:《列子·周穆王篇》:“郑卫之处子,娥媌靡曼”,后来又转为“娥眉”,《楚辞·离骚》:“众女嫉余娥眉兮”。原其本意,敖敖、窈窕、娥媌、娥眉,都是个儿高的意思。后来所谓的“苗条”也是从“窈窕”、“娥媌”转来的,其正诂也只是高大,并不包含有现在的“瘦”的意思。古人于美人,只强调长大为重要条件,《尔雅》:“委委佗佗,美也”,孙炎曰:“佗佗,长之美。”《论衡》:“上世之人,侗长佼好。”《史记·苏秦列传》:“有长佼美人。”《盐铁论·刺权》中讲中山素女之美,“亦长白女子也”,此类例子颇多,不一而足。
  当然,这都是逝去的流行,是那一个时代的人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有一些美感,是深深刻在人类灵魂里的。木心先生曾经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念。泛读书籍,多接触美好的事物,耳濡目染,在平凡的生活中寄予独特的审美格调。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每天都在享受美中度过,是多么幸运又难得的事情!
  王枭飞,张善元,湖北天门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问世,便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上千所学校都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开始进行教学改革。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元智能理论也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
用恩来和张治中在解放前分属于不同的政党,一个是共产党的中坚人物,一个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和观点,为了各自政党的利益也时有争执。但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指导中明确要求高中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其中最让教者不得要领的是论述类文本,因为标准没有沿袭惯用的议论文这一提法,也没有阐明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如若进行文献检索,关于论述文本的阅读指导大多针对解题,停留在解题的设误分析上。文本意识的模糊让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遵循议论文教学固有模式,日常教学或固守旧有知识系统或选择回避,高考复习中则
体育和政治的关系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争论,无论是倡导"体育为政治服务"还是"体育政治互动"论者都承认两者间的必然关系。在"冷战"时代,体育政治化是贯穿两者关系的历史主线,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