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严格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可是很多家长面对小学教育难度逐渐加大,觉得幼儿阶段不学习认字,到了小学以后会拖后腿。
特别是国内多少重点小学,入学就需要考试。有的大城市小学现在已经不教拼音了,拼音都是在幼儿园教,数学也要会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了。现在的一个小学生,必须有一个24小时陪同的家长,照顾吃喝拉撒,监督学习,还要应付老师给布置的各种任务。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就得到学校“挨训”;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一个电话打来,给家长劈头盖脸的来一顿。
那么幼儿阶段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识字呢?
一、不应该识字
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随着年龄增长,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
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更往后,这类孩子的表现更不如意。具体是如何演变的?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
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为什么超前被强迫认字对孩子有危害?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
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
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过早地让孩子认字,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二、可以识字
3~6岁的儿童已经有了口语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完全有能力在游戏、儿歌、讲故事过程中自然识字。识字与否、识字多少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因素而定。幼儿园和家庭创设一定的环境,增强孩子的识字兴趣是很好的。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情,不应有任何负担。
只要平时利用图画书阅读和日常生活,让孩子无压力地识字,大量阅读的孩子会结合图画和老师或者父母的讲述,认识常见字。生活中的商铺招牌、广告、饭店菜谱、火车站、飞机场的文字和符号标志也都是让孩子识字的好机会。 自制一些识字玩具,帮助孩子感知字形和结构可以在纸盒上挖出一个汉字或者数字的字形,让孩子拿着笔沿着轮廓“书写”。也可以用粘性好的胶水在纸上写出一个字,然后在表面撒上小米或者细沙,做成汉字砂纸,让孩子通过触摸感知字形。幼儿阶段宝宝并非不能书写,只是汉字所要求的书写精度过高,并不适宜。只要我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画画、用橡皮泥捏字等方式帮助孩子慢慢学习。幼儿园里常见的活动串珠、系扣子、折纸、剪纸、画画等活动都是在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为书写做准备。
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若不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00;若5岁开始学习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10;4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0;3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5~130。看来幼儿学习汉字是可以有效提高其智商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但同时表示“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所以,幼儿教育阶段并非“反对识字”,只是反对以不恰当的方式识字以及过早识字。
所以,早识字也是有好处的,孩子能早理解字的含义,对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社会交往等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些能力又会体现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上。因此,很多学者对幼儿识字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并呼吁社会应重视幼儿的识字教育。
但是早期识字利大、弊大,还要取决于学习方法:一方面,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识字方法是否正确,主要看是否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0~6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6年,是一生中記忆力最强的时期。对于幼儿来说,记忆根本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理需要。不管家长愿意不愿意,孩子每天都在记着他眼睛看到的一切。但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经过识记—再认—回忆(再现)这样的过程,才能记的牢记得持久。
如果不顾幼儿心理,整天无休止的识字,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而找到适合幼儿心理发育规律的学习方法,其结果必定是有效的,为孩子所接受的!所以识字还要照顾幼儿心理,打造更多适合幼儿的识字环境,不能强迫学习。
不管怎么说应该也好,不应该也好。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按照其发展规律去成长。
特别是国内多少重点小学,入学就需要考试。有的大城市小学现在已经不教拼音了,拼音都是在幼儿园教,数学也要会算10以内的加减乘除了。现在的一个小学生,必须有一个24小时陪同的家长,照顾吃喝拉撒,监督学习,还要应付老师给布置的各种任务。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就得到学校“挨训”;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一个电话打来,给家长劈头盖脸的来一顿。
那么幼儿阶段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识字呢?
一、不应该识字
有研究统计发现,在学龄前被强迫认字的孩子,初入小学时可能会比学龄前未认字的孩子优秀,随着年龄增长,这类早认字的孩子优势不再明显。
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会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学习态度却比较被动,对很多事情不感兴趣。更往后,这类孩子的表现更不如意。具体是如何演变的?
1.一年级容易开小差因为一年级学的大部分的字,孩子可能在学龄前已经学会了。
老师教的字自己都认识,并且在一年级阶段也能轻松拿满分,所以这部分孩子往往更容易开小差、上课分神。一旦养成这样的习惯,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2.二年级遇到挫折容易气馁一年级时的尖子生,容易被一年级的成绩所迷惑,以为学习就是如此简单。因为习惯了不认真和不重视,到二年级会渐渐落后于其他孩子,遇到些小挫折就倍感压力,更容易气馁。
3.“三年级效应”教育界上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因为一二年级的重复学习,使得孩子上课走神,加上一二年级的基础扎不好,也没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了,往往很难学好,学习成绩也急剧下滑。
在压力和失望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的。
为什么超前被强迫认字对孩子有危害?
奥地利严禁孩子七岁前识字,他们的说法是:
过早地去启蒙这些理性的和语言的结构,实际上是让儿童的智力受到了瓦解。
6岁前的幼儿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过早地强迫孩子认字,孩子不能理解文字的意思,只会刻意记住了汉字的形状和代表的事物。
就如同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一样,长期的被动吸收,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还由于孩子的左右脑未发育完全而被迫记忆,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优势,但长期下来智力会受到影响。
过早地让孩子认字,破坏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由于长期的被动吸收知识,孩子的大脑就变成了一个储存信息的容器,还由于信息不能被幼儿所消化,阻碍了孩子的思考和创造力。
由于认字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孩子也没足够的时间玩耍和探索,他们的思维也渐渐被固化,不爱思考、没有创造的欲望、对学习也提不上兴趣。
孩子就像果树,该几年开花就几年开花,该几年结果就几年结果,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如果太过于刻意,无疑是“拔苗助长”、“竹篮打水”,暂时的优势换来终生的厌倦,这样的代价未免太大。
二、可以识字
3~6岁的儿童已经有了口语的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完全有能力在游戏、儿歌、讲故事过程中自然识字。识字与否、识字多少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体因素而定。幼儿园和家庭创设一定的环境,增强孩子的识字兴趣是很好的。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兴趣盎然的事情,不应有任何负担。
只要平时利用图画书阅读和日常生活,让孩子无压力地识字,大量阅读的孩子会结合图画和老师或者父母的讲述,认识常见字。生活中的商铺招牌、广告、饭店菜谱、火车站、飞机场的文字和符号标志也都是让孩子识字的好机会。 自制一些识字玩具,帮助孩子感知字形和结构可以在纸盒上挖出一个汉字或者数字的字形,让孩子拿着笔沿着轮廓“书写”。也可以用粘性好的胶水在纸上写出一个字,然后在表面撒上小米或者细沙,做成汉字砂纸,让孩子通过触摸感知字形。幼儿阶段宝宝并非不能书写,只是汉字所要求的书写精度过高,并不适宜。只要我们选择适合幼儿的画画、用橡皮泥捏字等方式帮助孩子慢慢学习。幼儿园里常见的活动串珠、系扣子、折纸、剪纸、画画等活动都是在锻炼小手的灵活性,为书写做准备。
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若不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00;若5岁开始学习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10;4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0;3岁开始学汉字,6岁入学时的智商为125~130。看来幼儿学习汉字是可以有效提高其智商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但同时表示“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所以,幼儿教育阶段并非“反对识字”,只是反对以不恰当的方式识字以及过早识字。
所以,早识字也是有好处的,孩子能早理解字的含义,对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社会交往等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些能力又会体现在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上。因此,很多学者对幼儿识字的重要性表达了自己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并呼吁社会应重视幼儿的识字教育。
但是早期识字利大、弊大,还要取决于学习方法:一方面,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才能发挥它的作用。识字方法是否正确,主要看是否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0~6岁是大脑发育最快的6年,是一生中記忆力最强的时期。对于幼儿来说,记忆根本不是负担,而是一种生理需要。不管家长愿意不愿意,孩子每天都在记着他眼睛看到的一切。但记忆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要经过识记—再认—回忆(再现)这样的过程,才能记的牢记得持久。
如果不顾幼儿心理,整天无休止的识字,结果肯定会适得其反。而找到适合幼儿心理发育规律的学习方法,其结果必定是有效的,为孩子所接受的!所以识字还要照顾幼儿心理,打造更多适合幼儿的识字环境,不能强迫学习。
不管怎么说应该也好,不应该也好。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按照其发展规律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