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以“智”为切入口,感悟孔明的智者形象。
3.感受《三国演义》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孔明之“智”,激发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
1.教师简介司马懿
师:《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2.生用几句话简介孔明
师:你也能用简单的两三句话介绍一下孔明吗?(当学生有重复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补充;当学生介绍很简单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整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师:足智多谋的司马懿、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难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读文
3.检查自读效果,出示: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教师在检查中随机让学生猜猜个别难解的字词。如:引、望、于、凭、敌楼等。)
4.师:把句子读通顺,这已经做到了学好古白话小说的第一步,接下来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师:是呀,孔明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而这些内容文章的课题已经精炼地概括了。你看,孔明如此巧妙的空城计不正是点出了课题中的--(生接读)“智”字吗?一起把课题再读一遍。(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课题;引出题眼“智”。)
三、借助题眼,体会孔明之智
1.师:孔明是个智者,大家一定深信不疑。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孔明之智到底表现在哪里?(教师圈出“智”字,并在上面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空城计内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注上旁注。
2.交流: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体会到孔明的聪明才智?
3.梳理提升,锤炼语言。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呈现“空城计”相关内容。
4.师:是呀,孔明的安排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同学们,你能否用清楚的话说说孔明如此布局的用意所在?生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孔明“空城计”的用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尽皆隐匿”)
5.师: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正是孔明空城计想要达到的效果。空城计中的这番布局真是太妙、太绝了。谁能来读读孔明这番命令的话呀?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好孔明的话,感受孔明当时的沉着冷静及巧妙布置。)
6.师:孔明刚才的命令和他自己的一些举止打扮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孔明之智表现在“空城计”的--(板书:布局巧妙)
7.师:空城之计,大智大勇。那么除这之外,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孔明的“智”呢?
学生关注首尾,自主划找还能体现孔明智慧的句子。
8.根据学情,随机选取以下板塊交流。
板块一:聚焦“结果”,感受“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2)读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刚才有同学说司马懿是多疑之人,这点我非常认同。但我想追问一句,司马懿将大军尽皆退去的时候,是在犹豫中撤退,还是在坚信中撤退?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司马懿的言行中去感受司马懿撤军时的坚决,并随机板书:尽皆退去)
(3)师:是呀,司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尽皆退去”的结果,也正是孔明所预料的。这里我们看到孔明表现出来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智”呀?--(板书:料事如神)
板块二:聚焦“起因”,感受“沉着冷静”的智者形象
(1)辅助设问:如此巧妙的空城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
(2)理解情况危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
(3)小结:面对众官的尽皆失色,说说孔明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智”?(沉着冷静)
四、观看影视片段,深化感悟
1.师:面对众官尽皆失色,他沉着冷静;面对大兵压境,他巧妙布局;最后敌兵尽皆退去,他又料事如神。诸葛亮的“智”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教师边说边用箭头指向课题中的“智” 字,同时擦去旁边那个大大的问号。)哎,这个时候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司马懿可是最不高兴的人了,想想,这时他会有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看看罗贯中是怎样写的。齐读--
ppt出示: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多次被艺术家搬上了荧屏,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个电视片段啊?
播放电视剧《空城计》片段
这个片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再次走进诸葛亮,体会他的大智大勇。)
好书不厌百回读,文言文更应该如此,现在,在这铮铮的古琴声中,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点古琴曲)在古乐声中美美的读一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激活阅读期待
师:其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事例写到孔明的智慧。同学们,这里我找到了其中几个章节,课后大家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方式,再去读小说,感受更丰富、更精彩的孔明智者形象。
《三国演义》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以“智”为切入口,感悟孔明的智者形象。
3.感受《三国演义》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悟孔明之“智”,激发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
1.教师简介司马懿
师:《三国演义》刻画了许多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司马懿就是其中一个。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
2.生用几句话简介孔明
师:你也能用简单的两三句话介绍一下孔明吗?(当学生有重复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补充;当学生介绍很简单的时候,教师引导如何整合。)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师:足智多谋的司马懿、神机妙算的孔明,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难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的注释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读文
3.检查自读效果,出示: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教师在检查中随机让学生猜猜个别难解的字词。如:引、望、于、凭、敌楼等。)
4.师:把句子读通顺,这已经做到了学好古白话小说的第一步,接下来谁能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师:是呀,孔明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而这些内容文章的课题已经精炼地概括了。你看,孔明如此巧妙的空城计不正是点出了课题中的--(生接读)“智”字吗?一起把课题再读一遍。(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借助课题;引出题眼“智”。)
三、借助题眼,体会孔明之智
1.师:孔明是个智者,大家一定深信不疑。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孔明之智到底表现在哪里?(教师圈出“智”字,并在上面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空城计内容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并注上旁注。
2.交流:说说你找到了哪些内容,又是怎样体会到孔明的聪明才智?
3.梳理提升,锤炼语言。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呈现“空城计”相关内容。
4.师:是呀,孔明的安排的确让人匪夷所思!同学们,你能否用清楚的话说说孔明如此布局的用意所在?生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孔明“空城计”的用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尽皆隐匿”)
5.师:你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正是孔明空城计想要达到的效果。空城计中的这番布局真是太妙、太绝了。谁能来读读孔明这番命令的话呀?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好孔明的话,感受孔明当时的沉着冷静及巧妙布置。)
6.师:孔明刚才的命令和他自己的一些举止打扮中,我们一定体会到了孔明之智表现在“空城计”的--(板书:布局巧妙)
7.师:空城之计,大智大勇。那么除这之外,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孔明的“智”呢?
学生关注首尾,自主划找还能体现孔明智慧的句子。
8.根据学情,随机选取以下板塊交流。
板块一:聚焦“结果”,感受“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2)读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师:刚才有同学说司马懿是多疑之人,这点我非常认同。但我想追问一句,司马懿将大军尽皆退去的时候,是在犹豫中撤退,还是在坚信中撤退?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从司马懿的言行中去感受司马懿撤军时的坚决,并随机板书:尽皆退去)
(3)师:是呀,司马懿的多疑,孔明料到了;“尽皆退去”的结果,也正是孔明所预料的。这里我们看到孔明表现出来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智”呀?--(板书:料事如神)
板块二:聚焦“起因”,感受“沉着冷静”的智者形象
(1)辅助设问:如此巧妙的空城计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出来的?
(2)理解情况危急及敌我力量的悬殊。
(3)小结:面对众官的尽皆失色,说说孔明表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智”?(沉着冷静)
四、观看影视片段,深化感悟
1.师:面对众官尽皆失色,他沉着冷静;面对大兵压境,他巧妙布局;最后敌兵尽皆退去,他又料事如神。诸葛亮的“智”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呀!(教师边说边用箭头指向课题中的“智” 字,同时擦去旁边那个大大的问号。)哎,这个时候知道事情真相后的司马懿可是最不高兴的人了,想想,这时他会有表情,又会说些什么呢?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我们看看罗贯中是怎样写的。齐读--
ppt出示:懿悔之不及,仰天长叹曰:“吾不如孔明也! ”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多次被艺术家搬上了荧屏,大家想不想看一看这个电视片段啊?
播放电视剧《空城计》片段
这个片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再次走进诸葛亮,体会他的大智大勇。)
好书不厌百回读,文言文更应该如此,现在,在这铮铮的古琴声中,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点古琴曲)在古乐声中美美的读一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激活阅读期待
师:其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事例写到孔明的智慧。同学们,这里我找到了其中几个章节,课后大家可以用今天所学的方式,再去读小说,感受更丰富、更精彩的孔明智者形象。
《三国演义》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九十回 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