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厌学是造成学困生的重要原因。山区农村高中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山区学生厌学的重灾区,导致山区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涉及面较广的现象尤为突出。这对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从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提高山区农村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山区农村政治课学困生成因与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做好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山区农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使山区中学思想政治课学困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试从山区农村特定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成因及相应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成因
1、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山区农村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考上大学――吃皇粮――离开山沟沟”的传统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一旦与这个观念相违背,那就不值得或是不应该去做。由于文科与理科自身不同的特点,使得高校理科专业较多,每年招生人数比文科人数多。受这个现实的影响,许多山区农村学校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升学率,一些学校根据每年我国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数的比例硬性规定每年文理科的分科时的人数比例为1:3,有的甚至达到1:5,如果报文科的人数多了,就要教动员部分已经报考文科的学生去报考理科,甚至出现了威胁式的动员,诸如“每年文科生能上大学的人数很少的”、“报考文科哪怕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的”这样的怪论,言下之意是:学文科是没希望没前途的!对学生来说这可不得了,既然报读文科上大学难、找工作难,那就意味着“吃不了皇粮”,就离开不了山沟沟,那就不值得去做了。而又是这种怪论长期的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于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长期的传播,使得这种怪论变成了“真理”,导致许多高中新生刚入学就无心学习政治等文科科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许多学校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弱势学科”。这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愿也不想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对政治学科本来瞧不上眼但又不得不学,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厌学。不少学生在上政治课时算数学、看物理、翻化学课本,老师提醒他们时,他们居然笑着说:老师,你放心好了,我不考政治的!令许多老师哭笑不得。
“学好数理化才能上大学”的观念一部分也源自农村家长,许多农村家长的教育目的功利性观念强,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实现向上流社会流动,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提高子女的整体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许多家长也盲目地认为,子女只有报读理科才能考上大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极为关注子女理科成绩的好坏,不少家长在假期聘请的家庭教师中基本上都是数、理、化、英等科目的教师。在对100名农村家长抽样调查中,对“你认为你子(女)应该选择读理科还是文科?”的回答中,选择理科的高达57%,应该选择文科的仅占12%,不知道,由子(女)自己决定的占3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农村家长也认为考理科才有可能上大学,才有用,文科不足去学。而家长的观念或多或少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许多学生认定只有学好理科才有出路,因此,一开始就对文科失去了兴趣。思想政治科作为文科的内容之一,自然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政治无用论”的观念在农村的影响也是较大的。许多人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质及其重大意义,把思想课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国家和政府领导干部的教育,由此得出一个简单的想法――少数人才需要的教育,与大多数人无关。在与部分农村家长谈话中,谈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解时,许多家长都认为:那是培养国家干部的,当官的才有用。真正认为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质的则是很少。受这一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也认为,自己将来不可能当领导干部,因此学不学政治都无所谓。这种思想在理科学生更为突出。
正是山区农村社会各方对思想政治课的各种错误认识的长期共同作用,造成山区农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促使政治教学学困生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山区农村相对落后经济水平的直接影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达,城镇比农村发达,而农村又以山区农村最为落后。经济落后,使山区农村形成了社会基本设施建设薄弱、市场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灵通、交通不方便、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差等的社会生活环境,使得全国城乡通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山区农村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脱节,因此,山区农村学生在学习相关政治课理论时,对许多与现代社会相关的理论的理解主要是靠“凭空想象”,而不是亲身体验。例如:在高一政治课是经济常识,主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然而山区农村正是市场经济最不发展的,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超市,没去过银行,不知道信用卡是什么样子,许多山区集镇除了有那么几个个体商店、粉店外,没有什么工厂企业,因此在谈到企业、银行、信用工具等相关内容时也只能是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学生看来也只能是靠想象。这样,许多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也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课本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至于要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就没那个条件。现行的政治课单一的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适应山区农村教育的客观需要。政治课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脱离了实践去空谈理论,那是“纸上谈兵”、“依样画葫芦”,是很枯燥与乏味的。一旦学生觉得学习某一学科感到乏味吃力,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就厌倦,一到这一科的课就紧张、烦燥不安、或干脆不听课做其它科的练习作业、甚至设法逃避。这种上课似懂非懂,不求甚解,疑团成堆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山区农村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的心理,这种势态的长期存在最终使学困生的形成。经济的相对落后是山区农村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山区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的影响。
山区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导致学校的教学条件的落后,软硬件等基础教学设施不健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学好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课理论与信息的畅通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山区农村由于学校能提供的设备又非常地少,教室里连报纸都没有,更谈不上有电视机、网络设备了,学校的广播就是做体操时才播放或是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几首歌外,使得山区农村学生接受外来的信息非常的少;特别是许多学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更好的管理学生,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周末还要补课,这样学生能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得可怜。这对学生来说就像笼中鸟,明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们的世界却很无奈。我校是一所山区中学,对此我深有感触,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许多国内外发生事件,学生大都是前所未闻,例如,2004年我曾参加市里组织的思想政治课优质课赛讲,我制作了课件,运用了马加爵受审时的图片,图片一出来,市里的学生就大喊“杀人犯马加爵”!而我在本校上同一节课时,居然没人知道是杀人犯马加爵,还得需要详细地解释,山区农村信息闭塞可见一斑。信息的闭塞使学生一天到晚除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外,就很少谈得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了,政治课本上所讲的理论对学生来说也只有到今后才能拿去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了。枯燥的生活环境和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正是在这种信息闭塞学习环境下,我们却在教学生去学习充满现代气息的理论,学生能不厌倦吗?这种对政治课的厌倦,日积月累,最终形成对政治课的应付式学习及学困生的出现。
4、山区农村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观念落后的影响。
对学习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所造成的。一些山區农村政治老师片面强调成绩,教学方法陈旧, 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教师“一灌到底”,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仅仅停留在如何应付考试上;甚至一些农村政治教师也受“文科无用论”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意义,对这门课抱着随便应付了事的态度,课前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照念课本了事,不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纠正,教师的这种观念与行为无形中也使学生受到影响,认为政治科是可有可无的科目。这样的老师的教学只会强化学生的厌学心理。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艺术欠缺,知识面狭窄,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久而久之,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对“我觉得政治课太枯燥了,所以即使是无事可做,也不愿意学习政治”这个问题回答“是”的占了31.5%;对“我对政治老师很反感,”的回答“是”的占16.2%。这说明一些农村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与新时代的中学生追求个性、开放、自由、活泼的要求造成一定的冲突。目前大多数山区农村学校还是“三一”课堂(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更谈不上童真童趣、现代手段。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实行两次学生对老师的评教评学活动,分A、B、C、D四等级,在全校所有的政治教师中,有的得A等达70%以上,有的老师A等则仅有30%,再看学生对他们各自的评价,得A等较多的老师,学生的评语是:上课幽默风趣、知识广博、通俗易懂得等;而学生对得A等较少的评价是:上课古板单调、没有笑容、太深奥、枯燥无味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成农村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与部分教师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落后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对政治课的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丧失了学习的源动力,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当然,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状况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有其学科性厌学的共同特点,山区农村高中学生也不例外,在此就不一一概述。
二、对策
1、要转变教育观念。
搞好山区农村政治课教学,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山区农村学校要充分认识发挥政治课德育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切实转变“重升学轻德育”、“重理轻文”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山区,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使人们逐步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真正坚持以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指导思想,以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指导教育发展,为搞好山区政治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在这方面,山区农村政治科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政治课教师要牢牢地记住自己肩负的重任,把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高度重视。必须意识到社会的越不重视越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必须更加要重视的,决不能受社会观念的影响而随波逐流。
2、要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升学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偏科学习观念,在不影响选拔考试又能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前提下,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机制。例如海南省2007年高考试行“高考分数 会考10%”的模式就值得借鉴。目现阶段,我国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每个中学生都能上大学的程度,但是在校中学生渴望能上大学的愿望却是普遍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改革升学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调动学生全面学习各学科知识的热情,达到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目的。
3、要大力发展山区农村经济,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经济的发展。
山区农村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山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完善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步消除城乡环境之间的差别,为政治课教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减少厌学心理、消除学困生,搞好山区农村的政治课教学,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 4、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要把改善山区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当前,投入不足是农村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山区农村教育主要靠政府投资,但是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维持现有山区农村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特别是信息技术设施的落后影响农村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山区农村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环节,政府对山区农村教学的投入应重点投放于信息技术设施方面的建设,只有这样高起点,才能使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在农村学生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5、要加快政治课教学体制及课程的改革。
要针对农村的具体实际,加大教育教学评价,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编写符合农村实际的教材,加速教育体制的创新,实现政治课教学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轨。通过教育教学体制的创新,使山区政治课教学走出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旧模式,在重视德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加强对农村高中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部分山区农村政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教学手段滞后,也是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厌学及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山区政治科教师要结合山区实际适当开展专题研究性教学,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山区农村政治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山区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去设计教学方法,紧构课文内容探索农村学生渴知的心理,设法提高山区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幽默密切相关。为此政治教师有必要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以及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现代信息,上课时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及应用自如的丰富的现代信息知识,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让政治课堂充满欢笑必然是消除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龚孝华 徐 勇 新课程评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2]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走进高中新课程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4.1
[4]宋晨升 中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与类型研究
【关键词】山区农村政治课学困生成因与对策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对做好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山区农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存在严重的厌学心理,使山区中学思想政治课学困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本文试从山区农村特定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课学困生成因及相应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一、成因
1、传统的、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长期以来,山区农村教育基本上都是在“考上大学――吃皇粮――离开山沟沟”的传统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一旦与这个观念相违背,那就不值得或是不应该去做。由于文科与理科自身不同的特点,使得高校理科专业较多,每年招生人数比文科人数多。受这个现实的影响,许多山区农村学校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升学率,一些学校根据每年我国高校文理科招生人数的比例硬性规定每年文理科的分科时的人数比例为1:3,有的甚至达到1:5,如果报文科的人数多了,就要教动员部分已经报考文科的学生去报考理科,甚至出现了威胁式的动员,诸如“每年文科生能上大学的人数很少的”、“报考文科哪怕上了大学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的”这样的怪论,言下之意是:学文科是没希望没前途的!对学生来说这可不得了,既然报读文科上大学难、找工作难,那就意味着“吃不了皇粮”,就离开不了山沟沟,那就不值得去做了。而又是这种怪论长期的影响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于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长期的传播,使得这种怪论变成了“真理”,导致许多高中新生刚入学就无心学习政治等文科科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许多学校政治学科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弱势学科”。这使得许多学生根本不愿也不想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对政治学科本来瞧不上眼但又不得不学,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厌学。不少学生在上政治课时算数学、看物理、翻化学课本,老师提醒他们时,他们居然笑着说:老师,你放心好了,我不考政治的!令许多老师哭笑不得。
“学好数理化才能上大学”的观念一部分也源自农村家长,许多农村家长的教育目的功利性观念强,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实现向上流社会流动,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最直接的目的,提高子女的整体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许多家长也盲目地认为,子女只有报读理科才能考上大学,在日常生活中也极为关注子女理科成绩的好坏,不少家长在假期聘请的家庭教师中基本上都是数、理、化、英等科目的教师。在对100名农村家长抽样调查中,对“你认为你子(女)应该选择读理科还是文科?”的回答中,选择理科的高达57%,应该选择文科的仅占12%,不知道,由子(女)自己决定的占3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农村家长也认为考理科才有可能上大学,才有用,文科不足去学。而家长的观念或多或少都会对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使许多学生认定只有学好理科才有出路,因此,一开始就对文科失去了兴趣。思想政治科作为文科的内容之一,自然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了。
“政治无用论”的观念在农村的影响也是较大的。许多人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质及其重大意义,把思想课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培养国家和政府领导干部的教育,由此得出一个简单的想法――少数人才需要的教育,与大多数人无关。在与部分农村家长谈话中,谈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解时,许多家长都认为:那是培养国家干部的,当官的才有用。真正认为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质的则是很少。受这一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也认为,自己将来不可能当领导干部,因此学不学政治都无所谓。这种思想在理科学生更为突出。
正是山区农村社会各方对思想政治课的各种错误认识的长期共同作用,造成山区农村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促使政治教学学困生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山区农村相对落后经济水平的直接影响。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发达,城镇比农村发达,而农村又以山区农村最为落后。经济落后,使山区农村形成了社会基本设施建设薄弱、市场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灵通、交通不方便、学校基本的教学条件差等的社会生活环境,使得全国城乡通用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与山区农村的社会生活环境相脱节,因此,山区农村学生在学习相关政治课理论时,对许多与现代社会相关的理论的理解主要是靠“凭空想象”,而不是亲身体验。例如:在高一政治课是经济常识,主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然而山区农村正是市场经济最不发展的,大多数学生没见过超市,没去过银行,不知道信用卡是什么样子,许多山区集镇除了有那么几个个体商店、粉店外,没有什么工厂企业,因此在谈到企业、银行、信用工具等相关内容时也只能是听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在学生看来也只能是靠想象。这样,许多学生在学习政治课时也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课本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至于要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就没那个条件。现行的政治课单一的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适应山区农村教育的客观需要。政治课是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脱离了实践去空谈理论,那是“纸上谈兵”、“依样画葫芦”,是很枯燥与乏味的。一旦学生觉得学习某一学科感到乏味吃力,体验不到其中的乐趣,就厌倦,一到这一科的课就紧张、烦燥不安、或干脆不听课做其它科的练习作业、甚至设法逃避。这种上课似懂非懂,不求甚解,疑团成堆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山区农村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的心理,这种势态的长期存在最终使学困生的形成。经济的相对落后是山区农村学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3、山区农村学校信息闭塞的影响。
山区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导致学校的教学条件的落后,软硬件等基础教学设施不健全,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学好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课理论与信息的畅通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山区农村由于学校能提供的设备又非常地少,教室里连报纸都没有,更谈不上有电视机、网络设备了,学校的广播就是做体操时才播放或是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几首歌外,使得山区农村学生接受外来的信息非常的少;特别是许多学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更好的管理学生,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周末还要补课,这样学生能接触社会的机会少得可怜。这对学生来说就像笼中鸟,明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他们的世界却很无奈。我校是一所山区中学,对此我深有感触,在课堂上所讲到的许多国内外发生事件,学生大都是前所未闻,例如,2004年我曾参加市里组织的思想政治课优质课赛讲,我制作了课件,运用了马加爵受审时的图片,图片一出来,市里的学生就大喊“杀人犯马加爵”!而我在本校上同一节课时,居然没人知道是杀人犯马加爵,还得需要详细地解释,山区农村信息闭塞可见一斑。信息的闭塞使学生一天到晚除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外,就很少谈得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了,政治课本上所讲的理论对学生来说也只有到今后才能拿去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了。枯燥的生活环境和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正是在这种信息闭塞学习环境下,我们却在教学生去学习充满现代气息的理论,学生能不厌倦吗?这种对政治课的厌倦,日积月累,最终形成对政治课的应付式学习及学困生的出现。
4、山区农村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观念落后的影响。
对学习感到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教师课堂教学失去兴趣所造成的。一些山區农村政治老师片面强调成绩,教学方法陈旧, 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或注入式教学,教师“一灌到底”,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还仅仅停留在如何应付考试上;甚至一些农村政治教师也受“文科无用论”观念的影响,没有充分认识到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意义,对这门课抱着随便应付了事的态度,课前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课堂上照念课本了事,不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纠正,教师的这种观念与行为无形中也使学生受到影响,认为政治科是可有可无的科目。这样的老师的教学只会强化学生的厌学心理。
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艺术欠缺,知识面狭窄,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久而久之,学生“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在一次问卷调查中,对“我觉得政治课太枯燥了,所以即使是无事可做,也不愿意学习政治”这个问题回答“是”的占了31.5%;对“我对政治老师很反感,”的回答“是”的占16.2%。这说明一些农村教师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与新时代的中学生追求个性、开放、自由、活泼的要求造成一定的冲突。目前大多数山区农村学校还是“三一”课堂(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更谈不上童真童趣、现代手段。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实行两次学生对老师的评教评学活动,分A、B、C、D四等级,在全校所有的政治教师中,有的得A等达70%以上,有的老师A等则仅有30%,再看学生对他们各自的评价,得A等较多的老师,学生的评语是:上课幽默风趣、知识广博、通俗易懂得等;而学生对得A等较少的评价是:上课古板单调、没有笑容、太深奥、枯燥无味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成农村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学与部分教师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落后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形成了对政治课的逃学、弃学、不愿学等消极行为反应模式,厌学情绪愈来愈重,丧失了学习的源动力,从而造成学习困难。
当然,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状况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有其学科性厌学的共同特点,山区农村高中学生也不例外,在此就不一一概述。
二、对策
1、要转变教育观念。
搞好山区农村政治课教学,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山区农村学校要充分认识发挥政治课德育功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切实转变“重升学轻德育”、“重理轻文”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山区,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使人们逐步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真正坚持以教育来提高人的素质、为山区经济建设服务的根本指导思想,以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指导教育发展,为搞好山区政治课教学创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在这方面,山区农村政治科教师的观念尤为重要,政治课教师要牢牢地记住自己肩负的重任,把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高度重视。必须意识到社会的越不重视越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必须更加要重视的,决不能受社会观念的影响而随波逐流。
2、要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升学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偏科学习观念,在不影响选拔考试又能促使学生全面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前提下,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考试机制。例如海南省2007年高考试行“高考分数 会考10%”的模式就值得借鉴。目现阶段,我国虽然还没有发展到每个中学生都能上大学的程度,但是在校中学生渴望能上大学的愿望却是普遍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改革升学考试形式、考试内容等,调动学生全面学习各学科知识的热情,达到提高青少年整体素质的目的。
3、要大力发展山区农村经济,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经济的发展。
山区农村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山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完善农村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的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步消除城乡环境之间的差别,为政治课教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减少厌学心理、消除学困生,搞好山区农村的政治课教学,提高农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 4、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要把改善山区农村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当前,投入不足是农村教育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山区农村教育主要靠政府投资,但是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维持现有山区农村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许多学校的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特别是信息技术设施的落后影响农村政治课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山区农村发展现代教育的重要环节,政府对山区农村教学的投入应重点投放于信息技术设施方面的建设,只有这样高起点,才能使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在农村学生中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5、要加快政治课教学体制及课程的改革。
要针对农村的具体实际,加大教育教学评价,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编写符合农村实际的教材,加速教育体制的创新,实现政治课教学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轨。通过教育教学体制的创新,使山区政治课教学走出单一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旧模式,在重视德育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要加强对农村高中政治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村政治课教学的效果。
部分山区农村政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教学手段滞后,也是造成学生对政治课厌学及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山区政治科教师要结合山区实际适当开展专题研究性教学,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山区农村政治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山区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去设计教学方法,紧构课文内容探索农村学生渴知的心理,设法提高山区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幽默密切相关。为此政治教师有必要收集和掌握大量的幽默素材以及广泛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现代信息,上课时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及应用自如的丰富的现代信息知识,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让政治课堂充满欢笑必然是消除学困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龚孝华 徐 勇 新课程评价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2]朱慕菊主编 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4
[3]《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 走进高中新课程 华中师大出版社 2004.1
[4]宋晨升 中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的原因与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