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瑟夫·海勒作为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具代表性地反映了他关于“黑色幽默”的理解与认知。基于此认知和反省,战争戕害给国民带来的荒诞与无奈更在他的作品中被戏谑般显现。然而,寻找惨痛背后余留的温情却更能让人痛斥战争带来的灾难,因此本文主要从家人、战友和恋人这三类人际关系对小说中的温情书写进行发掘和探析。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温情书写
约瑟夫·海勒尽管作为美国文学史上并不多产的作家,但其创作的《第二十二天军规》足以让他成为后人研究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不可回避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约瑟夫·海勒以二战时期美国的一个空军基地——皮亚诺萨小岛为叙述背景,并通过众多的人物来描写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制约下的荒诞生活,其中不乏有对美国社会不合理问题的批判,也有对处于这种生存困境下人物主体如何自我解救的探索。事实上,描写荒诞的事件能让人对荒诞事实有准确地把握,但叙述荒诞背景之下的温情故事却更能让人思考荒诞之外人们渴求的人性与温暖。
一、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亲情
在整部小说中,对人物亲情关系的描写并不是浓墨重彩的部分,但其中有两段亲情的叙述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随军牧师塔普曼不可遏制地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丹尼卡太太在得知军部假消息,即自己的丈夫阵亡时的悲痛欲绝。尽管前一个是以陷入不可抵抗的现实世界来减缓对家人持续的思念,后一个是以丈夫死亡假消息的被蒙骗而陷入对世俗财富的不可抵挡,但他们都相似的表明,亲情并没有在他们荒诞的生活境遇中被完全消弭。
在小说的第二十五章,随军牧师对家人的思念得到细致描写,并且在叙述之前,作家海勒还就塔普曼独特牧师身份遭遇的困惑与忽视进行陈述,“见他走近,他们老是过分热情地欢迎他,却又极不自在地等着他走开。他使得那么多人不轻松。每个人对他总是十分友善,却从没有人真心待他;每个人都同他说话,却从没有人真正说过真心话。”[1](P286) 可见,牧师是被军队人员亲近又孤立的一员,不管作家是否想隐射在混乱战争生活中将士表现出的对信仰的怀疑还是士兵仅有的在死亡随时降临之下的冷漠,牧师塔普曼都毫无疑问地遭遇了挫伤,这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因为小说中也提到,“似乎没有人——甚或内特利——真正意识到他,阿尔伯特·泰勒·塔普曼牧师,不止是一个牧师,更是一个人。没有人意识到他还能有个迷人、热情、漂亮的妻子,让他爱得几乎发了狂,又有三个面容陌生已被遗忘的蓝眼睛的小孩……”[1](p287),还有也没人明白他实际并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个正常、孤独的成年人,也从来就没想过“他,恰如他们,有眼睛,有双手,有器官,有个子、有感觉,有感情”[1](p287),而似乎意识到牧师是有感情的惠特科姆下士所做的一切也只是想方设法去伤害这些感情。因此,“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他感到心安的也就是他的妻子了;只要让他跟她和孩子们相依相伴一生,他也就满足了。”1](p287-288)然而事与愿违,这种渴望只能是一种孤独的不被理解的个人思念,或者更多的只能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对妻子爱的需求,而绝对的永恒想念与偏偏不可得就势必成为他产生许多病态怪念头和悲惨、可怕预感的根源,由此这种不可割舍的思念就只能通过幻想各种悲惨事件来反衬。
对于丹尼卡太太, 尽管其最终因为军部的各种伪造文件承认丈夫真的阵亡,并接受各种抚恤金和保险金而变得逍遥快活,但在刚得知丹尼卡医生死讯的假消息时,她“悲痛欲绝的凄厉尖叫划破了斯塔腾岛宁静的夜晚。”1](p365)并且“几乎整整一个星期,那可怜的女人彻底心神错乱了”1](p365)。这其中同样表达了血浓于水的夫妻之情,只是在人为可控的物化世界,亲情遭到了他人恶意的控制,以致荒谬丛生,但作家并没有让整个世界都充满冷漠与荒诞,仍然在荒诞世界的夹缝中书写动人情感的延续。
二、生死之交——嬉笑怒骂的友情
海勒在小说中同样关注到了战友彼此之间的真切情感,这不失是对一部黑色幽默小说荒诞故事的温暖叙述,同时也是对极具恐怖氛围之下,人之为人所能表现出的人性思考。
关于嬉笑怒骂的生死交情,小说首先通过似傻非傻的奥尔进行刻画。他是一个矮小丑陋、令人琢磨不透的可爱的侏儒,他总是将“一阵古怪、颤抖的傻笑声突然从打战的龅牙见蹦出来。”1](p332)“他心思猥亵,却身怀无数有用的技能。”1](p333)然而最让人觉得温情的是尽管他侏儒而猥琐,但却在一次次的飞机落水中带领队友生还;尽管只是找到一把蓝色的小桨,他却使尽全身力气试图将总共重九百磅的救生筏驶向岛屿;尽管来来回回摆弄炉门三百次不下,但却在最后一次趁着有空给约瑟连装上全中队最好的炉子,从而使得约塞连可以在夜晚温暖入睡,由此我们感受到一个似傻非傻的普通奥尔对战友的关怀和感动。其次是表达出对生命尊重的约塞连。当战友马德在奥尔维耶托执行任务时战死,而行李却一直放在约塞连的帐篷之中时,约瑟连并不允许他人和他同住或者任意的丢弃属于马德的物品,这也反应了约塞连内心对已逝战友生命的一种敬重。另外还有将无奈与愧疚化为死亡的麦克沃特,由于戏剧性的飞行训练,基德·桑普森被麦克沃特驾驶的飞机一劈两半,以致最终麦克沃特没在选择安全着陆,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从这头飞往那头,最终在通过摆动机翼来向战友表达致意后毅然撞机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局不仅暗示了麦克沃特对自己意外杀死战友的生命偿还,也算得上是他通过个体努力不可能要求被停飞回国的最后反抗。
三、惺惺相惜——阴阳两隔的恋情
在弗莱《批评的剖析》一书中,他提出了原型批评的方法论之一“站后些”(stand back),即“在文学批评中,我们也应时常需要从诗歌‘向后站’,以便清楚的看清它的原型組织。”[2](p156)那么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站后些”的思维来探究内特利与其心爱妓女的感情关系,以便找到这位女性一次次歇斯底里的缘由。
在小说中,尽管在内特利生前的爱情追求中,这位女性对他的态度非常冷淡与不屑,但他并没有把她简单地与其他妓女对等,而是千方百计的表达他对这位妓女的爱恋,并且不顾战友的戏谑和调侃,也不在乎这种妓女身份下的爱情是否会被他人诟病,他仅仅是因爱而坚持追求和表达。然而,内特利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由于战友多布斯惊慌之中操作的失误,致使他们双双撞机死亡。此后,海勒开始侧重于描写这位妓女在得知内特利死后对约塞连歇斯底里的报复和追杀,她开始转换为爱情的绝对表达者,并不断地践行惺惺相惜的恋情心理。遗憾的是他们已经阴阳两隔。所以,退一步或者“站后些”来看这个恋爱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精神之爱、心灵之爱的涌动。
四、结语
《第二十二条军规》极大地倾注了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的思想和技巧,并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反映出二战后美国社会中的众多社会问题,但单纯地书写世界和社会的荒诞性只会让更多的受众群体陷入绝望和悲观。因此,海勒在作品中通过较为重要的几类人际关系来表达他对于当时荒诞世界的温情关照,而这也正体现了一位文学创作对于人性温情的积极关怀。
参考文献:
[1](美国)约瑟夫·海勒著;吴冰青译.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286-365.
[2](加)诺斯洛普·弗莱著;陈惠,袁宪军,吴伟仁译.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2002:156.
【关键词】:《第二十二条军规》;荒诞;温情书写
约瑟夫·海勒尽管作为美国文学史上并不多产的作家,但其创作的《第二十二天军规》足以让他成为后人研究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不可回避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约瑟夫·海勒以二战时期美国的一个空军基地——皮亚诺萨小岛为叙述背景,并通过众多的人物来描写在“第二十二条军规”制约下的荒诞生活,其中不乏有对美国社会不合理问题的批判,也有对处于这种生存困境下人物主体如何自我解救的探索。事实上,描写荒诞的事件能让人对荒诞事实有准确地把握,但叙述荒诞背景之下的温情故事却更能让人思考荒诞之外人们渴求的人性与温暖。
一、血浓于水——难以割舍的亲情
在整部小说中,对人物亲情关系的描写并不是浓墨重彩的部分,但其中有两段亲情的叙述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随军牧师塔普曼不可遏制地表现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丹尼卡太太在得知军部假消息,即自己的丈夫阵亡时的悲痛欲绝。尽管前一个是以陷入不可抵抗的现实世界来减缓对家人持续的思念,后一个是以丈夫死亡假消息的被蒙骗而陷入对世俗财富的不可抵挡,但他们都相似的表明,亲情并没有在他们荒诞的生活境遇中被完全消弭。
在小说的第二十五章,随军牧师对家人的思念得到细致描写,并且在叙述之前,作家海勒还就塔普曼独特牧师身份遭遇的困惑与忽视进行陈述,“见他走近,他们老是过分热情地欢迎他,却又极不自在地等着他走开。他使得那么多人不轻松。每个人对他总是十分友善,却从没有人真心待他;每个人都同他说话,却从没有人真正说过真心话。”[1](P286) 可见,牧师是被军队人员亲近又孤立的一员,不管作家是否想隐射在混乱战争生活中将士表现出的对信仰的怀疑还是士兵仅有的在死亡随时降临之下的冷漠,牧师塔普曼都毫无疑问地遭遇了挫伤,这是一种不被理解的孤独。因为小说中也提到,“似乎没有人——甚或内特利——真正意识到他,阿尔伯特·泰勒·塔普曼牧师,不止是一个牧师,更是一个人。没有人意识到他还能有个迷人、热情、漂亮的妻子,让他爱得几乎发了狂,又有三个面容陌生已被遗忘的蓝眼睛的小孩……”[1](p287),还有也没人明白他实际并不是什么怪物,而是一个正常、孤独的成年人,也从来就没想过“他,恰如他们,有眼睛,有双手,有器官,有个子、有感觉,有感情”[1](p287),而似乎意识到牧师是有感情的惠特科姆下士所做的一切也只是想方设法去伤害这些感情。因此,“在这个世界上,能让他感到心安的也就是他的妻子了;只要让他跟她和孩子们相依相伴一生,他也就满足了。”1](p287-288)然而事与愿违,这种渴望只能是一种孤独的不被理解的个人思念,或者更多的只能是通过写信的方式来表达对妻子爱的需求,而绝对的永恒想念与偏偏不可得就势必成为他产生许多病态怪念头和悲惨、可怕预感的根源,由此这种不可割舍的思念就只能通过幻想各种悲惨事件来反衬。
对于丹尼卡太太, 尽管其最终因为军部的各种伪造文件承认丈夫真的阵亡,并接受各种抚恤金和保险金而变得逍遥快活,但在刚得知丹尼卡医生死讯的假消息时,她“悲痛欲绝的凄厉尖叫划破了斯塔腾岛宁静的夜晚。”1](p365)并且“几乎整整一个星期,那可怜的女人彻底心神错乱了”1](p365)。这其中同样表达了血浓于水的夫妻之情,只是在人为可控的物化世界,亲情遭到了他人恶意的控制,以致荒谬丛生,但作家并没有让整个世界都充满冷漠与荒诞,仍然在荒诞世界的夹缝中书写动人情感的延续。
二、生死之交——嬉笑怒骂的友情
海勒在小说中同样关注到了战友彼此之间的真切情感,这不失是对一部黑色幽默小说荒诞故事的温暖叙述,同时也是对极具恐怖氛围之下,人之为人所能表现出的人性思考。
关于嬉笑怒骂的生死交情,小说首先通过似傻非傻的奥尔进行刻画。他是一个矮小丑陋、令人琢磨不透的可爱的侏儒,他总是将“一阵古怪、颤抖的傻笑声突然从打战的龅牙见蹦出来。”1](p332)“他心思猥亵,却身怀无数有用的技能。”1](p333)然而最让人觉得温情的是尽管他侏儒而猥琐,但却在一次次的飞机落水中带领队友生还;尽管只是找到一把蓝色的小桨,他却使尽全身力气试图将总共重九百磅的救生筏驶向岛屿;尽管来来回回摆弄炉门三百次不下,但却在最后一次趁着有空给约瑟连装上全中队最好的炉子,从而使得约塞连可以在夜晚温暖入睡,由此我们感受到一个似傻非傻的普通奥尔对战友的关怀和感动。其次是表达出对生命尊重的约塞连。当战友马德在奥尔维耶托执行任务时战死,而行李却一直放在约塞连的帐篷之中时,约瑟连并不允许他人和他同住或者任意的丢弃属于马德的物品,这也反应了约塞连内心对已逝战友生命的一种敬重。另外还有将无奈与愧疚化为死亡的麦克沃特,由于戏剧性的飞行训练,基德·桑普森被麦克沃特驾驶的飞机一劈两半,以致最终麦克沃特没在选择安全着陆,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从这头飞往那头,最终在通过摆动机翼来向战友表达致意后毅然撞机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局不仅暗示了麦克沃特对自己意外杀死战友的生命偿还,也算得上是他通过个体努力不可能要求被停飞回国的最后反抗。
三、惺惺相惜——阴阳两隔的恋情
在弗莱《批评的剖析》一书中,他提出了原型批评的方法论之一“站后些”(stand back),即“在文学批评中,我们也应时常需要从诗歌‘向后站’,以便清楚的看清它的原型組织。”[2](p156)那么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站后些”的思维来探究内特利与其心爱妓女的感情关系,以便找到这位女性一次次歇斯底里的缘由。
在小说中,尽管在内特利生前的爱情追求中,这位女性对他的态度非常冷淡与不屑,但他并没有把她简单地与其他妓女对等,而是千方百计的表达他对这位妓女的爱恋,并且不顾战友的戏谑和调侃,也不在乎这种妓女身份下的爱情是否会被他人诟病,他仅仅是因爱而坚持追求和表达。然而,内特利在一次执行任务中,由于战友多布斯惊慌之中操作的失误,致使他们双双撞机死亡。此后,海勒开始侧重于描写这位妓女在得知内特利死后对约塞连歇斯底里的报复和追杀,她开始转换为爱情的绝对表达者,并不断地践行惺惺相惜的恋情心理。遗憾的是他们已经阴阳两隔。所以,退一步或者“站后些”来看这个恋爱故事,我们更能感受到精神之爱、心灵之爱的涌动。
四、结语
《第二十二条军规》极大地倾注了黑色幽默、存在主义的思想和技巧,并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反映出二战后美国社会中的众多社会问题,但单纯地书写世界和社会的荒诞性只会让更多的受众群体陷入绝望和悲观。因此,海勒在作品中通过较为重要的几类人际关系来表达他对于当时荒诞世界的温情关照,而这也正体现了一位文学创作对于人性温情的积极关怀。
参考文献:
[1](美国)约瑟夫·海勒著;吴冰青译.第二十二条军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286-365.
[2](加)诺斯洛普·弗莱著;陈惠,袁宪军,吴伟仁译.批评的剖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200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