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收好这份“海淘指南”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p418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产品本身真假难辨,“爆款”的价格也是飘忽不定
  单日销售额破亿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参与其中……随着物流体系的不断升级,“海淘”已成为双十一的必备项目之一。但海淘并不意味着十全十美,有时甚至因为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无法判定产品真假,或者因一些错误的消费理念而错买。
  
  洋货比国货强?
  无论在哪个海淘平台上,母婴商品一直都是热销产品。尤其是奶粉、纸尿裤、婴幼儿辅食、药品等产品,都常常成为“爆款”。但海淘奶粉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此前就有媒体海淘了19款热销奶粉,有8个样品的铁、锰、碘、硒实测值不符合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乳业高级分析师宋亮说,中国婴幼儿奶粉的国家标准除了参考国际标准之外,还需要和中国母乳的特点相结合,补充母乳中可能缺失的营养成分。而不同国家的婴幼儿奶粉配方标准是不一样的,这和当地的母乳分析研究结果有关。
  “以日本为例,日本饮食中海产品比例较高,反映到母乳中碘含量就不会缺,因此日本的奶粉没有对碘含量作出规定。而中国人饮食中海产品比例低,如果奶粉中不增加碘,婴儿就有可能缺碘。”宋亮建议,即使要吃进口的产品,也不建议走个人代购渠道,而应选择正规渠道进口、符合中国国标的奶粉。
  近两年,海淘药品也成為热门话题,似乎国外的药品更安全、副作用更少,发烧感冒咳嗽等儿童常见病的药物海淘也逐渐兴起,不少德国的药房甚至开通了中文网页。但是,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药品管理法规定,进入我国的药品,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并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的方可进口销售。
  而现在,代购药品缺少审查这道关键环节,盲目按照国外标准用药,会导致用药量不准确,不仅起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用药不当的话,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国外“网红”莫轻信
  随着健康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种国外的所谓养生用品也逐渐成了“网红”,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动辄几百上千元、火遍日本的水素水杯。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水素水”,找到了100页以上的结果,一家售价2300余元的“高浓度水素水生成器”卖家就宣称,70%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富氢水“水素水”可以有效清除人体自由基,预防多种疾病,延缓衰老。
  这些广告宣称,大量生物医学研究已充分证实了氢气的安全性。饮用水素水没有任何副作用,非常适合亚健康、慢性疾病患者和孕产妇、新生儿,特别是压力大的白领、运动员、爱美人士、老人以及免疫力差的儿童。在去日本旅游时,不少导游都会向游客推荐这一产品。
  然而,水素水,又名“富氢水”,真的这么神奇吗?其实即使是在大火的日本,水素水也没有得到官方的承认。2016年,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表示:“并没有得出水素水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科普作家、松鼠会成员云无心更是直言,即使你的钱多得没处花,也没必要去支持这样的东西。
  而经常被引用的富氢水“科学证据”,是曾经发表过的一篇论文,科研人员在体外培养细胞,发现氢能够减少细胞里的自由基,又发现氢能够减轻大鼠脑部的氧化损伤。但是专家认为,这些研究大多是让动物和人吸入氢气,或者是注射含氢的生理盐水,而不是喝富氢水。即使氢真的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富氢水里的氢是不是能被人体有效吸收、利用,也值得怀疑。
  “爆款”真身难判别
  打开手机APP,越来越多的“爆款”跃入眼帘,让不少消费者忍不住想“剁手”。
  “因为评论很高,而且很详实,就想买来试试看,但结果让人很尴尬。”花700元买了一款爆款手表的“90后”上海白领叶康说,收到货后发现做工很粗糙,尤其是表盘的颜色看着很劣质,但是小众品牌连线下能验货的实体店都找不到,最后只能把这个“鸡肋”退了。然而,让叶康更郁闷的是,花379元买了一个法国的隔离霜,却闻到刺鼻气味,可是已经拆封不能退货,只能默默放在角落里。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表示,海淘的陷阱不少。一是假货,有的是商家进货渠道出了问题,有的是商家自己造假,伪造报关凭证;二是虚假宣传,有些是假洋鬼子,拉到国外走一圈就成了海外产品;三是产品质量问题,以次充好;四是售后服务国内难以保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品本身真假难辨,“爆款”的价格也是飘忽不定。比如一盒泰国的人气面膜,消费者10月份下单的时候是79元,11月1日商品的售价是92元,而双十一预售价格显示89元,可见,双十一也并没有带来多少优惠。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消费者,面对商家的轮番促销广告,消费者需保持清醒,货比三家,对于心仪商品,应关注平时销售价格,与双十一价格进行对比,看是否真的有实惠;对于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等行为,则应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其他文献
选择花钱“买高兴”的人不在少数,购物获得的快感类似于吸食毒品    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购物成瘾——哪怕收拾东西时忽然发现家里堆满了购物袋和还未拆封的快递纸箱时,也不愿意承认。  对于一些人来说,根本不需要等什么“双十一”或“黑色星期五”之类的大促销,随时都在“买买买”。这些东西可能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们物质层面的需求,而仅仅是迎合心理上的愉悦。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真的就是有“剁手瘾”。  花钱买高兴 
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并非仅是符号和口号,而是渗透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是华夏子孙长期的生活经验与智慧总结完善的结晶财富  中国文化产业在近几年可谓发展迅猛,作为文化产品之一的动画也呈遍地开花之势。  动画作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观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其高度概括凝练的角色造型及充满想象力的世界观设定,使动画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潜力。如今,动画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竭力讨好消费者“爽点”的网络文学改编电影,从票房和口碑来看,似乎已成强弩之末  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甫一上映,就接连被质疑“锁场”“抄袭”。这部由热门网络文学改编、人气偶像加持的IP电影,似乎并未成为“爆款”,豆瓣电影评分仅为4.2分,票房也远低于预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遇冷绝非孤例。自2016年暑期开始,一波“盗墓”“玄幻”打头的网络文学IP改编剧集就在卫视、视频网站上收视、口碑
短视频最大的竞争力是打造出品牌化的内容或品牌化的IP  2016年,短视频风口来了。今日头条拿出了10亿元扶持短视频,秒拍用10亿元启动了视频创作者平台,优酷则设立了30亿元PGC(专业生产内容)产业基金。  “办公室小野”的出品方洋葱视频正是在短视频利好的背景下创立这一品牌的。2016年9月,聂阳德和搭档创立了洋葱视频,组建了不到10人的小团队,投身短视频制作。    聂阳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新开发银行将进一步提高项目评估和审批效率,缩短从项目申请到批准的时间至6个月以下。  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厦门举办。  1月13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行长卡马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2017年中国接任金磚国家轮值主席国,金砖五国联系将更加紧密,而新开发银行也有望今年再度在中国发行绿色债券,为中国走绿色能源之路助力。  自2015年7月宣布开业以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
近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部分家长不送孩子上学或退学上“私塾”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这种行为和义务教育法相抵触。  为什么不去学校,而选择“在家上学”或读“私塾学校”?现实需求和法律规定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法律该不该给“在家上学”或“退学上私塾”留个空间?  供需有矛盾,法律当留空间  王佳佳(江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2月,中国已有约
现在大多数人还是能够遵守一人拿一份的规定的  “要过年了,还有许多人为了一包方便面、一个酸奶提前来分享冰箱排队领取。简单的温饱型需求还大量存在。”年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杨跃军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道。  杨跃军,一家连锁餐饮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沪上“分享冰箱”的首倡者。  “分享冰箱”的概念源自国外,它倡导将人们手中的富余食物放入其中,供其他有需要的人免费拿取。  2016年秋天,当杨跃军把第一
2017年1月,与2016年同期相比,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出现断崖式下跌。  暴跌有不能忽视的政策原因。1月23日,工信部发布2017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新能源车型在进入推广目录之前无法上牌。因此,1月的大部分时间里,面对不确定因素,车企和车主选择了集体观望。  另一方面,此前几年,由于政策倾斜,新能源车在购车补贴及上牌方面都有优惠政策,这也是众多车主选
孙中山高度评价这种舍己为公、牺牲为国的义举,赞誉“华侨为革命之母”  从海外到香港,再到内地;从华侨社团组织到现代政党;从旧民主主义政党到新民主主義政党,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致公党几经转身。    如今的致公党,不仅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大基本职能,还发挥着海外联谊的作用。  与洪门的渊源  关于致公党,故事很多,说法也很多。比如,致公党是不是洪门党
通过微信公众号实时举报交通违法行为,查实后除获得微信红包奖励外,视违法情形差异还能获得交通违章“减分券”,在举报人交通违法时可以抵扣。近日,浙江省台州市交警部门推出的举报违章奖励“减分券”,引发社会争议。  “随手拍”不新鲜。“全民联动”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多地都已出招。“减分券”“交通违法优惠券”等执法创新于法有据吗?为何舆论指其损害法律、有悖法理、有失公平?  交通违法“减分券”缺少法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