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教师身体力行,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不合群”心理;师生关系
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她总是躲在角落,形单影只;他不愿意参加班级任何活动;他面对你的问题总是沉默无声,毫无回应;她总是拒绝每一只伸向的手……或许,他们的“不合群”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干扰,无声无息,有如空气;或许,他们的沉默会让你失望,担忧,甚至愤怒;或许,他们还会将封闭世界的负能量带给周围的其他人……
其实,生活在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这无声的沉默背后仿佛是黑暗的深渊,无尽的孤独可能会吞噬他们当前的学习和快乐,甚至可能带走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憧憬。作为他们的老师,绝不能忽视这种“不合群”,应当通过打通多种人际通道,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走出“寂寞的宇宙”,不再做黑暗那颗孤单的星星。
一、案例
第一声问候
傍晚5点办下班,天几乎已经全黑了,校门口只有零星几个孩子在快乐地追逐。银铃般地笑声回荡在空空的马路上。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小杨。一张笑脸,灿烂如花;明亮地眼睛像夏夜的星星。那一刻,我不自觉地立刻皱起了眉。
小杨是谁?班级大名鼎鼎的“小哑巴”,但整个年级,无老师不识。下课不写作业,上课破坏纪律;只要教室出了“乱子”,无论大小,定有他一份,准没错。你要问他缘由,立刻成了哑巴,一言不发,点头摇头都不舍得回应你。
而此时此刻,那个滔滔不绝,眼神发光的孩子真的是他吗?讲到兴致处,他竟手舞足蹈起来,突然猛回头看见了我,笑声,话语,眼神一瞬间都藏了起来,又成了“小哑巴”。好吧,我确定,这就是我的小杨。
在教室寡言少语,怎么在校外热情开朗呢?遇到了要好的的伙伴?第二天,一进教室我就看到了小杨,低头,一言不发,坐在座位上摆弄着直尺。偶尔有同学路过和他搭讪,他就抬起头,目光呆滞望一望他们,又重新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之中,仿佛周围的世界与他无关,他只是来自另一颗星球的寂寞星星。
为什么校内外的小杨判若两人?批作业时,我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我想和你交换一个小秘密,……”。第二天,空空的本子,石沉大海。一连坚持了一周,周五早晨,我终于等来了恢复——小杨这样写道:“希望这学期杨老师能表扬我一次……”看着脏脏的本子上那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我感慨万千。
原来,成绩差,经常违反纪律,小杨几乎成了老师每个老师“定点打击”对象,只要出现任何小错误,就会遭受到老师无情的批评。在这种“言传身教”之下,班级的孩子也认为小杨是彻头彻尾的“坏学生”,鲜有同学愿与他一同玩耍,见到他都避之不及,有的甚至直接拒绝他的靠近。每一次的拒绝,都像一只无情的大手,将小杨越推越远,最终远离同学,独自流浪校园。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自我的否定→不良的表现→教师的批评。这个恶行循环周而复始,小杨接受的打击不再停歇,他只能是像坐滑梯一样,一直向下,再也爬不起来。而我们老师的鞭策教育始终在做无用的努力,甚至变成拉他向下的“黑手”,老师亲手筑起了自己所“设计”的这个怪圈。
那要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呢?最重要的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重塑彼此之间和谐的关系。课上我提问了他,他还是老样子,慢吞吞地起立,默不作声地站着,我问他“不会?”他微微点了点头。“表扬你在认真倾听我的话,再认真一些,或许你会在别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那一瞬间,小杨突然抬起了他的脑袋,我甚至见到他眼角闪过的一星光芒。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发现他的“亮点”就会及时表扬。渐渐地,我偶尔能在教室里听到属于小杨的笑声。
“杨老师,早啊!”回头一看,是小杨!这属于他的第一声问候,听起来格外的甜。
二、分析
校外的灿烂,是他天真本性的释放;校内的孤僻,是他寻求认同后的失望。小杨并非不合群,而是“被不合群”了。不当或者过度的批评和惩罚,以及老师表现出来对學生的“讨厌”,会影响其同伴对待当事学生的态度,从而导致其被间接孤立。于此同时,当事学生心理会产生较严重的挫败感、消极的自我评价、继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同伴交往中变得退缩、变得孤僻。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自我概念发展等方面,而且对学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都有重要影响。”受教师喜爱、肯定的学生因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更多,更富有自信,人际交往能力更强,处事应变也更灵活;一些成绩后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或者无声无息、个性不鲜明的学生,都有可能会受到教师的远离和忽视,缺乏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交流,由此,学生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缺乏兴趣,于是成为流浪校园的不合群“星星”。
一切的改变从拉近距离开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教师才能开始展开教育。
但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到底应该有多近?教师的关爱如何表达?怎样做才能让不合群的孩子重拾积极心态,重归集体,拥有真正的自尊与自信?太远会造成疏离,那太近呢?教室中常有一些孩子以怪异举动换取特殊待遇,其实老师一些过度的关切反而成为伤害。
所以,必须把握好师生交往的距离。于是变急切的关注为不着痕迹的文字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关爱和接纳,找到了自信;有时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疾不徐,这样才能让孤独的他不觉得寂寞。
三、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教师身体力行,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原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颗不再寂寞,熠熠生辉的星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不合群”心理;师生关系
他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她总是躲在角落,形单影只;他不愿意参加班级任何活动;他面对你的问题总是沉默无声,毫无回应;她总是拒绝每一只伸向的手……或许,他们的“不合群”不会对其他人造成干扰,无声无息,有如空气;或许,他们的沉默会让你失望,担忧,甚至愤怒;或许,他们还会将封闭世界的负能量带给周围的其他人……
其实,生活在每个人都不可能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这无声的沉默背后仿佛是黑暗的深渊,无尽的孤独可能会吞噬他们当前的学习和快乐,甚至可能带走他们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憧憬。作为他们的老师,绝不能忽视这种“不合群”,应当通过打通多种人际通道,帮助学生学会人际交往,走出“寂寞的宇宙”,不再做黑暗那颗孤单的星星。
一、案例
第一声问候
傍晚5点办下班,天几乎已经全黑了,校门口只有零星几个孩子在快乐地追逐。银铃般地笑声回荡在空空的马路上。我循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小杨。一张笑脸,灿烂如花;明亮地眼睛像夏夜的星星。那一刻,我不自觉地立刻皱起了眉。
小杨是谁?班级大名鼎鼎的“小哑巴”,但整个年级,无老师不识。下课不写作业,上课破坏纪律;只要教室出了“乱子”,无论大小,定有他一份,准没错。你要问他缘由,立刻成了哑巴,一言不发,点头摇头都不舍得回应你。
而此时此刻,那个滔滔不绝,眼神发光的孩子真的是他吗?讲到兴致处,他竟手舞足蹈起来,突然猛回头看见了我,笑声,话语,眼神一瞬间都藏了起来,又成了“小哑巴”。好吧,我确定,这就是我的小杨。
在教室寡言少语,怎么在校外热情开朗呢?遇到了要好的的伙伴?第二天,一进教室我就看到了小杨,低头,一言不发,坐在座位上摆弄着直尺。偶尔有同学路过和他搭讪,他就抬起头,目光呆滞望一望他们,又重新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之中,仿佛周围的世界与他无关,他只是来自另一颗星球的寂寞星星。
为什么校内外的小杨判若两人?批作业时,我在他的本子上写道“我想和你交换一个小秘密,……”。第二天,空空的本子,石沉大海。一连坚持了一周,周五早晨,我终于等来了恢复——小杨这样写道:“希望这学期杨老师能表扬我一次……”看着脏脏的本子上那几个歪歪扭扭的小字,我感慨万千。
原来,成绩差,经常违反纪律,小杨几乎成了老师每个老师“定点打击”对象,只要出现任何小错误,就会遭受到老师无情的批评。在这种“言传身教”之下,班级的孩子也认为小杨是彻头彻尾的“坏学生”,鲜有同学愿与他一同玩耍,见到他都避之不及,有的甚至直接拒绝他的靠近。每一次的拒绝,都像一只无情的大手,将小杨越推越远,最终远离同学,独自流浪校园。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教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自我的否定→不良的表现→教师的批评。这个恶行循环周而复始,小杨接受的打击不再停歇,他只能是像坐滑梯一样,一直向下,再也爬不起来。而我们老师的鞭策教育始终在做无用的努力,甚至变成拉他向下的“黑手”,老师亲手筑起了自己所“设计”的这个怪圈。
那要如何打破这个“怪圈”呢?最重要的拉近教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重塑彼此之间和谐的关系。课上我提问了他,他还是老样子,慢吞吞地起立,默不作声地站着,我问他“不会?”他微微点了点头。“表扬你在认真倾听我的话,再认真一些,或许你会在别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那一瞬间,小杨突然抬起了他的脑袋,我甚至见到他眼角闪过的一星光芒。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我发现他的“亮点”就会及时表扬。渐渐地,我偶尔能在教室里听到属于小杨的笑声。
“杨老师,早啊!”回头一看,是小杨!这属于他的第一声问候,听起来格外的甜。
二、分析
校外的灿烂,是他天真本性的释放;校内的孤僻,是他寻求认同后的失望。小杨并非不合群,而是“被不合群”了。不当或者过度的批评和惩罚,以及老师表现出来对學生的“讨厌”,会影响其同伴对待当事学生的态度,从而导致其被间接孤立。于此同时,当事学生心理会产生较严重的挫败感、消极的自我评价、继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同伴交往中变得退缩、变得孤僻。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作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自我概念发展等方面,而且对学生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都有重要影响。”受教师喜爱、肯定的学生因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更多,更富有自信,人际交往能力更强,处事应变也更灵活;一些成绩后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或者无声无息、个性不鲜明的学生,都有可能会受到教师的远离和忽视,缺乏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情感交流,由此,学生对教师反应冷漠,对班级活动和同学交往也缺乏兴趣,于是成为流浪校园的不合群“星星”。
一切的改变从拉近距离开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建立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教师才能开始展开教育。
但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到底应该有多近?教师的关爱如何表达?怎样做才能让不合群的孩子重拾积极心态,重归集体,拥有真正的自尊与自信?太远会造成疏离,那太近呢?教室中常有一些孩子以怪异举动换取特殊待遇,其实老师一些过度的关切反而成为伤害。
所以,必须把握好师生交往的距离。于是变急切的关注为不着痕迹的文字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关爱和接纳,找到了自信;有时老师对孩子的关注,不疾不徐,这样才能让孤独的他不觉得寂寞。
三、结语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教师身体力行,建立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原每一位孩子都能成为一颗不再寂寞,熠熠生辉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