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道道服”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1964年,一首《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响大江南北,也让石油工人形象深入人心。在火红的年代,石油人头戴狗皮帽,身穿“道道服”,脚踩大头鞋,穿林海、过荒地,扎根荒凉孤寂,守着茫茫雪原聆听钻机的欢唱……
  回忆当年经历,我心中充满感慨。1962年,迫于生计,20岁的我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在玉门油田的服装厂当缝纫工,为石油工人做战天斗地的唯一“屏障”——道道服。
  道道服是在发扬“一厘钱精神,为国家节约一寸布,一两棉花,一个钮扣”的精神下诞生的。那时棉布凭布票供应,只有再生布不要布票。为解决石油工人的工作服问题,油田用再生布做棉服面子,把回收的破旧工作服拆洗干净后,拼接成大块布料做棉衣里子,把旧工作服里拆出的棉花弹了再用,做新工服时絮的棉花是新旧参半。石油工人常年在野外作业,为穿着结实耐用,就把絮好棉花的衣服从上到下,扎成48道杠,就是所謂的道道服(有的地方也叫杠杠服)。
  服装厂有90多人,分洗衣班和加工班。洗衣班的工作最辛苦,每个新入厂的工人都是先从洗衣班的工作做起,我也一样。


  为了让石油工人能及时换洗干净的工装,每天下班前,我们把破工作服放在洗澡塘的大水池里,用加了碱面的高温水泡好。第二天上班后,大家穿着雨靴在大水池里反复踩洗,然后再放进小水池里使劲揉搓。清洗干净了,晾干,再拆成一片片的小布块,拼接成大块布料做棉衣里子。一件棉衣里子,一般要用40多块碎布拼成。拆100套旧工作服,最多能拼出80套工作服里子。因为洗衣时是借用洗澡塘的水池,澡塘的窗户特别小,空气很潮湿,有时都喘不过气来。而且每天接触碱水,手上的皮肤被腐蚀得裂了口子,有的人还患了风湿性关节炎。即使这样,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大家任劳任怨地拆洗整理布里子,供加工班使用。
  半年后,我被调到加工班絮棉花。工房是一个废弃的职工食堂,窗户很小,通风条件也不好。刚做一会儿,鼻子里就吸满了灰尘,头发上、眼睫毛上粘满了棉花絮。即便如此,我仍然热爱这份工作,每天完成絮棉花的任务后,我还学习缝纫技术,不到半年,就由学徒升为技工了。
  玉门的冬天极为寒冷,为让石油工人早一天穿上棉服,加工班常加班加点。有时为防止晚上加班打瞌睡,我们就轮流讲笑话;有时还会自发地组织比赛,比谁干得快,干得好。每次完成任务,看着那一捆捆自己亲手制作的道道服,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后来,玉门油田实行机构改革,服装厂的工人改为家属工,实行报酬工分制,每天上班记工,到月底按出勤一天预借一元钱的生活费计算,剩下的到年终结算分红。记得我的第一年分红工资是90多元,虽然钱数不多,但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再靠父母吃饭。
  5年多的打工经历,让我学会了服装裁剪制作,以致在后来的家庭生活中都很受用。比如在凭票购买棉布时期,看到一块喜欢的布头,我就买来制作衣服;自己的衣服小了,就改改给孩子穿,既经济实用,又穿着舒适漂亮,同事和邻居看到我缝制的衣服,都会投以羡慕的眼光……现在,我退休了,生活过得安逸幸福,那段在服装厂做道道服的经历,成了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其他文献
表姐和老田属于闪婚,当初我们都不看好这段婚姻,因为老田能力和学历都不及表姐。几十年过去,表姐和老田依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有次打趣问表姐,结婚都好几个7年了,就没“痒”过吗?表姐回,她和老田的婚姻虽平淡,但彼此默契,现在她一抬手,老田就知道她想拿什么东西。  “用啥高招了,能把老田训练成你肚里的蛔虫?”表姐笑着说:“我原来脾气急,还喜欢生闷气,让对方去猜,结婚前的两段恋情都是因为误会积压多了,
期刊
單位有一项福利:凡是工作满10年以上的员工,就可带薪休假一周,算是公司对员工辛勤工作的奖励。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单位来说,能出台这样人性化的措施实属难得。  今年,坐在我身旁的老张刚好达到休假资格,他欢天喜地跑到人事部办了休假手续。我开玩笑说:“这下好了,你可以借此带嫂子出门逛逛,增加一下感情,以后打牌时,嫂子就不会像之前那样说你什么了。”  老张是部门人尽皆知的“妻管严”,听了我的调侃,他也没生气,
期刊
中国波士顿动力  央视牛年春晚亮点纷呈,24只四足机器人牛气冲天,着红装、载祥云,化身“拓荒牛”犇犇,与刘德华、王一博、关晓彤共起舞、同拜年,精彩演绎《牛起来》,过足了明星瘾,抢足了风头。  舞台下的犇犇,则脱下华丽外衣,勤勤恳恳地送盒饭,化身内外兼修的“打工牛”,圈粉无数。  这群牛犇犇来自杭州宇树科技公司,90后理工男王兴兴作为公司创始人兼CEO,专注四足机器人研究8年,早已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
期刊
上周,我被领导选中,负责部门的季度总结。总结大会上,领导默默着听完全程后,把我不留情面地训斥了一通。领导向来以雷厉风行、要求严苛闻名,我也早就做好了被挑刺的心理准备。谁知道,就在我低头向领导致谢时,眼泪唰地落了下来。众目睽睽之下,我一边慌张地擦眼泪,一边保持微笑跟大家解释“我没事,我很好”,只想找一个地缝赶紧钻进去。  台下议论纷纷,估计是在嘲笑我玻璃心吧。说实话,我真没感觉有多委屈或不满,可眼泪
期刊
“号服”  4月19日,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炼油运行四部操作工郭大为发言时,身着的蓝色工装格外亮眼。  工裝,是职工在工作环境中的制式服装,它起源于何时何地,说法有很多。  18世纪,法国出现了连身裤和灯芯绒,这可以算是工装的前身。但在当时,连身裤是贵族青年的奇装异服,谈不上工人“专属”。  随着工业革
期刊
每天清晨醒来,你是如何开始护理你的皮肤的呢?洗面奶清洁皮肤,然后拍爽肤水,搽肌底液、眼部精华素、面部精华素、眼霜、乳液、精华霜、防晒霜、隔离霜、BB/CC霜,之后还要上各种彩妆。到晚上,则可能是卸妆、洗面奶清洁、拍爽肤水、敷面膜,之后再拍爽肤水,搽肌底液、眼部精华素、面部精华素、眼霜、乳液、精华晚霜……  就这样,每天费时间、费心血、费金钱,但最终却不一定能收获梦想中的好肌肤。  自2000年开始
期刊
立夏之后,天气渐热,妻子找出天蓝色的夏季短袖工装,催促让我换上。  早饭后,我赶到厂门口时,同事已提前先到,他依然还是那套秋冬季的深蓝色工装打扮。我们直奔安全例行监检第一站——敞开电器事业部。走进安全环境科,只见身着崭新米黄色工装的科长郎显栋迎面走来。  “啥时换装了?”有大半年没来,我对这新套新工装甚是好奇。“两个月了。”“咋没见有人穿呀?”“领导有指示,不让穿出事业部。”郎科长回答得倒挺麻利。
期刊
大隐于市  对中共满洲省委的过往与历史,一直早有耳闻。但得愿近身一瞧,却发生在不久前。  静待于街头一隅的青砖拱门,傲然挺立的硬山式瓦房,“不太显眼”,如果不是导航提示极有可能擦肩错过。与临街对望北市场的热闹喧腾不同,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静谧而又庄重。  抵达时,恰逢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在重新布展,探寻并没有从正门“福安里”巷子启幕,而是在靠西的员工通道,一扇黑色大铁门开始。跨入,一面印在内侧墙面、
期刊
工装源起于工业革命,最初就是作为最基础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而设计的。工人在既险峻又恶劣的条件下工作,需要的是一套耐磨、耐刮、耐脏又能保护作业安全的工装。这就要求设计师,除了对面料的选取精益求精外,还要对防护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如服装整體结构不合理会使运动受阻、色彩不合理会造成识别失误等。尽管在当时,这些基础防护功能,对工人的保护并不那么立竿见影,却也为工装的整体定位和发展趋势打下了基础。  随着工
期刊
李龙  \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作业一区85号站采油工\  我们采油工人经常接到天南海北各个区域的任务,总会遭遇一些极端天气,像“中俄天然气管线北段项目”,施工地在黑龙江黑河,平均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再比如“西气东输”项目,在大西北施工,气温虽然没有黑河那么低,但风沙大,风一吹起来,穿多少层羽绒服都没用,能吹进人的骨头缝里。后来,公司为我们配备了“纳米保温服”,工服应用了一种碳纤维纳米材料,又耐磨、
期刊